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经济学为经济发展开出正确药方了吗?的论文_第1页
新结构经济学为经济发展开出正确药方了吗?的论文_第2页
新结构经济学为经济发展开出正确药方了吗?的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结构经济学为经济发展开出正确药方了吗?的论文新结构经济学为经济发展开出正确药方了吗?对经济持续增长和国家繁荣的探索成为令世界各国经济学者和政客着迷的目标,这一问题又是如此宏大,以至于一旦一个人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他就很难再去思考任何其他问题[1]。林毅夫教授近来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框架便是经济发展理论的又一次探索,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宾塞所言,〔新结构经济学〕是一部真正重要且富有雄心的作品,它通过联系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为增长提供了微观上的动态结构。该理论尤其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转型和政策制订描绘了蓝图并且提供了技术性操作步骤,许多蜚声海内外的经济学家对此书都不吝赞美言辞。众所周知,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主导的指令性计划经济都由于过于理想主义而破灭,在经济发展过程的作用已是不可或缺,但究竟应发挥何种作用和如何发挥作用却仍然有待深化认识,林毅夫教授给出的依据比较优势和因势利导原则为操作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菜单,同时也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和争辩,围绕它的争论将使新结构经济理论成为焦点,也必将促进经济发展理论的进步。一、经济发展的事实从一个更加长远的历史角度观察经济发展,可以使发展的因果关系更加清晰。在过去上千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世界始终处于贫困状态,各国经济基本以农业为主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长期落后于人口增长。直到1820年之后,也就是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才开始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由之前的0.05%逐渐提高至2%,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开始超过人口增长率。11665.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又并非同步发生,各国之间的经济绩效存在巨大差异。增长较快的主要包括西欧、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亚洲的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这类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由初始的相近水平拉大到7比1,最富有地区和最贫困地区的人均收入差距甚至达到19比1〔1998年麦迪逊数据〕[2]。除此之外,在欠发达地区内部的经济增长也存在较大差距,拉丁美洲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相对快于东欧、亚洲和非洲国家,然而拉美许多国家却在上个世纪末段遭遇诸如债务危机的各种困境,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东欧许多国家在效仿和复制西方经济增长方式后却并未实现预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期的效果;进入21世纪以来,经历长期高速发展的东南亚发达经济体逐渐面临转型困境,增长开始乏力,欧美发达国家则深陷近来的债务与金融危机不能自拔,世界经济前景持续阴霾,收入不平等、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技术创新瓶颈等各种问题制约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这样的发展历史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以下两点经验:〔1〕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增长或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决定因素因时、因地而异;〔2〕长期的、可持续的稳定增长优于短期的、不可持续的高速增长。事实上,二战后经济增长率超过7%、持续增长超过25年的经济体只有13个,它们分别是博茨瓦纳、巴西、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马耳他、阿曼、新加坡、中国台湾和泰国。其中博茨瓦纳、马耳他和阿曼的人口规模非常小,另外10个国家无一例外地遭受了经济减速、停滞甚至倒退等不同程度地衰退[3]。宾斯旺格就曾认为全球的必要经济增长率是1.8%,而只要这一稳态增长能够得到长期维持,其作用和效果便是惊人的。但在现实中人们常常陷入对增长地疯狂迷信和追求,导致增长强制和增长无法停歇[4],结果经常导致各种可持续难题。二、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在考察现实的基础上,理论界也展开了关于经济发展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经济发展思想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对国家财富的讨论,近代以来重农主义和重商主义围绕国民财富的论战成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思想源泉,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基础,随后,一大批经济学家通过理论或数理模型构建了引致经济增长的因素和具体机制。〔一〕经济增长理论的脉络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亚当斯密强调劳动分工在财富创造和生产当中的核心作用,分工程度加深促进了专业化和交换范围的扩大,从而扩大并繁荣了市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据此指出,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5]。强调自由竞争从此成为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传统,对于国家干预则向来持谨慎或排斥态度。但自由竞争的强大力量在成就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辉煌的同时也逐渐瓦解了自由竞争本身,垄断性组织随之出现,经济和社会系统开始复杂化,政治力量不可避免的强大起来,不得不在经济增长过程占据一席之地。2.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20世纪中期,harrod〔1939〕和domar〔1946〕各自提出了经济增长模型,一般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其最终表达式为:g=s/?淄,其中g为产出增长率,s为储蓄率,?淄为资本产出比,是一固定值,总产出将由外生的资本形成能力即储蓄率决定[6]。由于资本和劳动不可相互替代的设定极大限制了模型的解释能力,solow〔1956〕放弃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资本产出比不变这一假设,其基本表达式为?驻y/y=?驻a/a+?琢?驻k/k+?茁?驻l/l方程式左侧代表产出增长率,?驻a/a代表技术进步率,?驻k/k代表资本增长率,?驻l/l代表劳动增长率,?琢、?茁分别表示资本和产出的产出弹性。由于生产函数中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长期的产出增长将由外生的技术进步决定。进一步的实证检验支持了这一结论,索洛发现要素增长仅能够解释经济增长的小部分,约为12.5%,而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达到87.5%[7]。但是技术进步从何而来索洛并未说明,因而是一个外生变量,于是某种意义上,与其说?驻a/a是对技术的测量,不如说是对无知的测度。根据索洛模型我们还可以得到以下推论,〔1〕人均资本存量增长时,由于边际报酬递减,经济增长将会放缓,最终将走向停滞;〔2〕贫困地区将比富裕地区得到更高层次的经济增长速度,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会走向收敛。但是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事实并不支持这两个推论。除此之外,cass〔1965〕和koopmans〔1965〕在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另辟蹊径,致力于将储蓄率内生化,①以此提供经济增长的内生化基础。但是总体而言,在技术进步的内生化问题上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则迟迟没有进展,也就制约了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由于增长理论与现实的背离越来越远,增长理论在经济学研究当中也暂时陷入了沉寂。3.内生增长理论。在继续探索经济增长源泉的过程中,许多经济学家试图以新的生产函数形式替代新古典生产函数,在新的生产函数中可以实现报酬递增,他们试图以此内生经济增长。②arrow〔1962〕率先提出干中学模型,强调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不断积累生产经验等新的知识,同时又从其他企业的经验中不断学习,知识的溢出效应解释了技术进步的发生[9]。但是由于知识的外部性,私人企业将不愿意过多地对知识进行投资,社会最优均衡的达成就需要对科学研究进行补贴,从而为政策干预打开了一扇通道。沿着阿罗的干中学思路,romer〔1986〕通过修正模型解决了知识的内生性问题,③但由于知识的外部性特点,经济增长最终还是要诉诸于政策干预,垄断竞争现象也伴随发生[10]。barro〔1995〕论证了生产性支出活动的外部性,进一步巩固了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11]。于是内生增长模型彻底打破了经济学中自由竞争的传统信念。沿袭索洛传统,但是uzawa〔1965〕,lucas〔1988〕等人不再认为知识积累是通过技术进步而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他们认为知识附着于人的身上,以人力资本的形式直接参与生产,传统的资本、劳动两要素就扩展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劳动三要素。与知识不同,人力资本由于排他性和独占性而不具有溢出效应和外部性,也就不需要借助垄断竞争和干预实现内生化,经济增长从而取决人力资本的投入。除此之外,grossman,helpman〔1990〕、barro,sala-i-martin〔1995〕、krugman〔1994〕、rebelo〔1992〕也都不同程度扩展了内生增长模型。概括各种思路,内生增长模型认为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又是知识内生积累的结果,因而增长得以在经济系统内部产生,而不像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那样是外生的。但新的问题随之出现,技术的外部性造成企业的私人收益率低于社会收益率,最终的均衡必然是非帕累托最优的,此时就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干预和适当的政策来促进和鼓励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资,而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不同经济学者之间又产生了很大的分歧。4.新经济增长理论。随着理论的深入和变量的内生化,人们开始关注变量的决定机制以及经济决策的制定过程,经济增长理论开始涉及增长的微观基础。在熊彼特强调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影响下,新熊彼特主义者在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将创造性破坏思想加以体现,一般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aghion和howitt〔1998〕通过研发者、中间品和劳动者三方的最优化确定劳动力在研发和中间品制造领域的配置,并以此得出均衡下的经济增长路径。在他们的模型中,每一次创新都以前一次创新的损失为代价,每一次创新又会创造出更大的利润弥补之前的损失。④pissarides〔1990〕在此框架下讨论了增长和失业的关系,创造性破坏过程一方面提高了自然失业率,但创新造成的生产力提高又会创造新的岗位引致就业的长期增长。针对此前模型中只有技术的全面更替而没有技术的逐步更新,mortensen和pissarides〔1998〕加入了创新的资本化效应,企业将在技术全面创新和逐步更新之间权衡取舍。helpman和trajtenberg〔1998〕进一步区分了一般通用技术〔generalpurposetechnology简称gpt〕和专用性技术,所谓一般通用性技术指的是与先前技术全面决裂的重大发明创造,而它的出现需要更多微小和细节的创新进行匹配,从而诱导资源从生产部门向创新部门转移,造成第一阶段产出和生产率下降,利润下滑;第二阶段,充分的互补性投入开发出来之后,产出和利润上升。经济增长从而取决于gpt的进步,然而由于gpt的公g产品性质,静态均衡结果将低于社会最优的均衡,这就依赖更加促进合作的制度设计。可见,在异质性技术和知识的背景下,实施有效政策就更加困难,mortensen〔2005〕在综合搜寻匹配模型和aghion-howitt模型的基础上考察了就业政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适当的政策必须全面考虑不同的发展阶段、市场结构以及技术创新特点,从而对部门和政策干预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12]。5.新制度经济增长理论。north,thomas〔1973〕、north,weingast〔1989〕在对西方经济史的分析中强有力地证明了制度和制度变迁对西方市场的建立及完善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开启了制度因素决定经济增长的全现代。只有当制度安排使得生产性努力有利可图时,人们才会这样做,技术进步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才成为可能。除此以外,许多制度经济学家从不同方面论证了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对制度的作用机制和内涵也不断得到深化[13]。elinorostrom,davidfeeny,hpicht〔1992〕强调制度对于协调复杂的经济生活的重要性[14]。柯武刚,史漫飞〔2000〕指出制度在促进人类交往时的作用,离开制度形成的共识和稳定预期,人类交往所必需的值得信赖的行为模式就无法存在。一旦离开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市场交易就将面临过多的摩擦和不确定性,分工、社会化大生产就无从谈起[15]。总体而言,新制度经济增长理论可视为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重新回归,并且在形式化和分析工具、方法上都进一步加深和拓展了古典经济学的认识。但新制度经济增长理论内部各分支存在的分歧也很大,一些固有的矛盾和缺陷也有进一步修正和理论深化的余地。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在于制度的变迁,当人们已经认识到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此巨大,那么制度又从何而来、如何变迁?hayami,ruttaa〔1985〕在研究农业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诱致性制度变迁假说,认为制度变迁本质上是一个价格现象,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改变了预期收入的现值,进一步诱发了根据最大化行为调整的制度变迁,政策制定和产业选择必须适应当地资源禀赋才能取得经济增长[16]。但bromley认为该假说有同义反复的嫌疑,理由在于资源禀赋本身是由制度安排如产权界定的[17]。因此,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最多解释了制度变迁的需求方面,对于制度变迁的供给仍然有待深化。而国家和在制度供给中无疑发挥重要作用,buchanan〔1962〕在构建公共经济学框架时考察了宪政规则对经济体系的影响,着重从个体行为、决策及其互动中分析政治活动和经济过程[18]。acemoglu分析了民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真实影响机制,认为产权和政治权力等因素决定市场均衡,进而决定经济的增长[19]。但在解释制度供给时人们却经常陷入无尽的循环。〔二〕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原本并不能全然割裂,但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在欠发达地区的适用性却非常有限,客观上促成了欠发达地区在追求经济增长时另起炉灶,从而使经济发展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分道扬镳。1.结构主义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起始于二战之后民族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尝试,由于缺乏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以资源性产业和农业等基础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导致生产力水平的落后,城、乡和工、农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极大限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于是,亚非拉的许多欠发达国家开始通过积极的国家力量动员或主导国内产业向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蜕变。pn罗森斯坦和罗丹1943年的论文东南欧工业化问题和k曼德尔鲍姆〔落后地区的工业化〕〔1947年〕一书标志着发展经济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wa刘易斯通过一个二元结构模型描述了欠发达国家如何通过资本积累消化吸收无限的劳动力供给和边际生产率为零的传统部门来推动经济发展。r普雷维什和hw辛格认为欠发达国家在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时由于落后的产品结构而遭受发达国家发盘剥,贸易条件长期恶化,因此必须通过进口替代政策快速实现工业化。罗森斯坦罗丹〔1957〕进一步在其大推进理论中强调分散的个人投资无法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和合意的规模经济,尤其是不完善的市场将不能正确地利用价格机制解决外部性等问题,因此必须依靠国家力量实现大推进式的投资和工业化。r纳克斯认为要消除不发达国家贫困恶性循环就必须通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平衡增长为其他行业提供广阔市场。与之相反,赫尔希曼则依据联系效应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除此之外,hb钱纳里就欠发达国家的储蓄约束和外汇约束提出了两缺口理论,g缪尔达尔就不平等问题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h莱宾斯坦提出了临界最小努力理论,等等[20][21]。以上各种理论秉承结构主义思路,基本上都强调通过国家力量迅速而深刻地改变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实现向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在该种思潮的指导下,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往往通过国家大规模投资实现了短暂的增长,随后却是经济停滞和持续的危机。实际上,结构主义发展思路从一开始就饱受诟病,如j瓦伊纳〔1952〕反驳了贸易条件长期恶化和进口替代的主张,指出不应忽略贸易的有利效应,包括降低产品成本和技术引进等;g哈伯勒也强调了国际分工和贸易对参与国的动态间接效应。2.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由于忽视市场体制建设、歧视农业和闭关自守的保守倾向,结构主义思潮下的欠发达国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发展困境,事实证明主导的、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与此同时,以东南亚许多国家为代表的、建立了以市场体制为主导的发展方式却取得非凡的成就。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发展理论开始掀起新古典主义的全面复兴,其标志便是华盛顿共识的形成,其内容主要包括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的主导和帮助下,一些欠发达国家开始向三化转型,但结果同样糟糕,这些国家的现在状况甚至不如改革之前。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致力于通过自由市场修正结构主义思潮下扭曲的价格体系,结果却矫枉过正,并没能复制西方发达国家自由市场经济的神话。3.小结。至此人们认识到在欠发达国家并不存在一个区别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经济发展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逐渐合流、融合,发展经济学也就此衰落,一些发展经济学家甚至宣称发展经济学已经灭亡。同时,主流的西方经济理论也迫切需要修正和深化,以对不同发展状况的经济体进行合理解释。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已不是要不要在经济发展当中发挥作用,而是发挥何种作用和如何发挥作用。回顾前文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主流经济增长理论在是否应该发挥作用以及如何消除干预这一外生变量上几经反复。因此,未来的增长或发展理论有必要正视现实,从一个新的思路,即究竟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何种作用和如何发挥作用出发,从而将变量内生化。可见,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经济理论无疑是沿着这一方向的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三、新结构经济学为经济发展开出的药方〔一〕新结构经济学的总体诊断思路新结构经济学是在反思发展经济学的前两次思潮以及总结不同经济体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依据新古典主义的分析范式来研究经济的动态过程和结构变迁的,同时积极借鉴和吸收经济增长理论的有益成分,从产业结构变迁的微观视角提供了经济动态发展过程的一个综合分析框架。总体而言,新结构经济学仍然属于新古典主义的分析范式。具体的,新结构经济学认为经济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经济发展由要素禀赋的变化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在特定时刻,一国的要素禀赋是固定的,进而决定该国最优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升级要求要素禀赋的升级,要素禀赋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而且,要素禀赋还应该包括一国的基础设施情况〔硬件和软件设施〕,这构成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总体预算约束,又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要素禀赋升级的方法在于根据比较优势选择相应的产业,并引导企业进入这些领域。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企业进入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优势以提高竞争力,同时优化一国总体的资源配置,最大化经济剩余[22]。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市场必须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以通过竞争性价格反映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在这个过程中,要素禀赋不断发生变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从而产生长期的良性循环。但是在该动态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投资、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和引进新技术时的外部性,必须出面协调和引导以内化外部性。〔二〕经济发展的主体:还是企业关于经济发展主体似乎是老生常谈而且不言自明的一个问题,但或是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新古典主义分析框架都隐含着良性的先验假定。新结构经济学同样先验地假定具有发展经济的意愿,同时假定具有发展经济的能力。具体的,干预以维持市场正常运转的手段包括:〔1〕提供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信息,让企业知道哪些产业是与由经济禀赋结构决定的新的比较优势相一致的;〔2〕协调相关产业的投资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3〕对工业化和结构转变过程中带有外部性的活动予以补贴;〔4〕通过孵化或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催化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克服社会资本的短缺和其他无形约束[22]。但问题在于以上措施如果可以由实行,那么独立的私有企业又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1〕新的产业多是在原有产业基础上的革新,关于新兴产业的知识和信息企业较更具优势,而且这种优势是难以想象的大;〔2〕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的配套基础设施本身也是产业链条的一部分,应该在产业内部治理体系中得到解决或缓解,除此之外,基础设施的供给又需要相关原材料的配套,因而越俎代庖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行的;〔3〕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转变时同样面临甄别时的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难题;〔4〕在前三条都难以成立的前提下,主导的外商投资也会非常盲目和主观。事实上,一旦将这些权力赋予经常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比如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作为愿望强烈,结果电力、交通、金融等基础领域也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一方面垄断特征挤占民间资本进入,另一方面孱弱的竞争力制约经济的长期发展。尽管新结构经济学一再声称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只是发挥辅助功能,但在实践中却难以操作。正如克鲁格评论中所说,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答,新结构经济学恐怕会被作为支持特定产业甚至特定企业的许可证[22]。〔三〕经济发展的过程和策略选择新结构经济学将经济发展描述为一个持续性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多样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各类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不断改善的过程[22]。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自然资源或劳动力充裕,而资本相对稀缺,那么就应该以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发展产业,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久而久之就可以积累足够的经济剩余,培育更多的物质和人力资本。一旦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转而发展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这种动态的良性循环将促使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的内生循环,也将提高该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水平。但现实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却在发展的尝试中遭遇失败,林毅夫教授将之归为这些国家没有一个好的行业选取标准,错误的产业政策导致要素禀赋的无效或低效配置。据此,林毅夫教授提出一个正确的产业选优标准,即增长甄别和因势利导框架。该框架首先需要确定一国可能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产业,其次需要消除可能阻止这些产业发展的约束。具体的,该框架包括六个步骤,其中关键的第一步在于根据与本国要素禀赋结构相似,且人均收入高于本国约100%的高速增长国家,产品或服务存在超过20年的产业确定本国商品和服务清单,以重点扶持该类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除此之外,为使正确甄别产业,林毅夫教授还提供了互补性的技术性操作工具,包括hau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sman等〔2008〕提出的增长诊断框架。看似细致的操作步骤是否能保证正确的产业选择呢?林毅夫教授对此是自信的,新结构经济学也将发展中国家之前的失败归于增长甄别过程中的决策者失误。那么又怎么能够保证决策者不犯类似的错误呢?更进一步的,新结构经济学以及新古典主义一开始便将视为完美的市场补充者,这岂非自相矛盾。在反驳反对政策干预者时林毅夫认为经济学家往往将注意力放在已实施的失败政策而忽视成功的干预案例,同时混淆不同类型的政策干预[22]。但相反的说法同样成立,何况,真实的史实显示除了二战后一些成功的案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都没有能满足人们的期望另外,新结构经济学建议发展中国家选择领先其人均收入不多的先进国家的成熟产业,同时却又认为发达国家的今天并不必然是发展中国家的明天。与先前将经济发展阶段简单划分为穷和富相比,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不同国家是一条沿着低收入农业经济向高收入的后工业化经济逐渐转变的连续谱。因此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改善的目标并不必然是发达国家现有的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情况,这种认识显然是一次明显的进步,但却没有本质的改变。新结构经济学致力于政策选择本身,而真正的问题却在于政策实施,即使是正确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发展主体并非先验的偏好整体的经济增长,将视做原子式参与个体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同样由类型多样和不同偏好的个人组成。四、结论与展望从历史的角度看,每一个经济体的发展都存在于具体的历史阶段,不同经济体具有不同的发展过程,在全球化的开放时代,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无法脱离其他经济体而存在,一个产业也无法脱离产业链而独立存在。在一个更为本原的意义上讲,经济发展并不是由国家或这一主体主导的,尽管经济发展在国家整体的层面上显示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