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常用功效详释
讲座1中药常用功效详释中药治疗疾病原理: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之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药物之所以能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因其各具有独特的性能。充分合理地利用中药的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既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也是脏腑用药的基本原则。中药常用功效详释
中药常用功效详释
目前课堂教学或相关文献在讲解中药功效时较为笼统,学者有时难以准确把握其要点,细辨中药功效,对于巩固药性知识,实现辨证用药有重要意义。本讲座以常见病症为纲,治法用药为目,系统归纳中药的常用功效,以供参评。中药常用功效详释
一、止咳平喘1宣肺止咳平喘:宣通肺气制止咳嗽之意。外邪袭肺、痰浊阻肺,致肺气闭郁,出现咳嗽气喘。宣肺药具有辛散之性,能宣通肺气,宣散肺邪而止咳定喘2清肺止咳平喘:药性苦寒或甘寒,清泻,肺火来治疗肺热咳嗽,症见咳嗽痰稠色黄,口渴烦躁不安,舌红苔黄等。3润肺止咳平喘:润肺燥,止咳嗽之意。药物性味以甘寒居多,用于阴虚肺燥咳嗽,症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等。一、止咳平喘4.泻肺止咳平喘:泄降肺火或肺中之水气或痰饮,以平定气喘之意。药物性味苦寒或甘寒,适用于肺热或肺中之水气或痰饮所致的咳喘5.降气止咳平喘:泄降逆气之意,亦称“下气”,降肺气之上逆,适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喘6.敛肺止咳平喘:收敛肺气,制止咳喘。敛肺药大多酸涩,适用于肺虚久喘、肺气耗散者,或肺肾两虚久喘不愈者
一、止咳平喘7.温肺止咳平喘:能通过温散肺中之寒达到止咳平喘目的的药物作用,适用于寒饮犯肺所引起的咳嗽、咯痰、气喘等症。
8.化痰止咳平喘:既能化痰,又能平喘的药物作用。如旋复花能燥湿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湿阻肺之咳喘;射干清热化痰平喘,用之痰热壅盛之咳喘。
二、化痰1.燥湿化痰:此类药偏于温燥,治疗湿痰证谓之燥湿化痰。适用于湿痰咳嗽,痰多色白、胸闷苔腻者2.润燥化痰:润肺燥,化燥痰。指性味甘平或微寒之品,治疗肺燥咳嗽、干咳、痰少难咯等症。3.化痰除痞:即化除痰浊消除痞满之义。化痰除痞药物多辛温或苦寒,适用于因痰浊停滞所致的气机不畅、胸满痞闷之证。二、化痰4.温肺化痰:指通过温肺散寒而有利于痰饮排出的药物作用。适用于寒痰壅滞之咯痰清稀、阴疽流注等证。
5.坠痰:坠,下坠之义。功能化痰且质重而性下坠者,谓之坠痰。适用于癫痫、狂躁、咳喘等痰浊实证。6.豁痰:开豁壅塞之痰浊之义。豁痰药多具有较强的祛痰作用,适用于痰浊蒙蔽清窍,神志不清,痰壅咽喉等证。
7.软坚散结化痰:软化坚块,消散结滞之义。软坚散结化痰药适用于痰瘀积聚而致的瘰疬、瘿瘤、症瘕等症。
三、止呕
凡能降胃气、止呃逆,治疗胃气上逆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呕药。胃气上逆致病因素颇多,治法各异,现简介如下
三、止呕3.清胃止呕:清泄胃经火热,治疗胃热气逆之呕吐。症见胃脘嘈杂,食入即吐,舌红苔黄等。4.行气和胃止呕:陈皮辛香而行,善疏理气机、调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治疗呕吐、呃逆等证。
四、止泻(痢)
1.清肠止泻:主入大肠经,善于清大肠积热而达止泻目的的药物作用。用于食滞肠胃滞泄泻证,症见泻下粪便臭如败卵,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舌头垢浊或厚腻等。2.清热燥湿止泻:药性苦寒,善去脾胃大肠湿热而治疗泻痢,症见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等。3.升清止泻:味辛升发,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痢之效的药物作用
四、止泻(痢)4.渗湿止泻:渗利水湿而止泄泻之义,又称“利小便,实大便”渗湿止泻药味多甘淡,用于小便短少,大便稀溏或水泄。
5.行气止泻:药物辛行苦泄,善行大肠之滞气而治疗湿热泻痢
6.健脾止泻:能补益脾气,以加强脾的运化功能而达止泄泻之目的的的药物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所致的食少便溏,脘腹胀满,倦怠无力等症。
五、止血
1.凉血止血:药性寒凉,入血分,主归肝、心经,适用于血热所致的各型出血,是止血药中最常用的一类。2.温经止血:药性温热,能温内脏,益脾阳,固冲任而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出血证,症见出血日久,血色暗淡,畏寒肢冷,面色萎黄等。3.收敛止血:药物多味涩,能收敛止血,其性多平,无论寒热出血均可应用。但易致瘀留邪恋,当以出血无瘀者为佳,兼瘀及邪实者当慎用,或与化痰止血药同用。
五、止血4.化瘀止血:药物既可止血,又可化瘀,止血过后不致留瘀,不仅用于瘀血内阻之出血,随症配伍也可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证,如跌打损伤,经闭及瘀滞心腹痛等。
5.补血止血:此类药多味甘质粘,既具补血之功,又具止血之能。
六、安胎
1.清热安胎:清解热邪以治胎动不安之义。清热安胎药,一般味苦性寒,适用于胎热而致胎动下坠,腰酸腹痛,或见咽干心烦者。
行气安胎:味辛能行,能够治疗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的药物作用。补气安胎:安胎作用之一,能补气而安胎。药性多甘苦温,治气虚胎动不安者。
七、止痛
1.行气止痛:能使气的运行畅通,以消除气滞或气郁而达到止痛的目的。行气止痛药多辛温芳香,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或肝气郁滞胸胁胀痛,寒疝疼痛等症。
2.散寒止痛:既能散除寒邪,又能解除疼痛的功效,称之为散寒止痛。散寒止痛药物性多辛热或辛温,适用于寒邪引起的人体各部位疼痛症。
3.清热止痛:能消除热邪以制止疼痛的药物作用,谓之清热止痛。适用于痈肿疮毒,红肿热痛者。
七、止痛
4.祛风止痛:既能祛风邪,又能缓解疼痛之双重功效,谓之祛风止痛。祛风止痛药适用于风邪引起的头痛、身痛、肢体疼痛等症。
5消积止痛:消除积聚病证而达止痛之目的。积聚之证有因食滞而成者,有因虫患而成者,有因脾虚而成者,有因血瘀而成者,故又有“消食积”、“消虫积”、“消疳积”及“消癥积”等
6.活血止痛:药物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
七、止痛7.缓急止痛:甘草味甘能缓急,善于缓急止痛,可随证配伍用于多种所致的脘腹、四肢挛急疼痛。原因8.通络止痛:疏通经络,以消除肢体关节疼痛谓之通络止痛。通络止痛药,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等证。9.消肿止痛:能消散肿块以制止疼痛的药物作用,谓之消肿止痛。适用于疮痈热毒及毒蛇咬伤等症。
八、安神3.清热安神:主要用于热扰心神证,症见心烦失眠,伴口苦,头重,目眩,舌红苔黄腻,甚则躁狂谵语,不避亲疏,打人毁物。
4.化痰安神:主要用于治疗胆郁痰扰证,症见惊悸不寐,烦躁不宁,口苦呕恶,胸闷胁胀,舌苔黄腻,脉弦滑。
九、解毒
1.清热解毒:药物性质寒凉,清热之中更长于解毒,具有清解火热毒邪的作用。主要适用于痈肿疮毒、丹毒、瘟毒发斑、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虫蛇咬伤、癌肿、水火烫伤以及其他急性热病等2.凉血解毒:清解血分温热毒邪,谓之凉血解毒。凉血解毒药性味苦寒或咸寒,适用于温热病热毒炽盛,热入营血,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斑疹紫暗或吐血衄血,或外科疮痈疖肿等证。
十、祛湿
1.化湿:运化中焦湿浊之义。化湿药大多性味辛温而芳香,辛能散而行,适用于湿阻中焦证及湿温、暑湿等证。
2.祛风湿:以祛风除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药性多辛苦,入肝肾经。功能祛除留滞于肌肉、经络、筋骨、关节间风寒湿邪,部分药物具有止痛,舒筋,通络或补肝肾,强筋骨之效。适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筋脉拘急,屈伸不利,腰膝酸软,下肢痿弱,麻木不仁或半身不遂等证。3.利水渗湿: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之义。药物性味多甘淡寒或平,主归膀胱,次为小肠,作用趋向于下行,渗利水湿,畅通小便,增加尿量,使体内蓄积的水湿从小便排泄,治疗水湿内停病证。
十一、生津
1.清热生津:清泄热邪,资生津液之义。适用于热盛津伤,口渴多饮之证。
2.甘寒生津:生津药性味大多甘寒,适用于津液不足之口渴、咽燥及消渴病。根据药性的不同有“清热生津”与“养阴生津”之分。3.补气生津:能补益肺脾之气以资生津液的药物作用,谓之补气生津,亦称益气生津。适用于气津两虚,表现为汗出过多,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舌质红干,脉虚或细等。4.酸甘化阴:乌梅至酸性平,善能生津液,止烦渴。
十二、平肝、息风
1.重镇潜阳:又称“介类潜阳”,所谓介类是指以软体水下之动物,取其甲壳入药,长于潜降上亢之肝阳,常用治肝阳上亢证
2.滋阴潜阳:以滋阴镇静,缓和和制止肝阳上亢为主要作用,故适用于肝肾阴虚,阴不制阳,亢逆于上所致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红目赤,烦躁等证。3.清热平肝:既能清解热邪,又能平抑肝阳的药物作用。适用于热极生风证,症见高热神昏,躁扰如狂,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等。
十二、平肝、息风4.平肝息风:以平肝风为主要作用,适用于温热病热极生风或肝阳化风,血虚生风等肝风内动病证,亦可用治破伤风,癫痫,及惊风抽搐等证。
5.息风止痉:又称“虫类息风”,虫类药一般为昆虫、环节动物、蠕虫等,其中有善于息肝风止痉,长于治肝风内动证者
十三、开窍
1.化痰开窍:主要用于痰浊秽恶阻蔽清窍所致的神志昏迷,症见面色晦暗,胸闷作呕,意识模糊,甚昏不知人,舌苔白腻,脉滑;或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等。2.开窍醒神:能开通心窍,苏醒神志的药物作用,谓之开窍醒神。开窍药气味芳香,性善走窜,适用于神志昏迷、口噤不语的闭证。3.清热开窍:适用于温病热陷心包之神志昏迷证,症见面红、身热、苔黄、脉数等4.开窍辟秽:开通心窍,化浊辟秽之义。具有芳香开窍,化浊辟秽作用的药物,适用于痰浊蒙蔽心窍,神志昏迷的闭证。
十四、止带
1.健脾止带:若带下色白、量多、质清稀、无臭味者属寒湿,是脾虚不运、寒湿下注所致,治宜健脾止带
2.燥湿止带:药性苦燥,能除湿并能制止皮肤瘙痒的药物作用,谓之燥湿止痒。适用于疮疡疥癣、湿疹瘙痒及阴部湿痒等症。
3.清热燥湿止带:若带下色黄、量多、质粘稠、味臭秽者属湿热,是湿郁化热,湿热下注所致,治宜清热燥湿止带。
4.固精止带:具有制止滑精,制止带下的双重功效,称之为固精止带。固精止带的药物多能治疗肾虚滑精及带下不止等症。
5.收涩止带:通过收敛固涩以止带下,谓之收敛止带,也称收涩止带。收敛止带的药物味酸涩性温或性平,适用于脾虚阳虚下焦不固,腰膝酸软,带下清稀而量多者。
十五、通便
1.泻下通便:通过泻下以通大便。药物多为苦寒沉降之品,适用于热结便秘、宿食及湿热积滞内停等症2.润下通便:药物多味甘质润,以种仁为多,入脾、大肠经。适用于年老体弱,血少津枯所致肠燥津枯便秘之证。3.补血润肠通便:血虚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等,治宜补血润肠通便。4.补肾阴益精血润肠通便:阴虚便秘症见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等,治宜补肾阴益精血润肠通便。5.壮阳通便:壮阳药能温补肾阳,通畅大便,适用于阳虚便秘者。症见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晄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舌淡苔白等十六、利咽
1.清热利咽:消除咽喉肿痛,使咽喉通利之义。药大多寒性,具有散风热、清肺、清痰等不同作用。2.敛肺开音利咽喉:诃子能利咽开音,为治疗肺有虚火,咽痛失音的要药。
十七、止汗
1.清热止汗:病人蒸蒸发热,汗出不已兼见面赤,口渴饮冷,脉洪大,属实热证。用石膏清热可达止汗之目的。2.益气固表止汗:补益卫气,固护肌表以止虚汗,谓之益卫固表止汗。益卫固表药多甘温,适用于卫阳虚,腠理疏松,易于感冒或表虚不固之自汗等。3.敛汗:药物多味甘,性平或凉,归肺、心经。适用于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证。前者症见日间汗出,活动尤甚,兼见畏寒神疲乏力;后者症见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兼见潮热盗汗,颧红等。4.清热燥湿止汗: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等属邪热郁蒸型汗出,宜清热燥湿止汗,
十八、退热
1.疏散风热:药物性味多辛凉,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主要适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的一类药物称为发散风热药。亦称辛凉解表药。2.解肌退热:解除肌表之邪以退除热邪之义。用于由皮毛侵入肌腠,证见恶风,有汗之证,或温煦肌腠,使卫阳得通,外邪得解;或疏解肌表,透达外邪,前者如桂枝,后者如柴胡、葛根。3.凉血清热:药性寒凉,能清血分之热邪而退热的药物功效。用于治疗邪入营血,身热不退,或阴虚血热证。十八、退热4.清虚热:亦称“退虚热”,清解虚热之义清虚热药大多甘寒,适用于阴虚发热之证,如阴虚火旺之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温病后期津液损伤余热未尽之夜热早凉;小儿疳积发热等。5.清疳热:清除疳积发热之义。清疳热药药性寒凉,适用于小儿疳积所致发热,症见形体羸弱,毛发焦枯,肚大青筋,面黄肌瘦,身热缠绵等。6.清暑热:清解暑热之义。清暑热药性味大多甘寒,适用于夏季暑热之证,见高热,汗出,烦渴等。十八、退热7.和解退热:
用调和的方法,解除少阳经邪(邪在半表半里),使发热消退,谓之和解退热。退热药适用于寒热往来的少阳证。8.泻下泄热:通导大便,荡涤实热。治疗胃肠实热积滞、燥屎内结等邪热实证。9.滋阴除热:
既能滋养肝肾之阴,又能清虚热骨蒸的药物作用,谓之滋阴除热。又称“滋阴清热”。适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等症。十九、补气
1.大补元气:大力补助元气之义。大补元气药有较强的扶正作用,治疗元气虚弱病证对气虚欲脱者,可起“补气固脱”之功。2.升提中气:药性上升,能使下陷的中气得以上升谓之升提中气。亦称“升举中气”或“升阳”。升提中气药适用于中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及内脏下垂等病证。3.补中益气:即补益脾胃之气。补中益气药性味多甘温或甘苦温,适用于中气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甚则中气下陷,出现久泻脱肛,脏腑下垂等症。4.补肺气:用于治疗肺气虚之证,症见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吸,动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中国装修电商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几和第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2025年有光外墙涂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职工宿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合同
- Unit 6 Space and Beyond Understanding ideas The Call of the Challenger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 2025年度烟酒行业营销策划服务合同模板
- 借钱手续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桩基工程招投标代理合同补充协议正规范本
- 202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与版权交易合作协议
- 网络营销讲义网络营销产品策略课件
- 《小型混凝土预制件标准化生产管理办法》
- 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Culture 2 Going Green 第二课时 广东开心英语
- 警察叔叔是怎样破案的演示文稿课件
- 青年教师个人成长档案
- 2021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课文翻译
- 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真题
- 《网店运营与管理》整本书电子教案全套教学教案
- 打印版 《固体物理教程》课后答案王矜奉
- 中考《红星照耀中国》各篇章练习题及答案(1-12)
- Q∕GDW 11612.43-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4-3部分:应用层通信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