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学常识1.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guǐ),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A.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
B.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C.西周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D.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2.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一些中国史研究者尝试以这种视野审视中国历史,撰写了《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等著作。下列史实中,最能印证材料这种“视野”的是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
B.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D.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3.“西方用船坚炮利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①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②体现了文明史现和近代化史观③是为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4.“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5.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主要理由是A.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B.作者身份的特殊性C.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D.作者经历的真实性6.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这一观点表明作者A.站在文明演进的角度
B.站在近代化的角度C.站在地主阶级的角度
D.站在革命者的角度7.改革开放之初,如果一个农村中学的女生给一个男生递上一杯水,很容易被认为是有情愫好感的表现;如今,一般只会被认为是关心同学的表现。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以上主要体现了A.近代化史观
B.文明史观
C.社会史观
D.全球史观8.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各项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9.《古今图书集成·经济篇》中分为“选举典、诠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这种图书分类表明“经济”的内涵是A.经世济民
B.治国之才
C.心外无理
D.经济管理10.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的部分目录如下:第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第11章: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第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第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第14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A.断代史整体史观
B.编年史社会史观C.编年史文明史观
D.国别史生态史观11.2023年,俄罗斯国家杜马以325票赞成、100票反对和6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法案,将原来的11月7日“和谐与和解日”(原十月革命节)休息日移到11月4日,改称“人民团结日”,以纪念1612年莫斯科城从波兰一立陶宛干涉军手中解放出来。这一变化说明A.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的影响需要重新评价B.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因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异C.历史结论需要随着社会发展作出相应调整D.突破传统束缚是俄罗斯进一步发展的前提12.汉武帝“尊儒”,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袁世凯“尊孔”,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当前的“国学热”,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也不尽相同。对此理解较为科学的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13.学者罗志田在《复活往昔的历史想象》中说:“历史想象是一种有凭据的再创造,却不是创作;它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也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所提示的范围里驰聘……就像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所表述的那样,雪岭千秋浩浩茫茫,却依然需要一扇窗户以为其范围,否则便不成图景;反过来说,随尺寸之窗,而千仞之心,四时之雪尽纳其间,可供挥洒的天地,也不可谓不大。”其主要观点是A.历史想象必须依托历史事实
B.历史过程离不开历史想象C.历史事实必须经由历史想象展现
D.历史想象和历史事实可纵横联系14.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阐释”是对历史概念进行全面客观地解释,下列与此相符的是A.美德即知识B.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C.汉朝时期楚辞盛行D.《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15.有学者指出,清顺治朝初修《太宗实录》中夸大摄政王多尔衮的功绩,回避其杀害其他开国功臣的事实;康熙帝夺回权力后所修《世祖实录》记录了多尔衮擅权欺君的罪行;乾隆朝重修清初四朝实录时,为称述先祖功业,又肯定了多尔衮的功绩。该学者旨在说明A.历史解释因史实考证变化而变化
B.不同时代对同一人物须有不同理解C.朝廷权力之争导致影射史学出现
D.官修史书中有致用高于求真的特点16.胡适指出:“……评判的态度含有几种特别的要求:(1)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2)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天还是不错的吗?’(3)对于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应该这样做吗?”材料中胡适强调的是A.对古代制度要加以区别的否定
B.对事物的评判要依据现状C.基本不相信存在过去的事物
D.对旧事物持怀疑、质疑的态度17.《春秋》书法体系的五个命题是:“天人有序”“中外有别”“褒贬有进”“隐讳有法”和“修辞有术”。这里“书法”的含义是A.书写的笔法艺术
B.古人的治史态度C.儒家的人生态度
D.哲人的文学品味18.孔子作《春秋》,不欲载空之言,主张见诸行事,通过具体史实呈现微言大义,有褒有贬,使乱臣贼子知所戒惺。司马迁继承春秋学传统,作《史记》,是为中国史学的起源。由此可见从《春秋》《史记》以来,中国史学的主要功能是A.考据、求真
B.求实、鉴戒
C.鉴戒、陶冶
D.陶冶、考据19.关于秦朝桂林郡治的中心位置有多种观点(见下表)对此,以下评述正确的是观点沿用版本在今广西桂平市西南1978年3月和1981年11月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试用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在今广西贵港市1988年再版的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在今广西东兰、凤山县一带1992年10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王宏志主编的《中国历史》第一册A.由于年代久远,郡治位置可能变化
B.位置判断要以最新中学教材说法为准C.仍有待考古、文献等多方面的印证
D.为多角度研究秦朝政制提供了借鉴20.1959—1962年,中国史学界部分人对“打破王朝体系”口号的理解是,在历史研究中把帝王将相的活动、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以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沿革都予以删减。这种主张A.体现了批判继承的原则
B.正确地贯彻了“阶级斗争”观点C.将会削弱历史的史鉴功能
D.遵循了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的原则21.史学理论家刘知几认为,“夫有(史)学而无(史)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簸,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下列选项属于史才的是A.孔子用春秋笔法暗贬郑庄公
B.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研究秦律C.林则徐搜集当时各国的信息
D.托克维尔对美国内战的预言22.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23.史学家顾颉刚指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话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对此,郭沫若评价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下列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A.顾颉刚主要基于文献考辨,确认夏朝存在B.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C.《诗》《书》是经孔子编订的,所以较为可信D.未获考古支持前,商朝存在与否无法确认24.《说文》:“檠,榜也……驰弓防损伤。”直到2023年3月,秦兵马俑一号坑挖掘展出了檠木实物,才让史学界明了“檠”为何物。正确叙述最恰当的是A.中国古籍记载完整
B.秦考古有重大突破C.考古揭开“檠”面纱
D.考古与史籍详解“檠”25.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说:“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C.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D.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26.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这表明A.只有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相结合才能还原历史B.新材料的发现有助于人们获得对历史的新认识C.新材料的发现颠覆了古史记载中的可信部分D.古史中的记载一定能补充新材料的不足27.以龙应台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战争,并没有胜利者”,交战双方的搏杀与暴力最终都没有胜利者而变得毫无意义。而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一种“炮灰史观”的催眠术,让失败和胜利者并排站。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两者都以人道主义眼光审视战争B.分别代表了史学界的“眼光”下移与上移C.前者的史观遮蔽了战争的性质D.后者的史观承认战争失败者的价值28.1901年,梁启超在其《中国史叙论》中,把中国史分成三个阶段,或者叫三个中国,即“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这反映出梁启超A.以中国中心史观反对欧洲中心史观
B.从中外关系的角度建构中国通史框架C.是以全球史观研究中国史的第一人
D.不赞同把中国史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29.弗兰克曾说:“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他在此处强调的是A.彻底否定欧洲中心论
B.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欧洲史C.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世界史
D.要以反殖民主义的态度看待欧洲史30.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瞿林东在《中国史学散论》中指出“一个民族,总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这是因为,历史不仅可以说明一个民族的过往历程、现实状况,而且还可以揭示他的未来的方向。”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阐明了史学家的政治眼光
B.阐明了对历史的重视C.阐明了历史学对现实的关注
D.阐明了历史学的价值3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文明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如此巨大无比的人力资源,使中国人能够不管事态发展如何,始终保持自己的特点……还有中国的农业生活方式。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中国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种考试制度最初是综合性的,后来渐渐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儒家学说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做了合理说明,在长达二千年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但到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突然而剧烈的变化。材料二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19世纪末,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20世纪初后者超越了前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阶层的傲慢和自满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越来越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喜欢欧洲的统治,也不太喜欢北京反动的帝国朝廷,正是他们提供了促进革命的民族主义运动的动力,这一运动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第一次排外运动由沿海城市发动,推翻满清王朝的1911年革命也爆发在这些城市里,所有这些都不是偶然的。——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评述外来冲击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33.以下是研究世界历史的一些信息:时间地区作者书籍记载的地理范围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地中海、多瑙河、波斯地区和北方草原前1世纪汉朝司马迁《史记》东起朝鲜,西到大夏、安息,不过是欧亚大陆的一半14世纪伊斯兰伊本·赫勒敦《阿拉伯人、波斯人、柏柏尔人史》除伊斯兰传播地区外,周围地区不过是世界的外化而已15世纪末到16世纪早期威尼斯撒贝里克《恩耐阿德》把世界历史描述为一个世俗的世界18世纪法国伏尔泰《风教通义》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19世纪德国朗克《世界历史》以拉丁日耳曼民族为主题鸦片战争前后清朝林则徐魏源《四洲志》《海国图志》介绍了世界五大洲地区的历史地理情况——摘编于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总序》据上述信息,评述研究历史视野的变化(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34.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而这两个问题又涉及到能否科学地认识历史,正确地总结和阐释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各种复杂的历史现象、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历来是史学家们研究讨论的重点。——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请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史观给世界近代史分期(即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A【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出土文物利簋上面有铭文记载武王伐纣一事,说明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故A项正确;材料并无说明“利”的获得赏赐是因为其获得军功,故B项错误;神权色彩指的是以某物体为精神信仰,通过特定人员的与信仰物进行精神沟通,预言福祸,信者以其预言为行为准则,材料仅仅体现了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周王赏赐的是铜,并非礼器,故D项错误。2.【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三角贸易使得欧洲、非洲、美洲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三大洲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故A项正确;清朝厉行的海禁政策,消极的抵御西方文明的冲击,未体现不同文明间的融合,故B项错误;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针对海上贸易强国荷兰,体现的是工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对抗,故C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体现的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故D项错误。3.【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方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符合历史实际,没有夸大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也不是为西方殖民行为开脱,故①③错误,这种认识是从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出发的,体现了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故②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4.【答案】C【解析】革命史观或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其基本特征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时,义和团的反抗被赞美,符合革命史观中关于阶级斗争的内容,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时,义和团的毁坏行为遭到谴责,符合近代化史观的观点,选择C项符合题意。5.【答案】D【解析】《拉贝日记》记录了侵华日军的暴行,并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的说明,内容是很丰富,但不是它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拉贝是德国人,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他身份特殊,但是把《拉贝日记》作为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他的身份特殊,故B项错误;日记的时间一致也不是日记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之所以把《拉贝日记》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史料是因为它是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是“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有“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日记的内容丰富,作者的身份特殊、日记的时间与南京大屠杀的时间一致,是一手史料,具有极强的真实性,故D项正确。6.【答案】D【解析】站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中华文明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重要起点,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站在近代化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第一批军工企业和现代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管理经验,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站在地主阶级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采取的一场所谓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可知,作者是站在革命者或阶级斗争的视角,故D项正确。7.【答案】C【解析】近代化史观考察人类如何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是文明演进史,包括从横向看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纵向看的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史观更加注重底层民众的社会生活状况,以研究社会风土人情为主,故C项正确;全球史观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显然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8.【答案】D【解析】材料站在全球经济的高度,研究视角属于全球史观。“工业革命”的视角是现代化史观,故A项错误;“物质享受”是社会史观,故B项错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是革命史观,故C项错误;强调“资本主义包围”,属于全球史观,与材料的研究视角一致,故D项正确。9.【答案】A【解析】“经世济民”,是我国古代圣贤对“经济”一词的理解,“选举典、诠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体现了经世济民的方方面面,故A项正确;我国古代“经济”也指治国的才干,但据材料中各方面的“典”,是文献而非个人才干,故B项错误;“心外无理”是心学概念,题干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经济管理是今义,不包括“选举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故D项错误。10.【答案】C【解析】汤因比的时序是连续的而不是断裂的,可见此书不是“断代史”而是“编年史”,故A项错误;社会史观强调研究人类的衣食住行,尽管目录中强调了“马的驯化”,但这只是其中一个章节而不是主要的特点,故B项错误;汤因比的时序是连续的,所以是“编年史”,“旧大陆文明中心”和“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的是文明史观,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别史”,故D项错误。11.【答案】B【解析】材料中只能体现现代人们对十月革命的认识产生变化,但并不能意味十月革命需要重新评价,故A项错误;材料中俄罗斯国家杜马原十月革命节休息日移到11月4日,说明在新的时代,十月革命对俄国的意义产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历史结论需要调整,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传统束缚对俄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12.【答案】A【解析】题中“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也不尽相同”体现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故A项正确;“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并不能反映说明“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也不尽相同”,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和“思想”有关的内容,故C项错误;“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能科学解释“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也不尽相同”,故D项错误。13.【答案】A【解析】历史想象“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历史想象必须依托历史事实,故A项正确;不是所有的历史过程都需要历史想象,故B项错误;也不是所有的历史事实都要经由历史想象展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两者之间的纵横联系,故D项错误。14.【答案】B【解析】美德即知识是一种概念,但没有对它的解释,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包含了对三民主义这一概念的解释,故B项正确;汉朝时期楚辞盛行属于一种历史现象,故C项错误;《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属于历史结论,故D项错误。15.【答案】D【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史学考证的信息,故A项错误;不同时代对同一人物须有不同理解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朝廷权力之争的信息,故C项错误;从史书中队多尔衮评价判断改换,体现出官修史书中存在求真的特点,故D项正确。16.【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对古代的一些制度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应该持怀疑的态度,不是彻底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对事物的评判态度而不是评判依据,故B项错误;基本不相信存在过去的事物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基本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的基本思想是依靠人自己的理性和判断,对古代的制度风俗、圣贤教训和社会上公认的行为与信仰保持一种怀疑、质疑的态度,故D项正确。17.【答案】B【解析】此题关键是理解《春秋》书法体系,从材料的五个命题可以看出是孔子作《春秋》的写作原则,也叫“春秋笔法”,或“微言大义”,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不是书法艺术,故A项错误;反映了孔子的治史态度,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治史的态度,没有直接反映儒家的人生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与哲人的文学品味无关,故D项错误。18.【答案】B【解析】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孔子作《春秋》,不欲载空之言”、“使乱臣贼子知所戒惺”,“司马迁继承春秋学传统,作《史记》”,可见孔子和司马迁都重视史实的真实性和借鉴性,考据、求真未能体现“知所戒惺”,故A项错误;求实、鉴戒是对材料正确的解读,故B项正确;鉴戒、陶冶未能体现出求真,故C项错误;陶冶、考据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19.【答案】C【解析】秦朝桂林郡治的中心位置在历史上一般只有一个位置,不可能多次变化,故A项错误;位置判断主要是根据考古、文献等实证材料进行考证而得出结论,而不是以历史教材为准,故B项错误,C项正确;郡治的中心位置只是研究秦朝政制的一个方面,不能说是多角度,故D项错误。20.【答案】C【解析】“都予以删减”体现了只有批判没有继承,故A项错误;“在历史研究中把帝王将相的活动、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以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沿革都予以删减”,并没有正确贯彻“阶级斗争”的观点,故B项错误;“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沿革都予以删减”不加选择的全部排除掉,不利于史鉴功能的发挥,故C项正确;材料中盲目删掉一些事实和史料,未体现尊重历史的辩证发展的原则,故D项错误。21.【答案】B【解析】孔子用春秋笔法暗贬郑庄公属于史识,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非曲直的判断,故A项错误;“夫有(史)学而无(史)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簸,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说明史才指史家的才干,即史家应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用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研究秦律体现了史家的搜集、使用和组织材料的能力,故B项正确;林则徐搜集当时各国的信息属于史学,即林则徐掌握了收集的史料,故C项错误;托克维尔对美国内战的预言属于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属于史识,故D项错误。22.【答案】D【解析】从材料“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学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可以看出傅斯年的观点是:各地各时的直接资料和其他学科作为研究工具,可以增加历史研究的客观性,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推断。A项只强调史料,只是其中一方面,故A项错误;B项也不全面,故B项错误;历史学不一定涵盖各种学科,故C项错误;D项表述最全面,故D项正确。23.【答案】B【解析】“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话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体现了顾颉刚质疑夏朝的存在,故A项错误;“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可知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故B项正确;《诗》《书》虽然是孔子编订的,也难免带有主观意志,所以不一定可信,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夏朝,与商朝无关,故D项错误。24.【答案】D【解析】“《说文》:“檠,榜也……驰弓防损伤。”直到2023年3月,秦兵马俑一号坑挖掘展出了檠木实物,才让史学界明了“檠”为何物”古籍材料的缺失需考古发掘印证,故A项错误;秦考古有重大突破有夸大材料作用的嫌疑,故B项错误;考古揭开“檠”面纱反映的是材料意图一方面,故C项错误;“《说文》:“檠,榜也……驰弓防损伤。”直到2023年3月,秦兵马俑一号坑挖掘展出了檠木实物,才让史学界明了“檠”为何物”考古材料与史籍详解“檠”,还原“檠”的真实面目,故D项正确。25.【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到用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故A项错误;材料正好说明不能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史学理论的构建,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史学就是史料学,材料显示史料重要,那么史学研究就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故D项正确。26.【答案】B【解析】从“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可知,题干的意思是新材料可以形成新的历史认识,只有新旧史料结合有利于历史还原,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解读题意可知,B项符合材料,故B项正确;新材料可以对原有的史书记载的不足加以补充或修正,但不会颠覆其中的可信部分,故C项错误;古史记载是原有史料的总结成果,新材料是古史记载中没有的新发现,因而古史中的记载不能补充新材料的不足,故D项错误。2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这是一种“炮灰史观”的催眠术,让失败和胜利者并排站”可知该学者并不认同龙应台的战争观,认为战争是应该有失败者和胜利者的,故A项错误;两位学者对战争观念的不同认识不能说明已经触及史学界“眼光”上下限,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龙应台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战争,并没有胜利者’”可知龙应台的战争史观抹杀了胜利者的历史贡献,遮蔽了战争的性质,故C项正确;“这是一种“炮灰史观”的催眠术,让失败和胜利者并排站”可知该学者认为战争是应该有失败者和胜利者的,但不能说承认战争失败者的价值,故D项错误。28.【答案】B【解析】在梁启超的中国史分期中有“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说明他将中国放在亚洲、世界,没有以中国为中心,故A项错误;在材料中有“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反映了中国逐渐打破封闭状态,融入世界的过程,是站在对外关系上来构建中国历史,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在梁启超之前没有人用全球史观研究历史,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梁启超反对以五种社会形态划分历史,故D项错误。29.【答案】C【解析】由材料“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可知,弗兰克并没有彻底否定欧洲中心论,故A项错误;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即整个欧洲历史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中,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从材料“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可知,弗兰克是将欧洲的历史放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来看待,即以全球的或整体的观点看待欧洲史,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要以反殖民主义的态度看待欧洲史,故D项错误。30.【答案】D【解析】题中材料并未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故A项错误;对历史重视只是浅层次的含义,应该历史学的价值体现了对历史的重视,故B项错误;历史学对现实的关注,题中并未反映,故C项错误;“历史不仅可以说明一个民族的过往历程、现实状况,而且还可以揭示他的未来的方向”阐明了历史学的价值,故D项正确。31.【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可知历史的价值是解决现实中的新问题,故A项正确;材料中不能看到历史编排的时序性,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可见历史的时代需求性,而不是求真,是时代的需要,故C项错误;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材料没能反映全球史观,故D项错误。32.【答案】(1)原因: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众多的人口或人力资源;自给自足的农业生活方式;统一的文字;完善的科举制或考试制度;儒家文化的影响。(2)影响: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中断,部分知识分子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效仿西方文明。经济:学习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推动工业化进程;政治:出现新的社会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掀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改革,促进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翻译西方书籍从以自然科学为主到以社会科学为主,传播民主科学思想。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交流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外力冲击和内部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同步测试题有答案
- 云南省昭通市2024年中考模拟预测数学模拟预测题附答案
- 科学育种技术优化作物抗病虫害能力
- 继续教育八大员施工员(设备安装)考试题目+答案资料
- 中国粮食生产现状及需求预测
- 高一化学巩固练习: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 2024届金昌市重点中学高考仿真卷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4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物理第三章传感器第一节认识传感器第二节传感器的原理达标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3-2
- 2024高中语文第5单元庄子蚜第5课恶乎往而不可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 广东省珠海市初中语文九年级期末高分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
- 小学生科普人工智能
- TSDPIA 05-2022 宠物猫砂通用技术规范
- 验货报告范本(英文版)
- 理想气体热力过程
- GB/T 25772-2010滚动轴承铁路客车轴承
- GB 31247-2014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
- 士卓曼种植系统外科植入流程课件
- 二年级下册《一起长大的玩具》导读教学-一场别样的童年之旅
- 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共17张课件
- 心脏瓣膜病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