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0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颗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马诗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启发谈话:《马诗》是一组以马为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2.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1.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2.自己试读课文。3.对照田字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4.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1.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读诗句。(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2.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疆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3.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2.指名学生背诵。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3.集体背诵古诗。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你还收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第2课时石灰吟教学目标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教学重难点1.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2.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谈话导入师: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知道“吟”的意思吗?(吟诵)这首诗的作者是于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二、自学古诗1.回顾这首诗的写法。(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2.自读。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千辛万苦,历经磨难)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若等闲”、“浑不怕”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只等闲”一句来理解。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在所不惜,视若无睹)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石灰怎样的形象?(坚强不屈、不怕牺牲)“要留清白在人间”抓住“清白”一词,理解:这清白是石灰的什么?(美好本性,美好品质)无论(千锤万凿),不管(烈火焚身),即使(粉骨碎身),我也(要留清白在人间)朗读,替石灰呼出它的心声。2.体会诗人的志向和胸怀。(1)补充诗人的生平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2)体会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正直的品性。(3)朗读古诗,表达诗人的美好品格。3.诵读古诗。四、拓展阅读1.阅读于谦《石灰吟》的姊妹篇《咏煤炭》。2.阅读《爱莲说》。(1)自读,借助工具书自己尝试解释古文。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2)说说在这首诗里,你读到的是一种怎样的莲的形象?(3)你觉得思想家周敦颐会是一个怎样的人?五、作业设计1.默写《石灰吟》。2.在这三首古诗中,选择一首诗进行简单的诗歌鉴赏,写一段话。第3课时竹石教学目标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韧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教学重难点1.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2.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韧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回顾导入背诵王冕的《墨梅》。交流:在王冕的《墨梅》诗中,你读到了什么?小结:诗言志。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知道他是“扬州八怪”之一——拓展“扬州八怪”,知道他就是郑板桥。可以结合一些故事来了解。)二、初读《竹石》1.齐读,把古诗读正确。2.再读,读出节奏感来。3.再读,读出平仄的变化。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三、借助诗题解释古诗1.读“竹石”这个诗题,不免产生了一个问题,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你们说呢?2.自读,从文中找一找依据,说明这首诗写的到底是什么?3.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A.“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会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朗读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B.“立根原在破岩中”理解“立根”——把根扎在……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它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在破岩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坚韧不拔)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来。读着这样的竹子,你对它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朗读,读出你对竹子的这份崇敬之情来。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抓住“坚劲”,理解“坚”中的“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理解“劲”中的“挺拔有力、威武挺立”。抓住“坚强不屈”,深入理解: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磨——磨难、困难;击——打击。)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在学生每一次想象后都替竹子高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5.朗读古诗,读出竹子的形象来。四、理解诗意,拓展延伸1.读着这首诗,我们只是看到一株株坚强不屈、挺拔有力的竹子而已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样几个故事。2.阅读有关郑燮的故事。(详见附件)3.读了故事,请你谈谈此刻的感受。4.小结郑燮竹子般的形象。5.郑燮的绘画多选竹、兰、梅、菊,其中尤其以竹与兰画得最多,最好。现在你明白郑燮为何如此喜欢画竹,为何还在画上留下这一首题画的《竹石》诗呢?(小结:诗言志)6.古人有许多喜欢竹子的,比如有一位大诗人这样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这话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7.推荐阅读郑燮的另一首咏竹诗:《竹》(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以及:《咏竹》(宋·徐庭筠)未出士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节选诗中的颔联、颈联)(宋·王安石)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8.文人墨客们为何如此爱竹,竹又具有哪些特别的形象呢?感兴趣的话不妨去研究研究。五、作业设计默写《竹石》,收集有关咏竹的诗句。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联系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正确地朗读课文。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2019年的10月1日是我国建国七十周年的日子。正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怕牺牲、敢于抗争,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二、时代背景简介1.自己轻声读预习部分。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3.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4.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在指名同学完成后,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阀”里外结构,用同音字替换的方法记住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如“阀”同“伐”“筏”比较。联系生活实际记字,如“瞅”字用眼睛看所以用“目”旁。“执”字是手拿东西,所以是“扌”。“避”和“僻”是由“辟”分别加上“辶”和“亻”组成的,“避”可理解为“躲开,回避”;“僻”可理解为“偏僻”。“靴”是长筒的鞋,所以是“革”部,剩下的字同学们可以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记住它。三、正确地朗读课文,指导长句的读法1.自由轻声通读全文,画出读不好的句子。2.小组二人讨论读不好的句子如何读。3.提出问题,全班共同练习朗读。(1)“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读的时候语速要慢,要读出李大钊遇事不慌,淡定从容的样子。(2)“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读的时候语速要快,记住先是宪兵,再是侦探,再是警察。服装有变化。(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班齐读,达到会背诵。找学生领读,其他学生接读。四、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2.抄写书后词语表中的词语。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第一、二部分,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2.从一、二部分中找出照应的句子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3.有感情地读一、二部分课文。教学重难点1.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体会好处。2.通过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指导学生分段1.默读课文思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成四段。被捕以前:(1~7自然段)被捕经过:(8~18自然段)在法庭上:(19~29自然段)被害以后:(30~33自然段)2.如果按时间分段,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来。找出“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十几天过去了”,“28日黄昏”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小结:段落的划分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可以找一些明显的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清段落后逐段学习。二、学习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知道出了什么事?边画边思考。学生自由读,边画边练说。“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可以体会出李大钊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忙。“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埋头”指工作很专心,体会出李大钊在家里也在紧张地工作,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怕党的机密文件落入敌人之手。表明他忠于党的事业。2.你还有哪些词语、句子不理解?找出来。(1)“被难日”指什么意思?指李大钊被敌人杀害的日子。(2)为什么平时慈祥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作者奇怪地问父亲为什么把书和有字的纸片烧掉时,平时对儿女总是那样“慈祥”、“耐心”的李大钊,竟“含糊”地回答作者的问题,这件事突出地说明李大钊在这一阶段中工作紧张的程度,同时也怕泄露了党的机密。(3)工友阎振三的被捕为什么让我们替他着急呢?阎振三是我们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他的被捕,预示着敌人将疯狂地镇压革命,共产党人处境非常危险。3.读“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的话,这里写了几层意思?表现了李大钊什么精神?写了两层意思:(1)“我哪能离开呢?”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明他坚持到底,忠于党。(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舍身为党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指导朗读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第7自然段父亲的讲话。四、学习第二部分(第8~18自然段)1.“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指什么?指李大钊被捕的那天,4月6日清晨。(1)“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这句你读懂了什么?说明他对敌人早有准备,从容不迫。(2)用“”画出描写敌人的词句,再读一读你能体会出什么?“沉重的皮鞋声”和“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挤满”、“像一群魔鬼似的”、“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满脸横肉”、“冷笑”、“搜了一遍”……可以体会出敌人的凶狠残暴,从反面衬托出李大钊沉着、机智、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也反映出李大钊对敌人极度的蔑视。2.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及对李大钊临危不惧的敬佩有感情读这一段。3.思考:这一段写敌人逮捕李大钊时,为什么带来了工友阎振三呢?实际上敌人为了要从阎振三口中得到李大钊的情况。但是,敌人的打算落空了。阎振三同志身受酷刑,可是仍摇头表示不认识李大钊,说明共产党人忠于组织,不出卖同志。4.“阎振三”在这一部分出现,与上一部分有什么联系?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5.打出两组句子分别让学生读。这叫什么句子呢?(这叫前后照应的句子。)6.反复读这两个句子。(1)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2)体会前后照应的句子有哪些好处?使文章结构严谨,使读者对内容不致产生无头绪之感。7.练习。读下面的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照应的句子。(1)“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第3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三、四部分抓住前后照应的句子。2.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3.体会开头、结尾呼应的作用。4.有感情地读三、四段。教学重难点1.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2.认识开头、结尾的作用。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学习第三部分(第19~29自然段)学生读第三部分,思考本部分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坚定、沉着、毫不畏惧。二、与段落照应的句子教师指名读第三部分,找出与下面这句话照应的句子来。“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答案:“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从这两句话中,看出什么?(讨论)看出敌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敲着惊堂木,为自己壮胆。三、分析重点句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2.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体会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3.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2)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脸。从李大钊的外貌上看出李大钊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短短十几天头发就乱蓬蓬的,可见敌人多么凶狠毒辣。但李大钊的神情仍旧平静而慈祥,说明他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惧敌人,不怕牺牲的从容态度。4.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部分。大家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四、学习第四部分(第30~33自然段)1.默读最后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全家人得知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心情无比的悲痛。2.指导朗读。(1)指名读,说优点、缺点。(2)老师范读。(3)跟读,体会感情。(4)再指名读,评一评,议一议。3.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1)读开头和后三个自然段。(2)讨论问题。(3)发言总结。内容上首尾连贯、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表达清楚;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沉痛心情。五、练习设计1.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答案:(1)“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2)“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2.课文围绕李大钊讲了哪几件事情?讲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的坚定与沉着的意志品质;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3.李大钊的表现是怎么样?李大钊坚贞不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事业。六、作业设计有感情地读课文。12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找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人物,准备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揭题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二、理清文章思路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又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教师小结:这五个自然段讲了五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为一段。三、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这一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学生能够说出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的回答深入详尽。2.出示: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板示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带点的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关系。四、学习第二段学习第二段,可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第二段,画一画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上: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再让学生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使学生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句话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理解。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小结:学生领会了这两个难句的意思,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五、学习第三段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学生可能画出这几句话。(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2.教师可将这些句子板示出来,然后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教师可以帮助、指导、启发学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为人民服务,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无论是自己的同志,亲密的朋友,还是平日相处时有矛盾的人,反对过自己的人,这些人的批评都要听得进去。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我们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办。这就表明了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学生还可能画出这句话:(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学生提出这句话,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讲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要使我们的队伍兴旺起来,就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错的,改正对人民无益的。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句,教师可再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深刻体会文章的含义,同时为后面的背诵奠定基础。六、学习第四段1.在前面三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教学生读书,找难句,提问题;点拨启发学生,理解难句。在第四段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讨论,自己学习。2.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对重点句的理解,最后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小组里的几个同学共同讨论,互相补充。3.集体讨论。请学生读自己画出的重点句,再谈谈自己的理解。七、困难的句子讨论段把小组讨论后理解仍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集体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几句话的点拨。“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七、困难的句子讨论段(续)“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可见,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八、背诵课文指导学生背诵课文12.为人民服务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1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学目标1.了解董存瑞炸暗堡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董存瑞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照片导入,情境渲染(投影董存瑞的图像)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年轻的英雄——董存瑞。董存瑞是河北怀来县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用自己的身体扫清了大部队前进的障碍。当时的董存瑞只有19岁。我们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事迹。二、通读课文,掌握字词(一)自学指导(1)1.自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地方可以向同桌请教。2.两分钟后老师进行分工,练习朗读课文。(3分钟后比一比哪个小组课文读得最好。)(二)自学指导(2)1.同学间互考会认字:先读字再组词,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并教读两遍。(时间为3分钟。)2.投影重点词语的意思,讲解举例,扫清课文理解障碍。三、整体感知、领悟情感(一)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的是因为敌人在桥上建构暗堡,解放隆化的道路受阻。第二段:(第2、3、4自然段)讲的是董存瑞请战,得到批准。第三段:(第5、6自然段)讲的是董存瑞冒着枪林弹雨冲到桥下的过程。第四段:(第7自然段)讲的是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第五段:(第8自然段)讲的是隆化城解放了。(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记叙了战斗英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舍身炸掉敌人的暗堡,为大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的英雄事迹。四、入情入境,重点赏析(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段1.战士们进军过程中遇到了什么事情?(“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这里“像潮水一般”比喻战士们进军的声势大,速度快。在这种情况下,敌人的几条火舌从一座桥上的暗堡中喷了出来。)2.这个暗堡对我们的大部队构成了什么威胁?(“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几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喷出”一词说明火力很凶。“封锁”的“封”是封住。“锁”是锁住,就是敌人用很强的火力封闭锁住我军的进攻道路。)(敌人之所以能凭借这个暗堡挡住我军前进,是因为暗堡建在一座桥上,两侧还筑了墙,顶上加了盖,说明暗堡四周都是枪眼,强攻是不行的,我军伤亡惨重。)(二)请一位同学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董存瑞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董存瑞为什么坚决要求去炸暗堡。(我从“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一句中体会到,“瞪着”“迸射”说明董存瑞看到敌人如此猖狂,暗堡给我军造成这么大的伤亡,对敌人含有满腔仇恨,因而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炸掉它。)(三)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画出描写董存瑞动作的词语,体会董存瑞是怎样一步步冲向暗堡的,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1.前面讲到,敌人的火舌封锁了通往敌军司令部的道路,董存瑞是怎样冲上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下半年贵州贵阳市花溪区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12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内江市市本级部分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2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云南红河蒙自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0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海地铁第二运营限公司退役军人招聘12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广元青川县事业单位招聘97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台州市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纸张消防班组施工合同
- 高铁建设简易合同模板简化版
- 土石方工程招标文
- 设计合同履行与监督细节
- 辽宁2025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
- 《电能计量知识介绍》课件
- 2025届甘肃省武威市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东方明珠课件
- 2024年教师师德师风工作计划(2篇)
- 物流行业服务质量保障制度
- 养老院物资采购流程及制度
- 眼镜店年终总结及计划
- 公务用车车辆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