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痹证一、概述(一)定义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肌肉、筋骨、关节发生
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1、痹证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也。”“饮食居住,为其病本。”2、《金匮要略》称本症为“历节”。“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3、巢元方强调体虚感邪是引起痹证的主要因素。《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二)源流二、病因病机病因:
内因——正气不足,可由于劳逸不当和久病体虚。
外因——风寒湿邪和风湿热邪侵袭病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基本病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是痹证的基本病机。病理性质:有风寒湿痹和热痹的不同。其形成因素除与邪气性质有关外,还与素体阴阳偏盛密切相关。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者,感受风寒湿邪,易从阳化热,而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寒自生,复感风寒湿邪,多从阴化寒,而成为风寒湿痹。其性质初起以邪实为主,日久以正虚为主。病机转化:1、痹证日久,影响脏腑功能,津液失于输布,水湿停聚局部,可致关节肢体肿胀。痰瘀水湿可相互影响,兼夹转化,如湿聚为痰,血滞为瘀,痰可碍血,瘀能化水,痰瘀水湿互结,旧病新邪胶着,而致病程缠绵,顽固不愈。3、痹证日久,也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出现相应的脏腑病变,其中以心痹较为多见,临床常见心烦、惊悸,动则喘促,甚则下肢水肿,不能平卧等症状。2、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虚实相兼;正虚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病初痹阻筋脉肌肉骨节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痹证日久气血津液输布受阻水湿痰浊瘀血累及脏腑素体阳盛内有蓄热素体阳虚寒自内生心痹多见内因外因1.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一)诊断依据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证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一)诊断依据痹证与痿证的鉴别:
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
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
再者肌肉萎缩,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二)病证鉴别(三)相关检查(一)病变相关部位的骨关节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常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了解骨关节疾病的病变部位与损伤程度。(二)实验室检查如抗溶血性链球菌“O”、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粘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清抗核抗体、血清蛋白电泳、血尿酸盐以及关节镜等检查,有助于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三)心电图、有关血清酶及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等检查可提示痹证内舍入心。
1、辨邪气的偏盛行痹属风邪盛;痛痹属寒邪盛;着痹属湿邪盛;热痹属热邪盛。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者为痰;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或瘀斑为瘀。(一)辨证要点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2、辨虚实痹证新发,风、寒、湿、热之邪明显者为实;痹证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脏腑,肝肾不足为虚;病程缠绵,日久不愈,常为痰瘀互结,肝肾亏虚之虚实夹杂证。(二)治疗原则1、基本原则:祛邪活络,2、治疗方法:发作期:祛邪为主(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静止期:重视养血活血,结合温阳补火,健脾益气,滋补肝肾三、分证论治(一)风寒湿痹1、行痹主证:游走性关节疼痛+表证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方药:防风汤加减
2、痛痹主证:关节疼痛,遇寒痛增+寒证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药:乌头汤加减(二)风湿热痹主证:关节红肿热痛+热证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药:白虎加桂枝汤或宣痹汤(三)痰瘀痹阻主证:关节肿大、畸形,肌肉萎缩,舌暗有瘀点,脉沉涩。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方药:双合汤加减结语一、痹证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其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感受外邪及饮食、外伤为引发本病的基本因素,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肌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是痹证的基本病机。二、痹证日久,其基本病理变化为:一是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二是病久使气血耗伤,因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和肝肾不足的证候;三是痹证日久不愈,复感于邪,病邪由经络而累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痹较为常见。结语三、临床辨证应根据热象之有无,首先辨清风寒湿痹与热痹。四、其治疗原则是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和舒经通络为大法。病久耗伤气血,则注意调气养血,补益肝肾;痰瘀相结,当化痰行瘀,畅达经络;若寒热并存,虚实夹杂者,当明辨标本虚实而兼顾之。五、本病预后与感邪的轻重、患者体质的强弱、治疗是否及时以及病后颐养等因素密切相关。病案成××,男,28岁。1年前曾患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并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医生给用白虎加桂枝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工业制动器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自适应教育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私人拆迁合同范本
- 2025年节日灯外壳塑料制品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厨房安装承揽合同范本
- 锅炉付款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火电机组关键阀门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管网施工合同范本
- 离心风机轴承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特种灯生产线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网络营销讲义网络营销产品策略课件
- 《小型混凝土预制件标准化生产管理办法》
- 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Culture 2 Going Green 第二课时 广东开心英语
- 警察叔叔是怎样破案的演示文稿课件
- 青年教师个人成长档案
- 2021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课文翻译
- 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真题
- 《网店运营与管理》整本书电子教案全套教学教案
- 打印版 《固体物理教程》课后答案王矜奉
- 中考《红星照耀中国》各篇章练习题及答案(1-12)
- Q∕GDW 11612.43-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4-3部分:应用层通信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