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自然辩证法论文内容摘要: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式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全球化引起了自然概念的深度变化。我们知道,在历史上的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是不一样的。本文将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分析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本文关键词语:人与自然,发展,全球化,和谐,可持续,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讲,人类应该如何与周围的自然界共处,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一直在探寻着思考着。从原始社会,人们通常以族群的合作与分工实现物质需求,限于使用工具的条件,只能比拟被动地适应自然,也就是讲这种依靠性要远远大于他们对于自然界的改造作用。而在封建社会,人们有了种植技术,这种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了。也就是是讲这个时候的自然已经是被人们深度改造过的自然了,比方开垦土地,建设房屋等等。时至今日,人们所处的自然早已不是仅仅为了生存而所处的单一的自然界了。在19世纪,、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做过深切进入的研究。讲过:人的普遍性正表如今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讲,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络,也就等于讲自然界同本身相联络,由于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也讲过: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作为自然界的自然界;而人的智力是比例于人学会改变自然界的状况而发展的。因而,、恩格斯是较早反思并科学认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圣者,他们一方面欢呼新的文明时代的到来,另一方面又把批判这个制度的腐朽性、不合理性,建立理想社会和新的文明形态作为自个毕生追求的目的。恩格斯毫不客气地抨击人类的幼稚和狂妄:我们不要过分沉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根据主义的观点,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的自然观。人类发展到今天,应该而且已有能力主动调整本身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讲: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从深层次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看到,固然当代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但人始终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的生存、繁衍、发展,要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与能量。人与自然应始终保持共存共荣关系。本来人与自然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对象性关系,即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审美与被审美的关系。人依靠于自然,又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使自然界合适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历史。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不断从自然界摄取发展的能量来发展自个而忽略了保卫自然。同时,随着人类肆意的发展毁坏,人类与自然已经出现了不少不和谐的现象。人类与自然的矛盾骤升!一、人类与自然的矛盾〔1〕资源的过度开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的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此加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随着气温加速上升,估计到2100年,一些沿岸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海平面上升还会家具暴潮和洪涝灾祸,造成城市排污系统失效;海水倒灌则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也不例外,中国也许能够乐观地寄希望于通过资源进口解决暂时的短缺,但是在全球性的资源短缺背景下,固然我们国家国土辽阔、矿产丰富,但由于近些年来人们资源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略了对矿产的保卫与高效率利用,措施不得力等众多因素,我们国家的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多种矿产开采殆尽、利用率偏低,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能够讲,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缺乏可持续性。中国对资源需求量的剧增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原材料价格飙升的重要原因。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对粮食、石油和矿产资源的巨额采购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严重关注。〔2〕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已经接近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公元初地球上只要2亿-3亿人,到1800年世界人口才到达第一个10亿。在20世纪内,1930年增加到20亿,1964年增加到30亿,1987年到达50亿,1999年将突破60亿。按此趋势,2030年世界人口将达100亿。人口剧增势必带来消费剧增,要开发更多的土地,森林,草场和渔场,给自然系统带来不堪忍耐的压力。人口数量的过度增长造成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配置比例的失衡。在有限的自然资源约束下,过量的劳动力供应造成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根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建立的人口仿真模型预测,在将来的20多年里,中国劳动力供应总量将从2000年的8亿到7亿人,持续上升到2020年的13亿人左右,而且这种上升趋势将持续到2025年,在这里之后中国的劳动人口规模才会出现逐步下降趋势。在人口增长的同时,生产工艺的高技术化使得经济规模的扩张对就业压力的缓解作用日趋衰减,而且自然条件的限制作用使得经济规模无法长时间保持扩张。在这种合力的共同作用下,缺乏当代化生产技能的大量低受教育劳动人口将面临愈加暗淡的就业前景。人口的持续增长也必然造成整体人口素质的下降。人口素质的下降必然降低人与自然的和谐指数。(3)环境逐步的恶化。在地球这一有限的空间里,人口数量和欲望无节制增长造成的窘境催生了生态窘境和资源窘境这一对孪生子。假如讲臭氧层毁坏和温室效应更多地具体表现出在全球范围、而较难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环境恶化的指标的话,那么空气污染、酸雨、水污染、垃圾堆弃、水土流失问题则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国家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空气污染大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总排放量均居于世界前列。城市大气环境面临煤烟型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的双重压力,大气中悬浮颗粒的平均值高达432mg/m3〔1995年〕,空气中有害微粒的含量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标准的3─5倍!据世界银行报告,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16个在中国。就全国范围而言,大气污染如按现有趋势继续恶化,2018年颗粒物的排放量将分别比1995年多39%,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将从1995年的8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23.8亿吨,2020年氯氧化物的排放量将比1995年增加一倍。〔4〕生物物种的逐步灭绝,地球物种由于自然原因有生有灭,但近一百年来,工业化所导致的污染和滥捕滥杀,使使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天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中国的白鳍豚,新疆虎等等都已灭绝!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扩大的态势,主要表如今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互相作用形式比以往任何时候愈加复杂多样,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困难;二是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经过中,走了一条只考虑当下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卫的道路;三是通过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的生产方式和消费形式在全球扩散。由于国家与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往往难以摆脱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现实,面临着资源被进一步掠夺、环境被进一步毁坏的严峻局面。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的每一次不合理使用,都导致了自然界做出报复性的反响。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类当前所面临的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但是人类绝不可能退回到被动适应自然的道路上去,只要依靠发展,才能实现新形势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卫。假如人类不及时改变发展形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为不再合适人类寓居的星球。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一切短视行为,把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要求今天的发展能为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不仅不能耗尽或毁掉将来发展的基础,而且要为将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创造和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可能性。我们需要清醒地看到,人口、环境与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点。如中国继续走传统工业文明之路,就没有时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容量已经出现瓶颈,持续发展理念与新能源的利用已经提到中国的日程上来(江泽民在纪念中国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施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创始生产发展、生活富有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所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是,怎样处理好环境保卫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协调好从到各地方的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的改革可谓是任重而道远,而环境保卫和绿色经济发展体系的建立成为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有: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努力减少环境污染;树立生态自然观;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世界各国即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共同发展;实现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发展。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下面做具体的介绍!〔1〕要树立协调的发展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是通过人和自然的活动来实现的。历史上人在改造自然的经过中碰到的挫折和失败往往都是观念上的失误造成的,树立人和自然持续、协调发展观念是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前提。要加强人与自然的整体性认识。现代科技发展与人类实践表示清楚,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互相依存、辨证统一的整体,这种整体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而人类在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时必须从人与自然的整体出发,以依存互利、协调发展的整体效果最佳为最高准则。不能再走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和资源的保卫的老路。〔2〕要发展科学技术的调控作用。科学技术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揭示了人与自然动态平衡的内在机制与规律,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提供了愈加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只要人们从社会与自然的整体观念出发,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努力发展科学技术的调节作用,是能够消除恶性循环,保持、建立良性循环,使社会与自然协调一致向前发展的。〔3〕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为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世界观和方式方法论原则。它坚持以人为本,为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它强调和谐发展,为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开拓了一个新境界;它要求全面发展,为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维度。科学发展观中极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卫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来。在讲明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对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据此分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对策。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必须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资源、环境现在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的来看,我们国家如今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要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协调,使社会的发展获得可持续性。它所追求的目的是:促进人类之间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知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卫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摒弃传统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必须正确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在这里基础上,我们必须完善核算体系,调整经济构造,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科技进步,加快体制创新,强化企业管理,引导合理消费,提高国民素质。其次,我们要走循环经济之路。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则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应式流程。与传统经济形式相比,循环经济要求根据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经过,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行为,要求积极而科学地参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越来越遭到世界人民的重视时。可持续发展观在中国也被逐步的接受和重视。我们的和为了我们国家的繁荣兴盛,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把可持续发展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大决心、大力气,以改变当下中国尖锐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改变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向依靠科学与技术为主导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的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经济发展,人民富有,生态良好的新的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我们和国家在新阶段、新历史时期制定的宏伟政策,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它是可持续发展观在中国的详细具体表现出,要求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人与自然发展,协调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来进行市场经济建设。是我们国家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永远恒久稳定的基石,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任重道远,要改变当前资源环境的已经造成的问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辛勤的工作。为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人类应该付出更大的努力!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不可分割的系统整体。大自然孕育了人类并哺育了人类,人类来自于自然并回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同根同源,密不可分。人作为自然之子,既不能存在于自然之外,更不能高居于自然之上,而是存在于自然之中,与自然生死相依,命根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力外包招聘合同范本
- 2025年德州年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 劳动合同范本 股权
- 企业借贷合同质押合同范本
- 代理分红合同范本
- 买门头房合同范本
- 动迁协议合同范本
- 东莞摆摊餐饮转让合同范本
- 任意拆解合同范本
- 制作车辆抵押合同范本
- 《我国国有企业股权融资效率实证研究》相关概念及国内外文献综述2600字
- 2025-2030全球锂电池用隔膜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成本合约规划培训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之二元思辨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我与“别人”
- 《中央集成式商用车电驱动桥总成技术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 交通法规教育课件
- 小学校长任期五年工作目标(2024年-2029年)
- 2022-2024年浙江中考英语试题汇编:阅读理解(说明文)教师版
-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