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_第1页
新时期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_第2页
新时期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_第3页
新时期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_第4页
新时期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期的教师观第1页/共54页第一页,共55页。2

教师是家长的代理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塑造儿童心灵的使者。新时期的教师观第2页/共54页第二页,共55页。3实现传授者角色转化由重传递(传道、授业、解惑)向重发展转变由齐步走(工程师)向根据因材施教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立体多项传递一、新时期教师的角色转化第3页/共54页第三页,共55页。4一、新时期教师的角色转化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选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确认与修正学生采取的途径。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分享体验与感受。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不断修正提高自己。第4页/共54页第四页,共55页。5一、新时期教师的角色转化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促进者有三个要求:积极旁观,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自律、自信与合作,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合格公民的必要过程)第5页/共54页第五页,共55页。6一、新时期教师的角色转化3.教师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以研究者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去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获得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形成规律。第6页/共54页第六页,共55页。7二、新时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师生关系强调赞赏教学关系强调帮助、引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反思自我,修正提高同行之间强调合作第7页/共54页第七页,共55页。新时期的学生观第8页/共54页第八页,共55页。9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天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没能找到教好他的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新时期的学生观第9页/共54页第九页,共55页。10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有教无类,关注每个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一切为了学生教师的生命为了学生而燃烧,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第10页/共54页第十页,共55页。11二、新时期倡导的学生观学生是“人”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学生是发展的人

人性假设,四颗糖的惩罚——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闻斯行诸——学生是一个有着个体差异的群体学生是独立的人

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学习的主体第11页/共54页第十一页,共55页。12向师性:趋向教师、接近教师、模仿教师表现:

第一,都有一种学生感——我是学生,我要学习,我要听老师的教导。第二,都有一个共同心理——都希望有个好老师,有个好班任;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向师性第12页/共54页第十二页,共55页。13三、新时期如何促进学生发展第13页/共54页第十三页,共55页。14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一、新时期课程的目标第14页/共54页第十四页,共55页。15(一)课程功能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第15页/共54页第十五页,共55页。16(二)课程结构

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第16页/共54页第十六页,共55页。17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课程设置年级1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艺术地方与学校课程23品德与社会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4567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科学外语89第17页/共54页第十七页,共55页。18(三)课程内容

改变“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习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18页/共54页第十八页,共55页。19(四)课程实施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第19页/共54页第十九页,共55页。20(五)课程评价

改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促进师生发展,“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坚持”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的观念,要相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是没能找到教好他的方法第20页/共54页第二十页,共55页。21(六)课程管理

改变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第21页/共54页第二十一页,共55页。22(一)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四、重新审视教学过程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是新时期对教师育人提出的新要求第22页/共54页第二十二页,共55页。23互动性单向交流师生生生师生生生师生生生师生生生生多向交流双向交流综合交流多向交流师生生生生生生第23页/共54页第二十三页,共55页。24(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变革第24页/共54页第二十四页,共55页。25(三)教学设计第25页/共54页第二十五页,共55页。新时期的教材观第26页/共54页第二十六页,共55页。27新时期的教材观教材不是法典,教材不是圣经,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度巨大的空间,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超越教材.第27页/共54页第二十七页,共55页。28认读课程标准的重大现实意义如果说《纲要》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了一个纲领性文件,那么课程标准的制定则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枢纽,因为课程标准不仅直接体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而且课程标准为教师在课堂层面的课程实施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为课程的管理、实施和评价提供了指针。从原先的教学大纲到现在的课程标准,课程对一线教师的课程实施提出了重大挑战,也蕴含着诸多期待。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意义重大,关系到教师对课程理念的认同以及教学观念的转变,因此,对于课程标准的解读与理解是教师实施课程的前奏。第28页/共54页第二十八页,共55页。29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附录第29页/共54页第二十九页,共55页。30第一部分前言

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阐述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基本理念与本标准的设计思路第30页/共54页第三十页,共55页。31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按照国家素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第31页/共54页第三十一页,共55页。32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具体阐述各学科课程的内容目标,就是用明确的行为动词阐述学生经过一定阶段学习后应达到的目标。第32页/共54页第三十二页,共55页。33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与学的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第33页/共54页第三十三页,共55页。34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之比较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目的

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觉悟内容标准内容领域及行为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评价建议考核与评价教材编写建议课时安排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第34页/共54页第三十四页,共55页。35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教师教学工作为重点关注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侧重知识技能的获得是多数学生能达到的“最低标准”是教学应实现的“预期目标”是学生学习结果与过程的表述教学内容纲要和教学工作的提示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规范”直接的、统一的硬性的“控制”第35页/共54页第三十五页,共55页。36如何认识课程标准1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并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深层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替、教育视角的切换。2课程标准关注的是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要求。3课程标准规定的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4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有弹性的,其范围涉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也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消极教授者,而是教学方案的积极设计者。第36页/共54页第三十六页,共55页。37课程标准的内涵课程标准隐含的教育理念是培养成功者的教育课程标准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课程标准描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体现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课程标准关注的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发展的各个方面

第37页/共54页第三十七页,共55页。38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1基础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2教学中心从知识本位向促进学生发展转变。3教学目标从关注认知向关注学生整体素质转变。4由指导教师工作向指导教师进行课程实施与开发转变。5由统一刚性的管理向灵活、弹性的管理转变。第38页/共54页第三十八页,共55页。39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作用指导确立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1目标体系

2目标表述方式

3表述目标注意事项第39页/共54页第三十九页,共55页。40即明确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具体、可观测、可量化、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能力”领域。结果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水平行为动词目标水平行为动词识记说出,写出、指导、了解讲述、复述、识别、简述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写、缩写理解理解、认识、说明、阐明归纳、概述、搜集、整理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运用分析、比较、探讨、讨论辩论、评价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第40页/共54页第四十页,共55页。41即描述学生个体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历时性的、过程性的、体验性的这种方式指向难以将结果量化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体验性目标目标水平行为动词经历(感受)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学习活动感受、参加、体验、体会感悟、交流、讨论、参与、合作、餐馆、访问、观察、阅读、观看、欣赏、收听、收集、学唱反应(认同)欣赏、看待、吸纳、揭露培养、学习、激发、加深遵守、接受、欣赏、关注领悟(内化)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确定、坚定、坚持、追求第41页/共54页第四十一页,共55页。42表现性目标目标水平行为动词举例复制水平:按照教师的指令,利用多种简单既能从事某项活动朗诵、复述、讲述介绍、谈谈、找出标出创作水平从事某项复杂的创作编演、举办、编写制作、会址、撰写出版、设计

即提供给学生各种各样的表现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通常是与学生表现什么有关的或者结果是开放性的,这种指向方式无需把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第42页/共54页第四十二页,共55页。43主体——是谁——学生行为动词——

表现不同层次的学习效果、可操作、可测量。行为进行条件——

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和范围行为达到程度——除用行为动词外,用其他方式表达程度举例:在自主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能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条件主体行为动词达到程度3表述目标注意事项第43页/共54页第四十三页,共55页。44课程标准与教师和教材的关系教师要认识到制订课程标准的重要性教师要理解所教学科的基本理念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使用,把课标的要求内化并表现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教师要处理好课标与教材的关系(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第44页/共54页第四十四页,共55页。45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第45页/共54页第四十五页,共55页。46教材编写特点控制内容总量,适当降低知识难度更新教学内容,大量引进现代信息强调科际联系,促进课程优化组合密切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个体经验重视活动设计,鼓励学生探究创造尊重师生个性,提供多种选择机会利用信息技术,扩展学习空间板式设计新颖,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第46页/共54页第四十六页,共55页。47教材的六大特点1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注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为教师创造性和学生发展留下余地,利于师生互动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反映在教学主体和内容编排中,并把三者有机结合。第47页/共54页第四十七页,共55页。48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遵守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依据学生实际要考虑教学情景要把教材与教学环境结合起来要考虑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还要考虑教师的个人优势第48页/共54页第四十八页,共55页。49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材内容生活化教材内容问题化教材内容活动化教材内容系统化教材内容最优化第49页/共54页第四十九页,共55页。50充分挖掘教材内涵,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材料来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教材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