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学目标1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2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3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思考问题: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那么,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的具体历程如何?问题引入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示意图苏东剧变示意图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勃烈日涅夫改革1985戈尔巴乔夫改革1945二战结束
东欧建国1991苏联解体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89东欧剧变1997中共十九大时空观念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一1.苏联的发展(1)表现:
①经济: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②科技:爆炸了原子弹、氢弹。
③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2)局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2.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①主要内容:农业: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玉米运动”;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②影响: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2)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主要内容:工业:“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服从国家计划管理前提下自主经营;军事国防建设,国民经济更加畸形;②评价:勃列日涅夫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生产积极性。但是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苏联的改革(2)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主要内容:
经济: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租赁制、家庭农庄;
政治:“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②影响:
192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2.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不同点侧重点农业工业前期是经济领域,后期是政治领域结果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失败失败原因未改变原有体制,对苏联模式进行修修补补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相同点①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②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③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知识拓展苏联模式:苏联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体制。在经济上,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调节,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由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即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等。在政治上,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党中央的权力高度集中于总书记斯大林手中。在思想文化上,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概念阐释苏联解体的原因1.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历史原因2.人民生活水平长期落后——现实原因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直接原因4.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外部原因5.美苏争霸、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6.宗教问题、民族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7.共产党自身建设没有搞好知识拓展材料一: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军费逐年增加,从1965的370亿美元增至1981年的近2000亿美元,前后增长5.4倍,占全国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
——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在学习上和工作上都不够刻苦勤奋。他不爱读书,极少动笔写作。他出版了九大本《勃列日涅夫文集》,获得列宁文学奖《小地》、《复兴》和《垦荒地》,都是别人代写的。他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爱好虚荣,爱听别人阿谀奉承。
——《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影响。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史料探究东欧的社会主义
建设、改革和剧变二背景:二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模式及效果:
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建设(1)南斯拉夫: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民族问题尖锐,为国家分裂埋下了隐患。(2)东欧其他国家:
取得显著成效,但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经济陷入困境,政局动荡。2.改革(1)原因:①内因:东欧国家经济陷入困境,政局动荡,政治多元化,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②外因:苏联鼓励东欧改革,西方“和平演变”战略。1968年,“布拉格之春”3.剧变(2)表现:
①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变化相对平稳。②罗马尼亚发生了流血冲突。
③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④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⑤南斯拉夫经过内战,最终解体。3.剧变东欧国家:东欧原是地理概念,一般指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以东至欧洲和亚洲分界线的区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东欧国家”则成为一个政治地理概念,特指战后在中欧和南欧建立的除苏联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在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都曾获得苏联不同程度的帮助。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五国主要利用了苏军挺进东欧的有利条件;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主要利用自己的力量解放全国;民主德国(东德)是在柏林危机发生、德国分裂的情况下,在苏占区成立。概念阐释(1)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真发展还不够成熟,缺乏经验。西方资本主义努力敌视、遇制甚至企图频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2)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改革来逐步完善自己。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决不能拘泥于苏联模式。(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的受栏,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
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认识知识拓展材料:“和平演变”即在政治上,美国承认东欧各国政府的法律地位,直接与东欧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同时,美国表明立场,将苏联与东欧区别看待,以此来分化苏联与东欧关系。其次,在经济方面,加强与东欧各国经济贸易与往来,分化瓦解东欧的苏联式的经济模式。再次,在加强政治、经济交往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在批评社会主义文化(以苏联文化模式为主)的同时,加强西方文化的宣传与渗透,达到在文化上同化东欧的目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及东欧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史料探究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三诞生标志1.准备
(1)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2)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巨大成就。诞生标志2.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了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诞生标志3.结果及意义(1)结果: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区别(1)经济基础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主体。(2)上层建筑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上层建筑是无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上层建筑是资产阶级统治。(3)分配制度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是以按资本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4)目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资产阶级通过剥削工人阶级实现最大剩余价值。知识拓展材料: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苏两国重要转型期……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动荡的政治、经济秩序,引发了苏共领导权的丧失和国家制度的崩溃,致使国家走向解体。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苏改革的不同及给我们的启示。不同:苏联盲目实践,没有科学理论升华与指导。苏联很长一段时间坚持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路径失误。中国边实践边摸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革路径明确,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启示: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走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史料探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勃列日尼夫改革(趋于停滞)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二战前后建立人民民主国家东欧中国东欧改革的成效与问题东欧剧变(1989—1992年)课堂小结十一届三中全会及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以及意义1.斯大林认为,农民必须为工业化缴纳“贡税”,必须义务缴纳农产品,赫鲁晓夫取消了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并提高农副产品的征购价格。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A.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
B.彻底解决了苏联农业问题C.促进苏联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D.解决了苏联粮食不足问题测当堂测试测试1A2.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苏联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下半期降为1.0%,而1981~1984年已经降为0.6%。同时,苏联国内的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各种社会矛盾在不断激化。这些现象表明()A.苏联模式弊端初步显现
B.赫鲁晓夫改革陷入困境C.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
D.戈尔巴乔夫改革已经失败测当堂测试测试2C3.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粮食产量一直在2亿吨左右徘徊,1984~1986年,农产品平均产量增长速度为2.6%,而1987~1989年下降为1.5%。1986~1989年,进口粮食1.37亿吨,年均进口量为3430万吨。材料表明()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
B.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C.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苏联模式的延续
D.苏联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测当堂测试测试3B4.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纷纷更改国名。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1989年10月);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1989年12月);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1990年11月)……“更名潮”说明这些国家()A.政治体制的变革 B.社会制度的变化
C.对外政策的调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军队文职人员(出版专业)考试题库大全-出版专业知识
- 【课件】数字图书馆网络的访问控制技术
- 2024年春季学期四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 2024年秋季学期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 《流通的演变与发展》课件
- 抚顺市望花区2024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 0910pc上学期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 《中国旅游神地》课件
- 学校语文教学计划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 《垃圾发电厂垃圾仓系统运行规范》
- 学习解读2024年新制定的学位法课件
- 九年级英语词汇竞赛
- 小学科普知识竞赛方案
- 急性胰腺炎病例分析
-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 2024-2029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预测研究报告
- 印度电梯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黄斑中心视网膜OCT图像的分层分析研究 眼科学专业
- 2024年全省领导干部宪法法律测试题库及答案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