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7黄连汤方出_圣惠卷三十二,名见普济方卷八十二变化汇总黄连汤方出_圣惠卷三十二,名见_普济方卷八十二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 原方 38组成: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38功效:眼生赤脉胬肉,急痛不开,如芥子在眼。 38来源:方出《圣惠》卷三十二,名见《普济方》卷八十二。 38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382. 相似度67%:竹叶散 38组成:淡竹叶1两,黄连1两(去须),黄柏1两半。 38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382.3. 加:黄柏 38功效:眼赤烂。 38来源:方出《圣惠》卷三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七十三。 383. 相似度67%:大枣煎 38组成:大枣7枚(去皮核),黄连2两(碎,绵裹),淡竹叶(切合。 38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383.3. 加:大枣 38功效:目热眦赤,生赤脉侵晴,息肉急痛,闭不开,如芥在眼碜痛。 38来源:《千金》卷六。 384. 相似度50%:黄连散 38组成:黄连(去根须)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 38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394.3. 加:附子 39减:淡竹叶 39功效:耵聍塞耳聋,坚强不得出。 39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395. 相似度50%:黄连散 39组成:黄连1两,轻粉1钱。 39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395.3. 加:轻粉 39减:淡竹叶 39功效:疳疮。 39来源:《御药院方》卷十。 396. 相似度50%:黄连散 39组成:豉1合,黄连1两(去须)。 39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396.3. 加:豉 39减:淡竹叶 39功效:心脾壅热,烦渴口干。 39来源: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 397. 相似度50%:黄连散 40组成:黄连半两,白矾2分(烧令汁尽)。 40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07.3. 加:白矾 40减:淡竹叶 40功效:耳有恶疮。 40来源: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408. 相似度50%:黄连散 40组成:黄连1两(去须),当归1两(锉,微炒)。 40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08.3. 加:当归 40减:淡竹叶 40功效:妊♘疟疾,寒热腹痛。 40来源:《圣惠》卷七十四。 409. 相似度50%:黄连散 40组成:黄连2两,甘草2两。 40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09.3. 加:甘草 40减:淡竹叶 40功效:下痢1日百起。 41来源:《医心方》卷十一引《令李方》。 4110. 相似度50%:阿魏丸 41组成:阿魏1两,黄连(酒煮)6两。 41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110.3. 加:阿魏 41减:淡竹叶 41功效:腹胀。 41来源:《医学纲目》卷三十八。 4111. 相似度50%:黄连散 41组成:黄连(去须)半两,瓠子(干者)1分。 41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111.3. 加:瓠子 41减:淡竹叶 41功效:聤耳出脓水。 41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4112. 相似度50%:黄连散 41组成:黄连5两,五倍子1两。 41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1加:五倍子 42减:淡竹叶 42功效:疠疡。 42来源:《疠疡机要》卷下。 4213. 相似度50%:黄连散 42组成:黄连(末)半分,鸡子1枚(去黄取白)。 4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213.3. 加:鸡子 42减:淡竹叶 42功效:目赤肿痛。 42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 4214. 相似度50%:黄连散 42组成:黄连1两,生姜4两。 4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214.3. 加:生姜 42减:淡竹叶 42功效:脾泻久有热者。 42来源:《仙拈集》卷一。 4215. 相似度50%:黄连散 42组成:黄连、胡粉各等分。 4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315.3. 加:胡粉 43减:淡竹叶 43功效:小儿阴肿、烂疮。 43来源: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圣惠》卷六十二。 4316. 相似度50%:黄连散 43组成:黄连(去须)、槟榔(锉)。 4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316.3. 加:槟榔 43减:淡竹叶 43功效:小儿赤白痢。 43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4317. 相似度50%:黄连散 43组成:黄连(去须)1两,滑石(碎)1两。 4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317.3. 加:滑石 43减:淡竹叶 43功效:一切痈疽,久不愈。 43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44相似度50%:黄连木通丸 44组成:黄连2两,木通半两。 44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418.3. 加:木通 44减:淡竹叶 44功效:心经蓄热,夏至则甚。 44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二。 44相似度50%:黄连升麻散 44组成:升麻30铢,黄连18铢。 44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419.3. 加:升麻 44减:淡竹叶 44功效:口舌生疮。 44来源: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卫生宝鉴》卷十一。 44相似度50%:黄连麦冬汤 44组成:黄连1钱(9节者,去毛须),麦冬(肥大者,以苦瓠汁浸,去心)1钱。 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420.3. 加:麦冬 45减:淡竹叶 45功效:烦渴火盛,饮水不止。 45来源:《痘科类编》卷三。 45相似度50%:黄连六一汤 45组成:黄连6钱,甘草(炙)1钱。 45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521.3. 加:甘草 45减:淡竹叶 45功效:因多食煎煿烧饼热面之类,以致胃脘当心而痛,或呕吐不已,渐成反胃。 来源:《医学正传》卷三引朱丹溪方。 4522. 相似度50%:黄连煎 45组成:黄连半两,大枣1枚(切)。 45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522.3. 加:大枣 45减:淡竹叶 45功效:眼赤痛。 45来源:《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 45相似度50%:黄连厚朴汤 46组成:黄连3钱,厚朴2钱。 46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623.3. 加:厚朴 46减:淡竹叶 46功效:伤寒。发热烦渴,自得病2日后,大便自利,日夜不止。 46来源:《普济方》卷一三三引《德生堂方》。 4624. 相似度50%:黄连膏 46组成:黄连不拘多少(去须,为末,银器内重汤熬成膏),龙脑少许。46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624.3. 加:龙脑 46减:淡竹叶 4646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四。 46相似度50%:黄连粉散 46组成:黄连、胡粉。 46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625.3. 加:胡粉 46减:淡竹叶 46功效:热疮,但赤作疮。 47来源:《普济方》卷三○一。 4726. 相似度50%:黄连粉 47组成:黄连2两,牡蛎2两。 47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726.3. 加:牡蛎 47减:淡竹叶 47功效:男女疱面生疮。 47来源:方出《外台》卷三十二引《古今录验》,名见《医心方》卷四。47相似度50%:黄连阿胶丸 47组成:黄连1两,阿胶1两。 47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727.3. 加:阿胶 47减:淡竹叶 47功效:阴虚暑湿积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肠红脓血,热毒内蕴,酒热伤肝,心烦痔漏。口燥烦渴。 来源:《饲鹤亭集方》。 47相似度50%:黄连阿胶二味丸 47组成:黄连、阿胶。 47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828.3. 加:阿胶 48减:淡竹叶 48功效:大孔痛,有湿热之毒流于大肠。 48来源:《证治宝鉴》卷八。 4829. 相似度50%:黄鹤丹 48组成:香附、黄连减半。 48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829.3. 加:香附 48减:淡竹叶 48功效:外感,内伤,血病,气病,痰病,火病。 48来源:《韩氏医通》卷下。 4830. 相似度50%:黄瓜丸 48组成:黄连1两(去须),胡黄连半两。 48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8加:胡黄连 48减:淡竹叶 48功效:小儿浑身及面色俱黄。 48来源:《圣惠》卷八十四。 4831. 相似度50%:黄瓜丸 49组成:熟黄瓜1枚,黄连(末)2两。 49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9加:熟黄瓜 49减:淡竹叶 49功效:骨蒸劳热,皮肤干燥,心神烦热,口干,小便赤黄。 49来源:《圣惠》卷三十。 49相似度50%:黄连曲散 49组成:黄连2两,曲1两。 49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932.3. 加:曲 49减:淡竹叶 49功效:痔下血。 49来源:《外台》卷二十六引《范汪方》。 4933. 相似度50%:黄连丸 49组成:黄连(削,净洗,干碾为末)、大芜荑仁(乳缽研细)各等分。49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49加:大芜荑仁 49减:淡竹叶 49功效:疳泻,疳痢。 50来源:《准绳_幼科》卷八引《庄氏方》。 5034. 相似度50%:黄连饮 5034.1. 组成:黄连(去须)1两,豉200粒。 5034.2. 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034.3. 加:豉 50减:淡竹叶 50功效:小儿心肺热吐血。 50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5035. 相似度50%:黄连饮 50组成:黄连(去须)半两,冬瓜瓤1分。 50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0加:冬瓜瓤 50减:淡竹叶 50功效:小儿多渴。 50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50相似度50%:黄连芎归汤 50组成:黄连5钱,当归5钱。 50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036.3. 加:当归 51减:淡竹叶 51功效:湿毒所致大便下血,腹中不痛;或热毒下血,腹中痛。 51来源:《观聚方要补》卷五引《本草权度》。 51相似度50%:黄连消暑丸 51组成:消暑丸(半夏、茯苓、甘草)1两,黄连2钱。 51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1加:消暑丸 51减:淡竹叶 51功效:伏暑烦渴而多热痰。 51来源:《医方集解》。 51相似度50%:黄连香薷散 51组成:香薷散(香薷、厚朴、白扁豆),黄连2两。 51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1加:香薷散 51减:淡竹叶 51功效:暑疟独热,躁烦,大渴引饮,小便不利,或背寒面垢。 51来源:《得效》卷二。 5139. 相似度50%:黄连丸 51组成:黄连(去须)1分(为细末),蕤仁30枚(去壳,细研)。 5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239.3. 加:蕤仁 52减:淡竹叶 52功效:暴赤眼,热泪不止,疼痛隐闷。 52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四。 5240. 相似度50%:黄连丸 52组成:黄连1斤(去毛),生地黄10斤。 5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2加:生地黄 52减:淡竹叶 52功效:消渴。 52来源:《外台》卷十一引《肘后方》。 5241. 相似度50%:黄连丸 52组成:黄连1升,乌梅20枚(炙燥)。 5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241.3. 加:乌梅 52减:淡竹叶 52功效:下痢不能食。天行痢脓血,下部生(匿虫)虫。 52来源: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 5342. 相似度50%:黄连丸 53组成:黄连半两(去须,锉,微炒)木香半两。 5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342.3. 加:木香 53减:淡竹叶 53功效:小儿冷热痢。 53来源:《圣惠》卷九十三。 5343. 相似度50%:黄连丸 53组成:黄连、吴茱萸各等分。 5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3加:吴茱萸 53减:淡竹叶 53功效:肠风下血。 53来源:《朱氏集验方》卷六。 5344. 相似度50%:黄连丸 53组成:黄连(酒炒)4两,槐花4两。 5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344.3. 加:槐花 53减:淡竹叶 54功效:肠风脏毒,痔漏下血。 54来源:《仙拈集》卷二。 5445. 相似度50%:黄连丸 54组成:黄连1升(去毛),麦门冬5两(去心)。 54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4加:麦门冬 54减:淡竹叶 54功效:消渴,小便多。 54来源:方出《外台》卷十一引《崔氏方》,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七。5446. 相似度50%:黄连散 54组成:黄连1分(去须),干姜半分(炮裂)。 54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446.3.加:干姜46.4.减:淡竹叶46.5.功效:口吻恶疮。46.6.来源:《圣惠》卷三十六。47.50%组成:黄连2两(去须),生姜4两(并锉作骰子块)。 54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547.3.加:生姜47.4.减:淡竹叶47.5.功效:大便下血。47.6.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七。48.50%48.1.1(去须),148.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548.3.加:灶突中黑尘48.4.减:淡竹叶48.5.功效:挟热痢,多下赤脓;及妇人带下挟热,多下赤脓。 5548.6.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五。49.50%组成:黄连半两(入巴豆半两同炒赤色,去巴豆),草龙胆1分。 55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549.3.加:草龙胆49.4.减:淡竹叶49.5.功效:肠风。49.6.来源:《鸡峰》卷十七。50.50%50.1.组成:黄耆(蜜炙)、黄连(去须)各等分。50.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650.3.加:黄耆50.4.减:淡竹叶50.5.功效:肠风泻血。50.6.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七。51.50%组成:黄连1两(去须,锉,微炒),女蒌半两(微炒)。 56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651.3.加:女蒌51.4.减:淡竹叶51.5.功效:小儿洞泄,下痢不止。51.6.来源:《圣惠》卷九十三。52.50%组成:黄连(去须)半两,黄柏(去粗皮,炙)半两。 56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652.3.加:黄柏52.4.减:淡竹叶52.5.功效:小儿脱肛。52.6.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九。53.50%53.1.组成:黄连(去须)3分,山栀子仁3分。53.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753.3.加:山栀子仁53.4.减:淡竹叶53.5.功效:小儿热痢,腹中疼痛或血痢。53.6.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七八。54.50%54.1.3154.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754.3.加:甘草54.4.减:淡竹叶54.5.功效:妊妇儿在腹中哭。54.6.来源:《广嗣纪要》卷十三。55.50%55.1.5355.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755.3.加:当归55.4.减:淡竹叶55.5.功效:一切痢。55.6.来源:《杏苑》卷四。56.50%56.1.组成:黄连(去毛)3两,厚朴3两。56.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856.3.加:厚朴56.4.减:淡竹叶5-6不愈。58十五。5857.50%57.1.5557.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857.3.加:芒消57.4.减:淡竹叶功效:瘾疹百疗不愈。热不散,体生细疮,并热不已。 58来源:方出《外台》卷十五引《范汪方》,名见《医心方》卷三引《古今录验》。 58. 相似度50%:黄连汤 59组成:黄连1两(碎),白粱米2合。 59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9加:白粱米 59减:淡竹叶 59功效:乳石发动,已经快利,热尚不退,兼痢不断。 59来源:《外台》卷三十八。 5959. 相似度50%:黄连汤 59组成:黄芩8分,黄连8分。 59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5959.3. 加:黄芩 59减:淡竹叶 59功效:赤白痢如鹅鸭肝者。 59来源:方出《医心方》卷十一引《传信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五。 59相似度50%:黄柏滋肾丸 59组成:滋肾丸(去桂),黄连。 59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0加:滋肾丸 60减:淡竹叶 60功效:上热下冷,水衰心烦。 60来源:《医方集解》。 6061. 相似度50%:黄连丸 60组成:黄连(去须)、白茯苓(去黑皮)各等分。 60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0加:白茯苓 60减:淡竹叶 60功效:心肾气不足,思想无穷,小便白淫。 60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60相似度50%:大香连丸 60组成:黄连(去芦须)20两(用茱萸10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4两8钱8分。 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062.3. 加:木香 60减:淡竹叶 60功效:丈夫妇人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饮食;或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瘦弱。 来源:《局方》卷六(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61相似度50%:黄瓜根丸 61组成:黄瓜根3两,黄连3两(去须)。 61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1加:黄瓜根 61减:淡竹叶 61功效:消渴热,或心神烦乱。 61来源: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六。 6164. 相似度50%:二金散 61组成:黄连1钱,黄柏1钱。 61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164.3. 加:黄柏 61减:淡竹叶 61功效:眼睑赤烂。 61来源:《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张涣方。 6165. 相似度50%:二黄丸 61组成:黄耆、黄连各等分。 6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265.3. 加:黄耆 62减:淡竹叶 62功效:肠风泻血。 62来源:《普济方》卷三十八引《肘后方》。 6266. 相似度50%:二黄汤 62组成:黄连、黄柏各半。 6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266.3. 加:黄柏 62减:淡竹叶 62功效:下血日夜七八十行,赤痢,并一切痢。 62来源:《普济方》卷二一二。 6267. 相似度50%:二黄散 62组成:黄柏皮、黄连各等分。 6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2加:黄柏皮 62减:淡竹叶 62功效:毒疮,冻疮。 62来源:《普济方》卷三○○引《家藏经验方》。 6368. 相似度50%:二宜散 63组成:黄连(去须)1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 6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3加:吴茱萸 63减:淡竹叶 63功效:脓血痢。 6368.6.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六。69.50%69.1.组成:赤小豆、黄连(去须)各等分。69.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369.3.加:赤小豆69.4.减:淡竹叶69.5.功效:下注疮。69.6.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三。70.50%70.1.2(碎者不用),270.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370.3.加:蓖麻子肉70.4.减:淡竹叶70.5.功效:鼓槌风,手指挛,瘸足,趾肿烂脱落,腿肘曲折,肿痛难忍。6470.6.来源:《解围元薮》卷三。71.50%组成:冬瓜1枚,黄连10两(去须,别捣为细末)。 64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471.3.加:冬瓜71.4.减:淡竹叶71.5.功效:消渴,能食而饮水多,小便如脂麸片,日夜无度。 6471.6.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八。72.50%72.1.组成:甘蔗(汁)2合,黄连(捣碎)半两。72.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472.3.加:甘蔗72.4.减:淡竹叶72.5.功效:眼目暴赤,碜涩疼痛。72.6.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73.50%组成:黄连(去须,椎碎)半两,马牙消(研)1钱。 64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573.3.加:马牙消73.4.减:淡竹叶73.5.功效:积年风热毒气不散,目眦赤烂碜痛。73.6.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74.50%组成:白蜜半合,黄连(去须)151(洗)65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574.3.加:白蜜、大枣功效:风毒攻眼,黑花不见物。 65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九。 6575. 相似度50%:二色丸 65组成:吴茱萸2两,黄连2两。 65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5加:吴茱萸 65减:淡竹叶 65功效:痢疾及水泄,肠风。 65来源:《本草纲目》卷三十二引《卫生杂兴》。 6576. 相似度50%:胆连丸 65组成:干绿豆粉4两,黄连(细末)4钱。 66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6加:干绿豆粉 66减:淡竹叶 66功效:火眼,口疮。 66来源:《眼科阐微》卷三。 6677. 相似度50%:二物散 66组成:白僵蚕、黄连各等分。 66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6加:白僵蚕 66减:淡竹叶 66功效:口疮。 66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6678. 相似度50%:大青汤 66组成:大青3分,黄连(去须)3分。 66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678.3. 加:大青 66减:淡竹叶 66功效:小儿口疮。 66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 67相似度50%:大黄黄连泻心汤 67组成:大黄2两,黄连1两。 67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779.3. 加:大黄 67减:淡竹叶 67功效: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67来源:《伤寒论》。 67相似度50%:大黄黄连汤 67组成:大黄、黄连。 67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780.3. 加:大黄 67减:淡竹叶 67功效:痢疾里热盛,上冲心作呕,噤口者。 67来源:《金鉴》卷四十二。 6781. 相似度50%:豉心丸 67组成:豉心2两,黄连(去须)3两。 67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781.3. 加:豉心 67减:淡竹叶 68功效:热风目肿。 68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 6882. 相似度50%:肠连丸 68组成:黄连8两(酒炒),鲜公猪大肠8两(洗净)。 68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8加:鲜公猪大肠 68减:淡竹叶 68功效:大便下血,肛门坠肿。 68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 68相似度50%:车前子散 68组成:车前子1两,黄连(宣州者,去须)1两。 68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8加:车前子 68减:淡竹叶 68功效:目受风热,昏暗干涩,隐痛。 68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 68相似度50%:草豆蔻汤 68组成:草豆蔻(去皮)1分,黄连(去须)1两。 68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9加:草豆蔻 69减:淡竹叶 69功效:霍乱心烦渴,吐利不下食。 69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6985. 相似度50%:仓连煎 69375钱,黄连赤痢用7钱、白痢用3钱、赤白相兼用5钱。 69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9加:陈仓米 69减:淡竹叶 69功效:噤口痢,不拘赤白。 69来源:《古今医鉴》卷五。 6986. 相似度50%:参连汤 69组成:沙参2分,黄连5分。 69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6986.3. 加:沙参 69减:淡竹叶 69功效:发热疑似之际,发惊搐者。 69来源:《痘科辨要》。 7087. 相似度50%:槟榔散 70组成:白槟榔(锉)1两,黄连(去须)1两。 70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0加:白槟榔 70减:淡竹叶 70功效:金疮血出痛甚。 70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九。 7088. 相似度50%:柏连散 70组成:侧柏叶(焙干为末)、黄连(为末)。 70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0加:侧柏叶 70减:淡竹叶 70功效:蛊痢。大便下黑血如茶脚色,或脓血如靛色者。 70来源:《奇效良方》卷十三。 7089. 相似度50%:百寿散 70组成:黄连1两,朱砂1钱。 70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089.3. 加:朱砂 70减:淡竹叶 71来源:《医学纲目》卷三十六。 7190. 相似度50%:当归汤 71组成:当归1两(锉,微炒),黄连1两(去须,微炒)。 71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190.3. 加:当归 71减:淡竹叶 71功效:冷热气不和,腹痛,下痢不止。 71来源:方出《圣惠》卷五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二一一。 7191. 相似度50%:贯众汤 71组成:贯众半两,黄连(去须)半两。 71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191.3. 加:贯众 71减:淡竹叶 71功效:水气肿满,气息喘息,小便不利;并男子、女人虚积,及遍身黄肿,服白丸子第2日觉口气者。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 71相似度50%:黄连煮散 71组成:马牙消5两,黄连5两(细锉,煮汁,入马牙消,晒干,又添黄连汁,又晒,又添,汁尽为度)。 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2加:马牙消 72减:淡竹叶 72功效:瘀血瘀肉侵睛。 72来源:《医方类聚》卷六十九引《王氏集验方》。 7293. 相似度50%:黄柏丸 72组成:黄柏(去粗皮)2两,黄连(去须)半斤。 7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293.3. 加:黄柏 72减:淡竹叶 72功效:消中。 72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7294. 相似度50%:黄柏丸 72组成:黄柏(去粗皮)1两,黄连(去须)1两。 7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294.3. 加:黄柏 72减:淡竹叶 72功效:蛊痢。 73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7395. 相似度50%:换金散 73组成:黄连、干姜。 7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395.3. 加:干姜 73减:淡竹叶 73功效:满口生疮疼痛。毒热口疮,或下虚,邪热不可忍者。 73来源:方出《孙真人海上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九。 73相似度50%:黄连温胆汤 73组成:温胆汤,黄连。 7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3加:温胆汤 73减:淡竹叶 73功效:伤暑汗出,身不大热,烦闭欲呕,舌黄腻。 73来源:《六因条辨》卷上。 7397. 相似度50%:槐子丸 73组成:槐子2两,黄连(去须)2两。 7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397.3. 加:槐子 74减:淡竹叶 74功效:眼热目暗。 74来源:《普济方》卷八十一。 7498. 相似度50%:槐黄丸 74组成:黄连4两(酒炒),槐花4两(炒)。 74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498.3. 加:槐花 74减:淡竹叶 74功效:肠风,脏毒,便血,痔漏。 74来源:《古今医鉴》卷八引周后峰方。 7499. 相似度50%:化毒汤 74组成:甘草(微炙)1两,黄连(去须,微炒)1分。 74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499.3. 加:甘草 74减:淡竹叶 74功效:伤寒发斑,痘疮欲出。 74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74100. 相似度50%:胡粉散 74组成:胡粉1分(炒令黄),黄连半两(末)。 75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5100.3. 加:胡粉 75减:淡竹叶 75功效:小儿燕口生疮。 75来源:《圣惠》卷九十。 75101. 相似度50%:狐惑汤 75组成:黄连4两,熏草4两。 75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5101.3. 加:熏草 75减:淡竹叶 75功效:狐惑病,其气如伤寒,嘿嘿欲眠,目不得闭,起卧不安,并恶食饮,不欲食,闻食臭其面目翕赤、翕白、翕黑,毒食于上者则声喝(一作嗄)也,毒食下部者则干咽也。 来源:《千金》卷十。 75102. 相似度50%:厚朴汤 75组成: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黄连(去须,炒)1两。 75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5102.3. 加:厚朴 75减:淡竹叶 75功效:伤湿,濡泻不定。 76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76103. 相似度50%:厚朴汤 76组成:厚朴3两,黄连3两。 76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6103.3. 加:厚朴 76减:淡竹叶 76功效:水谷痢久不愈。 76来源:方出《证类本草》卷十三引《梅师方》,名见《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王氏集验方》。 相似度50%:二妙香连丸 76组成:木香1两,黄连2两(吴茱萸5钱,入水同黄连泡一夜,去水炒干,去吴萸不用)。 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6104.3. 加:木香 76减:淡竹叶 76功效:赤白痢疾。 76来源:《良朋汇集》卷一。 76相似度50%:光明散。 76组成:炉甘石4两,黄连4两。 77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7加:炉甘石 77减:淡竹叶 77功效:一切眼疾,不问病因。 77来源:《普济方》卷八十六引《海上方》。 77106. 相似度50%:黄甘散 77组成:黄连6钱,甘草1钱。 77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7106.3. 加:甘草 77减:淡竹叶 77功效:多食炙煿,郁热当心而痛。 77来源:《仙拈集》卷二。 77107. 相似度50%:贯众散 77组成:贯众1两,黄连(去须)年老者半两,年少者3分。 77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7107.3. 加:贯众 77减:淡竹叶 77功效:暴吐血、嗽血。血痢不止,或如鸡鸭肝片,或如小豆汁者。 77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78108. 相似度50%:观音散 78组成:木香1块(方1寸),黄连半两。 78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8108.3. 加:木香 78减:淡竹叶 78功效:大人、小儿痢。 78来源:《普济方》卷二一○引《十便良方》。 78相似度50%:观音救苦方 78组成:木香4两,黄连2两。 78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8109.3. 加:木香 78减:淡竹叶 78功效:大便下血。 78来源:《寿世保元》卷四引马伏方。 78110. 相似度50%:瓜连丸 78组成:大冬瓜1枚(去瓤),黄连。 78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8加:大冬瓜 78减:淡竹叶 79功效:消渴,骨蒸。 79来源:《普济方》卷一七七引《经验良方》。 79111. 相似度50%:葛连丸 79组成:葛花4两,黄连4两。 79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9111.3. 加:葛花 79减:淡竹叶 79功效:饮酒过多,热蕴胸膈,以致吐、衄。时令酷暑,上焦积热,忽然吐血垂死者。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79112. 相似度50%:甘露散 79组成:黄连(去须,锉)1两,吴茱萸半两。 79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79加:吴茱萸 79减:淡竹叶 79功效:暑气。 79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79113. 相似度50%:甘连汤 79组成:甘草5分,黄连2钱。 80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0113.3. 加:甘草 80减:淡竹叶 80功效:月水将临,伤食椒、姜、鸡、热毒物,毒攻五脏,变作痢疾,诸药无效者。 来源:《女科秘要》卷三。 80114. 相似度50%:干姜丸 80组成:干姜(炮)1两半,黄连(去须,炒)1两半。 80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0114.3. 加:干姜 80减:淡竹叶 80功效:飧泄色白,食不消化,气痢泻,里急后重。 80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80相似度50%:附子六一汤 80组成:附子1钱,黄连6钱。 80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0115.3. 加:附子 80减:淡竹叶 80功效:心痛,热疼久不愈。 81来源:《证治宝鉴》卷十一。 81116. 相似度50%:茯苓丸 81组成:茯苓1两,黄连1两。 81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1116.3. 加:茯苓 81减:淡竹叶 81功效:小儿腹痛夭纠,不能哺乳。 81来源:《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婴孺方》。 81117. 相似度50%:甘草散 81组成:甘草(半生半炙)2两,黄连(去须,炒)2两。 81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1117.3. 加:甘草 81减:淡竹叶 81功效:产后下痢赤白,久不愈。 81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81相似度50%:法煮蓖麻子 81组成:蓖麻子(去皮,取仁)2两,黄连(去须,锉如豆大)1两。 81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1加:蓖麻子 82减:淡竹叶 82功效:诸痫病,不问年深日久。 82来源:《杨氏家藏方》卷二。 82119. 相似度50%:桂连丸 82组成:桂心、黄连各等分。 8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2119.3. 加:桂心 82减:淡竹叶 82功效:小儿下利赤白,腹痛不可食。 82来源:《普济方》卷三九七。 82120. 相似度50%:水火散 82组成:黄连2两,干姜1两。 8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2120.3. 加:干姜 82减:淡竹叶 82功效:心脾蕴热,口舌糜烂。 82来源:《良朋汇集》卷三。 82121. 相似度50%:五蟾丸 82组成:五灵脂(不夹沙石者)、黄连各等分。 8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3加:五灵脂 83减:淡竹叶 83功效:小儿五种疳疾。 83来源:《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83相似度50%:芜荑黄连丸 83组成:芜荑仁(微炒)半两,黄连(去须,炒)1两。 8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3加:芜荑仁 83减:淡竹叶 83功效:湿(匿虫)痢不止。 83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83相似度50%:吴茱萸汤 83组成:吴茱萸4升,淡竹叶(切)1升。 8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3加:吴茱萸 83123.4. 减:黄连 83功效:脚气攻心欲死者。 83来源:《普济方》卷二四四。 84124. 相似度50%:乌梅丸 84组成:乌梅(割取皮)3两(火熬令干),黄连3两。 84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4124.3. 加:乌梅 84减:淡竹叶 84功效:赤白滞下,昼夜数十行者。 84来源:方出《医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名见《圣惠》卷五十九。84125. 相似度50%:乌连汤 84组成:黄连(去须)、乌头(炮,去皮尖)各等分。 84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4125.3. 加:乌头 84减:淡竹叶 84功效:脉痔下血不止。 84来源:《三因》卷十五。 84126. 相似度50%:退赤露 84组成:黄连、人乳汁。 84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4加:人乳汁 84减:淡竹叶 85功效:疫眼上冲眼目,属热者。 85来源:《眼科锦囊》卷四。 85相似度50%:通治三消丸 85组成:黄连不拘多少,冬瓜(切,肉研自然汁)。 85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5127.3. 加:冬瓜 85减:淡竹叶 85功效:消渴。 85来源:《医钞类编》卷八。 85128. 相似度50%:通顶散 85组成:藜芦(研)半两,黄连(去须)3分。 85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5128.3. 加:藜芦 85减:淡竹叶 85功效:头痛,鼻塞,胸闷。 85来源:《圣济总录》卷十六。 85129. 相似度50%:天灵散 85组成:天灵盖(涂酥,炙微黄)1分,黄连(去须)1分。 85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6加:天灵盖 86减:淡竹叶 86功效:小儿心热风痫,发歇不定。 86来源:《普济方》卷三七七。 86相似度50%:天灵盖散 86组成:天灵盖1枚(涂酥,炙令黄),黄连半两(去须)。 86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6加:天灵盖 86减:淡竹叶 86功效:小儿骨热体瘦,心神烦躁。 86来源:《圣惠》卷八十八。 86131. 相似度50%:天黄丸 86组成:天花粉10两,黄连10两。 86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6加:天花粉 86减:淡竹叶 86功效:痰在心经者,名曰热痰,脉洪面赤,烦热心痛,口干唇燥,时多喜笑,其痰坚而成块。 来源:《医宗必读》卷九。 87132. 相似度50%:太平丸 87组成:黄连(同茱萸炒,去萸不用)、芍药(炒)减半。 87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7132.3. 加:芍药 87减:淡竹叶 87功效:泄泻。 87来源:《医统》卷三十五引《局方》。 87相似度50%:神圣自利膏 87组成:黄连2两(碾末),巴豆半两(带壳与黄连和匀)。 87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7133.3. 加:巴豆 87减:淡竹叶 87功效:伤寒及诸证大便闭,结连不通,腹肚胀满疼痛;及病者体虚,不欲服药通利者。 来源:《普济方》卷一四三引《德生堂方》。 87134. 相似度50%:缩水丸 87组成:甘遂半两(用麸炒透,裹黄褐色),黄连(去须)1两。 87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7134.3. 加:甘遂 88减:淡竹叶 88功效:消渴。 88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 88135. 相似度50%:香连丸 88组成:黄连(为末)、莲肉(研粉)各等分。 88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8135.3. 加:莲肉 88减:淡竹叶 88功效:产后噤口痢。 88来源:《女科秘旨》卷七。 88相似度50%:水火既济丸 88组成:黄连1斤,白茯苓1斤。 88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8加:白茯苓 88减:淡竹叶 88功效:上盛下虚,心火炎燥,肾水枯竭,不能交济而成渴证者。 88来源:《普济方》卷一七六引《德生堂方》。 88137. 相似度50%:双金散 88组成:黄连、郁金各等分。 89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9137.3. 加:郁金 89减:淡竹叶 89功效:痔疮。虚弱之人已用枯痔药,痔上忽有些小疼痛。 89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七引《李防御五痔方》。 89138. 相似度50%:双黄丸 89组成:黄连(炒)半分,硫黄半分。 89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9138.3. 加:硫黄 89减:淡竹叶 89功效:小儿泄泻注水,肠鸣肚疼。 89来源:《普济方》卷三九五。 89139. 相似度50%:术连丸 89组成:白术(土炒)4两,黄连(吴茱萸汤浸,炒)1两。 89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89139.3. 加:白术 89减:淡竹叶 89功效:肝火侵中,嗳酸嘈杂。 89来源:《医级》卷八。 90140. 相似度50%:术连丸 90组成:白术4两,黄连4钱5分。 90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0140.3. 加:白术 90减:淡竹叶 90功效:嘈杂。 90来源:《医学正传》卷三。 90141. 相似度50%:石连散 90组成:黄连(姜炒)1钱,石膏(火煅)2钱。 90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0141.3. 加:石膏 90减:淡竹叶 90功效:胃热呕吐。 90来源:《仙拈集》卷一。 90142. 相似度50%:失心方 90组成:黄连2钱,郁金2钱。 90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0142.3. 加:郁金 90减:淡竹叶 91功效:癫痫,痰入心窍。 91来源:《惠直堂方》卷二。 91143. 相似度50%:胜金丸 91组成:当归2两(用吴茱萸1两炒香熟,去茱萸不用,只用当归),黄连3两。 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1143.3. 加:当归 91减:淡竹叶 91功效:泻久痢。 91来源:《普济方》卷二○七。 91144. 相似度50%:生姜汤 91组成:生姜1斤,淡竹叶1升。 91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1144.3. 加:生姜 91144.4. 减:黄连 9191来源:《普济方》卷三四六。 91145. 相似度50%:升麻散 91组成:升麻半两,黄连半两。 9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2145.3. 加:升麻 92减:淡竹叶 92功效:小儿口疮。 92来源:《普济方》卷三六五。 92146. 相似度50%:神助散 92组成:槟榔、黄连(去须)。 9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2146.3. 加:槟榔 92减:淡竹叶 92功效:瘘疮,十余年不愈。 92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七。 92相似度50%:黄连油膏 92组成:黄连25g,蓖麻油75g。 9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2加:蓖麻油 92减:淡竹叶 92功效:急性湿疹。 92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93148. 相似度50%:蒜连丸 93组成:黄连(晒干,为末)、独头蒜1颗(煨熟,取肉研细)。 9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3加:独头蒜 93减:淡竹叶 93功效:诸血妄行。 93来源:《直指》卷二十六。 93相似度50%:圆通大圣散 93组成:木香(方圆)2寸(不见火),黄连半两(去须)。 9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3149.3. 加:木香 93减:淡竹叶 93功效:赤白痢。 93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七。 93150. 相似度50%:左金丸 93组成:黄连(一本作芩)6两,吴茱萸1两或半两。 9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3加:吴茱萸 93减:淡竹叶 94功效:肝火犯胃,嘈杂吞酸,呕吐胁痛,筋疝痞结,霍乱转筋。 94来源:《丹溪心法》卷一。 94151. 相似度50%:紫霜丸 94组成:四苓散加黄连、淡竹叶。 94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4加:四苓散加黄连 94151.4. 减:黄连 94功效:发热时吐泻不止,身热口渴者。 94来源:《准绳_幼科》卷五。 94相似度50%:猪肚黄连丸 94组成:猪肚1枚(洗,去脂膜,不切破),黄连(去须,捣罗为末两。 94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4152.3. 加:猪肚 94减:淡竹叶 94功效:消渴变为消中,饮食到胃,即时消化,小便多而色白,所食多而不觉饱。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94相似度50%:猪肚黄连丸 95组成:猪肚1枚(洗,去脂膜),黄连(末)3斤。 95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5153.3. 加:猪肚 95减:淡竹叶 95功效:小便数。疳热流注,遍身疮蚀,或潮热肚胀,或渴。 95来源:《外台》卷十一引《肘后方》。 95154. 相似度50%:茱连丸 95组成:吴茱萸(拣净)、黄连(处)。95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5加:吴茱萸 95减:淡竹叶 95功效:赤白痢。痞满。 95来源:《直指》卷十四。 95155. 相似度50%:茱连散 95组成:黄连半两,吴茱萸2钱。 95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5加:吴茱萸 95减:淡竹叶 96功效:痘疹吐者。初发热,暴吐不止,此火气上逆也。 96来源:《痘疹世医心法》卷十一。 96相似度50%:治消渴丸 96组成:麦门冬(用上元柏桥鲜肥者)2大两,黄连(九节大者)1两。96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6加:麦门冬 96减:淡竹叶 96功效:消渴。 96来源:《普济方》卷一七七引《十便良方》。 96157. 相似度50%:茱萸丸 962两(7遍,焙干,微炒),2两(炒)。96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6加:吴茱萸 96减:淡竹叶 96下血。96来源:《圣惠》卷五十九。 96158. 相似度50%:茱萸丸 97组成:吴茱萸1两,黄连1两(去须)。 97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7加:吴茱萸 97减:淡竹叶 97功效:冷热不调,赤白五色,诸般痢,腹痛后重。 97来源:《普济方》卷三九七。 97159. 相似度50%:茱萸丸 97组成:吴茱萸1两(黑豆汁浸,炒干),黄连(去须)1两半。 97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7加:吴茱萸 97减:淡竹叶 97功效:产后赤白痢日久,脐腹冷疼。 97来源:《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一六五。 97160. 相似度50%:止啼汤 97组成:黄连2钱,甘草1钱。 97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7160.3. 加:甘草 97减:淡竹叶 97功效:妊♘儿在腹中啼。 98来源:《惠直堂方》卷四。 98161. 相似度50%:止渴丸 98组成:黄连2两,无名异1两。 98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8加:无名异 98减:淡竹叶 98功效:消渴。 98来源:《普济方》卷一七六。 98162. 相似度50%:戊己丸 98组成:真吴茱萸(川中者,汤洗3两次)、黄连(去须,好酒浸)各分。 98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8加:真吴茱萸 98减:淡竹叶 98功效:赤白痢。 98来源:《朱氏集验方》卷六。 98163. 相似度50%:脏连丸 98组成:黄连1斤,槐花半斤。 98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9163.3. 加:槐花 99减:淡竹叶 99功效:痔漏,肠风下血,及水泻痢疾。 99来源:《外科大成》卷二。 99164. 相似度50%:洗轮散 99组成:黄连10文,槐花少许。 99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9164.3. 加:槐花 99减:淡竹叶 99功效:烂睑眼。 99来源:《普济方》卷七十三引《仁存方》。 99165. 相似度50%:玉龙丸 99组成:黄连2斤,好酒5升。 99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99165.3. 加:好酒 99减:淡竹叶 99功效:伤暑腹痛。 99来源:《万氏家抄方》卷三。 99166. 相似度50%:榆仁丸 100组成:榆仁(去皮)1两,黄连(去头)1两。 100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0166.3. 加:榆仁 100166.4. 减:淡竹叶 100功效:疳热瘦悴有虫。 100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100167. 相似度50%:萸连丸 100组成:吴茱萸、黄连(去芦)各等分。 100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0167.3. 加:吴茱萸 100167.4. 减:淡竹叶 100167.5. 功效:痢。 100167.6. 来源:《百一》卷六,名见《证治要诀类方》卷四。 100相似度50%:鱼胆敷眼膏 100组成:鲤鱼胆5枚,黄连(去须,捣为末)半两。 100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0168.3. 加:鲤鱼胆 100168.4. 减:淡竹叶 100功效:目飞血赤脉及痛。 101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 101169. 相似度50%:阴阳散 101组成:黄连2钱,干姜1钱。 101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1169.3. 加:干姜 101169.4. 减:淡竹叶 101功效:小儿赤口疮。 101来源:《痘疹全书》卷下。 101相似度50%:异功敌暑丸 101组成:黄连1斤(净),陈仓米2升(水1碗拌湿)。 101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1170.3. 加:陈仓米 101170.4. 减:淡竹叶 101功效:伏暑或吐或泻。 101来源:《普济方》卷一一七引《仁存方》。 101171. 相似度50%:香腊膏 101组成:黄连(宣州者,去须)1两,秦皮1两。 101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1171.3. 加:秦皮 102171.4. 减:淡竹叶 102功效:暴赤眼,风热痒痛。 102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四。 102相似度50%:熏草黄连汤 102组成:黄连4两(去皮),熏草4两。 10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2172.3. 加:熏草 102172.4. 减:淡竹叶 102功效:狐惑。 102来源:《外台》卷二引《小品方》。 102173. 相似度50%:杏仁汤 102组成:黄连、杏仁各等分。 102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2173.3. 加:杏仁 102173.4. 减:淡竹叶 102功效:暴赤眼。 102来源:《普济方》卷七十四引《选奇方》。 102174. 相似度50%:杏连散 102组成:黄连(去须)1钱(捶碎),杏仁7粒(捶碎)。 10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3174.3. 加:杏仁 103174.4. 减:淡竹叶 103功效:风热上攻,目羞明涩痛。 103来源:《济生》卷五。 103相似度50%:香连断下丸 103组成:黄连1斤,南木香1斤。 10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3175.3. 加:南木香 103175.4. 减:淡竹叶 103功效:赤白痢。 103来源:《永类铃方》卷二十一引《管见大全良方》。 103相似度50%:香连茱萸丸 1034两(锉如豆大),吴茱萸(7次,去枝梗)4两。103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3176.3. 加:吴茱萸 103176.4. 减:淡竹叶 103功效:赤白痢疾。 103来源:《杏苑》卷四。 104177. 相似度50%:神锦散 104组成:桑灰1两,黄连半两。 104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4177.3. 加:桑灰 104177.4. 减:淡竹叶 104功效:赤眼,昏涩肿痛。 104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 104178. 相似度50%:珍珠散 104组成:炉甘石1斤,黄连1斤。 104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4178.3. 加:炉甘石 104178.4. 减:淡竹叶 104功效:暴赤热眼,肿胀痒痛,羞涩。 104来源:《济阳纲目》卷一○一。 104179. 相似度50%:金锁散 104组成:黄连(去须)1分(1分同炒,去茱萸不用,只用黄连),厚朴(去粗皮)半两(生姜制)。 104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4179.3. 加:厚朴 105179.4. 减:淡竹叶 105功效:赤白滞痢,日久不愈。 105来源:《卫生总微》卷十一。 105180. 相似度50%:粱米汤 105组成:粱米1合,黄连(去须,锉碎)3两。 105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5180.3. 加:粱米 105180.4. 减:淡竹叶 105功效:乳石发散,已经快利,热尚不退,兼痢不断。 105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105181. 相似度50%:连朴丸 105组成:黄连(好者)5两,厚朴10两(去粗皮)。 105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5181.3. 加:厚朴 105181.4. 减:淡竹叶 105功效:泻痢。 105来源:《魏氏家藏方》卷七。 105182. 相似度50%:连壳丸 105组成:黄连2两,枳壳2两(锉)。 106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6182.3. 加:枳壳 106182.4. 减:淡竹叶 106功效:内伤经络便血。 106来源:《医学入门》卷七。 106相似度50%:连附六一汤 106组成:黄连6钱,附子(炮,去皮脐)1钱。 106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6183.3. 加:附子 106183.4. 减:淡竹叶 106功效:肝火旺盛所引起的胃脘剧痛,呕吐酸水等。现用于慢性胃炎,胃酸过多等症。 来源:《医学正传》卷四引丹溪方。 106184. 相似度50%:连柏丸 106组成:黄连、黄柏。 106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6184.3. 加:黄柏 106184.4. 减:淡竹叶 106功效:亡血大虚所致眩晕。 107来源:《证治宝鉴》卷十一。 107185. 相似度50%:连柏汤 107组成:黄连、黄柏各等分。 107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7185.3. 加:黄柏 107185.4. 减:淡竹叶 107185.5. 功效:下血,日夜70-80行。 107185.6. 来源:《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王氏集验方》。 107186. 相似度50%:立效散 1074两(2两同炒,去茱萸用),2两(炒)。107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7186.3. 加:枳壳 107186.4. 减:淡竹叶 107功效:痢,腹中(疒丂)痛,赤白相兼。噤口痢,泄泻。 107来源:《古今医鉴》卷五 107187. 相似度50%:宽肠丸 107组成:黄连、枳壳各等分。 107原方对照:黄连2两(去须,捶碎),淡竹叶50片。 108187.3. 加:枳壳 108187.4. 减:淡竹叶 108功效:以五灰膏涂痔疮之后,脏腑秘结不通者。 108来源:《得效》卷七。 1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游泳救生员资格考试的变化及试题及答案
- DB36T-地理标志产品 宜春野茶油编制说明
-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75
- 2024年游泳救生员资格考试的特殊题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篮球裁判员等级考试精要试题及答案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探索种子繁育员的工作环境试题及答案
- (高清版)DB50∕T 822-2017 既有居住建筑信息化改造规范
- 模具设计项目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新建半导体集成式磁传感芯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参考)
- 机械设计说明书-精炼炉钢包车设计
- E+-H-Promass-80流量计基本操作步骤说明书
-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古代科技PPT
- 心力衰竭护理业务查房
- 粉尘防爆安全知识考试试题
- 固定床列管式反应器设计说明书(曾礼菁)
- 美的空调制造工艺手册
- 焊接高级技师培训教材(电子束焊)
- 三进制计算机
- 色温-XY-UV色坐标换算公式
- 易制爆化学品(剧毒品)防盗抢、防破坏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