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造型分析_第1页
苹果造型分析_第2页
苹果造型分析_第3页
苹果造型分析_第4页
苹果造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pple——Apple产品上的曲线进化历程(1)关键词:apple,曲线

这一篇继续以Apple为主题,在半年前Apple发布了新一代MacBook,一年多年推出了MacBookAir,而当现在再去看这两个产品的一些细节,特别是Unibody的边线,一样还会感到震惊,如果要选近几年(甚至更广的时间跨度)工业设计中造型设计最具突破性的产品,无疑我会选MacBookAir,MacBook以及MacBookPro,此前或者此后,谁能够想到笔记本(或Apple笔记本)还能如此突破?当然肯定会有人不这么认为,也不会被Unibody的边线所震惊,但新MacBook的设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这个时间考验不只是牢固,不只是使用中留下的痕迹带来的体验……而是蕴藏在设计中的美可以不断流露。当然这不只是Unibody的功劳,还包括我们这篇要说的“曲线”。我想在设计师之中,绝大多数都有意无意的模仿过Apple,那么当我们模仿Apple的时候,我们在模仿什么呢?

或许就是类似这样,但不限于这。或许这太简单,那么找一个视觉更丰富的例子:

就是sonos,也许我们不能称其为模仿,但是sonos是少数被认为具有Apple设计气质的产品。那么无论从我们简单的模仿,还是到sonos,我们可以粗浅的认为所谓AppleStyle的关键就是圆角,画一个正规简洁的形状,给它一个不大不小的圆角,就接近Apple了,至少在几年前是这样的,由此绕一圈热完身,正式引出我们文章的主题:Rpple——Apple产品上的曲线进化历程我们都知道Apple可以代表简洁设计,从线以及形状上来说,可以说是现代主义风格,比如正四边形,比例控制良好的矩形,在此基础上引入圆角。而这是一般对Apple风格的大致印象,实际上Apple一直在变,我们把起始点定在1998年,来看一下Apple产品上这些圆角和曲线的进化历程。1.浪漫主义时期

我们是浪漫主义的鼓吹者,浪漫主义是追求自我的解放,摆脱束缚,信马由缰。不管这样来形容Apple是否正确,但不可否认的是,在98年之前,Apple已经压抑很久了。我们不在其他方面展开,只围绕着设计。98年之前,Apple的产品与其他PC厂商的产品在设计相差不是很大,也就是整个个人计算机领域虽然时有一些创新设计,但是已经在塑料壳子上循规蹈矩了,或许可以看作从打字机到电视机走出而进入一个成熟期,Apple保持了早先FrogDesign时期留下的一些设计元素,比如“雪白”“装饰凹槽”(1982到1988),后期则是RobertBrunner主管(1989到1996),设计出色的PowerBook系列产品,此时圆弧线条已经在设计上使用较多了,但这些圆弧如同成熟的套路一样,并没有鲜明地表征什么。

上图来自这。iMacG3的发布开启了Apple新的篇章,也标志着Apple设计的JonathanIve时代的到来,这是Apple1998年的1984,只不过老大哥是自己,从此Apple焕然一新,个人电脑的设计也出现了新的历程,iMacG3的彩色和半透明流行风一直刮到21世纪。

上图来自这。我们把重点放在曲线,iMacG3不再将曲线作为一种修饰的服务配角,而是接近尽情挥洒,此时曲线的特征是饱满。无论从正面还是侧面还是顶视,我们都可以看到舒展的线条。一个能代表整体的细节,就是半圆弧或类半圆弧的使用,比如上图的扬声器,背部的提手,甚至是背部的接线区,见下图。

圆弧无处不在。

上图来自这。

上图来自这。

iMacG3的设计风格延续到1999年推出的iBookG3(Clamshell)以及PowerMacG4上。

舒张的完整大圆弧。饱满的曲线给人亲和力以及生命力的感觉,而在当时个人计算机还没有完全脱离精密仪器的形象,而Apple打破了这个界限,肆意挥洒。由于多种原因,也使得Apple的产品容易让人和时尚甚至女性化结合起来,这种影响一直作用到现在,曾几何时,iMacG3是杂志媒体上个人电脑的代言人。iMacG3解放Apple也解放了个人电脑。

2.后浪漫主义时期

所谓后浪漫主义是指在iMac爆发革命之后,在下一个时期到来之前的时期,由浪漫主义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期,我们主要是凭产品的设计,并非严格的按照时间。

PowerMacG4Cube或者简称为G4Cube,2000年推出,2001年终止,这是从SteveJobs离开Apple创办的NeXT的NeXTcube上继承过来,边长7英寸的立方体,虽然G4Cube本身寿命不长,但是它设计的影响远大,包括对Apple自己的产品。透明已经是此时Apple的一个风格,我们仍然讨论曲线为主,Cube的顶面我们可以看到继承自iMacG3的大半圆弧。而在Cube四周出现的圆弧过度,结合简洁的形状,将成为Apple一个主要形态,也就是我们开头说到的“当你模仿Apple时,你在模仿什么”的那个特征,我想在那个年代,如果让自己来设计一个方块,很多可能毫不犹豫将另外的边也圆角过度,当然决定Cube这样的还有材料的关系。从显示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原先的大圆弧,包括长自由曲线已经开始收缩,走向理性。

PowerMacG4的升级版,PowerMacG4Quicksilver,主要是颜色材质上一些变化,如果说前面说的浪漫主义时期是一种开拓,让人感受到亲和力,生命力,时尚等等,那么此时透明以及纯色则在品质的追求上更进一步。

我们将2002推出的eMac也归类到这个下面,可以比较一下iMacG3,曲线由更多的直线形代替,曲线也由肆意的自由曲线过度到基本曲线,比如正面边框的圆角面。3.插曲1-iPodG1

iPod第一代,2001年10月23号发布,当时很少有人会想到今后它的辉煌。从曲线上来说,是非常理性的简洁设计,平面-圆角过度-平面。4.插曲2-iMacG4(iLamp)

如果我们真把Apple历程用浪漫主义、后浪漫主义来分的话(其实这篇文章重点在曲线和风格,不必过分讲究浪漫主义什么意思),那么iMacG4无疑是后浪漫主义时期的一次浪漫火花的自燃,或者是G4Cube的灵魂附体。关于这个产品不再详细介绍,但从曲线上我们已经看到理性的一面了。Rpple——Apple产品上的曲线进化历程(2)关键词:apple,曲线

前文:Rpple——Apple产品上的曲线进化历程(1)5.理性主义

和前文一样,我们用“理性主义”这个词并不是来谈主义,只是为了界定,拿一个较顺手的词来用而已。用PowerBookG4钛合金版来打头,这个产品发布于2001年1月,它从前一代PowerBookG3进化而来,在设计上大大的简化,将一些适合多余设计的曲面,适合人机的曲面……可以说去掉一切,用最简洁的直线和平面来重新设计。可对比下图:

上面的PowerBookG3的线性风格也代表着一段时期工业设计的流行风格,甚至现在有人还在使用,就是用较朴素的曲线代替早先的机器直线风格。PowerBookG4不只是一个坦平的盒子,那么以什么来丰富,细节。我们可以看到细小的圆弧到处存在,1/4圆弧、1/2圆弧、圆,触摸操作区的大圆弧也可以看作是iMac上一些元素的继承,这些圆弧增加了整体的精致感,PowerBookG4也为今后这个产品线以及其他Apple产品定下了简洁硬朗的基调(简洁平面+小圆弧过度)。

iBookG3第二代以及iBookG4,最早是在2001年5月1号发布,将PowerBookG4上的圆弧元素强化,比如上盖A壳的四角,这样的圆弧过度带来亲和力,加上色彩,人们乐于称它为“小白”,但这一种亲和力和iMacG3以及前一代的iBook的亲和力不同,比如前一代更倾向是一种外向型亲和力,这个我们就称它为内向型亲和力,白色也再一次成为Apple的代表色。

PowerBookG4铝合金版,2003年1月发布,Apple开始使用铝合金,风格接近iBook,上盖四角也出现圆弧过度。

PowerMacG5,从柔和光亮的PowerMacG4跳到了铝合金机身冷峻精致的PowerMacG5。

iMacG5,风格延续(方盒子+四边导圆角),但背部出现大跨度的弧面。

新iMac,MacBook,MacBookPro

MacMiniRpple——Apple产品上的曲线进化历程(3)关键词:apple,曲线

Rpple——Apple产品上的曲线进化历程(1)(2)

6.NewEdge

如前,这几个词语“浪漫主义”“理性主义”“NewEdge”主要是来划分而用。前面两篇是铺垫,这一篇是交流的主要内容。在(1)中说到了震惊,那么什么是震惊,大概可以描述如下,比如在“理性主义”时期,当你去想Apple接下来会是怎样风格的设计,很难想,而当它出了新产品,“耳目一新”为一震,“就是它就是它”为二震,“知其过程”为三震,当然性能好,可以一直震下去。回到曲线,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为NewEdge,也透露着将在Apple产品上出现新的曲线和边缘形式,先看几个对比图:

iPod5代和6代的侧面比较,仔细看哪里发生变化。

iPhone1代和iPhone3G的侧面对比,侧面变化很明显,但也请仔细比较。

iPodTouch1代和iPodTouch2代的侧面及背面的比较。从上面几个图的比较可以发现过度的曲线发生了变化,比如iPodClassic本来上表面是一个平面,这个平面的四角有圆弧过度,但是第6代不仅四角圆弧过度,而且四周有了曲面过度,反应在侧视图上就是一条曲线过度。iPhone、iPodTouch的侧试图中过度曲线,用感觉来说,就是过度更平缓,而在iPodTouch上连续曲线跨过脊背走向了正面。而这些过度的曲线不再是“理性主义”时期的圆弧过度,而是倾向于自由曲线,我们在说“浪漫主义”时期时,也是自由曲线,但比较可以发现有所不同,此时的自由曲线更克制。圆弧过度你可以简单描述,比如说“R10”的过度,但是自由曲线如何描述呢?至少口头上现在没有什么能描述。我们可以看一个示意图:

1为一个四边形,2为一个加了圆角,3看上去和2类似,4就是自由曲线的过度。上面的这些绒毛代表着曲线的曲率变化(类似触角线的长短示意此处曲率半径的倒数),即表示一条线上不同位置的弯曲程度。那么2和3看上去差不多,为什么曲率变化情况就不一样呢?没兴趣下面一段可以略过。

~~~~~~~~~~~~~熟悉软件估计都知道这是因为一个是切线连续,一个是曲率连续。这里也不详谈,可以引入core77上的一些文章,APeriodicTableofForm:Thesecretlanguageofsurfaceandmeaninginproductdesign,byGrayHolland形式周期表:曲面的秘密语言以及在产品设计中的意义,链接(感兴趣可以一读)。这篇文章从自然界说到产品设计,关于不同类型的曲面,最后页说到了MacBook,在这里引入那里的一张图来示意不同类型的连续的曲面带来的不同的视觉体验。

上面123依次为位置连续、切线连续以及曲率连续,位置连续即两面或两线相交,切线连续即两面或两线相交并相交处的切线方向一致,曲率连续即两面或两线相交并相交处的切线方向一致并曲率大小也相同,通常我们用G0连续,G1连续,G2连续来简称(当然有G3、G4等更高级的连续,依次叫做曲率变化率连续,曲率变化率的变化率连续,曲率变化率(n+1)的变化率连续)。那么在视觉上是有什么不同体验,看上去三个不同方块上光线形成的倒影的边线的情况,G0可以看到倒影的边线断开了,G1倒影的边线连接着,但是有尖点,而G2不仅连接上而且光滑过度,这就是差别。其他请查找相关或者ClassA曲面的一些资料。Core77的这篇文章在说MacBook的时候,是以不同的连续情况(G0或G2)出发的,但是这里我想把MacBook前后的变化放在不同曲线上讨论,毕竟看上去是圆弧过度的也可能是G2连续,比如说上面几个黑方块的第3个就是G2连续,但是曲线看上去还是和圆弧过度差不多,对我们来说,前后差别最大的不在于交接点,而是曲率的变化,比如黑块2,3,4比较,4同2、3差别更大。

~~~~~~~~~~~~~

MacBook随着新版Unibody的推出,曲线也发生了类似如上所举的iPod,iPodTouch,iPhone这样的变化,我们先从感觉上再来体验一下从“理性主义”时期到“NewEdge”时期不同曲线(曲面)过度的直观体验。我们可以从Flickr上查找一些图片,可以看到人们非常着迷于新MacBook的设计。

(图片来自这)那么这两中曲线(曲面)有什么差别吗?各人有自己的体验,总的来说,圆弧过度有时会让我们感觉是模拟时代的东西,Apple能够把它做到亲和力以及有一点雅致,但是和自由曲线过度的MacBookUnibody相比,后者更有时代感,更薄同时更富张力,更有技术性的优雅之感。

(图片来自这)

“NewEdge”除了自由曲线的过度,还有就是细节对与曲线对于Unibody的烘托作用。

在“理性主义”时代的产品,比如iBook,我们总是看到相交于1点的三面相交都是圆弧过度,带来一种柔和饱满的感觉,而新MacBook则更富有攻击性,用我们以前的词形容,就是“亮利”,或者说cool。从上面这个图我们从上到下可以看到几条锐利的边界线,最上的一条刚好能衬托住顶上的弧面,而下面几条突出了Unibody的整体感,工艺的品质。

(图片来自这)

另一个增强Unibody的整体感,工艺的品质的细节,当然首先是功能性的。Rpple——MacBook的曲面特征及高光表现关键词:apple,MacBook,曲线,曲面

在“Rpple——Apple产品上的曲线进化历程(3)”中我们将依据Apple产品上的一些新设计语言将这一时期的Apple设计风格以“NewEdge”来称呼,区别于曲线进化历程(2)中介绍的“理性主义”时期规则的圆角过度,在“NewEdge”时期,Apple的产品出现了更自由的曲面以及锋利的边线,这时期的特征在新MacBook系列产品中表现的尤为淋漓尽致,所以这一篇文章将以MacBook为例,尝试更深一步来交流一下造型设计中曲面相关的一些问题。上图我们看到的是MacBook的一个细节特写,这张图片也在前面“曲线进化历程(3)”中使用,我们并不另外引用图片,一个原因是这些MacBook的新照片都照得一样漂亮,如果你不以此为然,可以用MacBook用搜索引擎或者各类相片分享网站搜索看一下,为什么照得一样漂亮呢,因为MacBook很上镜,其实就是说MacBook漂亮吗,你或许不认同这种说法,但是你一样可以往下看,我们没说比谁漂亮,假如你讨厌一个人(或巨大一群人)说一个东西漂亮,我想你早就应该停住不看了。我们从上面这张照片能感受到什么,一个缓慢过度的曲面,而最显眼的就是高光带,所谓高光通俗说就是最亮的地方(或者白色的),这条高光带一面过渡很缓和,从亮到暗,而另一面在最亮的地方陡然截止,另外一面就是阴暗面,形成亮丽的分割线。上面说到的无论你是从搜索引擎还是照片分享网站去搜索MacBook的照片,都觉得漂亮,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这条高光带,其实这也说明人们看到实物也是差不多。可以尝试用Google搜索,不是在特殊条件下的照片,基本上有如上描述高光带过渡。简要介绍一下高光,我们都知道我们眼睛能够感知一切物体,是因为光的作用,即光的反射(不发光物体),不同的反射情况让我们获得不同的感知,比如镜面还是磨砂面,是平面还是弧面,也包括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等等所有视觉可感知信息。光的反射有一个基本的定理,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无论是镜面还是漫反射都是这样。当我们眼睛位于反射线上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强光,在漫反射中法线是朝四面八方的,我们看到高光就是因为这一区域的更多的光线反射路线是到达眼睛的,高光带渐变就是反射到眼睛的光的数量的渐变,所以高光是决定于物体的法线分布和光源、眼睛的位置。而物体表面法线的分布是由表面的材质以及形状决定的,从宏观上来说,形状是高光形状特征的主要决定因素,比如同一形状不同材质的高光表现类似,其实这也是我们眼睛能够感知形状的原因,同时也说明高光带在识别形状中起的重要作用。我们先看一下,旧版MacBook照片:

照片来自这里。规则的圆角过度,对比一下新版MacBook的高光表现,差别非常大,旧版的高光带较新版的聚集,过渡区域狭窄,比较复杂,比如高亮的角,不够丰富,即没有缓慢过渡也没有新版一边陡然切断的感觉。高光表现的就是曲面。

也是用在前文的一张图片。

富,即没有缓慢过渡也没有新版一边陡然切断的感觉。高光表现的就是曲面。

和上图一个系列,照片来自这里。

下面是一个示意图:

两种曲面界面的曲率变化鸡冠示意图,系列直线也表示曲线上的法线分布(疏密没有比较关系)。注:这些法线分布是一个实际物体比如MacBook这个壳子上法线分布的宏观反应,实际物体的法线都是根据不同材质朝向四面八方的。按照我们上面说的,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