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978年以来宏观经济的走势特征与政策选择及评价_第1页
我国1978年以来宏观经济的走势特征与政策选择及评价_第2页
我国1978年以来宏观经济的走势特征与政策选择及评价_第3页
我国1978年以来宏观经济的走势特征与政策选择及评价_第4页
我国1978年以来宏观经济的走势特征与政策选择及评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1978年以来宏观经济的走势特征与政策选择及评价宏观经济管理是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调节与控制,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经济管理应该随着经济发展变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变革与完善。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我国宏观经济进行了多次调整,在此基础上研究宏观经济管理变革的基本经验,探索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对加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1978年以来宏观经济的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37年的高速增长势头,改革开放以来的37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的37年,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的37年,也是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上中等收入国家跨越的37年。

这37年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速高达9.8%。1979-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1],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只有2.8%。我国高速增长期持续的时间和增长速度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2]。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67.67万亿元。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2006年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之后每两年上升10万亿元,2012年已达到52万亿元,2016年达到67.67万亿元[1]。具体可见下图:由图可见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平均经济增速的3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的2倍,发达国家的4倍。换言之,发展中国家走一步,我们走两步;发达国家每走一步,我们就走四步[3]。世界银行对中国这么多年天翻地覆的变化的评价是,“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它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2.1978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一共经历了8次宏观调控实践,其中7次是反通胀的紧缩性调控、1次是反通缩的扩张性调控。按时间顺序排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时期:时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背景1978-1986行政和计划整顿经济货币超量供给通货膨胀1987-1991紧缩紧缩1992-1997适度从紧适度从紧1998-2003积极稳健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2004-2008稳健稳健2007美国次贷危机2009-2010扩张适度宽松2011-2013积极稳健2014-至今积极稳健2.1行政和计划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阶段(1978年~1986年)这一阶段,“文革”刚结束不久,我国百业待兴,正处于短缺经济状态。但随着计划控制的松动和价格改革的推进,原来隐藏的隐性通货膨胀压力逐渐释放出来。对此,我国政府采用的主要是行政和计划调控手段,包括行政性财政政策和行政性货币政策。表现在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引导上,就是对经营不善、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停止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对落后的中小企业进行强制性整顿和关停并转等。由于调控手段较为单一,在复杂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往往使得政策变化过快、调整过于频繁,缺乏必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4]。2.2尝试性引入现代意义上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阶段(1987年~1991年)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政府开始引进财政、货币政策的概念和做法,并尝试性地进行财政、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来调控经济,但由于缺乏市场经济调控机制可应用的经验,仍以直接调控为主,很少用财政和金融等中间变量来间接影响经济主体。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下手段多样的宏观调控阶段(1992年~1997年)这一阶段,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开始迅速提高,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微观经济主体的活跃程度也在提高,我国已开始告别短缺经济时代。但同时,在有效供给不足的大背景下,经济过热也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积累。此时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逐步建立过程中,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并重的手段来治理通货膨胀[5]。政府开始注重运用经济和法律等间接手段来管理经济活动,注重不同政策间的配合使用,并注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但同时却又缺乏必要的应变性、灵活性,在亚洲金融危机这样重大的外部意外事件冲击面前,就显得无所适从。2.4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使用的宏观调控阶段(1998年~2003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出现的通货紧缩,从1998年开始,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启动国内需求。针对具体经济形势,政府灵活调整既定政策,并注重运用各种可以运用的手段形成合力,但政策搭配之间的矛盾却又减弱了合力,比如1998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侧重于增发国债与增加支出,在税收方面执行的实际上却是一种增税政策,这对经济具有潜在的长期慢性紧缩影响[6],与扩大内需的目标相矛盾,从而减弱了政策组合使用的预期效果。2.5财政、货币政策“双稳健”的宏观调控阶段(2004年~2007年)2003年以来,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在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后不久,又出现了煤电油运紧张、部分地区和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以及外资流入偏多等“局部过热”的苗头。对此,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及时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在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态势的同时,政府在2005年宣布财政政策实施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特征的“稳健”的财政政策,从而实行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直至2007年虽小有变动,但仍处于双稳健阶段。2.6扩张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阶段(2008年~2010年)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金融危机中的经济现状分析,确定扩大内需、保增长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因此宏观经济政策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这也成为2009年影响金融市场最为显著的经济变量。与此同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发展中小城镇和转变发展方式,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等调整措施,被各界广泛认同。因此决定在2010年继续延续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7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使用的宏观调控阶段(2011年~2013年)2011年开始我国又一次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2.8改革大幕下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组合使用的宏观调控阶段(2014年~至今)此处从2014年起划分为另一个阶段,是因为从2014年起,改革的大幕正式拉起,一方面,GDP增速等宏观参数在外需疲软、内需持续回落、房地产周期性调整等力量的作用下持续回落;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在消费升级、不平衡逆转以及政策调整的作用下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结构参数的良性调整、总体价格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以及就业状况的持续稳定,给2014年的宏观经济增加了亮色。而2015年将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全面展开的一年,它将延续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逻辑,但在改革力度全面提升、房地产周期调整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等因素的作用下,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更大挑战和变化,这决定了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在全面推进改革与调整的同时,加大底线管理的力度。3.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方面采取的一些重要调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实践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78~1991年是对传统计划经济旧体制的改革阶段,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任务是治理通货膨胀,虽然采用的主要是行政手段和计划调控,但逐步引入财政、货币政策的概念和做法。1992年至今,我国政府开始从以行政干预为主向间接为主转变,较多地使用财政、货币、金融、法律、规划和信息引导等间接调控手段进行调控,对于保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平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运行环境和条件不断变化,政府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地采用经济手段,逐渐实施了真正的一般意义上的财政、货币政策,并将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型宏观调控体系,即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财政、货币政策将与产业、贸易、收入分配、土地、节能环保政策密切配合,宏观调控与微观规制将呈现良性互动[7]。应该看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任务迫切而繁重。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缺陷,也要防范其可能引发的经济大波动,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这就决定了国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必须发挥更积极、更主动的作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之下的市场经济,必须深刻明确这一点,而且还要认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巨大作用。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2]万勇.30年来我国宏观调控:经验、趋势与完善路径[J].南京财经大学报,2008,4:152-153.[3]陈端计.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回顾与展望[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3,5:16-20.[4]钟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实践演变[C].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248-256.[5]RenéW.H.vanderLinden.China’sControlledPotentialPropertyBubbleandItsEconomicSlowdown:OverviewofCausesandPolicyOptions[J].BankPerformanc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