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外国小说专题训练-日本小说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外国小说专题训练-日本小说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外国小说专题训练-日本小说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外国小说专题训练-日本小说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外国小说专题训练-日本小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小说专题训练----日本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灰色的月亮①【日本】志贺直哉①立在东京车站的失掉了屋顶的走廊里,虽然没有风,却感到一阵阵的寒气,幸而出来的时候穿了一件夹大衣。同来的两个人,搭上先到来的绕道上野的车子走了,我一个人留在后面,等候绕道品川的车子。②天空阴暗,灰色的月亮朦胧地照着日本桥旁烧焦的废墟。大概是阴历初十左右,月亮很低,不知什么缘故,看来好像很近。时间是八点半的样子,人很少,宽大的走廊显得更加宽大了。③远远望见电车的头灯,不一会就突然近来了。车内乘客不多,我在对面的车门边,找到了空位子坐下。右首是一个穿束脚裤子的五十岁光景的妇人,左首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大概是少年工人,背对着我,因为座位上没有靠手板,他就横坐着,面对着车门。我刚上车的时候偶然瞅见这孩子的脸,他闭着眼睛,茫然地张着大嘴,上半截身子前仰后合地摇晃着。不是他故意在摇晃,是身体往前面倒下去,再直起来,又倒下去,这样不断地反复着。如果是打瞌睡,这样打个没完,叫人瞅着不好受,我出于本能地跟着少年工人保持了一段距离。④车子到有乐町、新桥,上来了许多乘客,有几个像是买了东西回家的。一个二十五六岁红圆脸的青年,把扛在肩上的一只挺大的帆布包,放在少年工人身边,劈开双腿在旁边站下来。在他后面,又被人挤上来一个也扛着帆布包的四十来岁的汉子。汉子上车后,望了望前面的青年。⑤“搁上去行吗”也不等人回答,就把肩上的包往下卸。⑥“慢着,压上去不行。”青年护住自己的布包,回头望着那个汉子。⑦“啊,对不起。”他抬头望一望行李架,行李架上搁不下那个包,他只好在狭窄的地方局促地侧着身子,仍旧把包扛在肩上。⑧青年觉得对不起他,说他那个包,可以把一半搁在我和少年工人座位的中间。⑨“不用了,并不沉,只是嫌累赘才想搁一搁,不用了。”那汉子这么说着,轻轻地点了点头。我在旁边看着觉得很惬意,这时节,看来人的脾气都变好了。⑩车子过滨松町,接着到了品川,有人下去,可是上来的人更多。这其间,那少年工人仍旧前仰后合地摇晃着他的身子。⑪“啊,看他这张脸。”有人这么说了。说话的是四五个像公司职员中的一个,他的同伴都笑起来了。我这边望不见少年工人的脸。可是那公司职员说得可笑,大概那一张脸一定是可笑的。车子里顿时充满了快活的气氛。⑫那时候,圆脸的青年回头望一望身后的汉子,用手指头点点自己的胃部,小声地说。⑬“看样子差不多啦。”⑭那汉子好似吃了一惊,默默地望了一望少年工人说:“是么?”⑮刚才那些发笑的人,好像也觉得有点奇怪:⑯“是有病么?”⑰“恐怕是喝醉了吧。”⑱他们这样猜测着,其中一个人说:“看样子也不像。”这样,大家好像都明白是怎么回事,立刻不作声了。⑲少年工人的粗布工作服肩头是破的,从里边钉上了块手巾布,倒戴着一顶军帽,帽檐下露出肮脏的脖子,瘦得可怜。他现在不摇晃身子了,脸不住地挨擦着车窗与车门之间的那块夹板。这样子完全是一个孩子,在他迷迷糊糊的头脑里,大概把这夹板当作了谁,正在和他亲热吧。⑳“喂!”站在前面的那个大汉,用手拍一拍他的肩头,问了:“你上哪儿去?”少年工人没有答话,那汉子又问了一声。㉑“到上野去。”他很忧郁地回答了。㉒“不对啊,你坐倒了,这是到涩谷的车啊。”㉓少年工人站起来想往窗外看,身体失去了重心,突然向我这边倒过来。当少年工人向我倒过来的时候,我几乎像条件反射一样用肩头把他顶回去了。完全是出于不意地,但我后来想想真觉得奇怪。这动作跟我当时的心情是完全相反的,使我自己也觉得惊奇。当我把他顶回去的时候,他的身体很少有什么抵抗力,这使我心里更觉得不好受。我的体重现在已减到九十多斤,可是少年工人的身体却比我轻得多。㉔“在东京站已经在车上了,坐过了站了——你是在哪儿上车的?”我从他身后问了。㉕少年工人没回过头来说:“在涩谷上车的。”㉖“从涩谷上车,绕了一个大圈子。”有人这样说。㉗少年工人脑门贴在窗玻璃上,想往窗外望,一会儿又不望了,用仅能听见的低低的声音说:“到哪,都没有关系。”㉘少年工人这句自言自语的话,后来一直留在我心里。㉙身边的搭客们,以后再没谈那少年工人,大家觉得反正没有办法了。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觉得反正没有法子了。假使我带着吃食,我会送给他安一安自己的心;给他钱,即使白天,或许也买不到吃的,何况现在是晚上九点钟了。我带着黯淡的心情,在涩谷站下了电车。㉚这是1945年10月16日的事情。【注】①小说写于1945年11月。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此前美军对东京进行了多次空袭。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描写“失掉屋顶的走廊”“灰色的月亮”“日本桥旁烧焦的废墟”等意象,烘托出一种荒凉灰败的氛围,也奠定了小说的感情基调。B.小说写“我”在东京站上车后发现自己旁边坐着一个“闭着眼睛,茫然地张着嘴”,……身子不断东倒西歪的孩子,“我”心底生出了一丝“不快”。C.电车内四五个公司职员模样的人用诙谐的语气取笑少年工人,他们的笑声令车厢里出现了“一点快活的气氛”,说明电车上的乘客们没有一点同情心。D.文末少年工人用低低的声音应了一句“到哪,都没有关系”,这充满绝望和无奈的话语暗示了他内心的迷惘和暗淡,任凭电车将他带到未知的地方。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小说既无惊人的事件,也无曲折的情节,更没有人物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节奏舒缓平和,但富有感染力。B.第⑪段呈现了整篇小说中唯一的气氛较为明快的场面,与前后文形成鲜明的反差,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氛围。C.在小说前半部分,少年工人的面目是模糊的,第⑪段转入对其外貌的正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具体可感。D.文章最后一段“年”“月”“日”兼备,具有典型意义,增加小说真实性,突出小说纪实性的特点,深化小说主题。3.“我”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志贺直哉素有“短篇之神”的美誉,其小说以善于揭示独特环境中人物的心境著称,被评论家们称为“心境小说”。这篇小说体现了什么样的心境?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心境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风陵渡端木蕻良北方尖硬的晨风,吹在捕网上,使他的血管一天比一天的僵硬,马老汉如今是完全老了,连每个毛孔都老了。但是这并不能引起他的颓唐。他每次的抛掷捕网,都是以一个姿态,一副精力来对付,从不稍稍含糊。然而,现在连鱼也不能打了。临汾的我们的军队退走了的那天,风陵渡的渡口便成了一切以军事为前提的要塞区。在过去他以为这一辈子算交代过去,完了。成日价只计算河水深浅、捕鱼、卖鱼、再捉鱼,自家吃不到鱼。现在他却干了对于鱼的知识以外的工作。他在做运输工作。马老汉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价值,除了打鱼之外,还有其他的作用,这份作用又是在对付自己夙来以为没得办法的东西。这使他喜悦而且甚至于不相信世界上会有这回子事。然而没过多久,敌人进逼到赵城,人心有点恐慌,风陵渡第二天就“封渡”了。马老汉的船不动窝了,生活更苦了,但他却咬定牙根熬住不响。他每天咬两个硬馍,喝一点儿开水,便等着自己的军队打过来。他期待着,期待着那天大家一齐下手干哪。在一天夜里他实在饿得睡不着了,他摸摸炕沿上的馍,连个渣儿也没有了。他披着衣服,趁着月光,他想到船上坐一会儿吧!他没有什么亲戚,或者朋友,他是很孤独的,他的老朋友只有一条船。他有什么内心的隐秘或者是无可排遣的悲痛,他都要向它倾诉的。所以,他拱手坐在上面,望望月亮,看看水,远远的天边,迷迷濛濛的滩浮着黑雾。他抚抚船舷,摩摩放倒了的桅杆,那按照原来的木纹拼起的船舱。不由一阵难过,老眼竟然湿润起来。他想真是越老越没出息,还是回去吧!……回去也许就睡着了。他又望了一下天上的月亮,远处的天虽然混沌,但是①月光非常好,饱满而且清亮,完全是北方原野的理想的月光,月光照在河里,也闪着银色的鳞片。唉,多少年没有这样好月亮了。他把船上的缆绳仔细看了一下,立起身来想走。忽然远远的有嗒嗒的踏步声,本能的他想蹲伏下来。躲闪起来,以观究竟。但是他没有,我这大一把年纪了,怕什么的,还是回去睡觉吧。月光照着他来时的脚步,在河岸的灰尘上一个黑点,一个黑点的开去,其余地方,一点痕迹都没有,只仿佛是一张一张褐色的水牛皮样完整的铺开,向远处铺开去。脚步声,越来越近,他看不出是什么人来,只看见两个人影,一晃的。他急于要回去睡觉,也没有心思细看,他向回家的路走去。但是人的脚步声,却向他追赶过来,而且哇啦哇啦的向他讲顶憎恨的那些话。他有些恐惧,又有些悲哀,自己后悔不该半夜里出来。“你的——老头子?哈哈哈,你……领我们渡河去吧!”“哈哈哈哈!”另外那个敌兵也大笑起来,玩笑的向对方的脑上打了一下。老汉不作兴回答,一直没有响。他们跑到船上,坐下来。老头子看他俩坐下来喘气,他用半个眼睛在看他们。“把船放到水里去!”那个啤酒桶样的兵命令他。“不能,我一个人推不了这船的!”马老汉阴郁而且固执。“行不行!”那兵拿出了枪。老头子很平静的把船推下水里去,他忽然的想笑。他随着那船顺着水溜顺下走,他想大声的像年青时撑船一样,吆喝一通。但是他没有,仍然很认真的说一次。“溜大,你们可要死的!”两个兵并不听他的话,“推呀,这老滑头,你推不推!”“反正你们要死的!”老头子阴郁的说,但是马上又缩住了,他很快的去推船。②月光照在水上面,白花花的一片汪洋展开去,被地平线的云角吞食了,云里也闪起水星。船在水面上浮起来了。“好呀,好呀!”船完全流在大溜里了的。两个敌人像两根黄色的萝卜一样在船板上转。他们俩一并排的在模仿日本舞蹈的那种偶人的动作,而且得意的笑着。船在像一片打滚的落叶一样的转了,他俩还在跳,仿佛就在水面的旋涡上他俩也一定要跳一样。忽然一声狂笑声,在半空中扯起。马老汉毛骨耸然的笑声扯起来了。“哈哈哈哈!”像屋瓦的磔裂……“哈哈哈哈……”像年老的古树的崩折。“哈哈哈哈……”马老汉从心里、眼里、口里、泪里和血里一齐都笑起来了。他的最后的一缕生命,都化作了笑声,尖锐的冲散在天空。两个敌兵,这时候,才像大梦初醒似的,想起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大溜在涡旋,他们就是在涡旋里。他们不再笑了,立刻慌乱的跳下水里去,想逃命。涡旋里,逃不了命的,就是鱼也得丢下两片鳞片,才能转个身。一种复仇的和对于生的抗议的连串的大笑,还在河面上浮摇。一个白发的老人立在船面上大笑,血和泪,天空和河水交流的大笑。“哈哈哈哈!”那条黄河面上,亘常浮载着的生命的破船,从此被一条卷起的水舌,舐食了一下,便什么都不见了。但是水面上还扯起那一道惨笑,③好像那一切银色的月光,都是笑声的实体,洒落在水上、沙上、土上和天间,三个人便立刻不见了。随着笑声滚到水里……(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马老汉的船不动窝了,生活更苦了”意蕴丰富,一方面突出他现实生活的困顿,另一方面更揭示其精神上无所依傍的痛苦。B.小说运用对照手法来表达作者强烈的批判与讽刺,如先写敌兵在船上恣意狂舞时的得意洋洋,再写他们在面对死亡时的惊慌错乱。C.小说借助对撑船、打鱼等日常活动的记述,使故事契合人物身份,既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叙述风格,也洋溢着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D.小说围绕北方黄河岸边的风陵渡口这一典型场景,叙写普通船夫马老汉反抗侵略的悲壮故事,赞颂了中国人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6.小说中画线处关于“月光”的描写各有何功能?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7.在摆渡敌兵过河的过程中,马老汉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强盗的苦恼[日本]星新一黑社会的强盗们聚在一起,商议着下一步的行窃计划。“真想痛痛快快地干它一桩震惊社会又成功无疑的大买卖呀!”一个歹徒异想天开地说,谁知这个集团的首领竟接着他的话爽然应允道:“说得对!我也一直这么盘算着,现在想出了些眉目,大伙准备一下吧,我要干活了。”这一番话让强盗们吃惊不浅,大家争先恐后地问道:“究竟怎么干呢?”“干咱们这一行的,大家都把行动时间选在夜里,但由于四周太安静,下手时难免惹人注目。这次我打算反其道而行之,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地搞它一家伙……”“有道理,您到底不愧是咱们的头儿,想出的主意总是高人一招。不过,如何下手呢?”“光天化日之下,持枪闯进银行抢劫!”首领的话恍若呓语,喽啰们不禁大失所望。“别开玩笑啦!简直不着边际。照你说的去干,恐怕还没跨进银行的大门,就被抓去蹲牢房了。”“蠢货,你们的脑子里怎么总少根筋。好了,听我来说个端详……现在我们编写了一个电视剧脚本,送给银行附近的交通警察,然后大家装扮成电视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到银行去拍摄一个袭击银行的场面,这样银行方面毫无防备,必定给打个措手不及,到时候,大家只管动手抢钱,即使万不得已开了枪,警察也会无动于衷,只当作剧情所需而特意安排的音响效果呢,最后,大家听我的命令,一起撤退……”首领的话音未落,喽啰们早已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只见一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高见,太棒了!妙不可言!”“这下可以过大瘾了,伙计们,快着手干起来吧!”强盗们弄来一辆面包车,在车身上写下“电视剧摄制组”的字样,不一会儿,电视摄影机也找来了,自然无需准备胶卷。待脚本印刷完毕,喽啰们将自己精心地装扮起来。有的扮做穷凶极恶的打手,有的扮成维持群众秩序的工作人员,最后一切准备就绪,首领一声令下,这个精心策划的计谋便开始付诸实行。强盗们把车开到银行门口,握着手枪刚刚走出车门,在附近执勤的交通警察果然都围上来询问。一个强盗赶忙给他们送上几份电视剧脚本,并说明缘由,很快,他们就心领神会不再追问了。万事如意!没想到事情一开头便如此顺利,强盗们精神十足,相继冲进银行,大声喝道:“银行的诸君,我们是真正的强盗,赶快把钱交出来!谁敢乱动,马上要他的小命!”谁知,计划到此就乱了阵脚,发生了意外。一个门卫突然嬉皮笑脸地凑上前来,打破了这里的紧张气氛。“先生们,我可以帮忙吗?你们来拍电视,我真的一点都不知道。上司真有意思,这种事也不先通知一下,好让职员们准备一下。要知道宣传工作是何等地重要啊,可他们……”另一位青年顾客也挤上前来热心地说道:“我是作家。你们刚才的那句台词不太适合,什么‘银行的诸君’,简直像在发表竞选演说。另外,‘我们是真正的强盗’这种说法也欠含蓄,一下就把底亮给观众了。脚本是谁写的?下次让我来帮你们的忙。”他拿出名片,絮絮叨叨地纠缠不休,强盗们好不容易才摆脱他们来到窗口,银行的女职员们纷纷离座,朝这边拥了过来,“嗳,把我们也拍进镜头吧,我们都是电视迷,挺在行的,不用排练啦!”对这乱哄哄的场面,一个强盗不耐烦了,他忍不住扯起嗓子叫起来:“够了!这不是演戏,弟兄们,来真格的!”接着他扣动了扳机,子弹呼啸着飞向天花板,击碎了照明灯。然而此举也并未奏效,一个男孩儿挤过来说:“呵,真够劲!简直跟真的一样。”另一个人接,上话又说道:“大概天花板内的电灯里预先装进了火药,然后让它爆炸的吧,要是不知情的人,倒还真给唬住了呢!”这时,这家银行的行长露面了。“喂,先生们。你们能否再加上一个枪击玻璃的镜头!那是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倘从侧面为我们作宣传,将会提高顾客对本行的信赖。”说着,递上一个装有钱的信封。“先生,让我们来扮演不屈服于强盗的威胁,饮弹而亡的光荣角色吧,拜托了!”男职员们也围拢过来请求着。强盗们无奈,只好百般解释,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把他们的话当真。甚至连那个最初帮助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也苦苦哀求道:“让我们来扮演捉拿强盗的警察吧,这样或许能使电视剧表现得更逼真,更扣人心弦。先生,您知道,如果我们还在家乡的父母能在电视荧幕上看到自己的孩子,该有多么高兴啊!”事情闹到如此地步,早已难以收场,强盗首领站出来,愤愤地大声吼道:“大家听着,今天暂停拍摄,回去修订脚本,改日再来重拍!”强盗们狼狈地撤出现场,一个个牢骚满腹。“再也想不到会弄出这么个结局来,当今社会准出毛病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无法无天的人!”(选自《外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负责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最后哀求强盗扮演警察,是希望能够让父老乡亲在电视上看见自己,满足他的虚荣心。B.文章开头交代强盗们的行窃计划,为后文银行中所有人把强盗当成真正的拍电视者这一荒诞情节做了铺垫。C.文章用笔精炼,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寥寥几笔就展现出人物立体鲜明的性格特点,非常具有画面感。D.强盗想出一个自以为绝妙的抢劫计划,本应顺利实施,却因群众热衷参与电视剧拍摄而草草收尾,具有荒诞性。9.这篇小说以对话形式展开,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10.这篇小说采用“欧·亨利笔法”,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深夜的口琴声(节选)东野圭吾浪矢杂货店①和往常一样,静静地伫立在夜色中。克朗来到卷帘门前,打开投递信件用的小窗。他从牛仔裤口袋里拿出信封塞进去,塞到一半的时候停住了。他感觉卷帘门里边似乎有人。如果是这样,对方会从里面把信封拉进去。先维持这个样子,看看动静再说。他瞄了眼手表,晚上十一点刚过。克朗把手伸进另一个口袋,拿出一只口琴。深吸了一口气后,他面对着卷帘门,悠悠地吹奏起来。他想吹给门里的人听。这是他最满意的一首原创歌曲,名字叫“重生”。歌词还没有填,因为暂时想不到合适的内容。现场演出的时候,他总是用口琴来吹奏,旋律是流畅的叙事曲风格。演奏完一段后,他将口琴从唇边移开,注视着半露在小窗外的信封。然而它并没有被拉进去的迹象。看样子店里没有人,说不定要到早上才来收信。他伸手把信塞了进去。啪嗒一声,隐约传来信封落地的声音。一如昨天那般,打开牛奶箱,里面放着克朗原来的那个信封。看来回信的人果然每天都来查看有没有咨询信。和昨天一样,克朗在附近的公园读了信。信的内容如下:鱼店音乐人先生:不管大店小店,总归是店。托了这家店的福,你才能一路念到大学吧?就算经营很辛苦,为店里出点力不也是做儿子的责任吗?你说父母都支持你。只要是亲生父母,除非你去犯罪,否则你干什么他们不支持呢?所以说,你怎么能把这话当真?我没说要你放弃音乐。把它当成爱好不行吗?坦白跟你讲,你没有音乐才华。虽然我没听过你的歌,但我就是知道。因为你已经坚持了三年,还是没能混出个模样来,不是吗?这就是你没有才华的证据。看看那些走红的人吧,他们可不用花这么久才受到注目。真正才华横溢的人,绝对会有人赏识的。可是谁也没留意到你,你得接受这个事实。你不喜欢被人叫作“艺术家”吗?那你对音乐的感觉恐怕已经落后于时代了。总之一句话,我不会害你的,马上去当鱼店老板吧!浪矢杂货店克朗又读了一遍,忍不住重重地叹了口气。说得没错啊——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内心是认同对方的。如果真有出众的才华,一定会有人慧眼识珠——这一点克朗自己也明白,只是他一直不愿面对。他总是用时运还没到来安慰自己,其实若真正有才华,运气并不是那么重要。这是条漫长的道路。怀着坚定的决心,再次回到东京的克朗比以前更加全心投入音乐。他不断挑战各种比赛,参加试音,给唱片公司寄试听带,街头演出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尽管如此,他依旧默默无闻。时光转眼即逝,他渐渐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就在这时,一个偶尔来看他演出的客人问他,要不要去孤儿院做慰问演出。虽然很怀疑这样做有什么用,他还是答应了。他去的是一所小型孤儿院,里面只有不到二十个孩子。演奏的时候他心里很没底,听演奏的孩子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反应。后来一个孩子开始打拍子,其他孩子纷纷效仿,最后克朗也加入进来。他感到很开心。很久没有这样打心底享受唱歌了。从那以后,他就不断去日本各地的孤儿院演出,擅长的适合儿童的曲目超过一千首。然而到最后,还是没能正式出道——那天,丸光园②里铃声大作,他听到似乎有人在尖叫,还有人在喊:“起火了,冷静点!”一出房间,他吃了一惊。走廊里浓烟滚滚。一名工作人员用手帕捂着嘴,向他招手。“这边,请从这边逃离。”克朗依言跟着他往外跑,一步两个台阶地狂奔下去。马上就要到楼下时,克朗却停住了脚步。他在走廊上看到了小芹。“你在干吗!快跑啊!”克朗大喊。小芹双眼通红,泪水打湿了脸颊。“我弟弟……辰之不在屋里。”“什么?他去哪儿了?”“我不知道,不过可能在屋顶平台。他睡不着的时候总是去那里。”“屋顶平台……”克朗犹豫了一下,但接下来的动作却很迅速。他将自己的行李塞给小芹。“帮我拿着,你赶快跑!”“啊?”留下瞪大眼睛的小芹,克朗转身冲上楼梯。短短一会儿,烟雾又浓了很多,他眼泪嗖嗖直掉,喉咙也痛了起来。不仅看不清楚周遭,连呼吸都很困难。更可怕的是看不到火光,究竟是什么地方起火了呢?再停留下去很危险,要马上逃走吗?克朗正想着,突然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喂!你在哪儿?”他出声喊道。刚一张嘴,烟就涌进了喉咙。尽管呛得受不了,他还是奋力向前。有什么东西崩塌的声音传来,与此同时,烟雾变淡了。他看到一个少年蹲在楼梯上。正是小芹的弟弟。克朗把少年扛到肩上,正要往下跑时,轰隆一声巨响,天花板掉了下来,转瞬间周围已是一片火海。少年哭喊起来,克朗也心乱如麻。但待在这里是死路一条。要活命,只有冲下楼。克朗扛着少年在火海里奔跑。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往哪儿跑,怎么跑。巨大的火焰不断袭来,他全身剧痛,无法呼吸。红光与黑暗,同时将他包围。似乎有人喊他,但他已无力回答,身体一动也不能动了。不对,他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还在不在。意识渐渐模糊,仿佛要睡着了。一封信上的文字,朦胧地浮现在他脑海中。你对音乐的执着追求,绝不是白白付出。我相信,将会有人因为你的歌而得到救赎。你创作的音乐也必将流传下去。若要问我为何能如此断言,我也很难回答,但这的确是事实。请你始终坚信这一点,坚信到生命最后一刻。啊,是这样啊。现在就是最后的时刻,我只要现在仍然坚信就好吗?如果真如信上所说,爸,我也算是留下足迹了吧?虽然我打了一场败仗。其实所有纠结做选择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咨询只是想得到内心所倾向的选择,最终的所谓命运还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挤得人山人海的体育馆里,一直充满了狂热的欢呼声。此前的三首安可曲,都让歌迷们的热情充分燃烧。“最后还是往常的那首歌。”绝代的天才女歌手水原芹说,“这首歌是我的成名作,但它还有更深的意义。这首歌的作者,是我唯一的亲人——我弟弟的救命恩人。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我弟弟的生命。如果没有遇到他,就不会有现在的我。所以我这一生,都会一直唱这首歌。这是我唯一能做的报答。那么,请大家欣赏。”随后,《重生》的旋律悠然响起。(选自《解忧杂货店》第二章,有删改)【注】①相传在日本静僻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在晚上把写了烦恼的信丢进铁卷门上的投递口,隔天就可以在店后面的牛奶箱里拿到回信解答。②一家儿童福利院。11.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12.欧·亨利《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老贝尔曼”的形象与本篇中的“克朗”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13.小说中“克朗救辰之”的情节是全文的高潮,作者用了较多笔墨渲染,有何用意?14.有人说应把标题“深夜的口琴声”改为“重生”,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梅(日本)川端康成父母面对面地坐在被炉边上,一边观赏着古树红梅绽开的两三朵花儿,一边争论着。父亲说:“这颗红梅的花儿,几十年来都是从下面的枝桠开始绽开的。自从你嫁过来以后,也没有改变过。”“我没有这种感觉。”母亲没有附和父亲的感怀,父亲很不服气。“自从嫁过来以后,我压根儿没有空闲观赏梅花。”“那是因为你稀里糊涂地虚度岁月。”说完这些,想到与红梅的寿命相比,还是人的一生短暂,父亲就没兴致继续感慨了。不觉间,话题转到新年的糕点上来。父亲说他正月初二,从风月堂买了点心回来。母亲却强调没有那回事儿。“瞧你,我不是让车子在明治糕点公司那儿等了一会儿,又坐这部车子绕去风月堂吗?我的确在这两家铺子买糕点了嘛。”“你的确在明治糕点公司买了,可是,自打我到这个家来以后,就不曾见你在风月堂买过什么东西。”“言过其实了吧。”“当然,我从来没尝过嘛。”“别装糊涂了,过年你不也吃过了吗?我的确买回来了嘛。”“唉,真讨厌。大白天说梦话,你不觉得害羞吗?”“咦?难道是我——”女儿在厨房准备午餐,父母的争论她全听见了。她是了解真情的。但她无意开口,只顾微笑地站在锅台边上。“的确带回来了吗?”母亲好不容易只对父亲在风月堂买过东西这一点,准备予以承认似的,可她又说:“不过,我没有看见过呀。”“我是拿回来了嘛——会不会忘在了车厢里?”父亲的记忆也发生了动摇。“怎么会呢——要是忘在车厢里,司机一定会送来的。他绝不会悄悄拿走,是公司的车子嘛。”“这也是啊。”女儿忐忑不安。母亲似乎全然忘却了,这够奇怪的。父亲被母亲这么一说,似乎也渐渐失去了信心,这就更加奇怪了。正月初二那天,父亲乘车兜风,是去过风月堂买了许多糕点回来的。母亲也品尝过了。沉默持续了一阵子,母亲骤然想起来似的,直截了当地说:“哦,哦!是糯米面小饼!你是买过糯米面小饼。”“对嘛!”“有绿豆馅点心,铜锣形馅点心,还有许多糕点,真叫人不好办呐。”“对嘛。我是买回来了嘛。”“不过,那种粗点心是在风月堂买的?那种东西。”“是啊。”“哦,对了,对了。的确,我把它给谁了。用纸包好,是给人家了……啊,是给谁了呢?”“对啊,是给人家了。”父亲如释重负,接着他又说:“是不是送给了房枝呢?”“啊,对,是送给了房枝。对,我还说让孩子看见了不好,是悄悄包好送去的。”“是啊,是房枝?”“唉,确实是那样。是送给房枝了。”父母的对话暂告一段落。他们感到彼此的谈话一致了,各自都得到了满足。然而,这与事实也不尽相符。点心并非送给原来的女佣房枝,而是送给了邻居的男孩子。女儿正在等待着:母亲会不会又像方才那样想起点心到底给谁了呢?饭厅里鸦雀无声,只传来了铁壶的响声。女儿端上做好的午饭,摆放在被炉板上。“好了,刚才的话,你都听见了?”父亲说。“听见了。”“你妈糊里糊涂,真让人头疼。而且还越来越固执了。好了,平时帮你妈记着点,好吗?”“究竟谁糊涂?你爸爸也——今天的风月堂话题,我认输了。不过——”关于房枝的事,女儿欲言又止。这是父亲辞世前两年发生的事。父亲患轻度脑溢血症后,基本上不去公司上班了。打那以后,红梅照例从下边的枝桠先开花。女儿经常回忆起父母关于风月堂的这段对话。然而,她不曾跟母亲言及。因为她觉得母亲早已把这件事忘却了。1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红梅”为题,在开头和结尾的部分都穿插着对于“红梅”的描写,看似与情节关系不大,实则暗含着作者的深意。B.小说中父母性格的展开与文中对于一段记忆的来回叙说有着巨大的关系。C.小说语言朴素,节奏舒缓,故事相对不跌宕起伏,以心理描写的方式塑造人物,用对话展现鲜明的人物性格。D.小说整体风格平淡无奇,尤其是结尾戛然而止,使人意犹未尽。这典型的代表川端康成的艺术风格。16.小说中的“红梅”多次出现,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17.请简要分析女儿在小说中的作用。答案C“电车上的乘客们没有一点同情心”说法错误,全文来看电车上的乘客对少年工人充满同情,因为后文得知情况,大家“立刻不作声”。C“在小说前半部分,少年工人的面目是模糊的,第⑪段转入……正面描写”说法错误,从“我刚上车的时候偶然瞅见这孩子的脸,他闭着眼睛,茫然地张着大嘴,上半截身子前仰后合地摇晃着”可看出,作者在开始对少年工人的面目有着比较细致的描写,并非“面目模糊”,而第⑪段中“我这边望不见少年工人的脸。可是那公司职员说得可笑,大概那一张脸一定是可笑的”表明,“我”并没有看到少年工人的脸,所以没有正面描写。3.①“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我”对少年工人的凄惨处境无能为力,深化了小说的悲剧性主题。4.第一问:体现了“我”及乘客们对战后日本现状迷茫困惑、灰暗悲凉的心境。第二问:①以小见大。车里的少年工人和其他乘客的处境和心境,正是战后日本悲惨社会图景的缩影。②以景衬情。小说开篇描绘了一幅灰暗萧条的夜景,有力地烘托了车厢中人们灰暗悲哀的心境。③正侧结合。小说正面表现“我”黯淡、阴郁的心境,并通过“我”的视角观察到的少年工人和其他乘客的表现,从侧面表现了当时日本国民的迷惑无奈,强化了小说凄凉哀伤的氛围。A“其精神上无所依傍的痛苦”错,由原文“但他却咬定牙根熬住不响……期待着那天大家一齐下手干哪”可知,生活虽然困顿不堪,但马老汉始终坚守顽强的信念和斗争意志。①月光“饱满而且清亮”,暗示出人物对理想中的生活怀念和向往,增添了小说的诗情画意。②月光“被地平线的云角吞食”,暗示人物命运的转变,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③以“银色的月光”比喻“惨笑”,化听觉感受为视觉形象,突出了人物的悲壮结局,别具匠心。7.①面对敌兵渡河要求时,马老汉沉默不语,“用半个眼睛看”,暗含对敌人的轻蔑与愤恨。②遭受敌兵举枪威胁时,马老汉平静推船,“忽然的想笑”,暗含准备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③目睹敌兵船中舞蹈时,马老汉大声狂笑,“笑声扯起来”,暗含对敌人死到临头而不自知的嘲讽。④发现敌兵跳船逃命时,马老汉“立在船面上大笑”,暗含亲手消灭敌人的畅快。(任答三点即可)8.A“交通警察最后哀求强盗扮演警察”错误。原文“甚至连那个最初帮助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也苦苦哀求道:‘让我们来扮演捉拿强盗的警察吧,这样或许能使电视剧表现得更逼真……”,可见是警察要求自己上阵扮演演员,并非“哀求强盗扮演警察”,且“满足他的虚荣心”无中生有。9.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情节完整,叙事紧凑。强盗们计划通过拍电视剧实施抢劫,银行里的所有人信以为真,以及抢劫计划失败,都在对话中展开。②通过个性化语言,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青年作家的话,表现了作家对写作的痴迷。③有助于揭示小说的主旨,增强了讽刺效果。本是犯法作恶的黑社会歹徒最后却抱怨世人“无法无天”,反映出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10.(1)出乎意料:①强盗们想以假装拍电视剧的方式在光天化日之下实施抢劫计划;②银行里的群众毫无警惕心,乱哄哄地配合强盗的“拍摄”,反而歪打正着使强盗的抢劫行动无法得逞。(2)合乎情理:①强盗们精心策划抢劫计谋,准备充分,使群众放松警惕;②银行里的群众各自都抱有自己的想法和目的,所以他们才愿意去相信和配合强盗们的行为。11.克朗在“继续走音乐道路”还是“继承家里的鱼店”之间纠结和挣扎,并向浪矢杂货店咨询,回信让克朗放弃音乐,继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