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中的绍兴_第1页
历史长河中的绍兴_第2页
历史长河中的绍兴_第3页
历史长河中的绍兴_第4页
历史长河中的绍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岁月长河中的绍兴作者:金汉锋尹盼盼中国历史年代表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中国历史年代表元明清中华民国夏据史载:大禹治水告成,在境内茅山会集诸侯,计功行赏,死后葬于此山,因更名茅山曰“会稽”,是为会稽名称之由来。商虽然在远古时期,绍兴已经有了人类文明的痕迹,在大禹时期更是作为全国的一个行政中心,知道大禹死后。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因为临海,地广人稀,无法与中原地区相比。直到商纣王,他虽然是以为残暴的国君,但是却治国理想,是他第一个开发江南地区,将中原地区的没有土地的奴隶可以到江南去耕种,因为奴隶有了自己生存的方式,不需要要再依赖权贵,所以也是最后诸侯反叛的一个因素春秋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夫差、勾践一说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越国: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庶子无余,越国建立后,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直至传到允常时,才与吴国发生了矛盾,并相互攻伐。此时,已是春秋末年了。允常死后,吴王阖闾兴兵伐越,越王勾践用死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败吴于檇(zuì)李,阖闾被射伤。阖闾死后,吴王夫差败越王勾践于夫椒,并把他围困在会稽山上,勾践始有会稽之耻。然后就是卧薪尝胆,美人计将吴灭亡。主要人物:夫差,勾践,文种,范蠡,西施,欧冶子,伍子胥为绍兴奠定基础的人——马臻马臻于顺帝永和五年(140)为会稽太守。到任之初,即详考农田水利,发动民众,创立鉴湖(镜湖)。堤长127里,湖周长358里,上蓄洪水,下拒咸潮,旱则泄湖溉田,使山会平原9000余顷良田得以旱涝保收。但因创湖之始,多淹冢宅,为豪强所诬,马臻被刑。越人思其功,将遗骸由洛阳迁回山阴,安葬于鉴湖边,并立庙纪念。马臻参与泗涌湖的施工,为永建四年(129)会稽归治山阴提供了前提条件。该湖为保护富中大塘、庆湖等越国时的生产基地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可马臻创立鉴湖,又淹没了上述富裕地区,引起富户的不满,诬陷马臻,得以成功,致马臻于死地。马臻被害于永和六年(141年三月十三日),终年54岁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竹林七贤据历史学家考证,竹林七贤当时隐居的地方就是现在绍兴县福全镇的龙尾山。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成名年代比“建安七子”晚一些。七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生活上不拘礼法,追求清静无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祀为宗师。其中,嵇康和阮籍的声明最高。嵇康: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晋唐的繁华由于五胡之乱,一个腐朽的王朝西晋灭亡,建康太守司马睿被南方大氏族推出来继续当晋朝的皇帝,历史上成为东晋。东晋时期,由于北方基本上被胡人,也就是外国人占领了,就好像满族入关,旗人高人一等一样,汉民族的地位就受到了歧视。所以大批的氏族,有钱人就逃到南方,也就有一部分人到了会稽。其中就包括,王导,谢安,王羲之这些大的家族。至今王谢两姓在绍兴也是最大的姓氏。因为北方格局动荡,所以会稽也就成了当时全国最繁华的地方,绍兴的繁荣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那时候的绍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会稽是全国最大的米市,因为当时健康就是现在的南京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所以南方,太湖地区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加上东汉时马臻的水利发展,使得江南地区的农业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而由于绍兴原理战争,所以便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城市,是东晋,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中心。这个时候的绍兴还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在东晋之前,会稽基本上还算是一个没有文化的蛮夷之地,这个时候的越名族被称为山越,就像是一个少数民族。然而由于政治中心的南移,也将大量的文化带到绍兴,其中最出名的要算谢安,谢玄,谢灵运和王羲之家族。那时候的文人崇尚的是道教,他们看重名声,但是却不注重实权,没有尔虞我诈,崇尚道教的天人合一,那时候的人也喜欢炼丹,葛洪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因为没有什么政治抱负,这些文人也大多出生于名门也不用担心什么经济问题,就是游山玩水,题诗作画,流觞曲水。说到文章那么东晋第一文章当然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里面描绘的内容也可以反映当时东晋文人的生活。还有就是东晋的时候,出现了两位大诗人,一位是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是一心无心政治,崇松自由。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第一位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人,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佛教中心现在绍兴市政府致力于打造绍兴成为中国第五大佛教圣地,这也不是没人根据的,东晋时期信天命,所以道教和佛教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佛教从西汉开始就开始传入中国,但是一直要到东晋才在中国开枝散叶,在南北朝时期达到一个顶峰,一直繁荣到现在。著名的达摩祖师也是在南北朝时期今日中国,然后在少林寺传道的,所以少林寺早就有了,并不是他建的。当时在绍兴有一桌江南第一寺,地址位于现在的平水镇,王献之曾经在那专心练字,小学课文中,有一篇课文说的是王羲之让王献之练字,王献之练了九个大水缸的故事,那时候王献之就是云门古寺练字,练成的时候,导致洗笔的水池也成了黑色,后来那个水池就出名了,是为洗砚池,至今仍然古寺的遗址中。此后的绍兴此后的绍兴我想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由于东晋的文化的熏陶,绍兴人到现在为止骨子里都有那种闲逸的性格,与世无争。绍兴在唐朝时期也是一个可以和西安媲美的经济重镇,有这么一个记载,就是说当时会稽,山阴地区的税收占全国的一半,这也足以证明绍兴当时的繁华。直到隋朝开通运河,吴越王钱缪在杭州建成绍兴才开始衰弱下去,至于为什么会从此衰弱下去呢,就留着以后慢慢讲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古时候绍兴的经济还是不容忽视的。南宋,一个懦弱的朝代?南宋:南宋(1127-1279年)是宋朝的继续,是北宋灭亡后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一个朝代。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北宋灭亡。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北宋应天府南京(今商丘)继承皇位,后迁都临安,史称南宋。南宋由于军事实力较弱,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西边与西夏和大理为界。1279年,厓山海战爆发,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南宋灭亡。南宋虽偏安于淮水以南,但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一个王朝。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为并存政权。南宋真的懦弱吗?南宋没有战马,主要军队以步兵为主,即使战斗胜利,地方骑兵逃走宋军追不上。南宋的军队胜率在80%以上。为什么没战马,是因为唐朝提倡通番,产马的地方都掌握在外族人手里。不是南宋王朝不想收复失地。在古代,祖宗宗庙大于一切,宗庙遭到践踏谁不想收复,但是南宋是一个很自由很民主的王朝,比现在好,他们做了一个民意调查,但是大多数人都不想去收复北方,如果收复,肯定要把大量的资金用于战后重建去,这也是南方人的特点。南宋(绍兴)大事记大事记1.郾城大战。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向南宋大举进攻,南宋派军分路抵抗。咏出《满江红》的南宋著名将领岳飞在郾城带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的主力骑兵,乘胜收复了许多失地,其他几路宋军也取得了许多战果。2.岳飞莫须有冤狱。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将刘琦等在柘皋(今安徽巢县西北)大败金兵。金兵也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回击了宋兵。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向金求和。宋高宗连下十数道金牌,诏令岳飞等人班师,致使进军顺利欲“直捣黄龙”的岳飞志向难以完成。随后宋廷以论功行赏为名,把韩世忠、张俊、岳飞三位大将召赴临安,分别委以枢密使和枢密副使的虚衔,解除了兵权。秦桧甚至拉拢张俊,进一步打击坚决抗金的韩世忠和岳飞,制造了臭名昭著的“岳飞冤狱”,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之,一起被行刑的还有岳飞的儿子岳云及岳飞部将张宪。3.《绍兴和议》。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月,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和议;十一月,金派萧毅,邢具瞻为审议使,随魏良臣来宋,提出和议条件。最后双方达成了和议,内容大体如下:

(1)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赵构为皇帝;

(2)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今河南唐河)、邓州(今河南邓县),以及商州(今陕西商县)、秦州(今甘肃天水)的大半予金;

(3)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岁贡”,《隆兴和议》后改称“岁币”),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南宋于这个耻辱的条约中断送了在这之前的抗金硕果,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两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而南宋以耻辱所换取的“和平”,亦只维持了短短的二十年。后来,金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把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为中都。4.沈园钗头凤爱情故事。爱国诗人陆游与唐婉一对璧人情投意合却劳燕纷飞,再次相遇后分别在沈园一壁上题词感慨分离后,悲伤过度的唐婉与世长辞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最后欣赏沈园故事一处私人花园,经历如此岁月沧桑,至今仍得以流芳,全因为一个千年不老的故事,一首《钗曾是惊鸿照影来曾是惊鸿照影来头凤》。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一生波折重重,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也很不幸。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青梅竹马,婚后情投意合、相敬如宾、伉俪情深。但却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她认为陆游沉溺于温柔乡中,不思进取,误了前程,而且两人婚后三年始终未能生养。于是陆母以“陆游婚后情深倦学,误了仕途功名;唐琬婚后不能生育,误了宗祀香火”为由逼迫孝顺的儿子休妻。虽然两个感情很深,不忍分离,但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虽然万般无奈,最终陆游还是遂了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而唐婉也被迫嫁给越中名士赵士程,纵然百般恩爱,终落得劳燕分飞的地步。转眼十年,公元1151年(南宋绍兴二十一年)春日,沈氏园对春波惊鸿春波惊鸿外开放,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前往,却意外地遇见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尽管两人中间隔着十年的光阴悠悠,但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他们情感世界的最深处,正当陆游打算黯然离去的时候,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差人给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