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_第1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_第2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_第3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_第4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 优质课比赛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1.关于隋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他是隋朝的开国皇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他励精图治,发展经济,统一南北币制C.他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D.他加强中央集权,编订户籍2.对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建立唐朝,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②广纳贤才,知人善用③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职责④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⑤击败匈奴,加强对西域的控制。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③3.唐朝商业兴旺发达,城市繁荣昌盛。其中哪座城市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的大都市?()A.洛阳 B.扬州 C.长安 D.成都4.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了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时改国号为()A.夏 B.周 C.武 D.唐6.杜甫在《忆昔》中描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描写的唐朝的鼎盛时期,当时是谁在位?()A.唐玄宗 B.唐高宗 C.唐太宗 D.唐高祖7.如图农具出现于什么时候?()A.唐朝 B.隋朝 C.宋朝 D.元朝8.“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对唐代哪一位大诗人的描绘?()A.骆宾王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9.1928年,陇海铁路修筑到洛阳邙山时毁坏了一批唐代墓葬,随葬品中常见的是一种造型精美、色彩亮丽的瓷器。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A.邢窑白瓷 B.越窑青瓷 C.唐三彩 D.景德镇青花瓷10.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是以谁的事迹作为蓝本创作的?()A.马可•波罗 B.玄奘 C.鉴真 D.郑和11.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这些人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A.传播日本文化 B.弘扬中国文化C.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D.求取印度佛经12.他是唐朝僧人,应日本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并修建了唐招提寺。他是()A.僧一行 B.玄奘 C.鉴真 D.慧能13.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①唐玄宗荒废朝政②发生严重灾荒③节度使权利膨胀④杨贵妃得宠⑤农民负担过重⑥中央军队战斗力薄弱。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⑥ C.①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14.唐朝藩镇的问题主要出在权力过重,没有制约,朝廷失控。藩镇割据的局面开始于()A.天宝危机中 B.开元盛世后 C.安史之乱后 D.黄巢起义时15.他的诗歌很多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抒发悲愤凄惋之情,被后人成为“诗圣”的是谁?()A.杜牧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16.11世纪初,辽与宋停战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一事件史称()A.澶渊之盟 B.南北议和 C.临安谈判 D.辽宋会17.“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A.秦始皇 B.汉武帝 C.赵匡胤 D.李世民18.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A.宋朝重文轻武 B.宋朝重武轻文C.从军死伤几率大 D.从军收入低19.2017版《射雕英雄传》第一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教丘处机得知郭、杨二人妻子均怀有身孕,将随身带的匕首当做见面礼,并为孩子们赐名:郭靖、杨康。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勿忘靖康之耻,这是指哪一事件?()A.金灭北宋 B.金灭南宋 C.辽灭北宋 D.辽灭南宋20.在宜兴新街社区有一个地方叫百合场,这个地方不是因为盛产百合而得名。而是因为在南宋初年有一个著名的抗金将领与金大将兀术在此大战一百回合而得名。这一抗金名将可能是()A.岳飞 B.文天祥 C.陆秀夫 D.张世杰2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种诗歌体裁成为哪个朝代的主要文学形式?()A.唐 B.汉 C.宋 D.元22.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北宋“瓦舍”的盛行,主要是因为()A.文官集团的扩大 B.皇帝的喜爱C.农民的需要 D.市民阶层的壮大23.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货币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24.南宋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为了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了哪一机构?()A.坊 B.市 C.广州十三行 D.市舶司25.下列是某网络小说中对元朝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在中央设行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政务B.元朝设立御史台负责监察C.设立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事务D.将山东、山西、河北地区被称为“腹里”,纳入中书省管辖26.下列事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蒙古灭金②元朝建立③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④忽必烈继承汗位⑤西夏灭亡⑥南宋灭亡。A.①③②⑤④⑥ B.③⑤①④②⑥ C.②①④③⑥⑤ D.③①②④⑤⑥27.元朝时在中央设立了一个行政机构来管辖台湾地区,这一机构是()A.西域都护 B.中书省 C.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28.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29.我国宋朝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女词人的杰出代表是()A.苏东坡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30.“六月飞雪窦娥冤”,是哪位剧作家塑造了窦娥这个形象,用满腔的愤怒鞭挞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A.马致远 B.王实甫 C.关汉卿 D.白朴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31.618年,由于暴政隋文帝在江都被部将朱温杀死,隋朝灭亡。(判断对错)32.契丹族首领阿骨打建立政权﹣﹣辽,后起兵抗金,推翻金的民族压迫。(判断对错)33.北宋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地方通判,并设置知州来分化通判的权力。(判断对错)34.宋代是我国瓷器的辉煌时代,江南成为制瓷业的中心。(判断对错)35.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的王朝,其版图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判断对错)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0分)36.如图是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看图回答问题。(1)图中哪一城市是大运河的中心(写出城市名)?哪一河段经过无锡境内(写出河段名)?(2)该运河是哪个皇帝时修建的?修建的目的是什么?(3)大运河的开通有何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孙中山(1)材料中的“考试制度”是指哪一种制度?这种“考试制度”诞生于哪个皇帝在位时?(2)这种“考试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3)在唐朝谁增加了殿试这一环节,健全这种“考试制度”?(4)这种“考试制度”在宋朝时又有什么变化?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材料一中的“苏湖”在什么流域?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2)综合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现象最终完成于何时?(3)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9.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所绘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1)这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有何影响?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2)材料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他得到了北方民族的拥戴被尊称为什么?材料三:元朝建立后,蒙古人作为统治民族列为第一等级,其次根据所征服地区民族的时序,又依次分为色目人、汉人、南人三个等级。并认为四等人的政治待遇有所区别,在任职、科举、刑律等方面,均有不同的待遇。(3)元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制度?有何影响?(4)元朝设立哪一机构来管辖西藏,使之正式成为中央管辖的地方行政区?(5)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民族关系?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1.关于隋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他是隋朝的开国皇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B.他励精图治,发展经济,统一南北币制C.他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D.他加强中央集权,编订户籍【考点】51:隋朝的建立;52:开皇之治.【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知道581年杨坚建立隋朝,907年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解答】581年杨坚建立隋朝,907年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故关于隋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他是隋朝的开国皇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故选A.2.对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建立唐朝,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②广纳贤才,知人善用③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职责④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⑤击败匈奴,加强对西域的控制。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③【考点】58: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分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知道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不是唐太宗.击败匈奴,加强对西域的控制的是汉朝,不是唐朝.【解答】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他统治时期,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职责,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历史上称他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不是唐太宗.击败匈奴,加强对西域的控制的是汉朝,不是唐朝.故选A.3.唐朝商业兴旺发达,城市繁荣昌盛。其中哪座城市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的大都市?()A.洛阳 B.扬州 C.长安 D.成都【考点】5E:盛唐的社会气象.【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盛唐社会气象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唐朝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长安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故选C.4.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了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考点】57: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分析】本题以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为切入点,考查贞观之治.【解答】魏征是唐太宗时期著名谏臣,他先后二百多次向唐太宗进谏,被唐太宗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故选C.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时改国号为()A.夏 B.周 C.武 D.唐【考点】5A:女皇武则天.【分析】本题以武则天在位时改国号为切入点,考查武则天.【解答】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故选B.6.杜甫在《忆昔》中描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是描写的唐朝的鼎盛时期,当时是谁在位?()A.唐玄宗 B.唐高宗 C.唐太宗 D.唐高祖【考点】5B:开元盛世.【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把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唐朝的鼎盛时期的在位皇帝.【解答】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在政治上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注重地方吏治,提倡节俭,开创了杜甫在《忆昔》中所描述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盛世局面.故选A.7.如图农具出现于什么时候?()A.唐朝 B.隋朝 C.宋朝 D.元朝【考点】5E:盛唐的社会气象.【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盛唐社会气象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图片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分析图片可知,是曲辕犁.唐朝在农业方面,兴修水利工程,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故选A.8.“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对唐代哪一位大诗人的描绘?()A.骆宾王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考点】5J:光耀千古的唐诗.【分析】本题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为切入点,考查李白的知识.【解答】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人称“诗仙”,创作风格是豪迈奔放,想象力丰富,李白存诗九百多首,他的诗有的歌唱祖国山川的壮丽,有的抒写目睹国家浩劫的痛苦和恢复河山的壮志,有的表达他对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同情.“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李白的真实写照.故选C.9.1928年,陇海铁路修筑到洛阳邙山时毁坏了一批唐代墓葬,随葬品中常见的是一种造型精美、色彩亮丽的瓷器。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A.邢窑白瓷 B.越窑青瓷 C.唐三彩 D.景德镇青花瓷【考点】5E:盛唐的社会气象.【分析】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题干图片就是唐三彩.故选C.10.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是以谁的事迹作为蓝本创作的?()A.马可•波罗 B.玄奘 C.鉴真 D.郑和【考点】7R:明清文学成就和特色;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分析】本题以玄奘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吴承恩的《西游记》.【解答】《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以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语言,塑造出神通广大、敢于反抗的孙悟空形象.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广大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以玄奘的事迹作为蓝本创作的.故选B.11.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这些人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A.传播日本文化 B.弘扬中国文化C.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D.求取印度佛经【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分析】本题以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对外关系.【解答】日本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故选C.12.他是唐朝僧人,应日本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并修建了唐招提寺。他是()A.僧一行 B.玄奘 C.鉴真 D.慧能【考点】5G: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鉴真东渡日本的史实.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解答】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故选C.13.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①唐玄宗荒废朝政②发生严重灾荒③节度使权利膨胀④杨贵妃得宠⑤农民负担过重⑥中央军队战斗力薄弱。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⑥ C.①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考点】5C: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分析】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解答】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杨贵妃得宠,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②发生严重灾荒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据此可排除含②的A,其余都正确,其中最全的是D①③④⑤⑥.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选D.14.唐朝藩镇的问题主要出在权力过重,没有制约,朝廷失控。藩镇割据的局面开始于()A.天宝危机中 B.开元盛世后 C.安史之乱后 D.黄巢起义时【考点】5C: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分析】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解答】藩镇割据的局面开始于安史之乱后.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选C.15.他的诗歌很多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抒发悲愤凄惋之情,被后人成为“诗圣”的是谁?()A.杜牧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考点】5J:光耀千古的唐诗.【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耀千古的唐诗,把握杜甫的诗歌贡献.【解答】唐朝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唐朝涌现了大批的诗人,其中杜甫的诗气魄雄浑,语言精练,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后人称他为“诗圣”.故选B.16.11世纪初,辽与宋停战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一事件史称()A.澶渊之盟 B.南北议和 C.临安谈判 D.辽宋会【考点】64: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本题以11世纪初,辽与宋停战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为依托,考查澶渊之盟.【解答】据“11世纪初,辽与宋停战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可知,这是澶渊之盟的内容.1004年秋,辽军南下,大举进攻北宋,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临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史称澶州之战.1005年1月北宋与辽在澶州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故选A.17.“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A.秦始皇 B.汉武帝 C.赵匡胤 D.李世民【考点】63: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赵匡胤,知道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有关的人物是赵匡胤.【解答】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故选C.18.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A.宋朝重文轻武 B.宋朝重武轻文C.从军死伤几率大 D.从军收入低【考点】6B:宋朝的重文轻武和士农工商.【分析】本题考查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是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解答】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不以从军为荣的原因是宋朝重文轻武.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故选A.19.2017版《射雕英雄传》第一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教丘处机得知郭、杨二人妻子均怀有身孕,将随身带的匕首当做见面礼,并为孩子们赐名:郭靖、杨康。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勿忘靖康之耻,这是指哪一事件?()A.金灭北宋 B.金灭南宋 C.辽灭北宋 D.辽灭南宋【考点】65:靖康之变和北宋的灭亡.【分析】本题考查靖康之耻和北宋的灭亡,知道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等人,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耻”.【解答】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等人,并掠走典籍、天文仪器以及大批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耻”.故选A.20.在宜兴新街社区有一个地方叫百合场,这个地方不是因为盛产百合而得名。而是因为在南宋初年有一个著名的抗金将领与金大将兀术在此大战一百回合而得名。这一抗金名将可能是()A.岳飞 B.文天祥 C.陆秀夫 D.张世杰【考点】66: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分析】本题以宜兴新街社区的百合场为切入点,考查了岳飞的相关史实.【解答】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大将兀术的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故选A.2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种诗歌体裁成为哪个朝代的主要文学形式?()A.唐 B.汉 C.宋 D.元【考点】6N:宋词和元曲.【分析】本题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依托,考查宋词.【解答】“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宋代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故选C.22.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北宋“瓦舍”的盛行,主要是因为()A.文官集团的扩大 B.皇帝的喜爱C.农民的需要 D.市民阶层的壮大【考点】6A:宋代的社会生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社会生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舍).故选D.23.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货币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考点】3V: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分析】本题考查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注意把握纸币的产生.【解答】北宋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在四川地区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的出现一个方面体现了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24.南宋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为了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了哪一机构?()A.坊 B.市 C.广州十三行 D.市舶司【考点】68: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朝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发达的掌握情况.【解答】宋朝时,海外贸易非常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故选D.25.下列是某网络小说中对元朝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在中央设行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政务B.元朝设立御史台负责监察C.设立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事务D.将山东、山西、河北地区被称为“腹里”,纳入中书省管辖【考点】6F:元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以某网络小说中对元朝的描述为依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答】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元朝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A说法错误.在地方设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设立御史台负责监察、设立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事务、将山东、山西、河北地区被称为“腹里”,纳入中书省管辖.故选A.26.下列事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蒙古灭金②元朝建立③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④忽必烈继承汗位⑤西夏灭亡⑥南宋灭亡。A.①③②⑤④⑥ B.③⑤①④②⑥ C.②①④③⑥⑤ D.③①②④⑤⑥【考点】6D:忽必烈建立元朝;64: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6C:成吉思汗统一蒙古;6E:元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分析】本题以重要历史事件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的相关史实.【解答】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他和他的子孙们除对金、西夏和南宋等作战外,还一直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1227年,西夏政权亡于蒙古政权.1234年蒙古灭金.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③⑤①④②⑥符合题意.故选B.27.元朝时在中央设立了一个行政机构来管辖台湾地区,这一机构是()A.西域都护 B.中书省 C.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考点】6F:元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以元朝时在中央设立了一个行政机构来管辖台湾地区为依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答】元朝时在中央设立了一个行政机构来管辖台湾地区,这一机构是澎湖巡检司.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此外,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故选C.28.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考点】6F:元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相关措施.【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故选D.29.我国宋朝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女词人的杰出代表是()A.苏东坡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考点】6N:宋词和元曲.【分析】本题以李清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国宋朝婉约派女词人的杰出代表.【解答】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等.李清照是我国宋朝婉约派女词人的杰出代表.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故选D.30.“六月飞雪窦娥冤”,是哪位剧作家塑造了窦娥这个形象,用满腔的愤怒鞭挞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A.马致远 B.王实甫 C.关汉卿 D.白朴【考点】6N:宋词和元曲.【分析】本题以“六月飞雪窦娥冤”塑造了窦娥这个形象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关汉卿的成就.【解答】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剧作家关汉卿塑造了窦娥形象,用满腔的愤怒鞭挞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故选C.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31.618年,由于暴政隋文帝在江都被部将朱温杀死,隋朝灭亡。×(判断对错)【考点】54:隋朝的灭亡.【分析】本题考查隋朝的灭亡,知道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解答】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爱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割据势力也乘乱纷纷起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故答案为:×.32.契丹族首领阿骨打建立政权﹣﹣辽,后起兵抗金,推翻金的民族压迫。×(判断对错)【考点】61: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64: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分析】本题考查契丹国的建立,知道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解答】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后女真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故答案为:×.33.北宋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地方通判,并设置知州来分化通判的权力。×(判断对错)【考点】6B:宋朝的重文轻武和士农工商.【分析】本题考查了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解答】在地方,为加强控制,北宋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故答案为:×.34.宋代是我国瓷器的辉煌时代,江南成为制瓷业的中心。×(判断对错)【考点】68: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分析】本题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宋代的制瓷业,需要明确宋代制瓷业的重心和中心地区.【解答】宋代是我国瓷器的辉煌时代,江南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宋代制瓷出现许多名窑,后来居上的景德镇窑成为制瓷业中心.故答案为:×.35.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的王朝,其版图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判断对错)【考点】6D:忽必烈建立元朝.【分析】本题以元朝的性质和版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的相关史实.【解答】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故答案为:√.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0分)36.如图是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看图回答问题。(1)图中哪一城市是大运河的中心(写出城市名)?哪一河段经过无锡境内(写出河段名)?(2)该运河是哪个皇帝时修建的?修建的目的是什么?(3)大运河的开通有何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考点】53:隋朝大运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相关知识的掌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解答】(1)据题干《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中江南河河段经过无锡境内.(2)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时为了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派人开凿了大运河.(3)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故答案为:(1)洛阳,江南河.(2)隋炀帝,巩固对全国的统治.(3)积极影响: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孙中山(1)材料中的“考试制度”是指哪一种制度?这种“考试制度”诞生于哪个皇帝在位时?(2)这种“考试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3)在唐朝谁增加了殿试这一环节,健全这种“考试制度”?(4)这种“考试制度”在宋朝时又有什么变化?【考点】5D: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5A:女皇武则天;6B:宋朝的重文轻武和士农工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相关知识的掌握.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宋朝的科举制度有它注重实用性的一面,国家除了用科举制度选拔文学修养高的人才外,也注意选拔具有其他专业才能的人.【解答】(1)据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与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是对科举制度的描述.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2)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3)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4)结合所学可知,宋朝的科举制度有它注重实用性的一面,国家除了用科举制度选拔文学修养高的人才外,也注意选拔具有其他专业才能的人.故答案为:(1)科举制,隋炀帝.(2)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3)武则天.(4)注重实用性.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材料一中的“苏湖”在什么流域?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2)综合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现象最终完成于何时?(3)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考点】68: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6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分析】(1)本题考查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的相关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