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重诚全国卷高考最后天备考建议_第1页
杨重诚全国卷高考最后天备考建议_第2页
杨重诚全国卷高考最后天备考建议_第3页
杨重诚全国卷高考最后天备考建议_第4页
杨重诚全国卷高考最后天备考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老师的建议:1、研读《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明确方向(1)试卷结构与题型:文综试卷包括I、II两卷第I卷为单项选择,共计140分。第II卷中历史学科由必考题和选考题组成,三科共计160分。试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不跨学科综合。必考题为必修内容。历史学科选考题为前四个选修模块: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页/共40页第一页,共41页。

每个模块一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2)组卷: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客观题必修在前,选修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历史题选择题:12道,48分非选择题:必修:2道:25+12=37分选修:4选1,15分(3)布局:分别位于三个试题模块的最后部分,位列政治、地理之后第2页/共40页第二页,共41页。2、以通史体例整合教材,突出主干知识(1)整合原则: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将考试说明中没有规定的章节全部删除。有的学校是自编通史教材,也有的学校是采用订购的复习资料讲通史。当2013年考试说明出来后,应该参照考试说明,对教材和通史进行调整,考试说明没有的内容大胆删除(如必修一,根据考试说明“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可以把“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一目删除)。

建议4月下旬结束二轮复习,转入考前模拟训练阶段。第3页/共40页第三页,共41页。(2)关于选修教材复习中的递减法则:4——3——2——1。其实,从新课标卷这些年的答卷来看,考生大多选做(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而且普遍得分高。命题要求:考查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着重考查学科能力,命题范围遵循考纲,材料来源不以教科书的具体叙述为依据。所考内容多不是教材直接呈现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

第4页/共40页第四页,共41页。

题型以材料分析式的主观题为主,考题的答案多以材料观点为主,材料观点比教材观点更重要。所以在平时复习中要突出材料教学,适当介绍一些学界前沿观点,让学生以新史观解读新材料,提炼新观点。(3)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这说明命题只忠实于课程标准,不限教材及版本。所以,教师最好通读各版本的教材。

“高考正在远离教材,而且越来越远。”第5页/共40页第五页,共41页。(2013年兰州市一诊45题)(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容:“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就响起来”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这种形象,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种状况,它像洋葱头一样,剥开一片,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6页/共40页第六页,共41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学习西方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表现:“殖产兴业”;“文明开化”。(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日本文化没有“核”?(9分)

原因:古代史上,日本曾经效仿中国隋唐,进行“大化改新”;(3分)明治维新以后,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吸收西方现代文明;(3分)日本文化和西方文化几乎完全融合,本民族的文化消失殆尽。(3分)有老师反映答案有问题,人教版没有“大化改新”,其实是教师进入了“误区”。第7页/共40页第七页,共41页。3、精选试题,督促学生多做题(1)不选哪些题?

教师自己不会做的不选。学生已经会的不选(一轮复习中已经解决的)。学生做了也不懂的不选。(2)该做哪些题?

做考试说明上的例题(这是命题专家心中的标尺和期待)。做中国西部新课标卷近5年的真题(模拟题只是形似而非神似,毕竟和高考题有差距)。从时间上讲,应该选今年3月份以后各地模拟试题,从中寻规律,找思路,从各地模拟题中交叉重复的试题上找感觉。第8页/共40页第八页,共41页。(3)教学生怎么选择?真题多做,错题重做,难题少做,怪题不做。第9页/共40页第九页,共41页。4、重视新史观教学,适度穿插文史常识题的训练

考文史常识

2008年考山南水北的阴阳方位,

2009年考姓氏起源,

2010年考阴阳五行,

2011年考古代图书分类原则,

2012年考刀笔吏。第10页/共40页第十页,共41页。

文史常识和史学理论及方法的考查已成惯例,而且在新课标宁夏卷中题量有增加的趋势。

2013年文史知识题目会继续保持。考了哪些?哪些还没考?这正是我们高三历史教师要研究的内容。节假日、纪念日、礼节、皇帝称号、纪年方法、民俗风情、四书五经、阴阳五行、三纲五常……

建议:不要刻意去追求这些东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依教师个人专长而发挥,视学生具体情况而取舍,感觉很重要。第11页/共40页第十一页,共41页。

例(2008全国卷12)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第12页/共40页第十二页,共41页。(2012年全国卷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A.工作器具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答案】A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及调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刀笔吏”的含义。“刀笔吏”原指主办文案的官吏。秦汉时期,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竹简、木简,当时人们将文书写在竹简或木简上,如有差误,则用刀削去。因此,

“刀笔吏”的称谓起因于此类人员的工作器具。第13页/共40页第十三页,共41页。史学理论的考查:

例(2008年全国卷23)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答案】D本题考文明史观第14页/共40页第十四页,共41页。

例(2009年全国卷2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

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答案】A本题难度0.125考查现代化史观

第15页/共40页第十五页,共41页。(甘肃省2013年一诊35).在1949—1979年反西方“冷战”语境中,义和团运动被描绘成一场英雄主义的爱国运动;1979年后,在和平与发展的新语境中,义和团运动成为一场反现代化运动,落后的象征。这表明

A.历史研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

B.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动力

C.历史事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D.历史研究受时代发展影响十分深刻【答案】D第16页/共40页第十六页,共41页。例题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据此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为“后”。2011年3月,在完成扩建的新国家博物馆中,司母戊鼎已改名为“后母戊鼎”。据此,你认为司母戊鼎更名的主要依据是

A.史料记载B.文字研究

C.民间传说D.专家观点答案:B

解析:对司母戊鼎的正名,注意关键词“反书”,“司”字反书即“后”字,所以这是根据对商代字体的研究作为更名依据的。故选B从题干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司母戊鼎已改名为“后母戊鼎”是根据对鼎上的铭文的研究而得出的新结论,因此其更名的主要依据是文字研究。ACD的表述与题干材料信息均不符。

第17页/共40页第十七页,共41页。例题(河南省信阳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它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等。下列关于史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做出多种解释B.史料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重要依据C.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D.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答案C第18页/共40页第十八页,共41页。例古人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季),后来又按夏历将一年十二个月每一季分为孟、仲、季作为相应月份的代称。《书•尧典》载“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就是指夏历的()

A.三月 B.四月

C.五月 D.六月【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传统文化常识。夏历春季以正月为始,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月,三个月又分为孟、仲、季,故仲夏即为夏季的第二个月,即五月,选择C项。第19页/共40页第十九页,共41页。例《尚书大传·略说》:“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官员的任免升降情况的说法,与“致仕”的情况类似的是()

A.拜B.除C.去D.乞骸骨

【答案】D【点拨】致仕即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也称“休致”。拜,是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排除A。除就是任命官职,排除B。去位(离开官位)。C与“致仕”不太类似,应排除C。乞骸骨即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与“致仕”类似,个人觉得应该选D。第20页/共40页第二十页,共41页。例学者罗志田在《复活往昔的历史想象》中说:“历史想象是一种有凭借的再创造,却不是创作;它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也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所提示的范围里驰聘……就像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所表述的那样,雪岭千秋浩浩茫茫,却依然需要一扇窗户以为其范围,否则便不成图景;反过来说,虽尺寸之窗,而千仞之心,四时之雪尽纳其间,可供挥洒的天地,也不可谓不大。”其主要观点是()A.历史想象必须依托历史事实 B.历史过程离不开历史想象C.历史事实必须经由历史想象展现D.历史想象和历史事实可纵横联系【答案】A【点拨】提取材料信息,“它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也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所提示的范围里驰聘”,说明历史想象不是创作,必须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第21页/共40页第二十一页,共41页。例中国古代有自己独立计时系统和方法,西周时开始使用的是十二时辰制,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分别与上面的时辰名字对应为: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古人又把夜晚分成五部分,每一部分为一更,共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诗中“五更”指的是()

A.人定B.夜半C.鸡鸣D.平旦【答案】D【点拨】考查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理解运用能力。注意“古人又把夜晚分成五部分,每一部分为一更,共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有“半夜三更”之说,以此类推,显然是平旦。此外,根据常识,黄昏开始即为夜。第22页/共40页第二十二页,共41页。例“效果历史”的提出者、德国当代哲学家伽达默尔说:“在构成我们的存在的过程中,偏见的作用要、比判断的作用大,我要为积极的偏见恢复合法地位。偏见并非必然是不正确的或错误的,并非不可避免的歪曲真理,事实上,它为我们整个经验的能力构造了最初的方向性。”对伽达默尔这段话的理解,比较恰当的()A.在认识历史事件时,我们应尽力避免偏见,追求真实的历史B.偏见是不可避免的,它是我们认识过程中的组成部分C.历史不仅仅是认识过去,更是理解现在和未来

D.判断也是偏见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B【点拨】考查材料信息分析理解能力。“偏见的作用要比判断的作用大,我要为积极的偏见恢复合法地位。”等B项符合题意;AD两与题干的意思不一致,C项材料无法体现。第23页/共40页第二十三页,共41页。4、精讲试卷

(1)选择题:将选择题当做一个完整的陈述或判断,只讲A是A,不讲A为什么不是B、C、D。近年来选择题的陈述方式只有“反映了”“强调是”“其中有”

“这说明”“从中可以得知”“体现了”“应为”“这表明”“应源自”“表现在”“原因之一是”“直接原因是”

“主要原因是”“原因是”“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体现的观念是”“主要是由于”“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此举意在”“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随之出现的是”等等。第24页/共40页第二十四页,共41页。5月初开始,要适度加大选择题的训练,“得选择题者得天下”。(2)材料题:指导学生抓关键词、有效信息、找文眼,提炼中心思想,概括段落大意,特别提醒考生注意材料中加括号的内容,那是解题突破口。在材料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理解材料处理材料的能力。

第25页/共40页第二十五页,共41页。5、限时训练,以考代练首先练速度,其次是正确率。一道选择题在30秒内必须做出判断。告诉学生,高考中一定不能留空白!(高考阅卷情况)第26页/共40页第二十六页,共41页。6、以周年问题串讲高考热点1必修一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325周年)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170周年)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155周年)第27页/共40页第二十七页,共41页。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165周年)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160周年)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60周年)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90周年)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周年)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40周年)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20周年)第28页/共40页第二十八页,共41页。必修二1588年,西班牙派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讨伐英国,遭到惨败。(425周年)1933年,罗斯福新政。(80周年)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60周年)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55周年)1958年,北京电视台(CCTV)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55周年)第29页/共40页第二十九页,共41页。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5周年)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拉开序幕。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35周年)第30页/共40页第三十页,共41页。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30周年)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25周年)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0周年)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20周年)第31页/共40页第三十一页,共41页。必修三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这种水稻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40周年)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一I号”。(30周年)

第32页/共40页第三十二页,共41页。7、因材施教、分层推进

尖子生的培养:临界生的培养:力求做对中低档题(30%的基础题,50%的中档题,20%的难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