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美拉》中的颠覆意义-写作特权、文类和社会等级,外国文学论文_第1页
《帕美拉》中的颠覆意义-写作特权、文类和社会等级,外国文学论文_第2页
《帕美拉》中的颠覆意义-写作特权、文类和社会等级,外国文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帕美拉)中的颠覆意义:写作特权、文类和社会等级,外国文学论文颠覆塞缪尔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讲(帕美拉〕〔1740〕一经出版即轰动整个英国甚至欧洲大陆,一时间,洛阳纸贵。他与另一位小讲大家亨利菲尔丁之间的恩怨纠葛更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段公案,一直为文学评论家津津乐道。事实上,也正是由于理查逊的(帕美拉〕及其同名女主人公才使菲尔丁开场小讲创作,完成了他最初的(莎美拉〕(1741)和(约瑟安德斯和他的朋友亚伯拉罕亚当斯先生奇遇记〕(1742),并且对理查森进行了批判和嘲讽。(莎美拉〕是菲尔丁戏仿(帕美拉〕之作,以挖苦的口气彻底解构了帕/莎美拉的完美形象,使她成为虚伪与羞耻(英语中,羞耻与莎美拉皆以sham开始)的代名词。理查逊则轻蔑地称菲尔丁的(莎美拉〕为那本小册子。两人之间的敌意可能来源于他们所持的不同道德现,甚或源于两人的不同体格和体质(理查逊身体虚弱、情感细腻,菲尔丁强健有活力)。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应归之于(帕美拉〕的颠覆主题。本文将从文化批评的角度对塞缪尔理查逊这部小讲中的颠覆主题作一番尝试性的讨论,以期揭开两位小讲家之间的对立之谜。进入18世纪,英国社会经历了宏大而深入的变革。新兴的中产阶级正在逐步构成,工业生产推动了商品经济,并促使英国大规模地向海外进行扩张。这个时期,以牛顿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科学家,在数学、物理、化学和动植物学等方面,做出了宏大奉献。科学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宇宙和自然的好奇心,造成了18世纪知识界对理性的推崇。另外,新教伦理促使人们不断追求自我完善,提高经济能力,以期得到上帝的救赎。宗教上同时也出现了自然神论者的理性主义神学,它反对传统宗教对人的束缚,不成认有(新约〕之外的奇迹,强调人与神有类似的美德。这种自然神论的代表约翰洛克又是经历体验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关于人类通过感悟和经历体验来获取知识的认识论,在笛福、理查逊和斯特特恩的小讲中都有所表现。正在这里时,城市开场繁荣,中产阶层开场兴起。而另一方面,传统的贵族阶层走起了下坡路,并逐步丧失经济统治权。而这两方面又导致了文学恩主制的衰败和读者群及图书市场的构成,而这个读者群主要由中产阶级构成。了解了这个历史背景,也许能够更好地把握小讲(帕美拉〕的颠覆主题,进而理解地位卑微的书匠作家理查逊与傲慢的区长官菲尔丁之间的恩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示存在于(帕美拉〕中的颠覆意义:写作特权、文类和社会等级。一、塞缪尔理查逊通过(帕美拉〕颠覆了贵族阶层的写作特权讲起18世纪的英国小讲家,国内读者或学者大多会想起笛福和菲尔丁,塞缪尔理查逊的名字似乎鲜有人知,也或许会有人知道他的第二部小讲(克拉丽莎〕。然而,他的第一部小讲(帕美拉〕却在文学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前,评论家大多以为这部作品是涂鸦之笔,不值一提,甚至它的小讲地位都曾被质疑,而理查逊本人在英国文学史上也处于边缘地位。60年代以来,学者们大多开场为理查逊翻案。伊恩瓦特的(小讲的兴起:笛福、理查逊、菲尔丁研究〕首先肯定了理查逊作为书信体小讲奠基人的地位。在中国,理查逊的声名遭遇了同样的起伏。这一点从学者们对他的关注程度即可见一斑。陈嘉于1982年编写的(英国文学史〕中,理查逊的专论仅占七页,而菲尔丁却占了33页。20世纪90年代,李赋宁主编的(欧洲文学史〕成认了理查逊的书信体小讲是英国小讲的三大传统之一。21世纪初,李维屏编写的(英国小讲艺术史〕成认了(帕美拉〕的小讲地位。这也就是讲,(帕美拉〕作为第一部书信体小讲的地位已得到国内外权威学者的认可。更为重要的是,(帕美拉〕在出版之初就已经获得了经典的地位。1740年,(帕美拉〕出版,短短十二个月内,再版五次。即便是在现现代,这也是相当大的成就,何况是当时规模尚小的图书市场。紧接着又被译成法语以及欧洲大陆的其他语言,深受各国读者亲睐,并因而招来很多仿作和续作:(帕美拉在上流社会〕、(帕美拉传〕、(H夫人回忆录〕、(著名的帕美拉〕;(反帕美拉〕、(真正的帕美拉〕,(莎美拉〕等,毁誉不一而足。这部小讲甚至带动了扇子和平顶草帽等一些相关产品的热销,仿佛具备了当代流行艺术产品的特征(Bell,1994:57)。(帕美拉〕成了当时典型的灰姑娘故事用同时期作家玛丽沃特丽蒙太古夫人的话讲即所有国家侍女的闺房之乐。很有可能整个18世纪也没有第二本被如此广泛阅读的书。当时,人们普遍以为(帕美拉〕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神一样的地位。能够讲,当时没有任何人设想过(帕美拉〕能获得如此宏大的成功,造成如此宏大的影响。然而,在当时18世纪及以前的英国,像理查逊这样一位出身寒微的书匠作家是难以想象的。他的作品感人至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愈见突出,但他本人却并不见得多么伟大。像这样一位〔理查逊〕胆小虚伪的商贩竟能完成(克拉丽莎〕这样一部严肃,感人的悲剧,这实在是令人丢脸的悖论,不过也只是历史的偶尔罢了。传统观念中艺术家所应具有的一切特点,在理查逊身上根本无从谈起,而且,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位小讲艺术家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出于偶尔。正如他自个所讲,他是一不小心才创作了(帕美拉〕。而当他一不小心的时候,外表上看,他只不过是伦敦一位中年印刷匠,事业亨通,备受业内尊重,但是毫无尊贵可言。他于1689年出生于英国德比郡,受过很少的教育,写作(帕美拉〕时已经五十一岁,之前一直心无旁骜,从事出版发行,娶老板的女儿为妻,遵循着中产阶级勤劳致富的传统。回首塞缪尔理查逊以前的英国文学史,从(贝奥武夫〕、(仙后〕到(失乐园〕,从乔叟、莎士比亚到弥尔顿,几乎所有的文学家都在一定程度上与贵族相联络,作品几乎毫无例外地书写贵族人物或是英雄。悲剧和诗歌这样的文类也总是为贵族或直接由贵族而作。事实上,贵族是18世纪以前的主要读者群,作品与贵族的档次相一致是很重要的。然而,理查逊这位印刷匠却一反常规,他没有任何贵族的赞助,也没有以任何贵族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只是普普统统的平民帕美拉,却获得了宏大的成功。不管他能否有意挑战贵族阶层的文学特权,他确实从当时的读者那里博得了过多的眼泪,以致于菲尔丁这样的贵族也妒火中烧。这也引出了这位小讲大师的第一部小讲(莎美拉〕。在这里前的作家中,只要同时期的笛福在出身与作品人物方面与其相近。从打破文学特权的角度来讲,塞缪尔理查逊这位卑微的印刷匠及其创作的(帕美拉〕确实具有颠覆意义。二、(帕美拉〕在文类创造方面的颠覆意义小讲最充分地反映了个人主义,是一种富于革新性的文学形式,重新确定了文学方向。理查逊在小讲传统中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他成功地处理了笛福没有能解决的几个主要形式问题。塞缪尔理查逊在英国小讲发展的关键时刻独辟蹊径,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难能可贵的开拓精神,向世人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小讲样式书信体小讲。除了写至即刻带来的新意,理查逊在(帕美拉〕中开场了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尝试。瓦特、李赋宁、李维屏、吴景荣和刘意青都成认了(帕美拉〕的书信体小讲地位。可见这位卑微的印刷匠于1740年创作的这本畅销书对英国小讲的心理现实主义传统确实作出了宏大奉献。然而,他同时代的贵族阶层却不这样以为。亨利菲尔丁这位颓而未败的贵族在他的小讲(约瑟夫安德鲁斯〕(1742)的前言中对小讲这个新文类有这样一番描绘叙述:对于这种新文类在开场前讲几句话是大有必要的,而这种新文类我并不记得在这里之前曾经有人用本国语尝试过。很明显,菲尔丁的这部作品晚于(帕美拉〕,而他却否认了理查逊甚至笛福的小讲奠基人地位。在英国18世纪的理查逊时代,人们并未把散文体小讲作为一个新事物给予它应得的关注。因而,这位贵族的前言事实上为这种新文类立下了一个定义:喜剧散文史诗,这也重申了他的文学观点:如他讲:如今新的罗曼司是一种散文式喜剧史诗,它不同于一般喜剧,就像严肃的史诗不同于悲剧一样。它的故事情节就更具有扩展性和包涵性,含有更多的事件,并介绍更多的人物。它在人物塑造方面也不同,倾向于描绘叙述底层人物,而严肃的罗曼司往往向我们展示最高尚的人物。作为一名学究式贵族,菲尔丁想当然地以为他的博学与贵族地位将使他的文学权威永立不败之地,并狂妄地以小讲的唯一奠基人身份自居。因而,这位傲慢的贵族把(帕美拉〕放逐在小讲文类范围之外并剥夺了书匠作家理查逊的第一位书信体小讲家地位。小讲在18世纪尚是一个新事物,正如它的英文(novel)意义。理查逊与菲尔丁之争也具体表现出在对小讲这种新兴文类的定义上。双方各执己见,势同水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文学理论发展进入20世纪以后,学者们得以愈加宽广的视角来审视小讲的兴起及其定义。与18世纪以前的文学形式相比,小讲有其突出的特征。首先,在语言方面,史诗、悲剧等文类均采用诗体语言,而小讲采用的是散文体。其次,在情节方面,先前的文学类型均采用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传讲,或是民间故事,而小讲主要采用虚构的情节。第三,在人物方面,先前的文学形式主要刻画描写比拟抽象的英雄人物或是王公贵族,而小讲主要再现非常详细的普通人物。第四,在时间空间方面,先前的文学形式表现得非常模糊,而在小讲中,时间甚至能够精到准确到分秒,空间总是有详细的地名,而且内景和外景都描写得非常详尽。小讲与先前的文学类型相比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但所用的形式大相径庭。鉴于此,伊恩瓦特在(小讲的兴起〕中将这种新的再现方式称为形式现实主义。从这些比拟中,(帕美拉〕明显具有形式现实主义的所有特征,确确实实是一部当代意义的小讲。更为重要的是,理查逊在这部小讲中通过求婚解决了另一位小讲奠基人笛福没有能解决的情节问题而且获得了宏大成功。作为一位典型的中产阶级,塞缪尔理查逊在小讲文类的创造方面做出了突出的奉献。事实上,理查逊之前的笛福是小讲的第一位奠基人,之后还有亨利菲尔丁。这三位作家共同见证了小讲的兴起、奠定了小讲的传统,而且各自做出了宏大的奉献。然而,从理查逊与菲尔丁之争的角度来看,这位书匠的(帕美拉〕在文类创造方面再次具有了对贵族的颠覆意义。三、帕美拉在等级社会层面的颠覆意义如前所述,理查逊通过(帕美拉〕确实颠覆了菲尔丁作为贵族的写作特权和文学立法权威。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位书匠作家竟敢允许与他地位同样卑下的女主人公得到其贵族迫害者的青睐并许以婚姻。(帕美拉〕的核心也即其能感动18世纪男女老幼的真正原因在于其颠覆性或革命性信息。在理查逊时代,浪荡公子充斥着英国上层社会,而另一方面,未婚少女越来越多,以致于构成了当时英国的一个显著问题。大量事实表示清楚,英国18世纪的婚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商业色彩。对贫穷家庭的女仆来讲,婚姻更为不利。事实上,1760年伦敦的未婚女侍的数量据讲是一万名,而女仆的总数不过25000名。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背景是当时的出版业被当局视为启蒙的基础,因而,知识和观点交换会招致当局的严格审查。显然,书匠理查逊决不会忘记当权者是处置异己的,并在小讲中狡猾地记录了他对书籍检查制度的反感。在(帕美拉〕中,B先生这位贵族浪荡公子赋予了书信审查的权利。帕美拉给父母的每封信都是他审过才寄出的。具有挖苦意味的是,他最终相信了帕美拉的美德和对贞洁的辩护,成了受审查者的忠实读者。更重要的是,她最终得到B先生的青睐,嫁入豪门,甚至成为其显赫的乡绅贵妇邻居的道德模范。曾经的受害者甚至囚犯,如今成了监狱的女主人和迫害者的夫人;过去卑微的女仆,如今名列上层社会。这场婚姻实际上是中产阶级与上层等级的结合,这在等级制度森严的18世纪英国社会势必招致贵族阶层的强烈反对:书中B先生的姐姐Davers夫人为代表,书外则以亨利菲尔丁为代表。城堡往往从内部攻破。这或许恰恰反映了这位书匠作家的潜意识。(帕美拉〕的第二部长期以来被评论者忽略。事实上,假如没有第二部,(帕美拉〕就不再完好了。当时,约翰洛克的教育观念在上层社会深切进入人心,影响宏大。在(帕美拉〕的第二部中,B先生与帕美拉有了孩子。B先生当然会命令帕美拉阅读并学习洛克,以洛克的观念教育他们的后代。然而,小讲中帕美拉与其讲修正了洛克的教育观念,不如讲以自个的清教主义取而代之了。最终用于B家庭孩子的教育方式完全来自帕美拉而非洛克。〔帕美拉〕孩子的教育在每一方面都是遵循她们无与伦比的母亲所制定的规则。这些规则被记录在她写的一本小册子里至此,这位出身卑微的女仆完成了她的自我塑造和对上层贵绅B先生及后代的彻底颠覆。难怪身为贵族的菲尔丁会跳出来保卫他所在的上层等级,尽管他自个也不能幸免,在第一位妻子过世之后娶了她的女仆。理查逊的第一部书信体小讲(帕美拉〕在当时所获得的空前成功及其与菲尔丁之间的争论与(帕美拉〕和当时社会所具体表现出的颠覆主题严密相关。无论有意与否,理查逊以其创意的文笔通过他的(帕美拉〕及帕美拉这个人物事实上颠覆了等级社会,尽管当时该社会仍然由贵族阶层所控制。四、结束语在18世纪的英国小讲中,自我问题不断被讨论和争论,这事实上牵涉了当代主体的建构。能够毫不夸大地讲,小讲是当代主体首演的文化舞台,同时也是与自我相关的文化争议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