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四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2021年北京四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2021年北京四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2021年北京四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2021年北京四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北京四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北京四中高一(下)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学问(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哂笑(shěn)铿锵(kēng)弱冠(gun)千乘之国(shng)

B.挑衅(xn)剽掠(piāo)商贾(gǔ)直栏横槛(jin)

C.忖度(du)孝悌(t)莅临(l)庠序之教(xing)

D.骊山(l)饼铛(dāng)罢黜(ch)朝歌夜弦(xun)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作品,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等编写而成,是儒家经典作品之一。

B.《孟子》一书主要是孟子的谈话记录,后世将其与《论语》、《高校》、《中庸》合称为"四书"。

C.《左传》相传是左丘明为注解《春秋》所作。《春秋》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纪传体史书,其记事语言简练。

D.《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是古代优秀公文。"书"、"疏"即"奏章",是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文体。

3.下列加点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等待)

②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③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怜爱)

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延长、扩张)

⑤强公室,杜私门(堵塞、封闭)

⑥既得志,则尽情以傲物(物体)

⑦藉寇兵而赍盗粮(送给、付予)

⑧总此十思,弘兹九德(光大)

⑨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

⑩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民族)

A.①③⑥⑨B.②⑤⑧⑩C.④⑦⑧⑨D.⑤⑥⑨⑩

4.下列加点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赞同)

②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光明)

③缘木而求鱼(攀援、爬)

④董之以严刑(督查)

⑤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队)

⑥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⑦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领)

⑧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被宠幸)

⑨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连续)

⑩洎牧以谗诛(等到)

A.①③⑤⑩B.③④⑥⑧C.④⑥⑦⑨D.②⑧⑨⑩

5.下列加点字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却来宾以业诸侯B.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欲辟土地,朝秦楚D.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6.下列对特别句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何厌之有"都属于"宾语前置句"。

B."天下可运于掌""日削月割,以趋于亡"都属于"状语后置句"。

C."百姓之不见保""函谷举"都属于"被动句"。

D."是寡人之过也""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都属于"推断句"。

7.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多于机上之工女

C.因之以饥馑因人之力而敝之

D.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愿、说耳目者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8.与例句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夫子哂之B.牛何之

C.邻之厚,君之薄也D.孝公用商鞅之法

9.与例句中"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子路率尔而对曰

A.夜缒而出B.貌恭而不心服

C.舍瑟而作D.赂秦而力亏

10.与例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其无礼于晋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无以也

B.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C.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

D.加之以师旅

11.下列各句,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鼓瑟希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③凡百元首,承天景命④失其所与,不知

⑤遂散六国之从⑥暴霜露,斩荆棘

⑦明星荧荧,开妆镜也⑧振之以威怒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③⑤⑦D.②④⑥⑧

12.下列各句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尊敬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及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越过别国,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

C.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开头做得好的实在许多,能够保持究竟的也许很少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燕太子丹把荆轲刺秦作为策略,开头加速了灭亡进程

二、默写(每空1分,共20分)

13.依据原文,填写文句。

①莫春者,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_____。(《侍坐》)

②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___,___。(《谏逐客书》)

③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阿房宫赋》)

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六国论》)

⑤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

⑥五花马,_____,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

⑦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客至》)

⑧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登楼》)

⑨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锦瑟》)

⑩六国为秦所灭,秦历二世而亡。在《六国论》中,苏洵指出,六国为强秦长期积累的威势所挟制,不断割让土地,最终走向灭亡。因此,统治者可从六国灭亡史实中吸取的阅历教训是"______"。在《阿房宫赋》中,杜牧认为后代统治者哀而不鉴,不愿引以为戒,只能重蹈前人覆辙,即"______,______"。

⑪在《蜀相》中,诗人借明媚春景抒发内心悲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司马谏议①书

王安石

①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③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④无由会晤,不任区区憧憬之至。

注:①司马谏议,指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写信给王安石反对变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

1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故:缘由

B.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强:加强

C.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恤:顾念

D.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膏泽:施加恩泽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议事每不合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B.终必不蒙见察冀君实或见恕也

C.故今具道所以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D.为天下理财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16.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在朝廷上争论法令制度并进行修订

B.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施行前代贤君的治国原则,以便兴利除弊,不能算生出事端

C.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迁都,患病百姓埋怨,除了地位特别的朝廷士大夫(都埋怨他)

D.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

假如说今日应当什么事也不必做,只要墨守前人的做法就行了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和司马光交情很好,议事不合,只是由于政治主见和方法有所不同。

B.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招致天下怨谤,是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指责。

C.文中有对当时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的保守思想的不满。

D.本文引用了上古时期盘庚迁都而致怨的事例,说明社会改革古已有之。

18.请结合文章②③段,分条概括王安石面对怨诽的态度。

19.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夫人谁无过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何损于明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四、古诗鉴赏(共12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观残菊追怀眉山师伯浑①

陆游

空山菊花瘦如棘,倾倒满地枝三尺。

阴风冷雨不相贷,烂草苍苔共狼藉。

人虽委弃渠自香,讵②必泛酒登华堂③。

君不见仁人志士穷死眉山阳,空使后世传文章!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有才华,遭人嫉妒而不得用,终身隐居于眉山。②讵:岂、莫非。③泛酒登华堂:重阳节,菊花常被拿来泡酒,在华美的殿堂上被人享用。

20.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山菊花瘦如棘":残菊枯瘦得犹如荆棘,写出了残菊的凋敝之貌。

B."倾倒满地枝三尺":三尺菊枝倒伏在地上,写出了残菊的颓败之貌。

C."阴风冷雨不相贷":严酷的天气摧残着残菊,突出了残菊恶劣的生存环境。

D."烂草苍苔共狼藉":残菊只能与腐烂的野草和杂乱的苍苔同流合污。

21.下列诗句中的"菊花"意象蕴含的情感,与陆游这首诗最接近的一项是()

A.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饮酒其五》陶渊明)

B.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黄巢)

C.明岁秋风知再会,临时分手莫相思。(《残菊》贾探春)

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苏轼)

22.陆游借在山中看到残菊追怀自己的好友师伯浑,请你谈谈诗歌后四句蕴含了的哪些情感,请分条作答。

五、名著阅读(共22分)

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少顷,荷叶汤来,贾母看过了。王夫人回头见玉钏儿在那边,便令玉钏与宝玉送去。凤姐道:"他一个人拿不去。"可巧莺儿和喜儿都来了。宝钗知道他们已吃了饭,便向莺儿道:"宝兄弟正叫你去打络子,你们两个一同去罢。"莺儿答应,同着玉钏儿出来。莺儿道:"这么远,怪热的,怎么端了去?"玉钏笑道:"你放心,我自有道理。"说着,便令一个婆子来,将汤饭等物放在一个捧盒里,令他端了跟着,他两个却空着手走。始终到了怡红院门内,玉钏儿方接了过来,同莺儿进入宝玉房中。

②袭人、麝月、秋纹三个人正和宝玉顽笑呢,见他两个来了,都忙起来,笑道:"你两个怎么来的这么碰巧,一齐来了。"一面说,一面接了下来。玉钏儿便向一张杌子上坐了,莺儿不敢坐下。袭人便忙端了个脚踏来,莺儿还不敢坐。宝玉见莺儿来了,却倒非常高兴;忽见了玉钏儿,便想到他姐姐金钏儿身上,又是难过,又是惭愧,便把莺儿丢下,且和玉钏儿说话。袭人见把莺儿不理,恐莺儿没好意思的,又见莺儿不愿坐,便拉了莺儿出来,到那边房里去吃茶说话儿去了。

③这里麝月等预备了碗箸来服侍吃饭。宝玉只是不吃,问玉钏儿道:"你母亲身子好?"玉钏儿满脸怒色,正眼也不看宝玉,半日,方说了一个"好"字。宝玉便觉没趣,半日,只得又陪笑问道:"谁叫你给我送来的?"玉钏儿道:"不过是奶奶太太们!"宝玉见他还是这样哭丧,便知他是为金钏儿的原故;待要虚心下气磨转他,又见人多,不好下气的,因而变尽方法,将人都支出去,然后又陪笑问长问短。

④那玉钏儿先虽不悦,只管见宝玉一些性子没有,凭他怎么丧谤,他还是温存和气,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了,脸上方有三分喜色。宝玉便笑求他:"好姐姐,你把那汤拿了来我尝尝。"玉钏儿道:"我从不会喂人东西,等他们来了再吃。"宝玉笑道:"我不是要你喂我。我由于走不动,你递给我吃了,你好赶早儿回去交代了,你好吃饭的。我只管耽搁时候,你岂不饿坏了。你要懒待动,我少不了忍了疼下去取来。"说着便要下床来,扎挣起来,禁不住嗳哟之声。玉钏儿见他这般,忍不住起身说道:"躺下罢!那世里造了来的业,这会子现世现报。教我那一个眼睛看的上!"一面说,一面哧的一声又笑了,端过汤来。

⑤宝玉笑道:"好姐姐,你要生气只管在这里生罢,见了老太太、太太可放和气些,若还这样,你就又捱骂了。"玉钏儿道:"吃罢,吃罢!不用和我甜嘴蜜舌的,我可不信这样话!"说着,催宝玉喝了两口汤。宝玉有意说:"不好吃,不吃了。"玉钏儿道:"阿弥陀佛!这还不好吃,什么好吃。"宝玉道:"一点味儿也没有,你不信,尝一尝就知道了。"玉钏儿真就赌气尝了一尝。宝玉笑道:"这可好吃了。"玉钏儿听说,方解过意来,原是宝玉哄他吃一口,便说道:"你既说不好吃,这会子说好吃也不给你吃了。"宝玉只管央求陪笑要吃,玉钏儿又不给他,一面又叫人打发吃饭。

⑥丫头方进来时,忽有人来回话:"傅二爷家的两个嬷嬷来请安,来见二爷。"宝玉听说,便知是通判傅试家的嬷嬷来了。那傅试原是贾政的门生,历年来都赖贾家的名势得意,贾政也着实看待,故与别个门生不同,他那里常遣人来走动。

⑦宝玉素习最厌愚男蠢女的,今日却如何又令两个婆子过来?其中原来有个原故:只因那宝玉闻得傅试有个妹子,名唤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常闻人传奇才貌俱全,虽自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非常诚敬,不命他们进来,恐薄了傅秋芳,因此赶忙命让进来。那傅试原是暴发的,因傅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慧过人,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愿轻意许人,所以耽搁到如今。目今傅秋芳年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争奈那些豪门贵族又嫌他穷酸,根基浅薄,不愿求配。那傅试与贾家亲热,也自有一段心事。今日遣来的两个婆子偏生是极无学问的,闻得宝玉要见,进来只刚问了好,说了没两句话。

⑧那玉钏见生人来,也不和宝玉厮闹了,手里端着汤只顾听话。宝玉又只顾和婆子说话,一面吃饭,一面伸手去要汤。两个人的眼睛都看着人,不想伸猛了手,便将碗碰翻,将汤泼了宝玉手上。玉钏儿倒不曾烫着,唬了一跳,忙笑道:"这是怎么说!"慌的丫头们忙上来接碗。宝玉自己烫了手倒不觉的,却只管问玉钏儿:"烫了那里了?疼不疼?"玉钏儿和众人都笑了。玉钏儿道:"你自己烫了,只管问我。"宝玉听说,方觉自己烫了。众人上来赶忙整理。宝玉也不吃饭了,洗手吃茶,又和那两个婆子说了两句话。然后两个婆子告辞出去,晴雯等送至桥边方回。

⑨那两个婆子见没人了,一行走,一行谈论。这一个笑道:"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真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呆子?"那一个又笑道:"我前一回来,听见他家里很多人埋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知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行笑?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观察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观察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且是连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的。疼惜东西,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糟蹋起来,那怕值千值万的都不管了。"两个人一面说,一面走出园来,辞别诸人回去,不在话下。

(选自《红楼梦》第35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2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莺儿是宝钗的丫鬟,玉钏儿是王夫人的丫鬟。她们一起来给宝玉送他想吃的荷叶汤。

B.进了怡红院,莺儿不管是杌子还是脚踏,都不敢随便入座,可见平日里宝钗立下的法规特别严整。

C.袭人拉着莺儿去另外的房间,是为了让宝玉和玉钏儿单独说话,可见袭人对玉钏儿的爱护。

D.金钏儿投井自杀,玉钏儿由于姐姐的事情怨忿宝玉,她在宝玉面前毫无遮掩地表现了这种心情。

24.下列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走不动",央求玉钏儿为自己端荷叶汤,由于宝玉刚刚挨了贾政几十板子的痛打。

B.宝玉有意说荷叶汤没有味道,让玉钏儿尝尝,实是想讨好玉钏儿。一则宝玉对金钏儿之死愧疚,一则关爱女孩是其常态。

C.从婆子们的对话可以看出,宝玉平日里的言行流传于贾府,并传播到府外,形成了肯定的舆论。

D.宝玉本不喜爱与婆子们搭话,之所以情愿见傅试家的两个婆子,主要是由于贾政很看重傅试。

25.请结合文章③④⑤段,梳理玉钏儿对宝玉态度的变化,请分条作答。

26.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简要回答宝玉挨打的缘由。

27.小说第3回有《西江月》两首,"批宝玉最恰"。其中第一首是: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请阅读《西江月》,结合本段选文或联系小说相关内容,谈一谈你对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熟悉,不多于200字。

六、作文(共5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四川女孩李子柒,以自家院落为背景,拍摄了一系列富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唯美视频。她的作品题材来源于中国古朴的农村生活,既包括乡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也包括松墨、蜀绣、染布等传统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化走出去,期盼更多"李子柒"》,共青团中央新浪微博号发表文章《由于李子柒,数百万外国人爱上中国》。2021年,她和袁隆公平人一起受聘为首批中国农夫丰收节推广阔使。

李子柒的视频作品就像一扇窗,向当代中国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也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

请你以"窗"为话题,角度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写一篇谈论文或记叙文。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2021北京四中高一(下)期末语文

参考答案

一、基础学问(共30分)

1.【答案】

D项,饼铛(chēng)朝歌夜弦(xin)

故选D。

2.【答案】C项,"《春秋》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纪传体史书"错,《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本题,③"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的意思是齐国虽然狭小,我怎么会吝惜到舍不得一头牛的地步呢?"爱",作动词,译为"吝惜"。排解A项。

⑥"既得志,则尽情以傲物"的意思是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高傲地对待一切人。"物",作名词,译为"众人"。排解D项。

⑩"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意思是毁灭秦国的是秦王朝自己啊,不是天下的人。"族",作动词,译为"灭族"。排解B项。

故选C。

4.【答案】D

5.【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词类活用出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依据详细的句子详细的分析。这道题重点考的是文言实词的使动用法。

A项,业,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

B项,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惊奇,对感到惊奇。

C项,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D项,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

故选B。

6.【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推断句等。

B项,"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句意为:每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此句不属于状语后置句,只是一般句式。

故选B。

7.【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力量。力量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娴熟把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A项,"其"表示祈使语气,同时带有商议 的语气,译为"还是";代词,代指"他们的"。

B项,"于",介词,对;介词,比。

C项,"因",动词,继,接续,接着,译文"接着把灾荒加在这国家上";动词,依靠,译文"依靠别人的力气而又反过来损害他"。

D项,"所以","用来",两句相同。

8.【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力量。力量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娴熟把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例句:"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之",代词,代指子路。

B项,"之",动词,"去""走"的意思。

C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之",助词,的。

故选C。

9.【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道题重点考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想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例句:"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意思是子路轻率地回答说。其中"而",作连词,表修饰,可译为"地"。

A项,"夜缒而出"的意思是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其中"而",作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B项,"貌恭而不心服"的意思是表面上恭顺但不是内心服气。其中"而",表转折,却,但是。

C项,"舍瑟而作"的意思是放下瑟站起来。"而",连词,表顺承,在时间挨次上连接前后两个动作。

D项,"赂秦而力亏"的意思是拿土地贿赂秦国,因而亏损了自己的力气。其中"而",作连词,表因果,可译为"因而"。

故选A。

10.【答案】A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的句意,由于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其中"以":连词,表缘由,可译为"由于"。

A项,"以吾一日长乎尔,毋无以也"的句意:由于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由于我(年长而不敢说话)。其中"以":连词,表缘由,可译为"由于"。

其中"以":作连词,表因果,可译为"由于"。

B项,"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的句意: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其中"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C项,"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的句意:秦国除了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方面就获得城镇,其中"以":介词,表方式,可译为"用,凭借"。

D项,"加之以师旅"的句意:(大国)用(强大的)军队来施加侵害。其中"以":介词,表方式,可译为"用,凭借"。

故选A。

11.【答案】D

本题,①"鼓瑟希"中的"希"通"稀",稀疏。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中的"颁"通"斑"。

④"失其所与,不知"中的"颁"通"智",明智。

⑤"遂散六国之从"中的"从"通"纵",合纵。

⑥"暴霜露,斩荆棘"中的"暴"通"曝",冒着。

⑧"振之以威怒"中的"振"通"震",震慑。

③⑦句中无通假字。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

本题D项,"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句意: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应付秦国的计策,才招致了(灭亡的)祸害。其中"速",动词,招致。该项把"速"的意思译错。

故选D。

二、默写(每空1分,共20分)

13.【答案】(1).春服既成(2).咏而归(3).王者不却众庶(4).故能明其德(5).长桥卧波(6).不霁何虹(7).奉之弥繁(8).侵之愈急(9).载舟覆舟(10).所宜深慎(11).千金裘(12).蓬门今始为君开(13).锦江春色来天地(14).只是当时已惘然(1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7).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8).映阶碧草自春色(19).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文言文阅读(共16分)

【答案】14.B15.B16.C17.D

18.(1)对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等保守思想的不满。(2)对推行新法义无反顾的坚决立场。(3)对保守派的无端指责的愤慨。

19.夫人谁无过/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何损于明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同学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想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B项,"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的意思是虽然想要牵强劝告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其中"强",译为"牵强"。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想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连词,表顺承,那么。

B项,"见":都作代词,我。

C项,"所以":的缘由;表方式,用来的。

D项,"为":介词,替,给;介词,由于。

故选B。

【16题详解】

C项,"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句意,盘庚迁都,连老百姓都埋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该项把"特"意为"地位特别"错,应译为"只、只是"。

故选C。

【17题详解】

D项,"说明社会改革古已有之"错,引用盘庚迁都而致怨的事例作类比,是为了表明推行心法的决心。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分析概括文中重要内容的力量。题干要求阅读文章②③段,分条概括王安石面对怨诽的态度。首先要读懂②③两段,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条概括即可。

其次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概括为:对保守派的指责给以坚决的反对,表明自己力主变法的坚决立场。

第三节,"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概括为:对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等保守思想的不满。"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概括为: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指责的生气。"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概括为:对推行新法义无反顾的坚决态度。

综上分析,分点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谈论起政事来(看法)经常不全都,(这是由于我们)所持的政治主见和方法大多不同的原因啊。虽然想要牵强劝告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我现在具体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缘由,盼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原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论的,尤其注意于名实是否相符。假如名和实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晰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害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看法,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害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看法。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原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转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气关心皇上来抵制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