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酸酶生产新工艺及其应用精细化工_第1页
植酸酶生产新工艺及其应用精细化工_第2页
植酸酶生产新工艺及其应用精细化工_第3页
植酸酶生产新工艺及其应用精细化工_第4页
植酸酶生产新工艺及其应用精细化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要内容植酸酶生产新工艺昕大洋独特的后加工工艺第1页/共33页第一页,共34页。一、植酸酶生产新工艺第2页/共33页第二页,共34页。植酸酶的来源天然植物来源的植酸酶天然微生物来源的植酸酶基因工程菌来源的植酸酶第3页/共33页第三页,共34页。生产用微生物来源荷兰:1990’早期,将无花果曲霉的PhyA基因转入黑曲霉中,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植酸酶基因工程菌;丹麦:将隔孢伏革菌的PhyA基因转入米曲霉中;中国:将黑曲霉的PhyA基因转入毕赤酵母中;将大肠杆菌植酸酶基因导入到毕赤酵母中。第4页/共33页第四页,共34页。发酵方法液体发酵固体发酵能耗低高生产稳定性强、自动化程度高难控制、人为影响大设备、技术投资巨大、技术含量高少、操作简单机械化程度高较低原料单一、精细多样、粗放菌种类型单一单一或混菌酶系单一、标准复杂、不易控制第5页/共33页第五页,共34页。生产阶段阶段一、产生尽可能多的毕赤酵母细胞一级摇瓶二级摇瓶一级种子罐二级种子罐三级主发酵阶段二、利用酵母细胞分泌植酸酶诱导第6页/共33页第六页,共34页。植酸酶的生产工序接种三级罐一级摇瓶二级种子罐二级摇瓶一级种子罐诱导混饲饲喂酵母细胞的生产诱导产生植酸酶24h24h24h24h氨水氨水

葡萄糖

甲醇空气空气168h发酵需要时间:264h(11d)第7页/共33页第七页,共34页。第8页/共33页第八页,共34页。植酸酶后加工工艺喷雾干燥(产品二)吸附干燥(产品一)微丸成型(产品三)包衣(产品四)发酵液液体(产品五)菌体分离第9页/共33页第九页,共34页。后加工工艺一:吸附干燥把载体按一定比例与植酸酶发酵液均匀混合后,利用热空气干燥;吸附在载体上的植酸酶分子与外界空气和水分直接接触。第10页/共33页第十页,共34页。后加工工艺二:喷雾干燥发酵液与载体按比例混合,在压力的作用下,利用喷嘴将液体雾化,通过热空气将雾滴干燥形成小的颗粒,或者粉末。形成的颗粒沙状,松散易碎(麦乳精?);植酸酶分子与外界空气和水分直接接触;在饲料中易受到其他成分影响;粒度不均匀,产品中植酸酶分布可能不均匀。第11页/共33页第十一页,共34页。后加工工艺之三:微丸成型将分离后的发酵液与复合载体混合,利用微丸成型技术,制备出颗粒均匀一致的微丸。颗粒致密,可很好保护颗粒内部酶的活性,流散性好。第12页/共33页第十二页,共34页。后加工工艺之四:包衣选择适宜的材料,利用包衣设备和技术,对颗粒状植酸酶进行包被处理。稳定性和耐温性能提高。第13页/共33页第十三页,共34页。二、昕大洋独特的后加工工艺第14页/共33页第十四页,共34页。(一)微丸成型第15页/共33页第十五页,共34页。酶的固定化技术固定化后可防止酶分子伸展变形,抑制自降解,使稳定性增加,耐热性提高。载体酶分子第16页/共33页第十六页,共34页。微丸成型技术微球形颗粒大小:30~60目容重:0.6第17页/共33页第十七页,共34页。微丸植酸酶第18页/共33页第十八页,共34页。昕大洋微丸市场颗粒产品一市场颗粒产品二不同市场产品颗粒致密性对比(×150)第19页/共33页第十九页,共34页。泊松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第20页/共33页第二十页,共34页。变异系数泊松分布的变异系数第21页/共33页第二十一页,共34页。变异系数与颗粒数对照表变异系数%样本中平均颗粒数要求酶颗粒数(g)家禽猪1010010000200091231230024608156156003120720420400408062782780055605400400008000462516250012500311111111112222222500250000500001100001000000200000第22页/共33页第二十二页,共34页。名称容重(g/mL)名称容重(g/mL)VA0.6~0.7玉米粉0.56~0.67VD30.65豆粕0.55~0.65VE0.56小麦0.51~0.67VB120.7~1.2麦麸0.31~0.34生物素0.5花生粕0.64~0.71烟酸0.75菜籽粕0.50~0.65泛酸钙0.5~0.7鱼粉0.52~0.66B6、叶酸、B10.3~0.4石粉1.2微丸植酸酶0.585包衣植酸酶0.608微丸和包衣植酸酶与饲料原料容重比较第23页/共33页第二十三页,共34页。(二)包衣技术包衣材料:耐高温,释放速度适宜产品特性:稳定性和抗逆性更强第24页/共33页第二十四页,共34页。包衣微丸植酸酶第25页/共33页第二十五页,共34页。优良的产品特性第26页/共33页第二十六页,共34页。磷的代谢试验总磷代谢率(%)第27页/共33页第二十七页,共34页。单体保存试验

保存六个月的活性存留率(温度:25℃,正常密闭包装)存留活性(%)第28页/共33页第二十八页,共34页。在预混料中的稳定性存留活性(%)第29页/共33页第二十九页,共34页。在浓缩料中的稳定性存留活性(%)第30页/共33页第三十页,共34页。存留活性(%)不同植酸酶产品的热稳定性02040608010012010304050606570758090普通粉状微丸酶包衣微丸温度(℃)第31页/共33页第三十一页,共34页。谢谢!第32页/共33页第三十二页,共34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3页/共33页第三十三页,共34页。内容总结主要内容。荷兰:1990’早期,将无花果曲霉的PhyA基因转。一级摇瓶二级摇瓶。一级种子罐二级种子罐。菌体分离。粒度不均匀,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