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本册总复习总复习初中生物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期末(h)_第1页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本册总复习总复习初中生物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期末(h)_第2页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本册总复习总复习初中生物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期末(h)_第3页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本册总复习总复习初中生物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期末(h)_第4页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本册总复习总复习初中生物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期末(h)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天津市五区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有关人类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是上帝创造的B.人是女娲创造的C.人是自然产生的D.人是由森林古猿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2.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一个人生命的起点是()A.卵细胞 B.精子 C.受精卵 D.婴儿出生3.下列叙述中,疾病与病因不相符的一项是()A.夜盲症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B.脚气病与缺乏维生素B1关C.牙龈出血与缺乏维生素C有关D.神经炎与缺乏维生素D有关4.据如图回答,淀粉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5.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最强()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大肠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合理营养基本要求的是()A.营养要平衡 B.成分要全面 C.尽量吃熟食 D.进餐要按时7.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A.鼻子 B.咽 C.气管 D.肺8.呼吸时呼出的二氧化碳是在什么地方产生的()A.肺 B.血液 C.细胞 D.心脏9.煤气中毒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A.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10.人体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这有利于()A.气体在血液里运输 B.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D.血液与组织间气体交换11.血液是由()组成的.A.血浆和红细胞 B.血小板和血浆 C.血浆和白细胞 D.血浆和血细胞12.红细胞并排时,不能通过下列哪个通道?()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毛细淋巴管13.血管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B.心室→静脉→毛心血管→动脉→心房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14.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多少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A.1200﹣1500 B.800﹣1000 C.500﹣600 D.200﹣30015.一个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主要原因是()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肾小管的过滤作用C.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 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6.张璐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她患的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B.她患的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C.她患的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D.她患的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17.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途径是()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C.感受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D.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18.神经系统的组成是()A.脑、脊髓B.脑、脑神经、脊神经C.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D.神经中枢、周围神经19.一个成年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关于他的排尿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进行,能控制 B.不能进行,不能控制C.能进行,不能控制 D.不能进行,能控制20.人类的神经调节的特征是()A.人类具有反射活动B.人类能适应环境C.人类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D.人类因具体刺激发生条件反射21.能够分泌多种激素,并能够调节其它内分泌腺活动的内分泌腺是()A.甲状腺 B.性腺 C.垂体 D.肾上腺22.下面哪种情况,会导致血糖升高,甚至出现尿糖()A.甲状腺素分泌过多 B.肾上腺素分泌过多C.胰岛素分泌过少 D.生长激素分泌过少23.某人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请分析他日常食物中最可能缺乏的是含()无机盐.A.钾 B.钙 C.铁 D.碘24.人为的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有()A.毁林开荒 B.开垦草原 C.围湖造田 D.以上三项25.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A.生存斗争过于激烈 B.物种退化C.自然条件的变化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二、非选择题(7小题,共50分)26.如图为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的图象,请据图回答:(1)图中D所示的细胞体积最大,且与B所示细胞相比,细胞中有,故该细胞是细胞.(2)小明的手被轻度划伤出血,但伤口处血液很快凝固,对止血起作用的是图中标号所示的结构.图中标号B是,它在毛细血管中是通过的.27.如表为两位男性患者血常规化验报告单,请将化验结果与正常值进行对比,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姓名李伟性别男血型B姓名张刚性别男血型O正常参考值化验项目测定值化验项目测定值RBC(红细胞)WBC(白细胞)Hb(血红蛋白)PLT(血小板)×1012个/L18×109个/L142g/L210×109个/LRBCWBCHbPLT×1012个/L8×109个/L110g/L235×109个/L男:(~)×1012个/L(~10)×109个/L男:120~160g/L×109个/L(1)医生诊断李伟同学患有急性腮腺炎,诊断依据之一是:化验单上他的数量过多,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是把青霉素滴注到手臂上的“青筋”内,这里的“青筋”是血管.如果因为意外,他需要输血,则首先选择的献血者血型是型.(2)张刚同学的RBC数目过少和Hb的含量过低,可能患有,除了吃医生开出的药物外,在饮食中应该多吃一些富含(填:铁或钙或碘)和的食物.28.下面是人体所需的六种营养物质及它们在人体内的作用,请用直线将它们连起来29.如图所示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发生的变化是,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减少了,而的含量增加了;瓶中较浑浊.(2)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了;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然后随湿润的气体一起排出来.30.如图是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示意图(图中7表示肺泡,8表示组织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心脏的A与C之间,B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2)在血管1,2,3,4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有(填序号)和(填序号),其中血管1和3的名称分别是和.(3)图中6与7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内的气体交换.(4)图中8与5之间的气体交换结果使血液由血变成了血.31.如图是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停车的反射过程示意图,分析回答(1)“红灯”的光进入司机眼球成像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瞳孔(2)能将物像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的是.(3)在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中,至少有中枢和中枢参与了该反射.(4)从反射形成的过程看,此反射属于反射.32.根据“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的颜色(深、浅)的活小鱼.(2)如果显微镜配备有10×、40×两种规格的物镜,本实验应选用物镜.(3)如图是观察到的小鱼尾鳍内血管分支情况及血流方向(箭头所示),请判断:①是血管;②是血管;③是血管.

2023学年天津市五区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有关人类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是上帝创造的B.人是女娲创造的C.人是自然产生的D.人是由森林古猿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考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分析】有关人类起源的学说很多,我们普遍倾向于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即人是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据此解答.【解答】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选:D.2.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一个人生命的起点是()A.卵细胞 B.精子 C.受精卵 D.婴儿出生【考点】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分析】人的生命起点是受精卵,据此解答.【解答】解: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不能说人的生命起点是胚胎和婴儿.故选:C3.下列叙述中,疾病与病因不相符的一项是()A.夜盲症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B.脚气病与缺乏维生素B1关C.牙龈出血与缺乏维生素C有关D.神经炎与缺乏维生素D有关【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分析】虽然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且会引起疾病.【解答】解:维生素的种类很多,人体缺乏某种维生素会患相应的疾病,维生素的缺乏症如图:可见神经炎与缺乏维生素B1有关,而不是维生素D,故选项D疾病与病因不相符.故选:D4.据如图回答,淀粉在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开始被消化()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考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分析】淀粉是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蛋白质是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解答】解:口腔中有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消化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消化蛋白质,转化成多肽;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可以消化多种食物,如淀粉、麦芽糖、蛋白质、脂肪等,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口腔处,只有淀粉的量减少了,说明口腔能消化淀粉.因此淀粉在消化道的口腔开始被消化.故选A5.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最强()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大肠【考点】胃和肠的结构特点.【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解答】解: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是: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内最长部分,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都能被小肠吸收,所以说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能力最强的器官.故选:C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合理营养基本要求的是()A.营养要平衡 B.成分要全面 C.尽量吃熟食 D.进餐要按时【考点】注意合理营养.【分析】合理膳食指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解答】解:A、合理营养营指养素种类齐全,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A正确.B、成分要全面,正确.C、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不能尽量吃熟食,错误.D、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正确.故选:C7.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A.鼻子 B.咽 C.气管 D.肺【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解答】解: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而完成此功能的主要器官是肺,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佷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D正确.故选:D8.呼吸时呼出的二氧化碳是在什么地方产生的()A.肺 B.血液 C.细胞 D.心脏【考点】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分析】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解答】解:由于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血液是运输二氧化碳的载体、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都不能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人体呼吸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在组织细胞中产生的.故选:C.9.煤气中毒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A.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C.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考点】煤气中毒及其预防.【分析】当人处在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地方就会发生中毒,一氧化碳和氧气可以同时通过肺的通气进入肺,再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氧和一氧化碳都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大得多,就使更多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又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分离极慢,而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而不能被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造成组织细胞缺氧.【解答】解: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周围的血液之间.肺泡里氧的浓度高于周围血液,周围血液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这样就出现了气体扩散作用;肺泡里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扩散到肺泡,然后经过呼吸道排出体外.经过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如果人体吸入了一氧化碳,大量的一氧化碳取代氧气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结合,因为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与氧气结合的能力大200多倍,这样血红蛋白就与一氧化碳结合,从而失去了与氧气结合的机会,人体就会出现一氧化碳中毒即煤气中毒.所以煤气中毒时,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受阻,造成组织细胞缺氧,甚至危及生命.故选:A.10.人体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这有利于()A.气体在血液里运输 B.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D.血液与组织间气体交换【考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分析】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解答】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故选:B.11.血液是由()组成的.A.血浆和红细胞 B.血小板和血浆 C.血浆和白细胞 D.血浆和血细胞【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解答】解: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的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有佷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和血细胞的容积大约各占全血的一半.如图所示:即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血病和血小板.故选:D12.红细胞并排时,不能通过下列哪个通道?()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毛细淋巴管【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结构、功能,首先必须明确人体内有哪些血管及其特点.【解答】解: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最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故选:C13.血管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B.心室→静脉→毛心血管→动脉→心房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解答】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血管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故选:A.14.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多少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A.1200﹣1500 B.800﹣1000 C.500﹣600 D.200﹣300【考点】无偿献血原则及意义.【分析】成年人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解答】解: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体内血量的10%(约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故选:D.15.一个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主要原因是()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肾小管的过滤作用C.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 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考点】尿的排出.【分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解答】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左右.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故选:D.16.张璐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她患的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B.她患的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C.她患的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D.她患的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考点】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②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解答】解: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的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而远视眼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张璐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因此,张璐患的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故选:B17.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途径是()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C.感受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效应器D.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感受器【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解答】解: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选:A.18.神经系统的组成是()A.脑、脊髓B.脑、脑神经、脊神经C.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D.神经中枢、周围神经【考点】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据此答题.【解答】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可见神经系统的组成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故选:C19.一个成年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关于他的排尿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进行,能控制 B.不能进行,不能控制C.能进行,不能控制 D.不能进行,能控制【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分析】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脊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解答】解: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脊髓横断的病人,大脑和脊髓的联系通道被切断,因此一个成年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排尿能进行,但不能控制.故选:C20.人类的神经调节的特征是()A.人类具有反射活动B.人类能适应环境C.人类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D.人类因具体刺激发生条件反射【考点】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分析】条件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是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共有.但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不但对具体的信号发生反射,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等也能建立反射,因为人类有语言中枢;如听到酸梅两字就会分泌唾液,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下对抽象的文字建立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解答】解:由分析知道:人类有语言中枢,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等也能建立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故选:C21.能够分泌多种激素,并能够调节其它内分泌腺活动的内分泌腺是()A.甲状腺 B.性腺 C.垂体 D.肾上腺【考点】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分析】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和胸腺(在性成熟期后逐渐变小)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解答】解:垂体在内分泌系统中处于枢纽地位,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它不但能够分泌生长激素,而且还能分泌一些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可以调节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故选:C22.下面哪种情况,会导致血糖升高,甚至出现尿糖()A.甲状腺素分泌过多 B.肾上腺素分泌过多C.胰岛素分泌过少 D.生长激素分泌过少【考点】胰岛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解答】解: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故选:C.23.某人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请分析他日常食物中最可能缺乏的是含()无机盐.A.钾 B.钙 C.铁 D.碘【考点】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分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解答】解:饮水和食物中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容易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成为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食用加碘食盐以及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可以有效地预防这种疾病.故选:D.24.人为的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有()A.毁林开荒 B.开垦草原 C.围湖造田 D.以上三项【考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表现:(1)乱砍乱伐、(2)乱捕滥杀、(3)生物入侵等.【解答】解:森林、草原遭到严重砍伐、开垦后,涵养水源的功能消失,会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会导致洪涝、干旱或沙尘暴的发生.围海造田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生态平衡.故选:D.25.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A.生存斗争过于激烈 B.物种退化C.自然条件的变化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考点】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有栖息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等其他原因等.【解答】解:栖息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等都是造成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原因,但主要原因是由于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使坏境容纳量变小从而造成野生生物资源减少.故选:D.二、非选择题(7小题,共50分)26.如图为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的图象,请据图回答:(1)图中D所示的细胞体积最大,且与B所示细胞相比,细胞中有细胞核,故该细胞是白细胞.(2)小明的手被轻度划伤出血,但伤口处血液很快凝固,对止血起作用的是图中标号C所示的结构.图中标号B是红细胞,它在毛细血管中是单行通过的.【考点】观察血涂片.【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显微镜下:数量最多,呈两面凹圆饼状的是红细胞;个体最大,数量最少,有细胞核的是白细胞;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的是血小板.故图中的A是血浆;B是红细胞;D是白细胞;C是血小板.结合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和功能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分析及图示可知:图中的D体积较大,数量较少,有细胞核,是白细胞;(2)C是血小板,其形状不规则,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受损血管的血液凝固,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B是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单行通过.故答案:(1)细胞核;白;(2)C;红细胞;单行27.如表为两位男性患者血常规化验报告单,请将化验结果与正常值进行对比,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姓名李伟性别男血型B姓名张刚性别男血型O正常参考值化验项目测定值化验项目测定值RBC(红细胞)WBC(白细胞)Hb(血红蛋白)PLT(血小板)×1012个/L18×109个/L142g/L210×109个/LRBCWBCHbPLT×1012个/L8×109个/L110g/L235×109个/L男:(~)×1012个/L(~10)×109个/L男:120~160g/L×109个/L(1)医生诊断李伟同学患有急性腮腺炎,诊断依据之一是:化验单上他的白细胞数量过多,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是把青霉素滴注到手臂上的“青筋”内,这里的“青筋”是静脉血管.如果因为意外,他需要输血,则首先选择的献血者血型是B型.(2)张刚同学的RBC数目过少和Hb的含量过低,可能患有贫血,除了吃医生开出的药物外,在饮食中应该多吃一些富含铁(填:铁或钙或碘)和蛋白质的食物.【考点】血常规化验单.【分析】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解答】解:(1)医生诊断李伟同学患有急性腮腺炎,因为白细胞的正常值为(~10)×109个/L,而李伟的测定值为18×109个/L,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是把青霉素滴注到手臂上的“青筋”内,这里的“青筋”是静脉血管,如果需要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李伟是B型血,所以首先选择的献血者血型是B型.(2)张刚同学的RBC数目过少和Hb的含量过低,可能患有贫血,除了吃医生开出的药物外,在饮食中应该多吃一些富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故答案为:(1)WBC(白细胞);静脉;B(2)贫血;铁;蛋白质28.下面是人体所需的六种营养物质及它们在人体内的作用,请用直线将它们连起来【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解答】解: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水既是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含量最多,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载体.无机盐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含量较少,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如果缺乏会得佝偻病等.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故答案为:29.如图所示实验,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发生的变化是,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减少了,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乙瓶中较浑浊.(2)产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了血液;而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肺泡,然后随湿润的气体一起排出来.【考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分析】此实验是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成分的变化,做此题首先要弄清楚题意,通过题干的描述,我们可以理解为:图中的同学是通过甲瓶吸入气体,通过乙瓶呼出气体,然后比较吸入气与呼出气中二氧化碳成分的变化.二氧化碳的成分变化可根据澄清的石灰水的混浊程度来判断.【解答】答:(1)呼出的气体氧的含量减少,在本实验中不能得出这个结论,这个是需要从记忆中提取的内容,乙瓶的石灰水变得较浑浊,说明了人呼出了较多的二氧化碳.这个可能通过比较甲、乙两瓶的石灰水的浑浊程度能够得出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的根本原因是被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所利用消耗掉了,同时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也正是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根本原因.(2)本小题考查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氧气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由肺泡经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的血液中;毛细血管血液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了肺泡,然后随湿润气体排出体外.故答案为:(1)氧;二氧化碳;乙;(2)血液;肺泡.30.如图是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的关系示意图(图中7表示肺泡,8表示组织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心脏的A与C之间,B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2)在血管1,2,3,4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有1(填序号)和2(填序号),其中血管1和3的名称分别是肺动脉和主动脉.(3)图中6与7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4)图中8与5之间的气体交换结果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分析】图示表示了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A、C、B、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D是左心室;数字表示的是血管和相关的器官,1是上腔静脉,2是下腔静脉,3是主动脉,4是肺静脉,5是组织处毛细血管,6是肺泡处毛细血管,7是肺泡,8是组织细胞.【解答】解:(1)在图中,心脏分为A右心房、C右心室、B左心房、D左心室四个腔,在B和D,A和C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只允许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而不允许倒流.(2)图中1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经过肺泡中的气体交换以后,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流入4肺静脉,B左心房、D左心室、3主动脉、各级动脉,经过各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后,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经2上下腔静脉流回A右心房、C右心室.因此在血管1,2,3,4中,流静脉血的血管有[1]肺动脉和[2]上下腔静脉;流动脉血的是[3]主动脉和[4]肺静脉.(3)由于[7]肺泡中氧的浓度高于[6]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周围血液.因而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