讲义第6章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1页
讲义第6章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2页
讲义第6章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3页
讲义第6章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4页
讲义第6章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城市化的进程(对应学生用书第113页)[识记—基础梳理]1.城市化的概念 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城市化的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化的意义4.城市化动力机制 (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3)城市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5.城市化特点的地区差异地区特点发达国家①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高;②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③城市外围地带发展较快,建设比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④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⑤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发展中国家①城市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但推进速度快;②城市化水平不平衡,水平较低的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水平较高的分布在南美洲中国的城市化①城市化进程快;②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eq\a\vs4\al([图文助记])1.郊区城市化: 城市的引力使许多农村人口由农村或小城镇迁往城市郊区;同时,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使部分市区人口迁往环境较好的郊区。2.逆城市化: 由于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现代交通的迅速发展,城市中心地价的上涨和环境恶化,导致人口由城市迁往乡村或小城镇。[理解—要点突破]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如下表所示。发展阶段特点问题趋势国家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中期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起步早(自工业革命开始)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目前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较低,许多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发展趋势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合理性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20世纪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世界城市化进程(2018·河北唐山市质检)读我国某市1980年至2012年间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建成区面积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完成1~2题。1.1980~2012年间,该城镇() ①城市总面积逐年增加②城镇化水平有的年份升高,有的年份下降③市区人口基本没有变化④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都有增加的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2.该市城镇化进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商业服务地域范围扩大 B.城市级别提升 C.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提高 D.郊区城市化 1.C2.C[第1题,注意图中的纵轴是变化水平,而不是变化值。图中三条曲线的取值都是正值,也就是都在增长,只不过有些年份增长快,而有些年份增长缓慢。所以,①④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建成区面积有所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因此农业区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减少,商业服务地域范围会有所扩大,城市等级有所提高。]3.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B[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迅速上升,说明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速度很快,应该处于城市化进程的中期阶段。]考向2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4.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导学号:】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1338115582307比重/%17138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D[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故A选项错误;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市数目的多少,故B选项错误;该国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国多,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2018·湖北武汉二中测试)因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被称为再城市化。下图显示欧洲西部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完成5~6题。5.1984~1989年,出现再城市化的国家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促使欧洲西部部分国家再城市化的因素是() A.传统工业的复苏 B.人口增长率提高 C.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D.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5.A6.D[第5题,从图中看①②两国1980~1984年为逆城市化,1984~1989年出现再城市化;③1984~1989年,仍然是逆城市化;④没有出现逆城市化,所以也就不存在再城市化;选A。第6题,对于欧洲西部地区来说传统工业的复苏、人口增长率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不符合现实,A、B、C错;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环境治理,城市中心地区利于人类居住,出现再城市化,D对。]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115页)[识记—基础梳理]1.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1)城市化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 (2)城市现代文明影响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使城乡差距缩小。2.城市环境问题 (1)产生原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高强度的工业生产使城市及附近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表现: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就业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等。 (3)逆城市化: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理解—要点突破]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2.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产生的问题表现形式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城市住宅问题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城市社会问题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1~2题。【导学号:】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1.D2.C[第1题,根据图中所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柱的高低,可以判断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由图可知,林地面积自2003年到2009年增加,2009年到2013年减少,故选项A中“林地面积持续增加”错误;水域面积2003年到2006年有所减少,2006年到2009年有所增加,2009年到2013年有所减少,故选项B中“水域面积不断减少”错误;未利用地面积2003年到2006年增加,2006年到2009年减少,2009年到2013年基本上没有变化,故选项C“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错误;由图可知,自2003年到2013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由此可以推知,该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第2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会导致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大,不利于地表径流的下渗,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内的交通线路延长,因此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延长;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工业越来越多,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势必会造成耕地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很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2018·浙江温州中学测试)植被浅沟一般用于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下图为该植被浅沟剖面示意图,完成3~4题。【导学号:】3.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硬质地面可以削减() A.蒸发 B.地表径流 C.下渗 D.地下径流4.城市建设或城市道路改造采用植被浅沟,可以() A.减少城市内涝 B.拓展城市空间 C.缓解交通拥挤 D.提高城市等级 3.B4.A[第3题,植被可以增加蒸发,A错;有植物拦截地表径流减慢,B对;植被增加下渗,C错;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增加,D错。第4题,城市建设或城市道路改造采用植被浅沟,增加下渗,减少城市内涝,A对;不会拓展城市空间,B错;对交通没有影响,C错;不会增加城市人口,不会提高城市等级,D错。]考向2城市化问题的应对措施(2018·江西百所名校联考)城市森林花园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被誉为“住房4.0”,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在空中占一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