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文言字词句,能准确翻译文句。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的论证方法。3、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故世称王文公。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梁启超更是把他比作中国的克伦威尔,称其为“三代以下唯一完人”。解题“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文体辨析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本文是书信体文章的典范之作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实行变法,新法的实行,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利益,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要求他停止变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先是简短地复了一信,对来信所责难的诸点不一一置辩,随后想到彼此交往多年,友谊深厚,信札来往不宜草率简慢,就又写了这封答信。
总体感知全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第二部分: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一一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想让我从此不要做这些事儿,墨守前人的所作所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领教的。
第四部分:书信常规的结束语。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诵读课文,注意字词。guōchóngjìshùpìnànrénxùxūdùwùduó强聒重念冀君实或见恕也辟邪说难壬人不恤国事胥怨者民也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会晤度义而后动再三考虑。批驳法则,计划。揣度,估量,考虑。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第1段(熟读)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字斟句酌,疏通文意第1自然段(1)
(原文)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某:古人在信稿上用“某”,代替自己的名。窃:私下里,谦词。每:往往,常常。术:方术,方法,这里指政治主张。(译文)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课文分析
王安石与司马光共事多年,私交不错,只是政见每每不合。“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第1自然段(2)(原文)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强聒:强作解说。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见:我辨:通“辩”,辩解。反复:指书信往来。具道所以:详细地说明这样做的理由。冀:希望。见恕:原谅我。(译文)虽然想要(向您)硬啰嗦几句,(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的意见),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再三考虑君实对我的重视厚遇,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
古汉语中
“见”的常见用法1.和“看”有关2.同“现”3.表示被动,可译成“被”。和“于”连用也表示被动,组成“见……于”格式。
例:是以见放。(《渔父》)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4.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如何,可译成“我”。
例:慈父见背。(《陈情表》)“见谅”①终必不蒙见察。(终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虑我的意见)②冀君实或见恕也。(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③今君实所以见教者。(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想一想)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明确: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
第2段(熟读)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第2自然段(1)(原文)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儒者:这里指读书人。侵官:侵犯官员的职权。征利:与民争利。以致:因而招致。(译文)有学问的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现在君实您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推行新法)侵夺了官吏们的职权,制造了事端,争夺了百姓的财利,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1、作者认为判断是非的原则是什么?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名实相符是辨别是非的原则)第2段开头先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下文的正名提供了推理前提。2、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驳论文,作者批驳了司马光的什么观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谤”)(想一想)
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的各种罪名是如何反驳的?作者重点批驳的又是对方的什么观点呢?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第2自然段(2)(原文)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修之于朝廷:在朝廷上讨论修改。状语后置举:施行,推行。辟:驳斥,抨击。难:责难。壬人:善以巧言献媚的人。(译文)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决定),把它交给负有专责的官吏(去执行),(这)不能算是侵夺官权;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抨击不正确的言论,驳斥巧辩的坏人,(这)不能算是拒绝接受(他人的)规劝。至于(社会上对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诽谤,那是我本来早就料到它会这样的。
第2段小结
作者在该段以犀利的笔锋逐一驳斥司马光对自己的指责。⑴开头先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⑵接着对强加给自己的罪名一一反驳,连用“不为……”四个不容置疑的判断句,显示了王安石政治家、改革家的风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第3段(熟读)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第3自然段(1)(原文)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恤:忧虑,顾念。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
(译文)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1、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明确:人
——“习于苟且”;士大夫
——“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上
——“欲变此”。2、⑴实施变法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⑵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⑶王安石认为呢?明确:(1)天下——“怨谤”;众——“汹汹然”。(2)司马光认为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⑶王安石认为“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第3自然段(2)(原文)盘庚之迁,胥怨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duó)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胥:相与,都。特:只是,仅仅。(此外还有:但、顾、唯/惟、仅、止、直等)度:计划。度(duó):估计,考虑。是:认为做得对。
(译文)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
问题思考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
明确:为了借此来说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性。以历史上曾有过的如何对待怨谤的事实为表率,表示自己不为流言蜚语而动,既委婉地反驳了怨诽之多的责备,又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坚强决心。点拨:文章中所举事例通常是为了论证自己阐述的内容。作者重点批驳对方的什么观点?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明确)重点批驳:“(变法)以致天下怨谤也》。”
(致谤)
好处:抓住要点、驳倒要点,司马光信中其他的细支末节也就不攻自破。言简意明,要言不烦,理足气盛,毫不枝蔓。第3自然段(3)(原文)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膏泽:施加恩泽。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事”字是名词。守:墨守。知:领教。(译文)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想一想)在如此严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文中哪些语句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态度?
明确:坚持变法,义无反顾。集中体现立场的语句:“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第3段小结明确:该段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⑴第一层指出当前现状,并强调皇上要改变此情况,而自己不顾众人反对,要“助上以抗之”,然后用一句反问句,增加结论的不容置疑性。⑵第二层用盘庚迁都的事实,来论明自己推行新法的正确性,增强说服力。⑶第三层由两个假设句构成,内容上退中有进,前句的退,使后句的驳斥更显柔中有刚。第4自然段(结束全文,说一些礼仪性的客套话。)(原文)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无由:没有机会。不任:不胜。区区:拳拳,专诚、恳挚的意思。(译文)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文章主题本文是书信体驳论文。王安石的说理文见识高超、论辩犀利。全文立论的论点是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指出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从而说明变法是正确的。司马光的攻击名实不符,全是谬论。文章逐条驳斥马司光的谬论,揭露出他们保守、腐朽的本质,表示出作者坚持改革,绝不为流言俗语所动的决心。写作特点第一,行文简洁,结构严谨,没有枝蔓。第二,论证方法多样。1)直接反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2)举出根据进行反驳,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3)举出史实进行反驳,举出历史的事实来进行反驳。第三,气势磅礴,寓刚于柔。1)立足于理,理足则气盛。2)擅于排比,连用排比驳斥对方,则势如破竹,无可阻挡。3)擅用反语,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拓展延伸1、如果司马光收到王安石的这封信,他会怎么样?
明确:司马光收到王安石的信后,一方面会为王安石雄辩的才能折服,另外一方面也会看到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管涵施工与建筑废弃物处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集装箱购置与绿色港口运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集资房项目审计与财务报表编制合同3篇
- 2024年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安全管理之燃气管道需要注意安全措施
- 二零二五年户外广告安装工程量清单及结算合同3篇
- 吉林省农安县九年级物理全册182电功率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年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河北政法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江苏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带答案(达标题)
- 高中家长会 高三上学期期末家长会
- 深圳南山区2024-2025上学期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 李四光《看看我们的地球》原文阅读
- 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业务相关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DB32T 2305-2013 内陆水域鱼类资源调查规范
- 档案业务培训课件
- DB64∕T 1776-2021 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站点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
- 中医院医院等级复评实施方案
- 数学-九宫数独100题(附答案)
- 理正深基坑之钢板桩受力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