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2套_第1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2套_第2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2套_第3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2套_第4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2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高中语文(试题范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作答选考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个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是指通过学习民法典,掌握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树立尊崇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培养运用法律保护合法利益的能力,从而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坚持做好青少年民法典教育,体现为以下三方面要求:一是青少年民事法律知识体系要依照民法典展开。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公民的民事权利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把限制公权力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么民法典则把保护公民私权利展现得尽善尽美。公民一切民事活动,大到签订合同、设立公司,小到缴纳物业费、办理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加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培育,需要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切身利益,切实遵循民法典设立的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等法律规范,并依照青少年不同年齢阶段的诉求和民法典的内在逻辑性,科学设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构建青少年民事法律教育层层递进、有效衔接的知识体系。二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价值追求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从立法目的、原则到具体规则,都充分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民法典第一条指出:“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民法典提出民事主体平等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增加了见义勇为免责制度、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及业主居住权制度、保护胎儿制度、离婚冷静期制度、保护个人信息制度等等,充分体现了全方位、多层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事法律制度,积极将这些法律制度转换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进而形成自觉的法律行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社会行为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三是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要更加注重大中小学校一体化与校内、校外协同化建设。民法典汇集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民事法律实践,吸收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优秀法律文化和人类社会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涵盖范围广泛,内容博大精深。因此,需要进行持续、长久的浸润和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基于此,扎实做好青少年民事法律教育,一方面要强化大中小学校法制教育一体化建设,即根据民法典的内容和青少年成长阶段特点进行统筹安排、全面推进;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时代特征进一步营造法律教育的整体环境和氛围,在依托法制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和法制教育专职力量的同时,辅之以加强学校与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协同合作,更加有效促进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养成。(摘编自张振芝、张莹惠《推进青少年民法典教育的基本要求与思路》)材料二:新学期第一周,身兼北京二中法治副校长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走上北京二中讲台,为师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讲课中,张军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为题,聚焦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从中学生熟知的人和事讲起,从“民法典是一部百科全书,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是一部护身宝典,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义务”“民法典是一部共同约定,凝聚起保护未成年人的共同责任”等三个方面为师生们进行了详细讲解。“民法典引导人们坚守公平正义。老人倒地扶不扶?民法典告诉你,要扶!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对姓名权作出新规定,跟谁姓也有了更大的空间。第1015条规定,除随父母的姓外,还可以选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比如奶奶或姥姥的姓。如果由法定抚养人以外的人抚养长大的,也可以选抚养人的姓氏。最后,还规定起名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都是允许的。这也反映了我们国家对公民姓名权的保障和法治的进步。”“生活中,同学们用手机上网时,是不是下载了很多APP?同学们想过没有?这些APP给我们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了很大隐患和挑战。一旦这些信息被泄露,后果难以想象。民法典第1034条规定,我们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都是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课后,高一学生陈庭轩感触颇深,法治课上的一个个小案例,让她知道民法典与每一个未成年人的成长保护息息相关,需要大家共同拥护。高三学生肖政谕说,能切实感受到法治发展与时俱进。(摘编自李澈《民法典怎样保护“少年的你”》)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法典实施后,在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公民可随意给孩子改姓起名,这反映了我国对公民姓名权的保障和法治的进步。B.民法典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宣示和保障了公民的民事权利,为公民进行所有活动提供明确而有力的法律依据。C.民法典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民事法律实践、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优秀法律文化和人类社会法治文明成果之大成。D.民法典提出的原则及增加的制度,充分体现了全方位、多层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公民的个人信息被手机APP泄露,公民可根据民法典第1034条釆取法律行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B.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民法典重在保护公民私权利,两者构成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支撑,但又互不关联。C.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既要立足于民法典的实际内容,也要适应青少年成长的现实需要。D.依据民法典第184条的规定,“老人倒地扶不扶”的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侵害当事人的民事权利的一项是()(3分)A.某小区物业公司将小区中心花园出租给婚庆公司,收取了较大数额的“管理费”,并将此资金用于物业公司员工的福利发放。B.小李给自己刚出生的孩子起名为“李尚往来”,并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的出生登记手续,但受到了工作人员的质疑,不予受理。C.某市疫情防控部门向社会发布流调报告,通报确诊病例涉及的区域和场所时只提相关地点,隐去病例的年龄、性别等个人信息。D.某地一位女青年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后,遭到某些“键盘侠”的攻击谩骂,其身份证号、手机号、工作地点等信息被人公布到互联网上。4.如何面向青少年有效开展民法典教育活动?请依据材料简要说明。(4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个小题,13分)点赞吕岩林小刘是晒娃狂魔,有事没事喜欢往微信朋友圈里发两岁儿子的照片,久而久之,同事们也都见怪不怪。尽管点赞评论者寥寥,小刘却乐此不疲。这天一大早,小刘打开微信,赫然见一个鲜红圆圈的“1”出现。点开看,竟然是杨局长点赞。这太不寻常了!杨局长可是单位一把手,平时朋友圈里从不给别人点赞。大“boss”给自己点赞,这无异于是对自己工作、生活乃至修养等方方面面的高度认可啊!小刘喜不自胜。同时注意到这个点赞不寻常的,还有小刘的顶头上司李科长。他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拿手机的手却有点哆嗦。昨天自己刚把小刘批评完,今天一把手就给小刘点了个赞,这是什么情况?李科长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连忙给自己的同乡老哥负责局里组织干部工作的宋主任打电话汇报。宋主任刚从昨夜应酬的宿醉中醒来,按照李科长的提示迷迷瞪瞪打开微信,仔细一看,脑子一下子醒了许多。“办公室见!”宋主任急忙起身洗漱,匆匆吃了早饭,直奔单位。不得不承认,信息爆炸时代,那信息真是以“爆炸”的速度在辐射,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点赞,瞬间就让朋友圈里的所有人都看得见。一时间,“杨局长给小刘点赞”仿佛成了同事们见面时的“接头暗号”,“小刘和局长是什么关系”也成了大家咬耳嚼舌的焦点话题。深谙官场游戏规则的宋主任眉头紧皱,盯着这个“赞”看了老半天,指缝间夹的烟都换了好几根。最后总结出一句话:“这是一个政治性点赞。”“怎么讲?”李科长一脸懵懂。“局里马上就要搞民主推荐后备干部了,小刘也是备选之一。在这个节骨眼上,从来不给人点赞的杨局长独独给小刘点了一个赞,这说明什么?领导是在给咱们指明方向啊!”李科长表示怀疑:“有这么玄?”“这就是你政治敏感性不强了,”宋主任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说是民主推荐,可最后还不得看杨局长什么态度吗?”李科长还是不甘心:“但据我观察,平时也没看小刘和杨局长有什么过多的来往,怎么就能断定杨局长看好小刘呢?”宋主任见李科长还是不开窍,有点急了,狠狠在烟灰缸里摁灭烟头:“这就是领导的高明之处啊!这个赞就是局长的态度啊!即使他俩以前没有在外人面前表露什么,这个赞就表明现在他们之间有了不一般的关系,至少也是一个赞的关系!”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在小刘朋友圈里发的儿子照片底下,紧挨在杨局长点赞的头像后面,又多了赵副局长的头像。赵副局长也给小刘点赞!这又是什么情况?李科长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宋主任叹口气:“还是赵副局长精明啊,懂得紧跟局长步伐!杨局长还有两年就退休了,赵副局长要想扶正,还不得杨局长说话?两位局领导都给小刘点了赞,这形势还不显而易见吗?”“主任,那咱们……可不能站错队啊!”两人同时拿出了手机……于是,赵副局长头像后面,又出现了宋主任的头像,紧接着,是李科长的头像。没多久,后面又出现了一连串单位同事的头像,花花绿绿,五彩缤纷,从领导到普通职员,按照编制序列依次排列,竟然出奇地整齐。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对小刘的态度似乎在悄悄发生着十分微妙的变化。以前对他爱搭不理的,也开始和他搭话了;以前对他指手画脚让他干这干那的,也突然客气起来了;就连局里一向对他冷若冰霜的“一枝花”马小菲,也破天荒地送来一瓶说是国外带回来的名牌咖啡,临走还风情万种地抛了个媚眼。小刘对这一切都欣然接纳。因为连他自己也觉得有了这个赞好像就有了靠山似的,腰杆也挺起来了,说话底气也足了,走起路来都变得意气风发,工作开展起来也比以前顺利了许多,整个局面都倾向了对自己有利的一边。很快,小刘通过民主推荐顺利成了后备干部,不久便被安排去干部学校深造。临走之前,小刘来到杨局长办公室道别,提到了“点赞”的事。杨局长愣了许久,突然摸着脑袋哈哈大笑道:“你说那事儿啊!嗐!我这老花眼根本玩不了什么朋友圈,你那个赞,是我大孙子胡乱给点的!”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拿手机的手却有点哆嗦”,运用动作描写,把李科长当时紧张、懊悔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B.在宋主任看来,赵副局长的点赞“印证”了自己此前的诸多分析;而他接下来的点赞举动又引发了单位同事的接连点赞。C.文中李科长和宋主任着墨较多,两个形象同中有异,李科长谨慎懵懂,宋主任老谋深算,是社会惟上是从者的代表人物。D.作者在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时进行了适度的夸张,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也使主题更加深刻,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6.小说的结尾有何妙处?(5分)7.小说带给我们哪些现实警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个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1题。孟德传【北宋】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不复恤矣恤:体恤B.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辄:每每、总是C.德自分死矣分:料想、意料D.乃使为自告者自告:自首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不赂者以赂者丧B.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为候者所执人为动物,惟物之灵D.世之君子皆有所顾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生活。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但是他对大自然非常热爱。B.孟德得了十多次,出现过呕吐、痢疾、腹胀、胸懑,但是都治愈了,几个月以后,就像吃这些如吃五谷的平民一样健康平安。C.后来孟德来到商州,被哨兵抓住,差点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看他是个有道之人,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D.作者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但众人却感觉到了。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2)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个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辛弃疾①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②,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③。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注】①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他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了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②甚:为什么。云山:田园。③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抵死:终究,毕竟。12.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前三句照应了题目,并假设即将友好相伴的猿鹤埋怨词人仕而不归。B.词的上片末尾三句以惊弦、骇浪喻指了词人所处的宦途险恶、风波迭起的环境。C.词的下片主要表现词人对未来的设想,畅想了迁入新居后展开的经营和规划。D.词中巧妙运用比拟的手法,借用猿鹤与词人的对话代为抒发情志,妙趣横生。13.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合全词简要说明。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个小题,1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成分(10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千古江山)》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和孙权风流余韵的英雄业绩,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的《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5)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个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宅在家里的那些日子,每天从窗外传来社区宣传疫情防控的喇叭声,上午和下午,由远及近地响起来,又逐渐远去。还有哨声,是紧邻小区的消防队发出来的,每天早上6点多钟响起、7点多的时候还要再响一次,高亢嘹亮。疫情发生以来,每当听到这些按时响起的声音,就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和安心,让我焦虑不安的心平静下来。我渴望着更多声音。刮风的时候,向每一缕吹进窗内的风儿问好;①,与窗前的每一滴雨交谈。我家二楼和顶楼种了花草和蔬菜。常有很多鸟儿光临,麻雀叽叽喳喳吵个不停,我也听得如痴如醉。有些菜开花了,②,它们嗡嗡地鸣唱着采蜜。菜地里培育了南瓜、冬瓜、丝瓜,还种了四季豆和豇豆。一场春雨后,果蔬纷纷发芽。刚冒出土的小小芽孢,像举起的小拳头,充满着生命的力量,我听到了它们在生长。柑橘树、葡萄树上缀满小果子,像一串串小铃铛。花盆里的花也长得很好,月季花、绣球花的花枝上,有很多花蕾,有的已经打开,有的还在苞里。小小的,翠绿的,粉红的,一嘟噜一嘟噜的花蕾,仿佛在交谈。15.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拟人双关比喻B.拟人比喻反复C.拟人比喻通感D.拟人比喻借代1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可以改为:“花蕾—嘟噜—嘟噜,小小的,翠绿的,粉红的,好像在说话。”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17.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句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4个小题,12分)18.下列各组字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罅(xià)隙分蘖(niè)涨痛百舸(gě)争流B.着脑籼(shān)稻脊髓(suǐ)峥(zhēng)嵘岁月C.张皇兜鍪(dōumóu)书生意气讷讷(nè)半晌D.鹿寨芣苢(fúlǚ)遒劲(jìn)揳(xiē)入巨石1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雪莱,是法国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B.《说文》指《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编著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汉字字形结构的字书,也是世界最早的字书。C.山之“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D.白居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或师焉,或不焉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士大夫之族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吾尝跂而望矣犹且从师而问焉21.某图书馆组织了一次以“家风建设”为背景的“家庭文娱活动状况”调查,选出“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庭文娱活动”一项()A.郊游、聚餐、健身、打麻将B.聚餐、健身、打麻将、追剧C.兴趣班、手机游戏、网络小说D.郊游、运动、读书、看展览、听音乐会。(三)语言文字运用III(本题共1个小题,5分)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5分)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1)将改为;(2)将改为;(3)将改为;(4)将改为;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一位年老的智者,让一位年轻人列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年轻人列出了自己内心向往——爱情、才华、权力、财富和声望等。但是,智者却认为还缺少一样是最重要的。智者说,如果你缺少这一点,你所拥有的都会变成可怕的痛苦,成为你整个人生中难以承受的沉重累赘。于是,智者将他所有的答案划掉,然后郑重其事地写下了几个字——心如止水。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D(A项“可随意给孩子改姓起名”有误。B项“所有活动”有误,原文为“一切民事活动”;C项“集……大成”不妥,注意原文“汇集”“吸收”“有益成果”;)2.B(“两者构成……互不关联”有误,原文“根据宪法,制定本法”。)3.C(A项违反了“小区共有场所收入归业主”的制度;B项违反了民法典第1015条;D项违反了民法典第1034条。)4.①合理构建适合青少年的法律知识体系。②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青少年的具体法律实践。③注重不同学段一体化和校内校外协同化。④聘请法律界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答案】5.A6.①从情节上看,结尾揭示“点赞”真相,使情节又生波澜,再掀高潮;就此戛然而止,更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②从主题上看,出人意料的结尾能够进一步引发读者对因“点赞”而暴露出的人性弱点的深入思考,深化小说主题。③从艺术效果上看,全局上下郑重其事效仿附和的“点赞”行为竟是局长孙子的“胡乱”之举,这种反差使“点赞”行为更加荒谬可笑,增加了小说的讽刺意味和批判力度。7.①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德才兼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②单位领导要政治过硬,原则性强,工作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搞一言堂,不给曲意逢迎、投机钻营等官场陋习提供生存土壤;③破除官本位的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鼓励广大群众独立思考问题,切忌惟上是从、人云亦云的盲目从众行为。【解析】【分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A.“懊悔的心理”错。由下文“昨天自己刚把小刘批评完,今天一把手就给小刘点了个赞,这是什么情况”可知,他“哆嗦”的原因是昨天刚批评了小刘,今天一把手就给小刘点了个赞,所以出现这样的心理,“这是什么情况?李科长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这里主要体现的应是“惊讶、忐忑、不明就里”,并无懊悔之意。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本题中,首先判断结尾的方式,此结尾属于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且又是戛然而止式的结尾。然后思考这样结尾的好处。首先从情节上看,“临走之前,小刘来到杨局长办公室道别,提到了‘点赞’的事。杨局长愣了许久,突然摸着脑袋哈哈大笑道:‘你说那事儿啊!嗐!我这老花眼根本玩不了什么朋友圈,你那个赞,是我大孙子胡乱给点的!’”,结尾揭示“点赞”真相,使情节又生波澜,再掀高潮;而故事到此结束,从读者角度看,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再从主题上看,看到这样的结尾,再回头思考因领导无意当中的一个“赞”而引发单位各个阶层的干部的深思,甚至成全了一个小刘,讽刺了人性的弱点。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尾能够进一步引发读者对因“点赞”而暴露出的人性弱点的深入思考,深化小说主题。从效果上看,局长孙子的胡乱“点赞”竟然引得人心浮动,甚至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孩子举动的荒唐胡闹与各方反应的郑重其事以及小刘的命运的庄严郑重之间形成巨大反差,增加了小说的讽刺意味和批判力度。【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中,这个可笑荒唐的故事其实在现实中确实会存在,因为从文中描写来看,“局里马上就要搞民主推荐后备干部了,小刘也是备选之一。在这个节骨眼上,从来不给人点赞的杨局长独独给小刘点了一个赞,这说明什么?领导是在给咱们指明方向啊!”“说是民主推荐,可最后还不得看杨局长什么态度吗?”,由此可以看出,在人才选拔上,还是要看主要领导的意见,选拔不够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因此给我们的现实启示是: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德才兼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杨局长孙子胡乱“点赞”,让各级干部群众纷纷揣测,“不得不承认,信息爆炸时代,那信息真是以‘爆炸’的速度在辐射,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点赞,瞬间就让朋友圈里的所有人都看得见。一时间,‘杨局长给小刘点赞’仿佛成了同事们见面时的‘接头暗号’,‘小刘和局长是什么关系’也成了大家咬耳嚼舌的焦点话题”;并且纷纷站队,“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在小刘朋友圈里发的儿子照片底下,紧挨在杨局长点赞的头像后面,又多了赵副局长的头像”“于是,赵副局长头像后面,又出现了宋主任的头像,紧接着,是李科长的头像。没多久,后面又出现了一连串单位同事的头像,花花绿绿,五彩缤纷,从领导到普通职员,按照编制序列依次排列,竟然出奇地整齐”。这就启示领导干部,要政治过硬,原则性强,工作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搞一言堂,不给曲意逢迎、投机钻营等官场陋习提供生存土壤。杨局长孙子的“点赞”,一下子改变了小刘的状况,“大家对小刘的态度似乎在悄悄发生着十分微妙的变化。以前对他爱搭不理的,也开始和他搭话了;以前对他指手画脚让他干这干那的,也突然客气起来了;就连局里一向对他冷若冰霜的‘一枝花’马小菲,也破天荒地送来一瓶说是国外带回来的名牌咖啡,临走还风情万种地抛了个媚眼”;这个“赞”甚至影响到了他的仕途,“很快,小刘通过民主推荐顺利成了后备干部,不久便被安排去干部学校深造”。由此给我们的警示是:要破除官本位的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鼓励广大群众独立思考问题,切忌惟上是从、人云亦云的盲目从众行为。A.恤:忧虑A介词,因为(B.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C.介词,被/动词,是D.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A“对大自然非常热爱”错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兵役之害。11.(1)只管向山的深处去。他的饼已经吃完了,(于是)采草根和树的果实来吃。(2)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挂齿呢!1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的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注意把握诗词的手法,然后要与选项内容进行比对分析。选项B,这里使用的是象征的手法而不是比喻。根据理解“惊弦、骇浪”象征的是黑暗的时局。故答案选B。13.①表现退隐之志:借猿鹤的话曲折表现对归隐的向往。②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之情:“秋江上”三句,点出词人归隐原因,表达对官场的厌恶。③表达了对崇高品质的追求:设想隐居后亲手种植竹、梅、菊、兰,表达词人对坚贞高洁品质的向往。④书写了爱国之志:“怕君恩未许”一句,委婉流露出词人不忘复国、积极从政之心。【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情感的赏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合全词简要说明。诗词的情感主旨,往往体现在作者的身世命运、言语言辞之间,所以考生要注意结合诗词原句进行把握。例如本词中“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小舟垂钓种柳闲情,这足以体现出作者归隐的心态。“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沉吟了这么久,怕君王不许自己的心愿,所以内心还在徘徊矛盾,这足以体现出辛弃疾想要报国但是却找不到报国的机会,内心的壮志难酬的愁苦之情。【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词中,上片以闻杜鹃起兴。杜鹃常在夜间啼鸣,啼声凄厉,能触发旅客思乡之情。1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5.C

16.①将花蕾修饰成分放在中心语之前,突出花蕾的情态、颜色,使花蕾的特征更加鲜明;②使用书面语,语言典雅,语体色彩与文段风格相符。

17.①下雨的时候

②招来不少蜜蜂18.C19.C20.A

句末语气词21.D22.(1)家父改成您父亲或令尊(2)犬子改成儿子(3)小有名气改成很有影响(4)有幸改成应邀[解析][语言得体是交际的需要。无论说什么话都要讲究一个得体,也就是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平时说话讲究敬称、谦称和避讳,一点不能马虎。]23.文题是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浮躁、贪婪、逐利的现状设计的。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把握作文材料的内涵。在材料中有两个关键词,即美好事物和心如止水,同时也给我们的构思和立意设定了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不妨从以下角度来展开联想和思考:(1)何为心如止水?心如止水并不是心如死水,并不是让我们对一切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毫无热情、冷若冰霜。心如止水实际上是指心灵宁静、内心平和、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如埋头治学、潜心科研的学者,如虽平凡但依然专注本职工作的人,如尽职尽责、不贪慕荣华富贵的干部等等。(2)为何心不能如止水?不能心如止水,实际上就是心灵的躁动。其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心中不平,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二是心中浮躁,心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