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法的发展及临床运用_第1页
穴位埋线法的发展及临床运用_第2页
穴位埋线法的发展及临床运用_第3页
穴位埋线法的发展及临床运用_第4页
穴位埋线法的发展及临床运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5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1】针法灸法学

由于此方法施术简单,疗效持久,价格低廉,因此在临床应用广泛,发展较快。但有关穴位埋线的起源、发展及其治疗机理等论述颇少,笔者试论如下,以抛砖引玉。一.穴位埋线的源流穴位埋线是在传统针具和针法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历经了留针和埋针时期的雏形期、穴位埋线的萌芽期、临床推广应用时的发展期和以辨证选线取穴为特征的成熟期。1、雏形期最原始的针具产生应当追溯到石器时代,最初形式是砭石和草木刺。原始社会的人们利用这些小工具叩击身体,刺激皮肤,减轻病痛。这大概可算作针刺疗法的前身。后来发展到骨针、竹针、陶针、金针、银针、马衔铁针、合金针等金属针具。现代,我们临床广泛采用的针具多由不锈钢制成,坚韧而不易生锈,造价低廉。针法与针具相辅相成,不断完善。从最初的《内经》“九针”理论,到金元时期的何若愚的时间针法、窦汉卿的“针刺十四法”,再到现代所形成的许多分支疗法,诸如电针、水针、穴位照射、挑治、割治之类,方法日趋成熟。医者运用不同的方法对穴位进行刺激,使经脉疏通,脏腑平衡,气血调和,从而扶正祛邪,在医疗实践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前辈医家通过长期的诊疗经验发现,单纯地采用针刺的一般方法来治疗一些顽固性的慢性疾病,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或者有疗效但补不能巩固和持久,于是,又产生了“留针”的方法来巩固疗效,而留针正是穴位埋线诞生的重要基础。针留置于穴内,谓之“留针”,这一方法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素问•终始篇》说:“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间日而复刺之。”《素问•离合真邪论》说:“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已至,适而自护。”为了使之得气或诱发循经感传,延长针效时间,多采用留针之法。留针时间的长短,视病情轻重而定。一般病证,只要针下得气,留置 1520分钟,而对于一些慢性、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病症,可适当增加留针时间或在留针过程中作间歇运针。而有些病证,如急性腹痛、破伤风角弓反张、三神经痛、痛经等,可留达数小时或一天至数天。基于留针后来又演变出埋针,来加强针刺效应,延长刺激的时间。2、萌芽期 埋线疗法正是从留针和埋针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当时的针灸工作者在治疗小儿脊髓灰质炎的过程中摸索出的一种疗效显著的方法:他们将羊肠线埋藏在体内腧穴中,发现每埋线次,治疗时间可持续一个月以上,治疗次数大大缩减。至 70年代初,各类中西医刊物上发表的这类关于埋线治疗小儿脊髓灰质炎的报道有十余篇。3、发展期随后,穴位埋线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治疗哮喘、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癫痫、中风偏瘫等慢性、顽固性、免疫力低下性等疾病,效果都很显著。后来,经过广大临床针灸工作者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一些系统的疗效显著的埋线方法,根据温木生、郑祥容等的研究现将穴位埋线方法归纳如下表:主要针埋 具/、线方法

操作方法 特点 适用注意事病证注腰椎穿线刺针套法管26号毫

用镊子夹取一段已经消毒备用的羊肠线,从针突孔放置在腰椎穿刺针套管的前端,从套管尾孔插入一段针心。右手持针柄,左手夹住套

操作简一般单,一个病证针孔,创如:面小,刺便针管中下段,将针在皮丘快速刺入皮下并行针,得气后,边退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推注进入穴位皮下或肌层,针孔处覆盖消毒纱布。

激较弱

12】植埋线针将羊肠线置于埋线针的针尖,两一个针一般线血管钳端用血管钳夹住线圈挂在缺口上,孔,创面病证法医者右手持针,左手持钳,针尖缺1540度刺入,当针头进小,刺激较弱如:强直入皮内,松开血管钳,右手持续进性脊针直至羊肠线完全埋入皮下,再进柱炎0.5cm,随后把针推出。用消毒⑷纱布压盖针孔。穿持针钳两个针一般三角针线医用三在穴位两侧或上下两端常规消毒孔,刺激病证埋线操法角皮肤局麻后,医者用持针钳夹住穿有羊较弱缝合针肠线的皮肤缝合针,从一侧局麻点刺入,穿过穴位下方的皮下组织或肌层,从对侧的局麻点穿出,捏起

如:曰曰口七冃脘

作要轻、准,防治断针两端羊肠线来回牵拉,是穴位产生酸、麻、胀感后,将羊肠线贴皮剪断,放下两针孔间皮肤,使线头缩回入皮内,用消毒纱布覆盖伤口。

11】切手术穴位常规局麻,用手术刀尖刺开切手术穴位常规局麻,用手术刀尖刺开创面较大顽固注意消埋刀、血皮肤0.5〜1.0cm,将血管钳探到较深,刺性病毒,防治法管钳穴位深处按摩,然后将小粒羊肠线激强证感染埋入肌层内,切口用丝线缝合,覆如:盖消毒纱布。支气管哮扎手术穴位两侧或上下各1.5〜2.5cm,1顽固结扎部埋刀、弯0.3~0.5皮丘,一侧用手术大,刺激性病位不宜法止血钳刀尖切开0.30.5cm,用弯止血性很强,证多,松紧持针钳插入穴位深处进行按摩弹拨法,作用持久适当,不器、缝然后用持针器夹住穿有羊肠线的缝可过深或合针合针从切口刺入,穿过穴位深处,过浅、弱从对侧皮丘穿出,又从出口进针,损伤血管较第一线浅,至切口出针,将线头而导致出适当拉紧,并打结,剪断并埋入切血,需抽口深处,包扎。线后加压止血。割手术在局麻皮丘上,用手术纵行切开创面较埋刀,小皮肤0.5cm,用特制的小拉钩,或大,刺激法拉钩钝性探针在穴位底部,上下左右拉动按摩,适当摘除脂肪或破坏筋强,作用持久膜,用力轻柔,使之产生强烈刺激后,将羊肠线置入穴位底部,无菌包扎。可见,穴位埋线在临床上除传统运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证外,还扩大到疗急症、实证等各种疾病,其治疗病种已达200余种,涉及传染、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治疗有效率在 51.3%~100%,平均85%以上。近几年来,在各级刊物上报道的治疗病种有50种之多,病例已达万例。20世80年代正式被收录编写为各类专业针灸书籍,全国已举办此类培训班数十治疗特色焕发出勃勃生机。4、成熟期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在理论上,出现了一批穴位埋线的专著。温木生在 1991年编著的《实用穴位埋线疗法》是该疗法的第一部专著,该书总结了穴位埋线疗法问世40多年以来的经验和成果,弓I起了巨大反响2001年,温木生又与郑详容编著了《埋线疗法治百病》,全书不但整理和总结了埋线疗法创立以来的经验和诸多资料,而且还对埋线疗法的起源、作用机制、特点和作用作了有益的探讨,并首次介绍了埋线疗法与其他针灸、针刺疗法相辅相成治疗相关疾病的尝试和体会,并详细介绍了传染、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140种疾病的穴位线疗法及其体会。此外,尚有崔瑾、杨孝芳合著的《穴位埋线疗法》,该书除对穴位埋线的各种方法作系统整理外,尚介绍了穴位埋线治疗后的正常、异常反应和注意事项等。 且有温木生、陈德林、马玉泉、黄鼎坚等的相关著作4本。二是表现在应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开始对穴位埋线的治疗效果和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迄今为止,穴位埋线的实验研究仅有两篇:一是崔瑾等

【5】对脾虚证大鼠应用足三里穴位埋线的方法观察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另一篇则是周友龙等⑹采用胆囊穴、中脘穴和胃腧穴埋线,在与吗丁啉比较,观察对大鼠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粘膜的影响。三是表现在辨证选线取穴的一体化应用。穿线法、切埋法、扎埋法、割埋次性专利埋线器具及根据辨证需要而分为四种型号的药物羊肠线:1号为清热开窍线体;2号为活血化瘀线体;3号为补气补血线体;4号为滋阴补肾线体。任晓艳穴位埋线法操作简单,用消毒镊将配制好的磁化药物羊肠线放置于一次性埋线器具套管内,快速刺入穴位 1.5〜2cm深,同时将线体弹入穴位,出针后用创口贴覆盖,24小时可洗浴,不影任何活动。通过羊肠线和药物对穴位双重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物化学刺激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弥补了普通羊肠线有排斥反应及作用单一的缺陷,起到了线代针、针药双效的特殊作用。并且,在临床上与中医的辨证理论密切结合,可根据患者体质的寒热虚实灵活选用,说明穴位埋线已经从零散走向了系统,从简单进化到成熟。二、穴位埋线的治疗机理探讨在埋线疗法的整个操作过程中,包括了穴位封闭疗法、针刺疗法、刺血疗法、组织疗法、割治疗法,同时也包含了埋针效应及后作用效应。这多种方法和效应集中和整合起来,形成了穴位埋线独特的治疗作用和效果。归结起来,穴位埋线的治疗机理研究大致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51、实验研究方面诚如前言,穴位埋线方面实验研究较少。崔瑾等【】观察足三里穴位埋线对脾虚证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穴位埋线对脾虚大鼠的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亦有明显提高,并尚能增加脾虚大鼠的脾重指数与胸腺重量指数,说明穴位埋线可使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产生增加作用,从而提示穴位埋线对脾虚证的治疗机理可能与调节5通6细胞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有关。周友龙等 【】通6过采用胆囊穴、中脘穴和胃腧穴埋线对大鼠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粘膜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该组穴位埋线,可以显著地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动力,解除幽门痉挛,减少胃粘膜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以及腺体增生及肠上皮化生。2、中医理论方面的治疗机理探讨穴位埋线是在留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情况下,对体质强壮之人,通过留针可以保持针灸的持续作用,加强治疗效果。如《灵枢•逆顺肥瘦》指出:“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者,深而留之”;“刺壮士真骨者,宜深而留针,多益其数也”。针灸时,过留针可以达到补泻的目的。陈立国等

通【】留针的意义及时限探讨3陈利国蔡向红删b京针灸骨伤学院,100015)

199640〜42页)发现,在临床上许多患者,都是通过留针而使针感加强,一定程度上表明静中有动,动静互涵,留针同针刺手法一样能够起到补泻的作用。此外,留针尚有留针以行补泻和以催气、候气的作用对于埋线疗法来说,从传统中医角度来看,其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协调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几个方面。穴位埋线,作为一种复合性治疗方法,除了利用腧穴的功能外,还有其本身的优势。首先,埋线方法对于人体的刺激强度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初期,刺激强,可以克服脏腑阴阳的偏亢部分,后期刺激弱,又可以弥补脏腑阴阳之不足。这种刚柔相济的刺激过程,可以从整体上对脏腑进行调节,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其次,埋穴疗法利用其特殊的针具与所埋之羊肠线,产生了较之一般针刺方法更为强烈的针刺效应,有“制其神,令其易行”和“通其经脉,调其气血”的作用。此外,埋线疗法也具有补虚泻实的作用。一方面,针具埋线时,可以进行手法补泻,另一方面,羊肠线的粗细也能进行虚实的调节,其刺激强度的变化也能起一定的辅助作用。3、现代医学的认识现代医学对埋线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机体内部的一些微观组织结构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传统埋线疗法中的穴位局麻以及皮肤切割,都能对穴位、神经以及整个中枢都产生一种综合作用,使组织器官的活动能力加强,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加快,局部新陈代谢增强,其营养状态得到改善。并且,产生的疼痛信号,传到了相应的脊髓后角内,可以引起了脊髓水平的抑制效应,调节其所支配的内脏器官。此外,羊肠线作为一种异种蛋白,可诱导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组织致敏,配合抗体、巨噬细胞,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变成多肽、氨基酸等。它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可长达20天或更长,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治愈疾病不巩固,易复发等缺点。埋线疗法以线代针,埋人穴位,慢慢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一种柔和而持久的刺激。一般说来,由于羊肠线刺激平和,对大脑皮层里的急性疾病较强的病理信息干扰和抑制力量不足,因而不能迅速产生作用,但对慢性疾病却显示了良好的效果。诸多研究表明,埋线疗法实际上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因此为。穴位埋线的治疗机理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并且由于埋线疗法问世时间尚短,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一般研究多限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