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入门四问 微课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入门四问 微课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入门四问 微课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入门四问 微课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入门四问 微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一单元《入门四问》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修纂(zuǎn)奠定(diàn) 底蕴(yùn) 扎扎实实(zā)B.载体(zǎi)拓展(tuò) 烙印(lào) 越堆越高(duī)C.阐发(chǎn)祛除(qū) 崛起(jué) 踌躇满志(chú)D.频繁(pín)编撰(zuàn) 衔接(xián) 提纲挈领(qiè)答案:C解析:分析:A项,“扎”应读“zhā”;B项,“载”应读“zài”;D项,“撰”应读“zhuàn”。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体裁崇高内涵承前起后 B.顶盛巅峰颁布著书立说C.涌现赋与贬值一脉相承 D.相继利弊浮躁责无旁贷答案:D解析:分析:A项,起—启;B项,顶—鼎;C项,与—予。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容易写错的字的辨析和修改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再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积累一些容易写错的字,勤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以便提高做此类题的正确率。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网上关于《阿凡达》的影评汗牛充栋,而多数人认为影片梦幻般的背景,包裹的是一个简单的反战、保护环境的故事。B.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同中国共产党和衷共济、风雨同舟,这是民革必然的历史选择,是民革的光荣传统。C.唐玉润语重心长地说:“艺术创作没有终南捷径,急功近利千万要不得。人一旦踏上了追求艺术的道路,就需要做好准备:只管耕耘别问收获。只有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才能锤炼出好的艺术修为,才能创作出好作品。”D.正是有这一些经历,再加上名师的指导,他的书画创作才开始升堂入室。答案:A解析:分析:A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作品多。此处形容影评不合适。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弄错的常用成语的辨析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这些成语的意思进行准确记忆,并区分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的意思,多进行相关地练习。4.下列句子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许多日常食物的药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人员从橘皮中发现某种能明显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的药用价值正被逐步推重。B.国家明确规定了纳税人拥有的权利,首次把“知情权”放在权利的第一位,并且用“您”来称呼纳税人,这一改变立刻得到社会的赞许。C.布匹面料制造商利用化学工程的研究成果,把大量蓝色、红色的轻薄梭织棉布投放市场,供那些生产预防免受紫外线伤害的产品的厂家选用。D.把身体的器官、血液像商品一样出售,人不仅自降为物的级别,人与人之间也失去了那种应有的尊重。答案:B解析:分析:A项,搭配不当,“推重”与“药用价值”不能搭配,“推重”意为重视某人的思想、才能、行为、著作、发明等,可把“推重”改为“利用”。C项,不合逻辑,“预防”“免受”两词连用不当,删去“预防”或“免受”。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改为“不仅人自降为……”。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经常出现的语病的分析辨别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教材中提供的成分残缺、词序不当、搭配不当以及表意不明四大类型的语病准确掌握,还要掌握其中一些小的分类。另外,平时多读优秀作品,培养语感,提高做题能力。5.下列各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鲁迅的《摩罗诗力说》等都是承前启后的重要著作②长期闭关锁国的局面,被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所打破③在这方面,王国维和鲁迅的研究以及黄遵宪的创作与实践就很有代表性④近代是中国社会的又一个转型期⑤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如何将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结合起来A.②④③⑤① B.④②⑤③① C.③④⑤②① D.⑤④①③②答案:B解析:分析:④是总括性的句子,应作为第一句;其他各句按时间顺序排列,应为②⑤③①。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好书,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另外,要注意题干中某些句子中的内在联系,以及出现的提示性的词语。6.下列有关阅读经典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为了养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各行各业都有一些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些书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儒门经典,不可以读白文“四书”,必须读带注释的原文。C.一般的人阅读史学作品,只读《史记》就可以了;文学方面,《诗经》中只要读《小雅》,《楚辞》中只要读屈原的《离骚》。D.不少清末民初以来的20世纪学术大师们的著作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终南捷径。答案:D解析:分析:A项,原文意思是“无论哪一行业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些书构成了“本民族”的文化经典。B项,原文意思是“如果嫌朱熹的注释讲得太麻烦,也可以读白文(不带注释的)‘四书’”,而不是“必须读带注释的原文”。C项,“《诗经》中只要读《小雅》,《楚辞》中只要读屈原的《离骚》”不对。点评:该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名著进行阅读的能力。另外,要求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名著,对不同名著各自的特点要了解。7.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如履薄冰(fù) B.则精神自是愦愦(guì)C.及至前面荆棘芜秽(wǔ) D.里面煞有工夫(shà)答案:D解析:分析:A项,“履”应读“lǚ”;B项,“愦”应读“kuì”;C项,“芜”应读“wú”。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对字形相近,字音相近、或者两者兼有的字,以及多音字的每种读音,要明确区分、准确记忆。8.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克:克制。 B.略晓其义即厌之 厌:厌恶。C.自然存天理而行 存:保存。 D.君子喻于义 喻:懂得。答案:B解析:分析:B项,厌,满足。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为己 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B.用之则愈明 木受绳则直C.事已却悔,如何 今当读何书D.也知此为天理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答案:C解析:分析: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示“该怎么办”;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A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B项,两个“则”都是连词,表顺承关系。D项,两个“为”都是动词“是”。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共有18个,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梳理相关虚词。1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极要与他埽除打叠 B.然小路前面有个物引著C.到遇事时固不会错 D.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答案:C解析:分析:A项,“埽”同“扫”,B项,“著”同“着”;D项,“克治”同“克制”。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现象中通假字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每一个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该字通哪一个字,意思是什么,是哪一类的通假;如果经常能注意去梳理和总结,做这类题,就简单多了。1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不得苟且放过 B.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C.须大段著力 D.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答案:D解析:分析:A项,古义,姑且;今义,只顾眼前,得过且过。B项,古义,照应;今义,照料管理。C项,古义,仔细;今义,指大的段落。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在学习时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语的古义和今义,并随时整理学过的古今异义的词语,多看、多思、多练,就能把这类题做好。12.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方是见得真味 B.如临深渊,如履薄冰C.明知合行大路 D.今人只一言一动,一步一趋答案:B解析:分析:B项中“履”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踩。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准确记忆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以及它们所在句子的现代汉语意思。多积累,多练习。13.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厚敛以雕墙 雕:刻画,绘制 B.伏甲,将攻之 甲:士兵C.宣子田于首山 田:打猎 D.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诒:此答案:D解析:分析:诒,遗留。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平时要准确识记并梳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用法。14.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B.古之良大夫也C.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D.伏甲,将攻之答案:D解析:分析:A项,代词,所犯的过错;B项,助词,的;C项,助词,的;D项,和例句一样,代词,代指赵盾。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共有18个,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梳理相关虚词。1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三进及溜 B.而观其辟丸也C.既而与为公介 D.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答案:C解析:分析:A项,“溜”通“罶”,屋檐下滴水处,这里指屋檐下;B项,“辟”同“避”,躲避;D项,“阙”通“缺”,过失。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现象中通假字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每一个通假字的意义和用法,该字通哪一个字,意思是什么,是哪一类的通假;如果经常能注意去梳理和总结,做这类题,就简单多了。二、填空题16.中国古代四书是指:___、___、___、___答案:《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解析:分析:按照中国人传统的说法,四书主要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知识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关注一些涉及到课文相关知识的课外内容,比如相关地文体知识以及天文、节气、地理、宗教等等方面的知识。17.中国儒家经典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书》|《礼》|《乐》|《易》|《春秋》解析:分析: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法,五经主要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五部经书。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知识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关注一些涉及到课文相关知识的课外内容,比如相关地文体知识以及天文、节气、地理、宗教等等方面的知识。18.中国古代经典可以分为:“___”“___”“___”“___”答案:经|史|子|集解析:分析: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说法,古代经典著作主要指的是经史子集。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知识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关注一些涉及到课文相关知识的课外内容,比如相关地文体知识以及天文、节气、地理、宗教等等方面的知识。19.在子部里最后发展到除过___、___之外的所有著作。答案:经|史解析:分析:在子部里最后发展到除过经、史之外的所有著作。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知识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关注一些涉及到课文相关知识的课外内容,比如相关地文体知识以及天文、节气、地理、宗教等等方面的知识。2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___》。答案:《史记》解析:分析:《史记》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黄帝道汉武帝太初年间近三千年的历史,共130篇,52万字,主要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和书五种类型。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知识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关注一些涉及到课文相关知识的课外内容,比如相关地文体知识以及天文、节气、地理、宗教等等方面的知识。三、阅读题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远离古典(1)我们常常爱听古典音乐,自以为非常感动,自以为听懂了。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听懂。我们离古典一天比一天遥远。

(2)据说,当年歌德听贝多芬的音乐时异常感动,竟热泪盈眶。激恼了贝多芬愤怒地跑过去冲歌德说:你根本没听懂我的音乐!可到了柴可夫斯基的时代,托尔斯泰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柴可夫斯基上前去向托尔斯泰表示衷心的感谢。(3)岁月是一位残酷的雕刻师,无情地雕塑着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和我们,而且将古典一并雕塑得适合于我们和时尚的口味。(4)古典一词classic源于罗马上层阶级使用的拉丁语,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谐调、丰富的资源最快的更新优质的服务诚信的运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高雅、持久、典范。古典,追寻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的追求,实际是对那个时代理想的追求。它带有均匀而有节制、淳朴而纯真的人类原始理想返朴归真。(5)歌德自己说:“不爱音乐的人,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配做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他就是这样认识古典音乐的。他说得极端,过于激情洋溢,离古典的意义遥远,难怪贝多芬对他要愤怒地叫喊。(6)激情不是古典。浪漫不是古典。倾诉不是古典。热泪不是古典。(7)连歌德和托尔斯泰都离古典遥远,我们可以不必责备自己对古典的误解,不必责备自己对古典的远离。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詹姆斯.拉斯特、保罗.莫里亚将古典的音乐肆意改编成小品加上强烈的打击乐,以为是重返古典或对古典全新的诠解;我们也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书摊上摆满了将古典名著断章截句截肢为摘抄和词典,供青年人写情书时参考,以为是挖掘古典对今天的发酵作用;我们也可以理解了,为什么一下子如球迷一样冒出这样多的发烧友,将贝多芬如私家财产藏在首饰盒中一样任其尘埋网封,将巴赫塞进高级组合音响看音响的名版和效果比听音乐本身更兴味浓郁……(8)古典被我们简化。古典被我们肢解。古典被我们附庸风雅。古典被我们化为实用。(9)听古典音乐,便非常像是看奥林匹克运动会。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我们都是从奥林匹亚山取下圣火,以为重反古希腊的辉煌。其实,我们早已经将奖励给胜利者的橄榄枝叶变成金碧辉煌实用的金牌。我们高举那熊熊燃烧的火炬,同举着一把仿古的打火机没什么两样。我们离奥林匹亚山越来越远,我们却越来越跑得兴致勃勃。(10)古典,在远离着我们。我们却以为古典是走进文化高雅层次高档位的一层光滑的涂料、一层珍珠美容霜、一剂养生驻颜的回春药。(11)古典,是一种水。我们以为能够制造世上任何一种水:蒸馏水、矿泉水、太空水、纯净水……古典,是圣水,只流自天国、流自心灵、流自遥远的原始人类的青春期。我们人类已经太老了。我们在漫长的成长的历史中赢得了一些什么,也无可奈何地失去了一些什么。(12)是的,古典是一种水。我们太爱把它当成一种老酒或美酒,灌装进瓶子或罐子中,或调制成颜色鲜艳的鸡尾酒,斟进高级脚杯中,自以为是珍惜、收藏或品味。其实,我们只是把它当成点缀、摆设、显示和象征。(13)古典,确实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1)综观全文,作者为什么说古典一天比一天远离我们?对于这一问题你有什么要说的?答案:岁月把古典雕琢得适合我们和时常的口味;古典被我们简化、肢解、附庸风雅、化为实用。(或:我们只是把古典当做点缀、摆设、显示和象征;略(可以结合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进行评价评价,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2)“有人说,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了。”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试做简要分析。答案:材料运用对比的手法,精辟地概括了当前我们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列举了现代人文化关注上的“五多五少”趋向:“多”内容比较分散,与演艺明星、金钱财富和爱情相关;“五少”内容则相对集中,主要是作家和文学形象。可见材料重点是要揭示人们对传统经典文化的忽略以及文化审美的时尚化和世俗化。我们可以做如下思考:①是人们“重时尚、轻经典”,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什么;②是阅读传统名著在建构人的精神家园、滋养人的灵魂操守、提高人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重时尚、轻经典”有什么危害;③是如何扭转“重时尚、轻经典”的不良现象,引导人们关注和了解传统经典文化,提升国民人文素质。解析:分析:从表面上看,古典离我们是越来越远;另外,现代人需要关注的东西太多,很多人无暇顾及经典,或者,它们看中的经典全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已经被人们蒙上了适合自己的各种包装。此题意图是要求学生重新思考人们重时尚、轻经典的根源,明了这种倾向的危害,以及要重视经典,从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段意思的理解,要求学生在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语境仔细辨别。22.经、史、子、集是指什么?答案:经部:主要是指儒家的经典。由《诗》《书》《礼》《易》《春秋》组成的“五经”,很早以前就是知识分子的必读书。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就有历史记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后来,加上《清史稿》,又有“二十五史”的说法。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这些书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凡历代作家的散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收集个人作品的称为“别集”,收录众人作品的称为“总集”。解析:分析:经史子集几乎涵盖了古代所有的重要的文学作品,是后人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依据。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知识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关注一些涉及到课文相关知识的课外内容,比如相关地文体知识以及天文、节气、地理、宗教等等方面的知识。中国文化经典中包含哪些有价值的思想?这些思想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请用图表的形式简要说明。答案:特点现代意义现实性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经典至今仍具有启发性的关键民本思想可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提供借鉴,有助于我们理解“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包容性古代认为,只有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这样的思想与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开放趋势也是一致的。中国文化经典中对“和”的提倡,可以成为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成的思想资源对自然的亲和态度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这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源泉其他对道德修养的倡导、对科学规律的尊重、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解析:分析:中国文化经典中包含的有价值的思想主要有:现实性,民本思想,包容性,对自然的亲和态度和其它内容,对当今来说,它又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领悟作品丰富内涵和主旨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批注,多思考,通过大量的生活现象看到后面的本质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24.为什么今天我们仍要阅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文化?答案:今天我们阅读这些经典文化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我们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会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要完成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必须形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这首先是要形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解析:分析:正因为古代文化经典作品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在很多方面指导着或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生活吗,我们仍需要阅读它们,一边从中受到教益。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针对自己的生活体验,根据题干的要求总结相关信息的能力。因为该题一个开放性的,学生可以根据题干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组织语言,进行解答。2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中华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问:金老师(指北大教授金开诚),请问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与当前正在升温的“国学”是什么关系?答:我想二者可以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研究与论述的对象,但“国学”研究偏重学术性,主要着眼于长远的成果积累与学术发展;古为今用则偏重于功利性,主要是想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实中发挥有益的作用。问:为了有效地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您是不是认为学术研究与古为今用这两项工作都应该有人来做?答:问:这是为什么呢?答:因为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终极目的毕竟还是为了使它在后世有用;假如不再有用,那就只能成为历史的陈迹了。在我的印象中,“古为今用”这句话已流行很久了,然而专家学者所做的大致上还是学术研究,主要是评估和考证两项工作。但评估的结论往往因时势的变化而变化,考证又往往流于烦琐而得不到公认的结论。但有一个问题却被长期忽略了,那就是学术研究只有专家学者在做,广大群众难以参与,渐渐地就对学术争议与评估“行情”不感兴趣;又因时代与风气的快速变化,更使群众与传统文化越来越疏远。这种情况又反过来影响到学术研究,使“学术著作出版难”,也使专家队伍后继乏人。问:古为今用的事例肯定很多,但这如何能缩短广大群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呢?答:我始终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体现在“经、史、子、集”等大量的古代典籍之中,但现在能读懂文言文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广大群众由于语言文字障碍而难以阅读古籍,这是传统文化越来越远离群众的一个突出表现。对传统文化进行学术研究,必须阅读较多的古书,这个要求是不可能对群众提出的。古为今用的情况就不同了。古书中有大量警句格言,读懂并不太难,背熟也有可能,其中却蕴涵着精深的民族智慧和各种有价值的思维经验,完全可以拿来作为现实中人的思想营养和行为指导,以利于进德修业,成才成功。问:这种做法难免断章取义,难道只取片言只语就算传承弘扬了传统文化?答:对这个问题我要作两点回答:第一,摘取片言只语是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在做的,只要它能够独立而简明地表述某个启人心智的思维成果,就可以拿来用。“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出于《孙子兵法》,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用过,却从未有人指责这是“断章取义”。许多警句格言乃至大量的成语也都是从古书中提炼出来的,也从来都被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