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时评_第1页
阅读材料 时评_第2页
阅读材料 时评_第3页
阅读材料 时评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材料时评一、闹心的套餐1、“随心飞”何以变成“闹心飞”《钱江晚报》评论员陈江去年6月,国内多家航空公司推出“随心飞”“快乐飞”等机票套餐服务,销售异常火爆,一度成为现象级产品。消费者只要花费三四千元购买套餐,就能在一段时间里、一定条件下,不限次数飞行。那么,这种新型的机票套餐服务,真的给消费者带来了随心和快乐吗?据央视记者调查发现,最近一段时间,随着人们出行的增多,对机票套餐服务的投诉也多了起来。所谓的“随心飞”“快乐飞”,在现实中是“套餐好买,机票难兑”。网友刀女士一开始买了南航的“快乐飞1.0”版本,觉得不错,后来买了2.0版本,从此“换票难”成了家常便饭。她从1月7日到目前已经遭遇14次航变,甚至有一次航班连续变动三次。这样一来,个人出行计划完全被打乱,“快乐飞”变成了“闹心飞”。梳理一下此新闻的后续报道及网友的跟帖评论会发现,与刀女士有相似遭遇的温州施先生和广州蔡先生,认为问题主要出在“随心飞”“快乐飞”的座位投放数目太少,造成了乘客机票“兑换难”的情形。有的航空公司声称,他们一趟航班只兑换20个名额,一旦兑换满,其他消费者就无法继续兑换。消费者买的时候以为能“随心飞”,换票的时候往往会面临没有票的情况。到底还有没有票呢?这是双方争执的矛盾焦点。图片航空公司推出“随心飞”“快乐飞”,正是疫情严重时。面对寥寥无人的客舱,此举对稳定现金流、回笼资金起到一定的作用,是一次性锁定全部消费额度的做法。以4000元机票套餐为例,如果单次飞行1000元一次,乘客只要飞四次就回本了。而对航空公司来说,用户的使用频率越高,飞行次数越多,航空公司的利润就会越低,甚至可能出现亏损。买了“随心飞”“快乐飞”套票的消费者到底会坐几次飞机,是航空公司根本无法预先统计的。今时不同往日,民航业随疫情好转渐渐复苏。于是,已经卖出去的“随心飞”,对航空公司来说,从“香饽饽”的救急之举变成了“烫手的山竽”。怎么办?考验航空公司的时候到了。航空公司作为商家,如果不折不扣地履行原有合同义务,势必会在这个产品上越亏越多。基于获利原则,公司自然希望买了“随心飞”的乘客越少使用越好。但他们无法控制消费者的意志,有的公司就利用信息不对称,在操作空间上做起了文章,“兑换机票”于是成为看不见的暗箱。相比于“随心飞”刚推出时的双赢感觉,消费者觉得自己被套路了。“随心飞”买时随心,诚意满满,兑换机票时却困难重重,乘客“糟心”。这种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的手法,只顾利益不顾诚信,最终得不偿失。航空公司须拿出诚意,善始善终解决问题。自作聪明使套路是没有出路的。2.“随心飞”岂能成为“套路飞”来源:南方都市报2021年04月07日史奉楚2020年疫情暴发之后,多家航空公司推出“随心飞”机票业务新模式。花费三四千元,购买“随心飞”“快乐飞”机票套餐服务,就能在一段时间里、一定条件下不限次数飞行。最近,不少消费者发现“随心飞”的机票特别不好换。记者采访后发现,兑换机票数量不透明的情况在航空公司普遍存在。消费者买的时候以为能随心飞,换票的时候却发现总是没票。在使用过程,个别消费者还发现,一旦自己预订的航班取消或者延误,即使完全不是自己的责任,也要算作消费者违约,甚至被直接取消“随心飞”资格。据报道可知,航空公司推出此项业务,实际上是赔钱赚吆喝。这些产品的平均客单价大约在八九百元,用户飞个三四次就回本了,但对航空公司来说,用户飞得越多,公司亏得越多。然而,既然是促销活动,经营者就应该对未来的经营状况和市场走向有合理的预判,而且,促销活动往往都有赔钱的风险,甚至是商家以“赔钱”来打广告,吸引人气。而一旦等到真的赔钱了,或者客源充足了,就对购买“随心飞”的消费者采取各种限制措施,显然很不厚道,也有违诚信原则,是将自己的经营风险转嫁给消费者,或者以限制消费者来降低经营成本。而且,其行为也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即便是促销活动,经营者也应尽到充分的告知和提示义务,越是对消费者不利的条款,越是可能引发纠纷的条款,越应尽到显著的告知义务。否则不仅可能导致该条款对消费者不产生约束力,更可能涉嫌虚假宣传。综观各航空公司的“随心飞”类套餐,均设置了各种限制条款。那么,在营销时,就应尽到充分的告知义务,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而非营销时说得天花乱坠,等到消费者购买并使用时就冒出各种限制条件,甚至预订的航班取消或者延误,也要算作消费者违约,直接取消“随心飞”资格。要知道,航班延误和取消本来就是航空公司违约,反而责怪于消费者,简直毫无诚信和规则意识。由是观之,“随心飞”变“闹心飞”,完全是经营者在套路消费者,是将经营风险转嫁给消费者的失信做法。对此,航空公司还需拿出诚意,善始善终解决用户体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即便如报道所指出的每趟航班只有20个名额,也应将名额抢购情况予以公开,以廓清疑虑。行业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也有必要督促航空公司尽快整改,甚至有必要调查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只有真正尊重消费者,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才能赢得信任,占领市场。漠视消费者权益,带来的只有用脚投票和法律责任。3.航空公司套路深,别拿随心飞当儿戏来源:红网作者:李纪凡编辑:化定兴2021-04-0720:20:58近日,不少网友向投诉平台反映,多家航空公司存在随心飞套餐兑换机票数量不透明的情况。消费者购买套餐时以为能随心飞,换票的时候却发现都没票。本以为是买了一款高性价比的飞行套餐,没想到都是航空公司的套路。随心飞变闹心飞,明文规定的套餐服务竟成儿戏。为了在疫情期间稳定现金流,回笼资金,去年六月份开始,东航、国航、南航、海航等多家航空公司相继推出“随心飞”类机票套餐服务。花费三四千元购买套餐,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下不限次数飞行。从运营模式上来讲,这类产品对消费者的让利很大,本质上可以说是在“赔钱赚吆喝”。也正因如此,产品一经推出,销售异常火爆,一度还造成了线上拥堵。尽管在三大航空公司发布的2020年财报中,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合计亏损370.82亿元,但这并不能否认随心飞套餐服务在疫情期间稳定资金方面发挥的作用,航空公司不能见利忘义,过河拆桥,透支企业信誉、通过变相毁约“回血。一旦出现纠纷需要投诉,人工客服就难拨通,投诉便不予理睬,最终让很多消费者只能放弃维权,不了了之。如今“随心飞”引发的消费纠纷频发,各大航空公司的应对措施,哪里是无奈,简直就是无赖。随心飞套餐作为航空公司的一种运营策略,不能将价格便宜作为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一旦自己预订的航班取消或者延误,即使完全不是自己的责任,也要算作消费者违约,甚至被直接取消“随心飞”的资格。航空公司在履约时,不能动辄就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打折扣,违背当初承诺,随意套路用户,以牺牲消费者体验为代价,让自身的损失一少再少。据了解,包括东航和南航在内,近日有多个航空公司已经宣布下架“随心飞”系列产品。当初在困难时期,推出随心飞套餐维持生计,一旦状况好转,消费者即被明里暗里地“抛弃”,即便消费者只花了较低的价格,可这也是在正规流程下进行的合理消费,这样的做法实在是把企业信誉当儿戏,把消费者权益当儿戏了。企业要长远发展,终要讲究信誉、尊重规矩,既然有随心飞套餐在先,就应该按着规矩办事。一旦信誉没了,即使暂时减少了损失,从长远来看,也是不划算的。二、理性的遗嘱1.年轻人立遗嘱不是为了赶潮流朱昌俊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04月07日08版)据《新华每日电讯》日前报道:“今年刚满18周岁的大一新生小红(化名)来到中华遗嘱库上海第二登记中心,为自己订立遗嘱,小红希望把存在银行卡里的2万多元留给自己的一位朋友,她曾在小红最伤心难过时给予了支持和关爱。如今,像小红这样立遗嘱的年轻人已有不少。”据中华遗嘱库近期发布的《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订立遗嘱,2017年,有55位90后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了遗嘱,截至2020年年底,这一群体人数合计已达553人。在传统观念中,遗嘱似乎总是与死亡挂钩,因而不少人忌讳谈到这个话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遗嘱的本质是依据法律规定的方式,对个人身后财产或其他事务作出提前规划。随着这一观念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一些年轻人加入立遗嘱的群体,并不太让人意外。这可能与年轻人的观念更开放、能够更理性看待生命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关。同时,也不排除是为了求一份心理安慰。但是,年轻人立遗嘱行为的兴起,并非是一件赶潮流的“浪漫”之事,而是对于现实所作出的反应。比如,有专业人士指出:“2020年比2019年立遗嘱的年轻人增长了2倍多,该数据暴涨,应与2020年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关系。”一些年轻人肩负着家庭、社会等巨大压力,疫情暴露的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使他们不得不思考及早订立遗嘱的事情。年轻人立遗嘱,也与现在年轻人财产的增多有关系。据统计:目前立遗嘱的90后中,80%拥有独立住房。在这部分人中,其父母买房挂在子女名下的现象比较多见,还有些父母会将自己的部分股权挂在子女名下,所以为了“防止自己发生意外财产丢失”,一些年轻人就不得不提前立遗嘱。过去,说到保留财产,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利,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很早就拥有自己的房产,年轻人个人财产的保护也会变得更重要。此外,当下年轻人独立意识、风险意识增强,也提高了立遗嘱的动力。统计显示:与其他年龄段的立遗嘱人不同的是,90后的遗嘱中,“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一个突出的特征。比如,社交账号、游戏账号都是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其次还包括证券基金等。换言之,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财产,现代年轻人对虚拟财产有了更多重视。不过,需要看到的是,目前我国的遗嘱普及率仍然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如上述白皮书显示:立遗嘱比例不足5%。这背后其实有着诸多因素的限制。如不少人对于遗嘱的看法还存在偏见,这需要相关观念的普及。而且,相关机构对年轻人立遗嘱的收费是不低的,这很可能让一部分人“有心无力”。立遗嘱绝不是一件可以随意跟风的事,它说到底是一件法律事务。在现实中,也时常出现遗嘱纠纷案件。这方面的风险意识,无疑需要得到尽快普及。立遗嘱虽然不应该是一件沉重的事情,却绝对应该严肃看待。更多年轻人愿意立遗嘱,能提前“谋划”未来,更多思考对于他人的“责任”,这是好事。但是,要让这件“好事”有好的结果,相应的公共服务、政策法规都需要与时俱进,为更多愿意立遗嘱的年轻人提供方便,也让立遗嘱本身变得更规范。2.53位90后立遗嘱:以死观生,敬畏生命来源:红网作者:王昭馨编辑:化定兴2021-04-0715:50:53中华遗嘱库发布的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底,已有553位90后订立了遗嘱,不少年轻人把“身后事”纳入了人生规划。有的90后遗嘱不仅涉及房产和存款,还有QQ、微信等“虚拟财产”。中华遗嘱库上线的“微信遗嘱”小程序,去年共收到将近7万份“微信遗嘱”。从90后立遗嘱分配的财产内容来看,处理银行存款的需求超过八成,涉及房产的超过七成。《白皮书》数据显示,随着人们遗嘱观念的变化,遗嘱逐渐被大众所接受,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提前立遗嘱做好财产规划,80后、90后立遗嘱4年间翻近6倍。可见,在当今时代,遗嘱已经不是人们在风烛残年才肯提笔写下的寥寥几笔。它早已摆脱了立嘱人“命不久矣”的陈旧观念,而摇身一变,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在壮年甚至青年时期就开始规划的财产分配方式。立遗嘱年轻化是生死观理性化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也就是说,符合《民法典》相关规定的自然人在具备法律效力后的任何年龄,都有权利立遗嘱。从传统观念中对“死亡”的避谈和顾忌,到现如今法律保障年轻人也可以任意选择时间处理离世后遗留的个人财产,可以看出社会风气的进步。“死亡”不再是讳莫如深的话题,而是如生病、变老一样必经的人生阶段。对待生死的理性化,将促使越来越多人开始思考个人将来的遗产分配事务,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日后财产纠纷等问题出现的可能。立遗嘱也表现了年轻群体对感情的负责。众所周知,遗嘱的分配与人际关系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疫情期间,中华遗嘱库小程序收到大量微信遗嘱。00后大多留言给父母,感恩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90后选择留言给伴侣,表达对爱情的珍视,已婚家庭则选择给自己的子女留言。尽管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遗嘱留言的对象有所差别,但都表达了当下阶段对自己最重要的人的爱意。近日,一位18岁女孩立遗嘱,选择将两万元留给她的朋友,是因为朋友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帮助她挺过难关。在立遗嘱的过程中,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