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西汉时期主父偃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问题是(B)A.土地兼并十分严重B.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C.边境少数民族威胁D.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解析]根据“诸侯”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再根据“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国坐大问题出现,严重威胁中央集权。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正确。2.汉代政策从“无为”转变到“有为”的原因是(C)A.“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B.“约法省禁”“废除烦苛”“减田租,十五税一”C.“汉兴七十余年间……非遇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D.“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解析]汉代政策的转变主要是因为经济恢复,社会发展。汉初,由于战争破坏,经济残破,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即实行“无为”政策;汉武帝时期,社会发展,经济繁荣,西汉面临加强中央集权的任务,所以从“无为”转变到“有为”。故答案为C项。3.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对策(D)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解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符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的需要,答案为D项。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C)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董仲舒的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故选C项。5.董仲舒认为《春秋》推崇的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如果各师其道,各持一端,就无法维护一统,因而他提出(A)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思想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知这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A项。6.(2023·嘉兴高二检测)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C)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上天赋予人以本性,具有善良的本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王来教化人为善,这就是上天的本意”,董仲舒是在借天意来构建君权理论,为君权寻找一个无上的、不可辩驳的理由,这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选项C符合题意。7.(2023·如皋高二期末)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核心作用在于(C)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依据D.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解析]董仲舒改造儒学的主要目的是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其改造的主要作用也是为当时的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故选C项。8.(2023·广州执信中学高二检测)《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得到排斥B.汉代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C.汉代儒学吸取了阴阳家等流派的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解析]汉代儒学是在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观点的基础上取得独尊地位的,故C项与题意相符。9.(2023·黄冈高二期末)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术重在“尊”,这主要表现在(B)A.提高儒学地位,禁绝其他思想学派B.将儒家经术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C.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唯一内容D.采用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解析]汉代重在“尊”,将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0.假如你是汉代的一名学生,若想进入全国高等学府接受教育,你应该去(A)A.长安、太学 B.洛阳、书院C.南京、国子监 D.曲阜、孔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设立太学。同时,下令在各郡县设立学校。若想进入高等学府接受教育,只能去长安的太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们主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由法律加以详细的规定,法律是专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发展而制定的……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国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秦国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征服其他诸侯国,建立了第一个帝国。材料二西汉建国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乱,社会经济已经濒临崩溃。西汉统治者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出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需要,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来了一个大转变……材料三……到西汉中期,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急功近利,一反其先辈“清静无为”的方针,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在这种形势下,主张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的董仲舒新儒学便应运而生,而以新儒学为特征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也开始形成。(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家的这些原则”是哪些原则。为什么秦国统治者采纳“法家的这些原则”?(8分)[解析]依据材料一中的“他们主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由法律加以详细的规定,法律是专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发展而制定的”可归纳出“法家的这些原则”的内容;结合法家思想的内容和时代特征分析秦国统治者采纳“法家的这些原则”的原因。[答案]原则:主张以法治国,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因为法家的这些原则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2)依据材料二,西汉建国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治、法律思想”?(4分)[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统治者在面对经济凋敝的状况时,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思想。[答案]西汉统治者采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民休息。(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是如何建立新儒学的。(12分)[解析]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特点回答。[答案]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学说来改造儒学;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以加强君权;还提出了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4)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统治思想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6分)[解析]从时代背景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等方面作答。[答案]因素:历史发展的需要;巩固、维护统治的需要。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刚开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灾祸)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该思想有何进步性?有人说:在天人关系上董仲舒否定了孔子思想。结合董仲舒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说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18分)[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天意之仁而不欲陷人也”可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信息可知其进步意义在用天意来限制君权;第三小问从二者思想的本质、关系以及董仲舒思想的目的等角度分析作答。[答案]思想:“天人感应”。进步:用天意来限制君权,用灾异来警示君主。看法:没有否定。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并不反对鬼神、天命。董仲舒根据专制发展、大一统的需要改造儒学,丰富发展了孔子对天人关系的看法。(2)依据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