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_第1页
厦门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_第2页
厦门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_第3页
厦门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_第4页
厦门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3个部(委、局、行)《关于开展2016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的通知》、农业部《关于印发〈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和《福建省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等要求,推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实现“藏粮于地”的重大战略,确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思路以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树立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以耕地土壤肥力提升、占补平衡补充耕地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技术物质补助等方式,推进工程、农艺、农机措施相结合,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户,构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长效机制,促进土肥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确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奠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二、基本原则与目标(一)基本原则坚持量质并重、科学管理。在严格保护耕地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耕地质量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质量管理机制,推动各级政府落实“质量红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充分考虑我市岛外各区土壤类型、耕作制度、经济状况,针对不同的耕地质量现状,分析主要障碍因素,集成组装治理技术模式,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取得实效。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正确处理保护、提升与利用的关系,将耕地质量建设与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将耕地质量建设与农业生态建设相结合,努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坚持财政支持、区镇负责。耕地质量建设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市、区财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施有差别的扶持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对耕地质量建设负总责,多层次、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推、社会参与,创新耕地质量建设长效机制,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区(镇)政府和企业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合力参与耕地质量保护的格局。(二)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市耕地质量状况得到阶段性改善,耕地土壤酸化、盐渍化、养分失衡、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土壤微生物群系逐步恢复。到2030年,全市耕地质量状况实现总体改善,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一是耕地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到2020年,全市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个等级,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2个百分点。二是有机肥资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到2020年,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60%、提高10个百分点;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达到60%以上、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绿肥种植面积稳步恢复与发展。三是科学施肥水平持续提升。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三、技术路径与措施方法(一)技术路径根据我市主要土壤类型和耕地质量现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突出各区主产区优势,针对耕地质量问题,围绕“改、培、保、控”四字要领,因地制宜开展耕地质量建设。“改”改良土壤,针对耕地土壤障碍因素,改良酸化、盐渍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进耕作方式。“培”培肥地力,通过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通过种植豆科作物和紫云英,固氮肥田,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持续提升土壤肥力。“保”保水保肥,通过耕作层深松,加深耕作层,改善耕地理化性状,增强耕地保水保肥能力。“控”控污修复,控施化肥农药,减少不合理投入数量,阻控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污染。(二)措施方法我市耕地质量主要问题是稻田土壤酸化、耕作层浅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主要治理措施是实施“综合治酸”,通过水旱轮作、完善田间排灌设施等措施促进土壤脱水减盐、农田降渍排毒;施用石灰等调理剂调酸控酸。其次,耕地耕作层浅薄、地块小,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季节性干旱都是影响土壤肥力发挥的限制因素。通过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耕作层深松耕,加深耕作层,开展水田养护耕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加强化肥、农药、农业用水的科学管理与指导,通过农艺、工程等措施,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四、重点建设项目(一)提升耕地地力。组织实施地力提升行动,重点是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和种植绿肥。一是秸秆还田培肥。结合水稻机收和紫长茄等茬后机耕进行秸秆粉碎还田2万亩。二是增施有机肥。岛外各区都应加大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支持规模化养殖场进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肥,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三是种植豆科作物。示范推广花生、毛豆等豆科作物1万亩。(二)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重点是建设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网络和耕地质量数据平台,组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工作。一是建设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网络。根据土壤类型、作物布局、耕作制度、代表面积、管理水平、生态环境的差异,按照省级以上10万亩耕地设置1个监测点,市、区级5万亩耕地设置1个监测点,全市建设4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开展耕地地力和肥效监测。二是建设耕地质量数据平台。建立市级耕地质量数据库,完善区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状况,为农业行政管理、区划调整及生产等提供决策依据。三是积极利用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成果。同安、翔安、集美三个区已开展了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积极利用其形成的成果。(三)土壤酸化综合治理。每个区选择1-2个示范片,通过施用石灰和土壤调理剂,调节土壤酸碱度,土壤酸化综合治理1万亩次。(四)化肥农药减量控污。按照《厦门市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厦门市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调整化肥农药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施药方式,推动秸秆、绿肥等有机肥资源还田,减少化肥用量,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万亩次。(五)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耕作层土壤是耕地的精华和不可再生的资源。认真落实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的相关政策,剥离后重点用于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项目,增加耕作层厚度、改善土壤结构。(六)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做好全市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耕地占补平衡中有关补充耕地质量的验收,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保证优质耕地优先划入保护,新建设和补充耕地质量等级得到提高。(七)鼓励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采取用地养地结合的措施,保护耕地质量,提高耕地土壤肥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是一项系统、公益、基础和长期工程,需要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成立厦门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联席会制度,由市农业局牵头,国土、财政等部门参与定期召开会议,加强协调、明确责任,做好任务落实和监督检查。各区也要参照市里的做法,建立相应制度,强化组织协调,细化实施方案,落实项目资金,开展督导检查,保障工作有力有序开展。(二)落实工作责任。结合实施《福建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严格落实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责任,守住耕地质量红线,切实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区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耕地质量建设投入,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三)强化技术支撑。组建市、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专家指导组,提出耕地质量建设和污染耕地治理的技术方案,开展指导服务,落实关键措施,提升耕地质量。积极与科研、教学单位和推广机构开展协作,加大投入力度,探索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有效技术模式。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提高新型经营主体耕地质量保护和科学施肥技术应用能力。(四)加大政策扶持。加大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鼓励支持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实施水旱轮作、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等项目建设。各区要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扩大耕地质量建设资金来源,增加资金规模。创新投入机制,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引导规模经营主体资本进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五)健全标准体系。要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