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旅游地理第四章文明旅游 全市获奖_第1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旅游地理第四章文明旅游 全市获奖_第2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旅游地理第四章文明旅游 全市获奖_第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旅游地理第四章文明旅游 全市获奖_第4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旅游地理第四章文明旅游 全市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章复习与测试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现象中,属于不文明行为的是:A.遵纪守法B.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C.废物装进垃圾袋D.在文物古迹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以示纪念2.下列有关文明旅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旅游要尽兴,不必在乎繁文缛节B.文明旅游应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C.旅游时尊重地方习俗也属于文明礼貌的要求D.文明旅游不仅要注意个人礼貌,还要注意旅游安全5.下列哪些旅游行为不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

)①.大客车开进旅游景点

②.驾驶木船游览湖景③.在森林公园拍照留念

④.在名山胜景采集鲜花、野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下列不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的是()A.携带自己的书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B.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植物及其制品C.自驾车旅游,不坐公交车D.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电池10.为保护壁画,敦煌限定进入洞窟参观的人数和时间,原因是A.减少游客丢弃的垃圾量B.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C.减少游客的呼吸,汗水等对壁画的损坏D.避免游客在壁画上乱刻乱画12.该图反映出的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造成环境污染B.危害动植物C.对旅游景观的破坏D.对旅游吸引物的破坏13.目前,许多地方提出倡导“绿色旅游”的口号,这主要是针对(

)A.旅游活动对背景环境的破坏B.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C.旅游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D.旅游活动冲击社会秩序14.伴随着2023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给上海市也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压力,为缓解交通压力,方便游人前往世博园区,下列做法最适宜的是A.鼓励游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世博园区B.鼓励游人步行前往世博园区C.鼓励游人开私家车前往世博园区D.鼓励游人骑摩托车前往世博园区五·一节放了七天长假,北京某中学上高中的小明想约本班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王浩和李晖提出去昆明,郭亮提出最好去海南,陈敏想去武夷山,小华提出去泰山和曲阜。但他们每人只有不足一千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回答判断16-19题。19.他们最宜选择的旅游风景地是:A.昆明B.海南C.武夷山D.泰山和曲阜20.选择的主要理由是:A.旅游费用B.交通条件C.身体状况D.旅游观光地21.这次旅游活动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A.娱乐消遣B.参观学习C.市场购物D.接受教育22.构成旅游景区的主体是:A.旅行社B.小明、王浩等C.旅游景观D.一千元的花费24.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环境破坏②环境污染③土地荒漠化④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7.关于基本旅游区的旅游活动规模的正确叙述是A.规模的大小应与当地就业人口数量相适应B.规模的大小应与旅游区景点的数量相适应C.规模的大小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D.规模的大小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29.在旅游中常常遇到旅游安全的问题,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有A.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B.旅游硬件设施情况C.社会文化环境D.以上都包括30.前许多地方提出“绿色旅游”的口号,主要是针对日趋恶化()A.对文物古迹的破坏问题B.对北京环境的破坏问题C.对环境的污染问题D.冲击正常社会秩序问题家住上海的王小华利用暑假期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31.四条旅游线路中,要欣赏兵马俑、敦煌壁画需要走的路线是()A.甲B.乙C.丙D.丁32.若想欣赏雪山风光,应选择线路()A.甲B.乙C.丙D.丁33.如果要去海角天涯欣赏椰林风景,应选择的路线是()A.甲B.乙C.丙D.丁34.故宫、五大连池一线应是()A.甲B.乙C.丙D.丁2013年5月27日下午2时,由于连日来广东惠州普降大雨,位于惠州市博罗县泰美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象头山处,有5名游客被洪水围困在一河床突出的小岛上。5月28日凌晨1时38分,武警惠州支队官兵成功解救5名被洪水围困的游客。下图是“事发地点模拟等高线图”。据此完成各题。36.此次事件发生,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地形、地貌 B.气象、气候C.交通路线选择 D.景区安全设施37.若甲图为“该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事故发生时,游客们最有可能在图中哪个位置?()地 地地 地38.若乙图为甲图中某地等高线的一部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山洪路线,某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图中①~④中的哪一条路线?()A.① B.②C.③ D.④39.如果救援需要救护直升机,救护直升机停靠在山顶H处,被困游客位于甲、乙、丙、丁四点中某一位置,则救护人员能够直接观测到的点是()A.甲点 B.乙点C.丙点 D.丁点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题型注释)40.下面四幅图反映了旅游中部分游客的行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1)这四幅图各反映了旅游中哪些不文明行为?(4分)(2)做一个生态旅游者有哪些要求?(3分)41.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恒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秀丽于一体,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世界级的旅游胜地。2023年国庆“黄金周”,黄山共接待中外游客261311人,比去年增长了%,创历年黄金周接待人数总量新高。材料二黄山位置示意及迎客松景区图(1)黄山吸引大量游客的原因是什么?(4分)(2)大量旅客到黄山旅游容易产生哪些环境问题?(6分)42.(10分)旅游地理材料一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以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沟海拔在2000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108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材料二据新华社电,驰名中外的四川九寨沟景区发生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甚至出现游客“攻陷”售票处的传闻。长假期间,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旅游景区的九寨沟,为何变成“上不去、下不来”的“死胡同”?(1)评价九寨沟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6分)(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九寨沟旅游业提出合理的建议。(4分)

本章复习与测试1.D【解析】在文物古迹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以示纪念属于不文明行为,对旅游资源产生了破坏。2.A【解析】做文明旅游者的要求要求文明行为要求理由遵守法律法规在遵守现有的法律法规前提下,在途经地区和旅游地进行旅游活动,不得有任何违法行为遵纪守法是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爱护旅游资源,维护旅游环境以高度的责任心,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不乱刻乱画,不攀折花草树木,不捕食野生动物,不乱丢垃圾等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是人类宝贵的自然与文化财富,只有精心保护,才能确保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尊重旅游地的文化习俗充分理解、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体验并维护当地文化特色,不得有任何伤害当地人民感情、贬低和破坏当地文化的言行旅游是一种探求和感受异地文化的过程讲究文明礼貌,注意旅游安全尊重同行的其他旅游者及旅游接待服务人员,要有旅游安全防范意识,注意维护自身消费权益,保障自己与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做文明公民,人人平等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3.D【解析】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除了具备个人条件外,还要具备社会条件。4.A【解析】旅游前,要查阅相关资料,对旅游区的景观作一些了解:主要景点及分布,确定旅游线路;了解景观的成因、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5.B【解析】大客车开进旅游景点造成大气污染和废弃物污染;在名山胜景采集鲜花、野草会破坏景观的背景环境;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答案】C【解析】自驾车旅游,不坐公交车,造成车辆多,汽车尾气排放多,环境污染严重。不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7.AB【解析】在旅游活动中,乱丢废弃物,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白色垃圾;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造成对文物古迹的直接破坏。这些都是旅游者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8.D【解析】过去人们曾经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才发现旅游业同样也会带来环境问题。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背景环境、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等方面。这些环境问题不但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自身。9.AB【解析】本题是基础知识题。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居主体地位,而能否成为旅游者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旅游动机(即出游愿望),还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一定的闲暇时间和经济承受能力(旅游费用)。10.C【解析】为保护壁画,敦煌限定进入洞窟参观的人数和时间,原因是人多会带来更多的呼吸和汗水,水汽含量高会对壁画产生损坏。11.B【解析】此题考查旅游偏好,应该考虑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身体承受能力。泰山、华山都属五岳名山,共同的特点是险峻;玉龙雪山位于云贵高原,主峰海拔5596米,显然不适合于老年人;坐落在江西的庐山,最高海拔1474米,大部分属于低山,少有陡坡,气候宜人,选B项。12.D【解析】由图中游客行为可以判断为对旅游吸引物的破坏。13.C【解析】试卷分析:“绿色旅游”是针对旅游发展中出现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提出的。考点:本题考查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理清旅游活动中的主要环境问题。14.A【解析】本题考查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缓解交通压力,方便游人前往世博园区应鼓励游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世博园区。减小交通压力。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15.D【解析】人们出游的决策主要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如兴趣、爱好等,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个人的闲暇时间三方面的影响。16.(1)C(2)D【解析】第(1)题,出游的偏好和年龄有直接的关系。例如,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对游乐设施特别感兴趣;中老年人沉着老练,喜欢较清静的地方。“环球嘉年华”的惊险和刺激的大型游乐机不适于十岁以下的儿童,因为他们不宜接受太过刺激的游戏。第(2)题,人们在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路线时会有这样的倾向: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选择最小旅游时间比。两个本土的游乐园都位于闹市区,交通便利,只是相比之下,设备、气氛、知名度方面有待提高。17.(1)D

(2)B

(3)D【解析】(1)泰山和曲阜距北京近,且根据他们的实际消费情况,选择泰山和曲阜为宜。(2)娱乐消遣是现代旅游的主要目的。(3)旅游的基本要素是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18.C【解析】南极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火山爆发、厄尔尼诺都是自然界的异常变化,都属于自然现象。19.D20.A21.A22.B【解析】19.他们每人只有不足一千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距离不能太远,最宜选择的旅游风景地是泰山和曲阜。20.选择泰山和曲阜是因为旅游费用每人只有不足一千元的花费。21.五·一节放了七天长假,他们旅游活动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消遣。22.构成旅游景区的主体是:1、景点(分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两大类)2、附属设施(分为服务和管理两大类,包括软件[人]和硬件[建筑])3、游客。符合的是B。23.D【解析】在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星级宾馆,除了对西湖背景环境的破坏,还会带来许多环境问题。北京胡同以其非凡性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拆掉胡同,将会直接造成对胡同这一历史文化景观的破坏。寺庙多为超凡脱俗者修身养性的净土,如果安装现代化照明设备,将背离佛教超脱红尘的思想,不符合自然与人文和谐的思想。陕北的窑洞和土炕,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劳动人民为适应当地冬冷夏热的气候,利用黄土直立性的特点,因地制宜修建而成的、具有一定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民居,并因此成为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是有限的,故应合理开发,使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从而实现窑洞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景观的可持续发展。24.C【解析】本题考查旅游活动,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可能造成当地的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而与土地荒漠化关系不大。25.B【解析】在下雨天爬山,不可用雨伞而要用雨衣,这是为了避雷电,并防止山上风大时连人带伞一起被吹跑。26.AC【解析】旅游活动中会出现各种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以及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各项服务,必然冲击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例如,旅游者的活动占据着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当地的公共设施,使生活物品的供应趋于紧张,等等。27.C【解析】本题考查旅游活动与环境保护。如果旅游活动规模超过环境承载量,就会对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规模达不到环境承载量,则显示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不足,造成对资源的浪费。故选C项。28.BC【解析】在旅游区,各种交通工具所排出的废气,会造成大气污染;同时为满足大量游客对吃住的要求,会使用大量的能源,这些能源的使用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29.D【解析】旅游者重视的旅游安全问题首先是交通安全,其次是旅游地的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状况,包括当地政府的旅游政策,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社会治安,自然灾害,政治形势等。概括起来为旅游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旅游硬件设施情况,社会文化环境三方面。30.C【解析】本题考查旅游活动的环境问题。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旅游环境问题成因危害污染自然环境水质污染旅游设施排放污水、水上交通工具产生油污染、废电池和杀虫剂等污染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会产生各种废弃物和噪音等危害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自身大气污染旅游交通的发展和能源的使用,建设不当,空气中的尘土,寺庙等的香火烟雾固体废弃物污染旅游者乱扔垃圾噪音污染旅游者和旅游车辆产生噪音,游乐设施产生噪音视觉污染旅游设施规划布局不当或设计、建设不合理“绿色旅游”旨在减少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31.C32.B33.A34.D【解析】试题分析:31.兵马俑在西安,陕西省,敦煌在甘肃,所以应选丙线路。32.夏季在青藏地区,雪山风景众多,应选择乙线路。33.海角天涯位于我国的海南省,应选择甲线路。34.故宫位于北京,五大连池在我国的黑龙江省,应选择丁线路。考点:我国旅游景点的分布。35.D【解析】环境问题包括旅游者乱抛垃圾,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旅游者的践踏、触摸、拍照以及呼吸和汗水的作用等,会使文物古迹受到损坏。36.D37.B38.B39.B【解析】36.山洪(泥石流)的出现条件有两个:一是自然原因,山高谷深、连日大雨;二是人为原因,游客决策失误,选择交通线路时考虑不周全。37.山洪主要发生在山区的沟谷中,B处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应为沟谷。38.在野外遇到山洪(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山洪(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山洪(泥石流)方向跑。山谷处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在四条逃生路线中只有沿②方向可以逃出山洪(泥石流)的范围。39.由图可知,甲、丙、丁三点视线均被挡住。40.(1)损坏建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