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_第1页
专题03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_第2页
专题03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_第3页
专题03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_第4页
专题03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目录专题03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2【单元概览】 2【考情分析】 2【备考策略】 2专题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宋元 3【时空定位】 3【阶段特征】 3第一讲、宋元时期的政治 4一、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4二、辽夏金元的统治:10—14世纪(916——1368) 7三、宋元时期对外交往 9四、宋元时期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9第二讲、宋元时期的经济 10一、农业 10二、手工业 10三、商业 11四、经济重心南移 13五、社会的变化 14第三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16一、主流思想:儒学的复兴 16二、科技和文学艺术 17专题03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单元概览】【考情分析】(1)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宋代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方面,如科举制的完善、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对宋代理学发展的考查也有涉及。(2)命题趋势: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进步发展时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预计试题命制仍会关注社会热点,如改善营商环境、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流动等。【备考策略】(1)应抓住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即中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认识宋元时期制度创新对后世的影响,重点掌握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表现与影响,深层认识宋元时期儒学的转型,理解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繁荣及其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2)抓住本单元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如二府三司、转运使,宋代“商业革命”、程朱理学、发明本心、行省制等。(3)基于核心素养的考查趋势,需要通过理学家的言论,了解理学的主要内容,认识理学服务于专制统治的本质;了解理学对后世的影响,能够客观、辩证地看待宋代理学对当时及后世产生的影响,培养历史解释素养;通过阅读《东京梦华录》、赏析《清明上河图》等文学绘画作品,了解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城市结构面貌带来的影响,认识文学艺术作品的史料价值,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专题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宋元(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6;元1206—1368辽916—1125;西夏1038—1227;金1115—1234)【时空定位】【阶段特征】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后又一北方民族活跃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政治从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出现了又一次民族交融的高潮,形成新的民族。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水平超过前代;南方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海路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思想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各族文化交融;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外传;理学有了较大发展;文学艺术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民族关系多民族政权并立有战有和,边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速,元朝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回第一讲、宋元时期的政治一、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北宋的建立1.建立: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定都东京;2.局部统一:979年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注意:北宋完成的是局部的统一,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与其并立。)(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背景:唐末五代以来武将势大,藩镇割据,地方势力过大引起社会动荡和王朝灭亡。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收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行政(削实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设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知州三年一换,州县长官频繁调动财政(制钱谷)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在地方设置转运司,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崇文抑武”方针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逐渐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大力提倡文治,改革和发展科举制★补充:(1)宋朝的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州(府、军、监)—县(二级制)→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制)其中,府:一般设于要地,如东京、西京;军:军事要冲;监:坑冶、铸钱、产盐地区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但冗杂的官职机制导致官僚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形成冗官的弊端。3.影响积极影响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消极影响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致使北宋积贫积弱,危机四伏★【重难点突破】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1)“崇文抑武”,文人治国。(1)“崇文抑武”,文人治国。这有利于巩固统一,但其不利在于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因为文官不懂军事。(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这一方面有利于巩固统一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中央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1.北宋的统治危机政治政治腐败,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军事惨败于辽,签订协议,赠辽“岁币”屡败于西夏,签订协议,赠西夏“岁赐”财政军队庞大,军费过高官僚队伍膨胀,财政负担沉重2.改革(1)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改革,结果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而失败。(2)王安石变法:目的富国强兵领域变法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原则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内容①富国方面,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②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影响①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消除了财政赤字。②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③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总体而言,王安石变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四)南宋的偏安——临安(杭州)1.靖康之变:1127年,金灭北宋,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北去。1141——南宋与金绍兴和议——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南宋称臣,“岁贡”(五)选官制度——科举制(完善)①严格考试制度,“锁院制度”“糊名法”“誊录制度”等防止作弊,保障考试的公平性。②南北分卷制度、殿试制度成为定制、文官成为官僚队伍中的主体③实行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乡试、会试、殿试)④“取士不问家世”,严查荐举,严管官僚世家子弟的考试。(六)监察和考核监察:体系完备,中央有御史台和谏院(台谏合一),地方有四监司和通判考核(磨勘):两院(审官院和考课院)三级考课制度(七)法律与教化1.法律:以唐律为蓝本,制《宋刑统》《天圣令》2.教化: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发展出理学;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深入族规、家训;北宋吕大钧《吕氏乡约》——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我国最早成文乡约)南宋朱熹的《家礼》和《小学》——家庭和幼童的行为典范二、辽夏金元的统治:10—14世纪(916——1368)(一)辽、西夏、金民族政权的兴起和发展民族契丹党项女真原居地辽河上游一带宁夏、甘肃、陕西西北带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社会生活游牧和渔猎生活游牧生活游牧生活首领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建国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1038年,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府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定都会宁府重要财政“蕃汉分治”制度南北面官仿唐宋建立政治制度,同时还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猛安谋克制★思考:辽、夏、金政治统治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①都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如辽和西夏都沿用唐代官制;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推行科举制度等。②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方式,如辽统治者采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治制度。(2)原因:辽、西夏统治的北方地区的民族和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生活方式存在差异,为了适应这些地区的不同情况而采取因地制宜(或因俗而治)的管理方式。★归纳辽夏金制度建设的共同经验,并分析其对文明发展的意义?学习汉族文明,保留民族特色——游牧与农耕文明的碰撞交融——因俗而治,有鉴于后世;民族交融,汉化加深;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二)两宋与辽、夏、金的战与和1.宋辽和议:宋辽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2.宋夏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岁赐”。3.绍兴和议: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南宋统治稳定后,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宋帝世代尊金帝为叔父或伯父,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三)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蒙古崛起(1)建国: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蒙古起尊为“成吉思汗”。(2)扩张: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2.元朝统一(1)改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2)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3.元朝的统治措施(1)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2)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四等人制;?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边疆管理吐蕃——宣政院管辖(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西域——北廷都元帅府、宣慰司;台湾——澎湖巡检司(3)行政制度①中央的一省制中枢制度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吐蕃(西藏)地区②地方的行省制地方“腹里”(山东、山西、河北)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10个行省,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③影响: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保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原因与特点(1)原因①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地方政治和军事的控制,设立行省,代表中央对地方行使权力。②改变宋朝人浮于事的局面,对秦以来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2)特点①行省的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②一改以往以山川形便为依据的行政区划,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使各省无山川险阻可依,便于中央进行政治控权和军事镇压。③行省制度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④行省的领导体制是一署多员与长官节制相结合,有利于官员的相互制约。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较成功地解决了地方势力坐大的问题。三、宋元时期对外交往1.宋朝:因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不仅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2.元朝:通往欧洲的海路通道都很通畅。马可·波罗陆路来海路回,留下《马可·波罗行纪》。四、宋元时期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户籍制度(1)宋朝:分主户和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2)元朝: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2.社会治理:北宋王安石实施的保甲制。3.社会救济:(1)专门机构:宋朝的福田院、元朝的众济院。(2)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第二讲宋元时期的经济一、农业角度内容作用耕种制度南方普及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个别地方一年三熟提高粮食产量,有助于人口增长(北宋末年实际人口数超过1个亿,划时代)经济结构部分地区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结构下的自给自足,农产品商品化提高,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种植结构棉花在内地开始种植元朝推广,南方普遍改变了种植结构,推动棉纺织业兴起(元朝黄道婆创造新式纺车——木棉纺车,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边疆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着进步。★土地制度:政府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影响:顺应了土地私有化的发展趋势,释放了社会生产力;失地农民转入手工业和商业领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租佃制的繁荣,是宋代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原因。)二、手工业角度内容影响制瓷业?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瓷器,逐渐形成青瓷、白瓷等不同类型,宋朝制瓷工艺达到了高峰。(支钉)?宋朝:技术改进,五大名窑(汝、哥、定、钧、官),瓷都“景德镇”(风格各异、色彩多变、质感浑厚、质地坚硬不吸水)?元朝:烧制出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青花瓷)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矿冶业煤开采量增加与冶铁技术提高,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南宋开始用焦炭冶炼。突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普遍使用的依然是雕版印刷术;元代王祯发明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推动文化普及、进一步推动造纸业发展。三、商业1.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贸易繁荣交易场所?【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因经济发展、生活需求,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设有官吏监督贸易和收税,商人在榷场交易需交纳商税和牙钱。榷场的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地点也会变化。同时也推动双方的经济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民族融合。【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因经济发展、生活需求,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设有官吏监督贸易和收税,商人在榷场交易需交纳商税和牙钱。榷场的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地点也会变化。同时也推动双方的经济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民族融合。(草市:乡村定期集市;墟市:农村集市);?官方设置的榷场;?民间贸易活跃。官方政策重农抑商有所松动。海外贸易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国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输入中国的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着名外贸港口广州,泉州、明州等,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品牌宣传商家注重广告和品牌效应。开始使用“商标”以加强对质量的保证。货币流通原因: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货币需求量剧增;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铜钱多被囤积或销毁重铸器皿,铜钱流通量不足。表现: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②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成为“钞”,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推动了商业发展,但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城市发展①城市坊市分区制度被打破。(管理机构:街道司和军巡铺)②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人口超百万,市场活跃(夜市、晓市),交易频繁,娱乐活动(勾栏瓦肆)丰富多彩。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③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被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大都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2.城市发展原因: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其他原因:市民工商阶层壮大,城市生活的需要;政府政策的影响3.宋元时期的商品经济繁荣的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达,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相对统一,交通便利;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南北商品交流;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宋元以后城市面貌的变化:1.城市类型和职能:以政治、军事为主到商业、经济职能逐渐加强;2.城市空间分布:城市分布重心由北向南转移,城市内部坊市界限打破3.城市人口结构和数量: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市民阶层兴起;4.城市人口文化结构:商品经济的活跃,开放的社会文化氛围,酝酿出全新的市民文化;5.人口流动趋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向工商业人口流动;6.城市网络体系: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城市、市镇市场网络体系逐渐形成。7.政府管理上:官府设市令或市长进行严格管理到交易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四、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②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牛耕在南方地区得到推广。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经济实力超过北方。④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2.过程:3.表现:①北宋,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已定型;②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③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4.经济重心南移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5.影响:①经济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就税的主要承担者。②文化重心:教育文化重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南方状元、书院数量等增多,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制度);③交通贸易: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运输的发展。④人口分布: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⑤民族关系:使各民族更好地融合,有利于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⑥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五、社会的变化角度背景(原因)表现贫民社会的到来①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②科举制度更加完善。宋朝时,门第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人身自由的增加①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业发展和城市兴盛)。②土地、赋役制度的变化。③宋朝实行宽松的商业政策。④阶级斗争的推动,等等。①贱民阶层数量显着减少。②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③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租佃农民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国家社会控制松懈①官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千预,仅需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②官府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的限制比前代更为松弛。★宋元社会的变化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租佃经济的发展;③赋税制度的改革;④科举制的不断发展完善。★【拓展认知】:宋朝的“商业革命”(1)原因①唐朝中晚期我国经济重心己经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②北方多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③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推动南方经济较快发展。④宋朝统治者执行了比较开明的经济政策。④宋代科技、思想、文化高度繁荣,促进经济的发展。(2)表现:①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出现大批繁荣的城市;②市坊格局打破,夜市普遍;③“草市”更为普遍,服务设施较完备;④各地经济交流频繁,海外贸易频繁;⑤商业税成为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⑥出现交子。(3)特点:政策变化唐以来,传统的商业政策—一重农抑商也有所松动商品经济繁荣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城市兴盛与唐代相出,打破了地域限制、市坊不分:不受时间限制:官府对商业活动也不再严格监室,这使得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纸币出现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也就是交子榷场贸易发达榷场是宋代官办边境贸易场所,以通辽、夏、金的互市贸易。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还有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边每远的作用。所以榷场的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无常海外贸易发达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即是对外贸易税收●宋朝“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没有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①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商业处于从属地位,新生产关系还未萌发。②政治:封建专制统治、“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业发展③思文:理学的保守性使社会陷于僵化(2)海外贸易兴盛(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3)经济格局:南宋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第三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主流思想:儒学的复兴1.背景:①唐末以来繁镇割据、五代十国混乱局面,使儒家伦理纲常被破坏,儒家伦理纲常的重建,促使理学兴起;②佛道儒三教长期争论与融合为儒学兴起创造了条件;?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④宋朝经济繁荣、科技文化进步;⑤儒学家们的主观努力;⑥宋代文化政策相对宽松。2.目的: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4.程朱理学:(1)含义:是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高度,进行的自我完善的一种思想,即新儒学;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2)背景: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和传播,儒学面临严峻的挑战;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的主张;③宋代(重文)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儒学复兴运动。(3)主要流派: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对理的不同解释“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万物普遍遵循的原则。“理”是儒家道德伦理“心即理也”,人心是万物的本原把握理的途径不同“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各自范畴不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对理的共同认识“理”或“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仁、义、礼、智、信等相同本质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内在联系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都是唯心主义。★【知识拓展】朱熹对儒学教育的探索:①《四书章句集注》:从早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分别记录孔子、孟子言论的《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②书院发展: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最为着名。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亦称《白鹿洞书院学规》《白鹿洞书院教条》,是中国书院发展史上一个纲领性学规。宋理宗以二程、朱熹等五人从祀孔庙,御笔亲书朱熹所作《白鹿洞书院学规》颁赐太学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4)理学的特点:程朱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哲学化,形成论证严密的儒学思想体系,是哲学化的儒学;更加重视儒家经典的社会教化功能。(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强调的理,实质上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3)兼收并蓄、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与时俱进。(4)引导人们关注现实,追求道德完善和人格建树。(5)影响:积极:①程朱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古代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②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③理学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追求理想的圣人人格,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在当今尤有借鉴的必要。消极:①程朱理学为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从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6)理学与汉代儒学异同点比较:相同:继承发展儒学,融合其他思想,与时俱进;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不同:汉代儒学融合阴阳、黄老、法家等思想;理学融合佛道思想;二、科技和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繁荣的原因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继承隋唐时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等三大发明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四百多年火药宋代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军事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科技着作沈括着《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科技成果郭守敬编订新历法《授时历》农学:元朝王祯编写《农书》文学艺术宋词背景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特点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