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生物乳化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_第1页
一株生物乳化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_第2页
一株生物乳化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_第3页
一株生物乳化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_第4页
一株生物乳化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一株生物乳化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2.1土壤样品

本测验所用土样采集自滨州地区石油开采区。

2.2测验材料

富集培养基[7,8]:K2HPO44.35g,KH2PO41.7g,NH4CL2.1g,MgSO40.2g,MnSO40.05g,FeSO4·7H2O0.01g,CaCl2·2H2O0.03g,石蜡5%。

发酵培养基[7,8]:K2HPO4·3H2O4.8g,KH2PO41.5g,(NH4)2SO41g,柠檬酸三钠0.5g,MgSO4·7H2O0.2g,葡萄糖2g,酵母提取物0.1g,CaCl2·2H2O0.002g,MnCl2·4H2O0.0004g,NiCl·6H2O0.0004g,ZnSO4·7H2O0.0004g,FeCl3·6H2O0.0002g,NaMoO4·2H2O0.0002g,pH值7.2蒸馏水1000mL。

2.3生物乳化剂产生菌的富集和纯化

称取定量土样于液蜡培养基中举行富集。培养温度37℃,180r/min,摇床震荡培养,时间7d,富集3~5次。将富集液举行稀释涂布,培养基采用LB培养基分开纯化。将分开得到的菌株举行分开纯化以备后期乳化性能的测定。

2.4乳化性能的测定

将分开到的菌株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37℃,180r/min摇床过夜培养。在试管中参与3mL柴油作为测试烃和7mL培养液,涡旋振荡器充分振荡1min,静止2h,以乳化指数(EI24=乳化层高度/有机相总高度)[9,10]表示乳化剂的乳化活性。

2.5菌株的鉴定

2.5.1生理生化回响检测

参考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测定。

2.5.2菌株16SrRNA鉴定

将筛选得到的菌株举行DNA的提取后,利用细菌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27F和1492R来扩增16SrRNA基因序列。PCR回响体系的回响条件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55℃退火1min,72℃延迟1min,30个循环,72℃延迟10min[11]。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后送北京生物工程公司检测。序列用于系统发育树作图。

2.6产生物乳化剂菌株最适生长条件分析

将分开得到的目的菌株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37℃,180r/min摇床震荡过夜培养后测定其对柴油的乳化作用。将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值分别调为7、8、9、10、11、12,初始盐浓度调为0%~9%,接种目的菌株,37℃,180r/min摇床震荡过夜培养后测定其乳化指数及在600nm波长下的OD值,以未接菌的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12]。

2.7生物乳化剂的分开

将目的菌株举行发酵培养,发酵液经10000r/min离心10min,除去菌体。上清液中缓慢参与(NH4)2SO4至75%饱和度,4℃冰箱过夜沉淀。9000r/min离心15min除去上清,沉淀重溶于少量蒸馏水,经冷冻枯燥后获得絮状固体即为乳化剂粗制品[13]。

2.8生物乳化剂理化性质分析

(1)乳化剂的乳化浓度范围:将乳化剂样品溶于ddH2O中,分别稀释为5mg/L、4.5mg/L、4mg/L、3.5mg/L、3mg/L、2.5mg/L、2mg/L、1.5mg/L和1mg/L,检测其乳化活性,测试乳化剂作用浓度范围。

(2)生物乳化剂的糖类组分的定性检测采用硫酸-蒽酮显色法,脂类组分的定性检测采用钼酸铵一高氯酸显色法,蛋白质组分的定性检测采用水合茚三酮显色法。根据苯酚-硫酸法、氯仿/甲醇法、考马斯亮蓝法对乳化剂中糖、脂和蛋白含量举行定量测试。

3结果与分析

3.1菌株的分开筛选

经过富集培养和分开纯化,从滨州地区石油开采区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分开获得4株菌,其中菌株SJ在发酵培养基中产乳化剂才能最强,乳化指数为100%(图1)。

3.2菌株SJ的鉴定

菌株SJ在LB平板上的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产色素,橘黄色。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菌体近球状,不产芽孢,无荚膜。生理生化检测说明,该菌株为兼性好氧菌,甲基红试验为阴性,不水解尿素,能利用柠檬酸盐,淀粉水解与纤维素水解为阴性,V-P试验为阴性。提取其基因组,并扩增16SrRNA基因,经测序得到1500bp左右的基因序列,与NCBI中的序列举行比对察觉该菌株与菌株Serratiasp.SCH-1(KJ584612.1)同源性最高(图2),序列好像性为99%,初步判定菌株SJ属于沙雷氏菌属,命名为Serratiasp.SJ。

3.3SJ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

测试了菌种SJ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不同NaCl浓度下的生长处境,结果察觉菌株SJ在pH值7~12的范围内都能够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8.0;在NaCl浓度为0~4%的范围内生长良好(图3、图4)。

3.4菌株SJ产生物乳化剂的发酵时间

在菌株SJ发酵培养的最适条件下举行发酵培养,每隔2h,取菌液测定乳化指数,结果如图5所示,菌株生长22h以后,发酵液的乳化指数达成100%。

3.5菌株SJ产生的生物乳化剂的提取

发酵培养SJ菌株,将发酵液离心除去菌体,将上清用饱和(NH4)2SO4至举行沉淀,4℃冰箱过夜沉淀,9000r/min离心15min除去上清,将沉淀透析后冷冻枯燥。2L发酵液中提取出乳化剂1.5g,得率为0.75g/L。

将得到的生物乳化剂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样品,分别测试乳化才能,如图6所示,结果说明乳化剂浓度大于2mg/mL乳化指数均为100%,说明有效提取了菌株SJ产生的生物乳化剂。

3.6菌株SJ产生的生物乳化剂的定性定量分析

对菌株SJ产生的生物乳化剂举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硫酸-蒽酮显色法检测察觉,生物乳化剂样品和对照组(D-果糖)均呈现蓝绿色,表示该生物乳化剂中含有糖组分;水合茚三酮显色测验中,乳化剂样品呈现粉红色,表示该生物乳化剂中含有蛋白质成分;钼酸铵-高氯酸显色回响中察觉样品和对照组(橄榄油)均呈现蓝黑色回响,表示该生物乳化剂中含有脂质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说明,三种组分的含量分别为34.7%、41.6%和16.0%。

4结论

本测验从石油污染盐碱土中分开得到一株产生物乳化剂的菌株SJ,经鉴定该菌株属于沙雷氏菌。该菌株对pH值与盐度均有很强的耐受性,pH值耐受范围为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