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件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件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件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件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九年级化学上册

火既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燃烧和灭火。火灾导入新知打火机烧烤钻木取火1.

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3.

通过学习,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2.

能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素养目标探究新知探究实验7-1燃烧条件的实验点击图片播放知识点1燃烧的条件

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铜片上红磷没有燃烧,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4P+5O2===2P2O5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点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答: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探究新知【实验思考】3.

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答:燃烧确实需要氧气。探究新知1.燃烧的条件:燃烧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缺一不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火三角探究新知2.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与O2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3.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注:着火点对于某物质来说是固定不变的,一般不能升降着火点。探究新知例(2018·南开)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涉及化学知识的成语。下列成语中,关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或原理解释错误的是()A.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燃烧B.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C.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D.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连接中考巩固练习燃烧的条件B

分析

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能起到灭火的作用。素养考点1

1.要有可燃物。2.要有氧气(或空气)。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知识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探究新知步骤:点燃三支蜡烛,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烧杯,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向一个少别中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盐酸。探究新知探究实验

灭火的原理

蜡烛Ⅲ迅速熄灭,蜡烛Ⅰ过一会熄灭,蜡烛Ⅱ不熄灭。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隔绝氧气使蜡烛Ⅲ迅速熄灭,燃烧产生的少量二氧化碳使蜡烛Ⅰ过一会熄灭,由于二氧化碳从烧杯口逸散,蜡烛Ⅱ不熄灭。探究新知现象:结论:Na2CO3+2HCl=2NaCl+H2O+CO2↑原料:碳酸钠溶液和浓盐酸。根据灭火原理设计一种灭火器探究新知①干粉灭火器:

扑灭一般火灾和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没有液体残留!②

CO2灭火器:③水基型灭火器:

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固体,如汽油柴油木材棉布等引起火灾。探究新知灭火器的种类灭火器的种类干粉灭火器CO2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探究新知例(2018•宁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空气 B.木材着火用水浇灭,是降低着火点来灭火 C.扑灭森林火灾时,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D.煤块粉碎后燃烧,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连接中考巩固练习灭火的原理B

分析木材起火,用水扑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而不是降低着火点。

素养考点2

鞭炮鞭炮:鞭炮中的火药装在一个纸筒中,纸筒的两端都用泥封了口,当点燃鞭炮时,火药在密闭的空间中发生急速的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对纸筒产生强大的压力,胀破纸筒而发生爆炸。爆炸: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探究新知知识点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思考】为什么在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原因: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探究新知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探究新知B课堂检测基础巩固题1.(2018•济南)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乘坐公交车时,携带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C.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为防止煤气中毒,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保证烟囱畅通D课堂检测2.(2018•巴彦淖尔)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然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基础巩固题课堂检测3.(2018•兰州)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温度高于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 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C基础巩固题C课堂检测4.(2018•金昌)如图是一组与燃烧有关的实验,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1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B.实验2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是因为氧气的助燃性C.实验2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是因为红磷量不足D.实验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课堂检测C5.(2018•常德)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C.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基础巩固题C课堂检测能力提升题1.(2018•聊城)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课堂检测能力提升题2.

(2018•岳阳)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B

ABCDB课堂检测能力提升题3.(2018•丹东)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B.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C.木柴架空燃烧更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课堂检测4.(2018•百色)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两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的是

(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A.温度降低B.氧气耗尽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D.着火点升高(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填名称)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3)热水的作用是

aB五氧化二磷加热隔绝氧气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可燃物氧气着火点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课堂小结作业内容教材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与应用”题目自主安排配套练习册练习题课后作业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九年级化学上册

“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现在很多地方的村民家用沼气代替了柴草做饭,告别了传统的“烟熏火燎”。你知道沼气的成分是什么吗?沼气是怎么产生的吗?导入新知

2010年12月9日由南京大学研制的氢能源汽车首次亮相,氢能源汽车和普通电动车相比,它行驶平稳,动力强劲,且没有任何尾气和噪音。

氢能源汽车导入新知1.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石油炼制出的几种重要产品。3.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2.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新能源的重要性。素养目标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C+O2CO2点燃(放热反应)CO2+C

2CO高温(吸热反应)

目前,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由于资源有限,因此要控制燃烧反应,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知识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探究新知例(2016•南宁)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吸热现象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连接中考巩固练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A素养考点1

煤、石油、天然气又称为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知识点2化石燃料的利用探究新知煤石油天然气煤、石油、天然气是怎样形成的呢?植物或植物枯萎后植物等被埋于土中,经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煤探究新知1.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探究新知煤和石油

煤是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氮、硫、氧元素;燃烧产物为CO2、NO2、SO2等。石油也是混合物,主要含碳、氢元素(少量氮、硫元素);分馏产物的燃烧产物为CO2、NO2、SO2等。

2.主要的组成元素及燃烧产物探究新知

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化合物,其中主要的是甲烷(CH4)。1.甲烷的物理性质①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②难溶于水

③比空气轻探究新知天然气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想一想如何验证甲烷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探究新知实验7-4甲烷燃烧点击图片播放探究新知

火焰明亮并呈蓝色CH4+2O2====CO2+2H2O点燃现象化学方程式注意在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纯度沼气的制取和利用探究新知

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源主要取自化石燃料,它们经历了上亿年的时间才得以形成,因此不可再生。

探究新知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考虑两点:(1)燃烧时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海底“可燃冰”

科学家在300~500米海洋深处发现一种冰霜样的物质——可燃冰。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化学式CH4·8H2O),其外观像冰。一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探究新知例(2018•桂林)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煤 B.石油 C.氢气 D.天然气连接中考巩固练习化石燃料的利用C分析

化石燃料是指动植物遗体经过成千上万乃至上亿年才形成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氢气不是化石燃料。

素养考点2

由于都含有碳、硫、氮这三种元素,所以燃烧后会生成CO2(温室效应)、CO(有毒)以及SO2、NO2(造成酸雨)等气体。知识点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探究新知煤的燃烧探究新知森林受到酸雨破坏(图)

讨论:根据上述探究,试说明酸雨可能对环境造成怎样的破坏,应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探究新知雕像受到酸雨腐蚀1908年1968年探究新知受酸雨污染的水稻探究新知探究新知汽车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有:

(1)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烧。

(2)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3)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4)使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作燃料。

探究新知(5)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

使用压缩天然气燃料的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加气站探究新知例(2018•天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乙醇汽油连接中考巩固练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污染B素养考点3

1.氢气(最清洁的燃料)优点:a、资源丰富,可再生;

b、燃烧放热多;

c、生成物不污染环境。缺点:a、制取成本高;

b、贮存、运输困难。知识点4能源的利用和开发探究新知利用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电示意图2.新能源的种类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3.开发新能源的作用:解决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减少环境污染。探究新知太阳能电池探究新知风力发电探究新知太阳能汽车探究新知例(2018•山西)能源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我省多地有效调整能源结构。稳步发展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合理利用如下三种发电方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连接中考巩固练习能源的利用与开发素养考点4

(1)与C相比,A、B发电的共同优点是

(合理即可)。

(2)A的能量转化方式是把

能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化成电能。

连接中考巩固练习节约资源(或绿色环保无废渣废气排放)风C课堂检测基础巩固题1.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B.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C.干电池工作时电能变为化学能 D.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课堂检测基础巩固题2.能源是生产生活中的重要问题。新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逐渐增大。如图所示的能源中,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填字母序号)。

BC课堂检测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天然气 B.水煤气 C.氢气 D.乙醇汽油基础巩固题课堂检测4.

科学家发现海底满藏这大量可燃的“冰”——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晶体(CH4•x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冰具有可燃性 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阔了广阔的前景 C.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固态冰B基础巩固题课堂检测5.以下对生活中的一些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试验是为了防止爆炸 B.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是为了隔绝空气 C.煤炉安装烟囱是为了防止CO中毒 D.汽车燃料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A基础巩固题C课堂检测1.2018年1月6日,巴拿马籍油轮“桑崎”与一艘香港货轮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起火,该船装有13.6万吨凝析油(石油的一种),大量石油燃烧和泄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关于石油叙述,不正确的是()A.石油是主要含有碳、氢元素的混合物 B.石油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