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_第1页
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_第2页
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_第3页
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_第4页
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第一节

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清除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势力,批判封建买办思想文化,建立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共产党和青年团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工农文化教育和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并对知识分子实行“争取,团结,改造”的政策。普及教育2001年底我国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5%,中等教育在校生有9115.31万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有1175.05万人,研究生在校生有39.33万人。群众性文化事业图书报刊发行量增加了数十倍,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表演团体、电影放映场所等也成倍增加。考古,古籍整理夏商周文化遗址、秦始皇兵马俑坑、马王堆汉墓。《二十四史》、《清史稿》、《资治通鉴》、《十三经》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发现了两辆用青铜制作,以四匹马拉的战车,大小为真车马的二分之一。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车马,对研究中国古代车马制度、雕刻艺术和冶炼技术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辛追(前3世纪-前186年),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享年50岁。特征:少数人——多数人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曲折、失误:左的思想文化大革命——大革文化命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于1966年的一场重大政治运动,即政治清洗,被广泛认为是自1949年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灾难性阶段,常被称为“十年动乱”、“十年浩劫”、“文化浩劫”。一般认为文革正式开始于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结束于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和10月6日怀仁堂事变四人帮被捕后。五一六通知的内容表现出“党内走资派正在全面篡权”是当时在党内高层流行的说法,是发动文革的最初动机,但它是一个缺乏证据的阴谋论,类似于妄想。第二节

80年代“文化热”的反思改革开放经济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文化热”特点

现实性: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广泛性:全民参与的综合性学问世界性:民族意识和全球意识结合文化讨论中的不和谐音调全盘西化论彻底重建论复兴儒学论“西体中用”论“新启蒙”论

第三节

90年代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我们的任务: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中国人民在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总要求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第二:培育“四有”公民是文化建设的目标。第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三个面向”表明了文化的价值取向。

第四节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哲学思考从“会通超胜”说到“古今中外法”

“欲求超胜,必先会通”—《明史·徐光启传》

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者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孙中山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指导原则首先:当代中国文化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其次:当代中国文化要辨证地处理好“古”和“今”即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的关系。再次:当代中国文化要辨证地处理好“中”与“外”亦即立足本国与面向世界的关系。中国文化的认同与适应在人类原生形态文化中,只有中国文化历经数千年,持续至今而不曾中断,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延续力。这种强健的生命延续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认同与适应是一对辩证的矛盾,认同不是全面的认同,适应不是消极的适应,应当把它们有机的统一起来,既能保持名族主体性和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能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而最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