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作比较句式_第1页
我和你作比较句式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和你作比较句式前两个月学习了正面管教家长班课程,学完之后我有在生活中实践,然而有些理论知识看似明白了,但运用起来还是会碰到一些问题,甚至感觉工具不好用的时候。近阶段对以前学过的正面管教工具进行复盘学习,我选择一个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用到的正面管教工具“你句式、我句式”进行分享。复盘是一种更好的学习,通过复盘能使正面管教的理念在育儿中更好地落地实施。也希望借着这次分享能和大家一起多交流学习。一、什么是“你句式、我句式”正面管教工具?(一)“你句式”:你看上去/听上去/知道。。。。。。(事实现状)你现在觉得_____(孩子的感受)是因为你_____(造成前面感受的原因事实)我想,你希望_____(孩子的愿望/请求),同时可以和孩子进行启发式提问或相互尊重的解决办法。比如,孩子看着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酸奶,哭闹着要喝,可是我们想让酸奶暖一下再喝。可以用“你句式”,妈妈看到你很特别不想喝酸奶,可是妈妈现在不给你喝(事实现状)。你很着急(感受),因为妈妈要让酸奶静置暖和一下,你就不能马上喝了?(原因)我想,你希望妈妈能马上拿酸奶给你吃(愿望、请求)。接着可以和孩子进行启发性的提问的解决方法。可是现在酸奶这么凉,如果直接喝到你的肚子里,你的小肚子可能会很难受。妈妈很担心你的小肚子会很难受。所以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喝了酸奶之后,你的小肚肚会不难受呢?(启发式提问或相互尊重的解决办法)3岁以上的的孩子可以让孩子提出解决性办法,针对2岁以下的小孩,可以让孩子感受一下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酸奶的温度,让她的脸蛋接触下,然后给她提出有限的选择:你觉得妈妈现在给酸奶热一下再给你吃,还是妈妈先陪你玩一会儿,让酸奶静置暖和一会儿,等我们一会儿游戏结束再来吃好?(二)“我句式”:我看到/听到_____(观察、现状)我觉得_____(自己的感受词汇)是因为_____(造成前面感受的原因)我希望_____(启发式提问或相互尊重的解决办法)我希望我们可以一起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我希望我们可以(自己认为可行的解决办法)/你有什么好办法?

比如上班回到家,看到孩子在家里玩又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我们情绪不免会受影响,可能我们的大脑盖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我们可以用“我句式”跟孩子沟通:妈妈今天回家,看到你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客厅垫子上、沙发上、餐桌上,而没有收拾起来(观察、现状),妈妈很生气(感受),因为妈妈要收拾很久(原因),妈妈希望我们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家,玩具能好好收拾起来。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玩具回家,让我们的家保持整洁干净呢?(启发性提问或相互尊重的解决办法)

二、

使用“你句式、我句式”工具需要注意什么?在“你句式”中要做到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而在“我句式”中,要做到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而这些的前提就是先共情再表达。“我”句式中,“自己的感受”和“引起感受的原因”是两个难点。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发生负面情绪时,我们会自然不愿面对或只面对浅层情绪。例如:“我觉得很担心,是因为你的考试成绩差,我希望我们一起找到解决方法。”在这里,“你的成绩差”不是引起“担心”的原因,真正引起“担心”的是:“你的成绩差,可能以后会对你的生活有负面影响,而我很爱你,希望你拥有好的生活。看到你的生活中有负面可能,让我担心。”在“我”句式使用中,是以我为主,先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是因为我......我希望我能......而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是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说到原因,也就是引起感受的原因,就如上面解释的,却经常表达出来的是对方的问题,然后希望对方应该怎么做。因此,“我”句式中,我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情绪诚实最为重要,应创造情绪安全的沟通环境。这样的表达方式,能让我们通过自己的行为,逐渐增强孩子的内心力量。我们沟通中经常出现的生气和愤怒,不是因为孩子行为的对错,而是因为我们自己“行为窗口”的接纳度不同,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看法不同。所以沟通的本质不在于论对错,而是在当下这个时刻,谁的行为窗口没有被满足?谁的感受很糟?谁需要对方的帮助?所以通过诚实安全的表达情绪,达到理智平和关注解决方法的目标。三、

“我和你作比较句式”案例分享,练就诚实情绪在生活中使用“我”句式的时候,我也经常找不准自己的感觉,或者只能找到自己“生气”“不开心”“难过”这样表面的感觉,要不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感觉。在把“我”句式用于2周岁的女儿身上时候,我也经常感到无力,特别是在孩子哭闹很久时。从2周岁时带她去医院卫生院打疫苗体检到现在2周2,她对卫生院、医院及一些陌生地方总是持着戒备的心态。即使我事先提前告知再告知,同时经得她同意之后才带她出去,但是到现场她的情绪失控,哭闹要回家,我平复自己的心情,跟她共情,然后猜测她的想法,结果还是很不好,这使我一种深深的挫败感与自责。不过,就像朋友一妈说的,每个小孩的特质不一样,也许需要的是时间,我们好好陪伴她然后陪她一起慢慢成长。遇到孩子有情绪时,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感觉好了才能更能做的好。最近晚上哄女儿睡觉,总是要哄快一个小时,陪她亲子阅读将近一个小时后,按照日常惯例抱抱亲亲她、穿上睡袋,然后关灯等,有时候她还哭闹着要我再陪她读绘本,可是我暗示她时间已经到了,她只好乖乖地躺下来。二十分钟后我看她躺着都没动静,我以为她睡着了,可是我一离开,她立刻惊醒爬起来;有时候睡前已给她小便完,可是没一会儿又哭着起来要尿尿之类。我情绪很烦躁甚至很崩溃:我已经哄你哄得很累很困了,但我还没洗澡,你怎么还不睡,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越想我的情绪越糟糕,等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后,我理解她就是想要求得我多关注。于是我躺在她旁边,拍着她的背跟她说:沐沐,你看起来是不是还不想睡觉?想到睡觉你很不开心,因为你一睡觉,妈妈就要离开你,你很希望妈妈多陪陪你。她“嗯”了一下。我继续说:嗯,妈妈知道你现在的心情,但现在已经到了我们睡觉的时间了,你安心躺下来睡觉,妈妈现在就躺在你身边陪你,陪你睡着,你就能感受到妈妈的存在,在你睡着之前,妈妈都不会离开,好不好?然后我们都不说话。差不多十分钟后,她安心睡着了。此外,当我们遇到问题,需要孩子协助解决时,要避免使用直接命令、建议、威胁、说教的方式,而要使用“你句式”、“我句式”,“你、我句式”是更能够客观、不带指责的、坦诚的、尊重孩子的沟通方式。例如“你今天回家又把衣服乱扔,妈妈很生气,因为妈妈要收拾很久。”这是一种可以避免争执,容易激发孩子自律性的沟通方式。了解孩子以及让孩子了解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共情”和“你、我”句式。共情,是用我们的心去感受孩子真正的想法,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你、我”句式,则是真正向孩子敞开我们的心扉。共情只是接纳了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他有生气、郁闷、伤心、难过等等负面情绪都没关系,但有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