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学习目标:1.掌握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的基本史实及重大意义。2.掌握两次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认识康煕帝捍卫国家主权的历史贡献。3.归纳康煕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重要措施,正确评价其文治武功。1.重点: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2.难点:评价康熙帝的历史贡献。教材整理1少年皇帝1.少年继位:1661年,玄烨继位,年号康熙。2.严峻形势(1)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2)侵入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3)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加强管理。(4)由于满洲贵族强制实行圈占土地、剃发易服等政策造成的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5)辅政大臣鳌拜骄横跋扈,欺君擅权。3.总揽大权:康熙帝14岁亲政,智擒鳌拜,稳定了秩序,总揽朝政。教材整理2巩固统一国家1.措施(1)军事上①平定三藩之乱:消除了南方割据势力,维护了清朝的统治与国家的统一。②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③平定噶尔丹叛乱:三次亲征,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2)文化上: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加快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3)政治上: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2.意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发展。[误区警示]正确认识民族战争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它是一定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这些战争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是我国内部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交战双方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但有压迫与反压迫、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之分。教材整理3维护国家主权1.背景:明末清初,沙俄侵略军侵占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抢掠当地的少数民族。2.措施(1)军事上:两次雅克萨之战,收复东北失地。(2)外交上: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①内容: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②性质:经过平等协商而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③特点:作为签约一方,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这一国号,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3.意义: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4.康乾盛世(1)自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开创“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深度点拨]清军抗击沙俄的性质和意义清军抗击沙俄的入侵,实质上是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争。《尼布楚条约》平等协商签订后,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北方的版图,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康熙帝是封建社会衰落阶段一位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是一位较有作为的封建君主。2.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和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设台湾府,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辖,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和祖国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年,中俄双方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探究点正确评价康熙帝史料解读史料一康熙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公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章梫《康熙政要》康熙帝分别从“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安,制治于未乱”“宽严相济”等角度评价自己。史料二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然而”一词表明史料二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角度评价康熙帝。【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康熙帝如何评价自己?你认为他的评价是否合理?为什么?【提示】评价:一心为国为民;保国安邦,恩威并济;勤勉努力。看法1:合理。康熙帝一生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看法2:不合理。康熙帝作为封建统治者,其政策措施是为了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其实行的政策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文明发展的进程。(2)史料二为什么说康熙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因。【提示】内弥纷争、外抗沙俄,维护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康乾盛世”。【史论拓展】评价康熙帝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同时突出重点。(1)历史贡献①康熙在位期间,平定了三藩之乱,镇压了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抗击沙俄的侵略,为维护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抗外来侵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基本上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②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组织编撰《康熙字典》等,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③康熙帝统治时的中国,政局稳定,领土广阔,经济发展并趋于繁荣,最终促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150余年的“康乾盛世”。(2)不足之处:康熙帝统治时期,世界历史正逐步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正是这一时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高度强化的地步,闭关政策开始实行,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局面,这就为中国在19世纪遭受西方的侵略埋下了伏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五年(1727年)台湾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据统计,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200万之众。——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材料二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1)材料一中的“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指出材料二所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2)据上述材料,评述康熙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规范解答】考查角度评述康熙帝统一台湾的背景及作用材料解读材料一:统一后台湾的社会发展概况材料二: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解答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将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联系。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注意统治者不论采取何种措施,其最终目的和意图都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自身统治。第(2)问注意回答的角度是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涉及福建和台湾加强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答案】(1)背景:镇压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统一已成历史趋势;殖民势力的入侵,威胁清王朝的统治。意图:加强对台湾的管辖。(2)作用:经济上,大量移民进入台湾,缓解了福建沿海人口和生活压力,促进了台湾经济开发;文化上,输送福建教育人才,促进台湾文化教育发展。1.以下评价,适合康熙帝的是()A.从谏如流,完善科举制B.巩固统一,维护主权C.缔造统一,创立新制D.述而不作,万世师表【解析】康熙在位时期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抵御沙俄入侵,因而其具有巩固统一、维护主权的历史功绩,故B项正确;A项符合唐太宗,C项符合秦始皇,D项符合孔子,皆排除。【答案】B2.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一诗中,有“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的词句。令康熙如此感叹的事件()A.驱逐了殖民势力,维护了国家主权B.安定了东南边疆,实现了国家统一C.抗击了外敌侵扰,维护了边界安定D.平定了地方叛乱,消除了分裂威胁【解析】诗中“海上捷音”反映的是1681年康熙帝收复台湾,这一事件安定了东南边疆,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正确;A、C两项反映的是雅克萨之战以及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驱逐了沙俄殖民势力,维护了边界安定和国家主权,D项反映的是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平定了地方叛乱,消除了分裂威胁,都与对抗来自海上的威胁无关,故此三项均排除。【答案】B3.康熙皇帝曾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这表明他主张()A.民族团结平等 B.兵农合一C.强化中央集权 D.民为邦本【解析】材料强调修长城对百姓造成负担,与民族团结平等、兵农合一无关,故A、B两项错误;康熙帝认为修长城对边患并无益处,反而加重负担,没有涉及强化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康熙主要是基于百姓为出发点来考虑,体现了民为邦本,故D项正确。【答案】D4.康熙“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漠北蒙古),使之防备朔方(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以下能体现上述材料观点的有()①组织雅克萨之战②崇尚儒家文化、恢复科举③尊重喇嘛教④多伦会盟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③④【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施恩于喀尔喀”、“防备朔方”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清初康熙帝时期的巩固边疆的举措。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①②与“边疆政策”无关,排除;进一步可知,③④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答案】D5.(2023·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的意义在于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康煕时,驻守古北口长城的总兵官向朝廷建议,拨款维修加固长城。康煕帝阅批奏折后认为守国之道不在于修长城,而在于“修得民心”。清王朝治国安邦的一个大手笔,便是将北方草原上凶猛剽悍的蒙古铁骑,变成了护卫江山的真正长城。回放历史的画面,在内蒙古木兰围场、承德避暑山庄、故宫保和殿都曾经纪录下有清一代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佳话。——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材料二回顾清朝的历史,康煕帝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人物,他启动了康乾盛世之门,把一个纷乱而残破的中国引向大治,真正开创了一个空前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新时代。面对进入全盛期的形势,他滋生出一丝总揽朝政的满足感。对于康熙帝的文治成功,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①圣祖仁皇帝平三逆、平朔漠,亿万年久安长治之业实定于此;②康煕帝尊崇孔子,超越前代;笼络明朝遗民,使政风为之一变;③康煕帝保卫边疆,抵御外侵,缔结和约;④康煕帝实现了由乱而治之局,使朝中威胁皇权的各种因素不能受到控制,皇帝乾纲独断。——据《清史》等整理(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修得民心”的角度,分别指出木兰围场、避暑山庄、保和殿的相应职能。请您用一句话概括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创造的成功经验。(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您选择对康煕帝“文治武功”的其中一种认识扼要予以展开。(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解析】第(1)问中的“职能”,从“修得民心”的角度作答,“木兰”意为哨鹿,康煕帝把“木兰围场”作为围猎、避暑、练兵场所,真正职能还是作为处理民族事物的特殊场所,“避暑山庄”是北京到木兰围场的途中康熙帝设立的行宫之一,后来康熙将其变成引见官吏、接见各民族王公贵族、外国使节及处理朝政的场所,实际上是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每年除夕,皇帝在“故宫保和殿”举行盛宴,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和朝廷文武大臣。“经验”,题干要求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角度概括成功经验,康熙帝加强维护与少数民族的团结,以包容的心态因地制宜的处理边疆和民族关系。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从四个角度的认识中任选一个简单的展开阐述康熙帝的“文治武功”,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观点与史实结合,规范准确答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木兰围场: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所;避暑山庄: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保和殿: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经验:因地制宜地处理边疆问题和民族关系。(2)选择①: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巩固统一国家。选择②:康熙帝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矛盾。选择③:康熙帝抗击沙俄对东北的侵略,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和平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维护国家主权。选择④:康熙帝改革弊政,励精图治,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实行专制集权。学业分层测评(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康熙是我国古代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政治家。下列对康熙帝的评述正确的是()A.收复台湾,设台湾行省B.首次册封达赖、班禅等活佛C.南巡到曲阜,亲书“万世师表”D.御驾亲征,收复雅克萨【解析】台湾设行省是在1885年,故A项错误;首次册封达赖是在顺治帝时,故B项错误;C项符合史实,故C项正确;收复雅克萨时康熙帝并没有亲征,故D项错误。【答案】C2.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我军进击,大战于乌兰布通,贼军数万阵山下,依林阻水,以万驼缚足卧地……谓之驼城……我军隔河而阵,以火器为前列……遂破其垒”。这一战役()A.打击吴三桂,平定三藩之乱B.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C.打击准噶尔叛乱分裂势力D.击退沙俄在东北地区的侵略【解析】题干中出现的地名“乌兰布通”应该是蒙古地区,三藩之乱发生在云南,故A项错误;攻占澎湖发生在台湾,故B项错误;准噶尔叛乱属于新疆地区,故C项正确;击退沙俄在东北地区,故D项错误。【答案】C3.下列与康熙帝有关的史实及其评价,搭配正确的是()A.亲征噶尔丹——解决了中国和俄国东段边界问题B.多伦会盟——巩固了清朝对天山南北地区的统治C.智除鳌拜——增进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巩固海防D.册封活佛——加强了清朝对蒙藏地区的有效管辖【解析】亲征噶尔丹的作用是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蒙古诸部的控制,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A项错误;多伦会盟加强了北方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故B项错误;智除鳌拜巩固了皇权,故C项错误;册封活佛加强了清朝对蒙藏地区的有效管辖,故D项正确。【答案】D4.(2023·杭州二中高二期中)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A.《康熙王朝》中,康熙亲自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B.《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C.《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噶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解析】A项错误,康熙帝并未亲自平定三藩之乱;在施琅攻取台湾后,清政府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故选B项,C项错误,康熙帝未御驾亲征雅克萨;D项错误,并未进行多伦战役。【答案】B5.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游移之众,延袤两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以上材料说明()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③当时台湾主要出产糖类和粮食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①②③信息主要从引号内原文中提取,④结合清朝统一的角度入手分析,均符合题意。【答案】A6.下列属于秦始皇与康熙帝共同功绩的是()A.巩固国家统一 B.废除分封制度C.抗击外来侵略 D.建立交通网络【解析】秦始皇采取统一文字、度量衡,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等措施巩固国家统一,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准噶尔,抗击沙俄,巩固了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废除分封制度只符合秦始皇,故B项错误;抗击外来侵略只符合康熙帝,故C项错误;建立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只符合秦始皇,故D项错误。【答案】A[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熙元年(1662年)七月派都司王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