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桥水中墩基础辅助设施施工方案(同名41258)_第1页
XX大桥水中墩基础辅助设施施工方案(同名41258)_第2页
XX大桥水中墩基础辅助设施施工方案(同名41258)_第3页
XX大桥水中墩基础辅助设施施工方案(同名41258)_第4页
XX大桥水中墩基础辅助设施施工方案(同名4125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ocdocdocPAGEdocPAGE17docdocPAGE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钢围堰设计方案 2三、结构计算 43.1钢围堰结构分析 53.1.1电算模型: 53.1.2横肋、竖肋——梁单元应力水平 63.1.3腹杆——桁架单元应力水平情况 73.1.4面板——板单元应力分布情况 83.1.5钢围堰变形情况。 83.2钢围堰抗浮性能分析 93.3钢围堰渡洪安全分析 103.3.1钢围堰抗滑移性能分析 103.3.2钢围堰抗倾覆性能分析 113.3.3钢围堰抗撕裂性能分析 123.3.4钢围堰抗大块漂石撞击性能分析 12四、结论 12

石梯巴河特大桥水中墩基础辅助设施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石梯巴河特大桥中心里程为DK90+723,桥跨布置:1×24+10×32+(48+2×80+48)连续刚构+25×32+1×24m,采用2×80m主跨跨越巴河主航道,桥梁全长1462.94m。12#、13#、14#三个主墩位于水中,主墩墩高为69m,3个主墩承台平面尺寸均为15.8m×19.3m,高度4m,承台底面设计高程均为244.748m。基础为梅花形布设的17根2m桩基础构成,其中12#墩桩基深22m,13#墩桩基深19m,14#墩桩基深16m。根据大桥施工图结构布置情况以及墩位处水文地质情况,12#、13#、14#墩采用双壁钢围堰方案进行基础施工。二、钢围堰设计方案钢围堰设计方案如下:围堰壁厚采用I10工字钢作为竖肋,∠100×100×6㎜等边角钢作为横肋,∠75×75×6㎜等边角钢作为腹杆新城空间框架结构,双侧附以δ6㎜厚钢板形成组品快件,整个围堰分为三节制作。单节分为14块,其中一号快10件,2号块2件。2号块对称件2件。块件间采用δ10㎜厚连接板焊接连接。平面尺寸设计为18.8m×22.412m,围堰内外壁间距为1m,内壁承台边线最小距离为50㎝。结构如下列图示:平面布置图1号块结构图2号块结构图三、结构计算若不能再枯水期完成基础施工,汛期水位上涨,水流量、流速增加,对钢围堰较容易造成滑移、倾覆、撕裂、漂石撞击等安全风险。力学计算分为两部分。包括钢围堰结构最不利工况抗力分析与验算及整体渡洪安全性分析。3.1钢围堰结构分析本工程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钢围堰进行力学分析,力学模型建模思路,竖肋及横肋按量单元考虑。横竖肋交点按分离式节点设置,交叉节点间采用刚度较大的弹性连接。弹性连接类型考虑两节点间相对位移接近完全约束。不考虑横肋竖肋间相互传递力矩。腹杆按桁架单元考虑,即忽略腹杆杆端焊接对力矩的传递。壁板按板单元考虑。壁板与竖肋间连接视为节点刚接。边界条件设置:围堰刃脚底面节点仅约束竖向位移自由度,封底混凝土顶面的围堰内壁板节点约束水平方向的两个位移自由度。由于围堰结构关于承台纵横轴线对称,故模型可简化为实际结构的四分之一进行分析即可。对称轴位置设置相应轴向位移自由度约束及三轴扭转自由度约束。验算最不利工况:堰内水抽空,堰外水位达到253m高程时围堰漫顶前最大水压力电算情况如下:3.1.1电算模型:平面模型三维模型3.1.2横肋、竖肋——梁单元应力水平横肋竖肋最大应力为σmax=162.7Mpa,出现在第二层角支撑的支点位置,另外围堰拐角及封底顶面横桥向对称轴位置也出现σ=137MPa左右的应力。但作为临时结构,相对于永久结构其容许应力[σ]可适当增大通常控制在1.3[σ]=1.3×140=182MPa。因此σmax=162.7MPa<[σ]=182MPa。结构安全。3.1.3腹杆——桁架单元应力水平情况腹杆(桁架单元)应力最大为σmax=162.37MPa,同样出现在第二层角支撑的支点位置,σmax=162.37MPa<[σ]=182MPa,结构安全。3.1.4面板——板单元应力分布情况面板应力云图显示最大应力仅为σmax=40MPa,远小于[σ]=140MPa,结构满足受力要求。3.1.5钢围堰变形情况。围堰在最不利工况下,最大变形发生在横桥向下层支撑与封底砼之间结构对称轴附近。最大位移为5.04㎜,变形量较小满足施工要求。根据上述电算结果可认为当水位超过2533.2钢围堰抗浮性能分析石梯巴河特大桥实测河床面高程约245m左右。承台底面设计高程均为244.748m。当前施工水位约249到251之间,河床覆盖层极少,大部基岩裸露。具体结构形式如下图所示。在钢围堰就位前对河床进行爆破处理,处理之后河床高程约为立面图平面布置图1钢围堰自重计算1.1计算钢钢围堰自重钢钢围堰材料总质量为M=230t则钢钢围堰材料的总自重为G1=Mg=230×10=2300(kN)。1.2计算封底混凝土重量混凝土容重为γ=23kN/m3封底混凝土平均厚度h=2.10m,根据实测经过计算得。钢围堰内层宽为a=16.8m,长为b=20.4m则封底混凝土的重量为G2=γ×h×a×b=16553kN1.3计算钢围堰内水重考虑到洪水季节不施工,为防洪要求钢围堰内应注满水水容重取γ=10kN/m3水头为9.63m,即钢围堰顶到封底混凝土顶面的高差7.53。钢围堰宽a=18.8m,长b=22.4m钢围堰内水自重G3=a×b×7.53×γ=31710kN。1.4为增加钢围堰自重,拟往钢围堰壁内灌砂4m,可增加重量:G4=(18.8+22.4)*2*4*(14-10)=1318KN(为安全起见,河砂容重取14KN/m3。)1.5封底后钢围堰体系的自重G=G1+G2+G3+G4=2300+16553+31710+1318=51881kN2.浮力计算钢钢围堰受到的浮力为:F1=γ×a×b×9.63=40554kN3.抗浮力计算安全系数K=G/F1=51881/40554=1.28>K0=1.1结论:钢围堰整体能够满足抗浮要求3.3钢围堰渡洪安全分析3.3.1钢围堰抗滑移性能分析3.3.1.1钢钢围堰流水压力计算作用于钢钢围堰上的流水压力可按下式计算:取K=1.47,g=10m/s2,v=4.76m/s(为洪水时的最大流速),则:A=9.63×18.8=181P=1.47×181×10×4.762/(2×10)=3014kN3.3.1.2抗滑移验算钢围堰所受总竖直力为:G-F1=51881-40554=11327kN,所受总水平力为P=3014KN。根据《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的规定,钢围堰滑动稳定系数Kc=μ(G-F1)/P=0.4*11327/3014=1.5>1.2注:河床底为泥岩,按照《规范》规定,软质岩的基地摩擦系数为0.4-0.6,计算中μ取0.4。结论:钢钢围堰能满足抗滑移要求。3.3.2钢围堰抗倾覆性能分析经分析,最有可能沿下游侧刃脚倾覆,此时竖向力对其提供的稳定力矩为:(G-F1)*a/2=11327*18.8/2=106473KN.m水平推力对其提供的倾覆力矩为:P*h/2=3014*9.53/2=14361KN.m由此可见,钢围堰的稳定力矩远大于倾覆力矩,完全能够满足抗倾覆性要求。3.3.3钢围堰抗撕裂性能分析面板的极限抗拉强度为140MPa。最大洪水时,其水平推力对面板产生的应力为:p/A=3014/18.8/9.53/1000=0.017MPa由此可见,最大洪水对面板产生的撕裂应力远小于面板的极限抗拉强度,钢围堰完全可以满足抗撕裂要求。3.3.4钢围堰抗大块漂石撞击性能分析从卫星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石梯巴河特大桥上游约3km,下游约1.2km处各有一处河滩。经现场测量,巴河经过两处河滩时水深约1m,而石梯巴河特大桥钢围堰处目前最大水深约10m。由此可以推断,两处河滩间为一水槽,钢钢围堰所在位置相对上游河滩的最大高差约9m。经现场调查,石梯巴河特大桥上游3km范围内,两侧河岸稳定,大块岩石滑落河道的可能性极低。大块漂石通常来自上游。当漂石通过钢围堰上游3km处的河滩时,其可能的最大速度为最大洪水流速4.76m/s。从河滩至钢围堰的距离约3000m,需用时至少3000/4.76=630秒。考虑到洪水时,水面标高还将上涨约20m,钢围堰处的最大水深约30m。通过计算,岩石在30m深的水里,从水面到水底的沉底时间约3.2秒。即洪水时,钢围堰上游3000m处水面出现的漂石,3.2秒时间内即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