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4〕-05-0068-05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价值视域下中华特点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民性研究〞〔11BKS02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牟文谦〔1974-〕,男,山东沾化人,滨州学院政法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华特点主义和学研究;郑士鹏〔1983-〕,男,山东阳信人,北京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华特点社--义理论和思想研究。-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义强国〞、“走中华特点社--义发展道路〞[1]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又重申了这一任务要求,从而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中华特点社--义发展道路所蕴含的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充分表明了我们-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们国家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在新的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和对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基本功能的准确定位。科学阐释和准确把握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有助于抢占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发展的制高点,为不断增强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综合国力,不断扩展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文明传承功能中华特点社--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和伟大复兴的责任。她渊源于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既是对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华特点社--义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又是对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的兼容吸纳;既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一方面,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传承并弘扬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曾经指出,人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自己的历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2]470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也不例外。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和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各种严峻挑战和艰难险阻而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其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兼容吸纳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健康向上、顽强拼搏、自主发展、合作共赢的主体品格。她不仅仅是中华民族过去达到世界文明高峰的心理基础,更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复兴的文化保障。没有这种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在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文化困惑〞[3]472中,中国人必将被欧风美雨同化,中华民族就会在因循守旧中迷失发展方向、错失发展机遇,民族自尊、自信和自立就难以形成,更难以增强。但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一种凤凰涅??式的创新和发展,是对传统文化的辩证否定和自我扬弃,更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构,通过对传统文化和不断兴起且丰富多彩的大众文化〔如休闲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等〕的创造性转化,真正创造出中华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文化体系。〞[4]另一方面,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传承着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她站在整个社--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高度,以开放创新的宽广胸怀吸纳一切世界先进文化,打破文化建设闭关自守的狭隘性和固步自封状态,在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始终坚持开放性和前瞻性,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批判、借鉴和吸纳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在差异中求和谐,在比较中谋发展,使当代文化建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国际视野。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只有立足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在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才能不断增强中华特点社--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二、精神培育功能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作为中华特点社--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和发展中华特点社--义道路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她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为任务要求,这些目标和任务使其在履行文明传承功能的同时,还自觉地承担起致力于培育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积极功能。首先,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有助于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巨大规范性的精神力量,是民族文化的核心、灵魂和精髓,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5]31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昂扬奋进的民族气质、万众一心的民族志向、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就不可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大力推进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才能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才能鼓舞国人士气、砥砺国人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勇气,才能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才能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建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提供持久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才能系牢中华儿女为实现现代化的共同理想而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更好地维护我们国家文化主权。如果文化建设无的放矢或无所作为,“中华特点〞就难以凸显,“中国形象〞就模糊不清,中华特点社--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就难以形成和增强。其次,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有助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增强。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追求真理的探究精神、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包括追本探源的求真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执著敬业的献身精神等。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命运、尊严和价值的维护、追求和关切的内心体验和自我检视,是构成一个民族、地区文化个性和文明程度的核心内容与衡量尺度。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和再造,引导人们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和理性态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积极发挥科技进步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的过程中,更加自觉地把科学精神内蕴于宏大的人文精神之中,使人文精神更富清晰性、准确性和引领性。再次,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增强。“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6]558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人们的创新胆识和创新能力,进而不断增强中华特点社--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一是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有助于推进中华特点社--义理论创新,进而不断增强中华特点社--义理论自信。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与核心要求。中华特点社--义理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论品质,在准确把握全球化发展大势和社--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答了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既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又对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起着宏观的指导意义。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为中华特点社--义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民族基石和时代蕴涵。二是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有助于推进中华特点社--义制度创新,使中华特点社--义制度自信不断增强。制度创新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制度前提和规则保障。大力推进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不断揭露愚昧迷信、鞭挞腐朽丑恶、革除陈规陋习,有助于人们增强机制创新、体制改革和制度完善的信心、决心,逐步形成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良好制度和文化氛围,逐步破解束缚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制度瓶颈,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三是中华特点社会文化建设有助于中华特点社--义实践创新,进而不断增强中华特点社--义道路自信。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融时代性、开放性和创新性于一体,始终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路线,通过积极培育数以千万计的高科技创新型人才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华特点社--义的合格建设者,大力推进和积极拓展中华特点自主创新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华特点政治发展道路、社会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和平发展道路,进而不断发挥其对推进中华特点社会建设实践创新的正向功能,进一步增强中华特点社--义道路自信。三、思想引领功能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以其突出的先进性和人民性,全面回应和积极引领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思潮,通过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义先进文化〞,“为发展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指引正确的方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6]400进而不断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首先,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引领功能源自于其突出的先进性和人民性。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以主义为指导,以人类先进文化为基础,尊重和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在与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过程中,始终清醒而坚定地坚持社--义性质和方向,始终保持文化的自觉、自立和自信。同时,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7]努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8]31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文化权益,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其次,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有助于人们甄别各种社会思潮,形成社--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思潮是社会变革时代各种社会矛盾在思想领域的集中反映。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自主性、多元化、多变性和差异性也不断增强。受、政治、文化、宗教、环保等领域活跃着的形形色色的思潮的深刻影响,大量反主义和非主义思潮和学说粉墨登场。这些思潮极力宣扬主义“过时论〞、“无用论〞,主张用西方制度模式取代中国g产-的领导和中华特点社--义制度,试图从根本上否定主义的科学性和指导地位。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始终以中华特点社--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始终坚持关乎-的命脉、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的中华特点社--义道路,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宗旨,以当代中国主义引领社会思潮前进的方向,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的社--义核心价值观规范人们的行为,全面提升广大社会成员的科技文化水平、思想道德素质和准确甄别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大力推进当代中国主义的认同感并使之占领人们的思想高地。正如---在8?19讲话中指出的:“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尤其是“在事关坚持还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帮助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9]四、力量凝聚功能“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们国家人民的热切愿望。〞[10]26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对内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对外能够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吸引力,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可以有机地将这些力量整合起来,不断体现和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命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首先,中华特点社--义文化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中华特点社--义文化植根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在我们国家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正是由于共同的文化,一个民族才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每个民族成员的思想、意识、性格、情感和行为之中,具有物质力量难以匹敌的穿透力和持久力。〞[11]中华文化中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成为我们国家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的精神纽带和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12]230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深入开展社--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大力弘扬这种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将社--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不断凝聚共识、强基固本,努力促成社--义共同理想这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的实现。其次,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文化作为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不但是衡量综合国力大小、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杠杆。胡锦涛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13]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包括文化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愈益突显,文化交流和传播越来越成为各国相互合作的重要内容,文化矛盾和冲突也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和国际冲突的重要构成部分。当下西方国家推行文化霸权战略和新殖民外交策略,不断加深对我们国家文化领域的渗透,企图从文化心理上削弱和瓦解我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对我们国家文化安全带来严重的挑战和危害。对此,应把大力发展和建设中华特点社--义文化提到关系社--义现代化事业成败、民族兴衰的战略高度,不断增强中华特点社--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维护我们国家的文化安全。“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是全面增强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们国家和平发展的战略之举。〞[14]五、素质提升功能文化“是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永恒矛盾中不断积淀而形成的精神成果,是历史形成的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志和共同财富的基本形式之一〞,[15]是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理论总结和心理投射,是人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文化的繁荣发展归根到底是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人自身的素质,促进并表征着人的自由个性的生成。“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16]456黄楠森由此指出:“文化建设的实质是提高国民素质〞,其“元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7]3首先,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思想和道德素质。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通过对社--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社--义荣辱观的践行、道德模范和思想先锋的表彰、宣传和示范,通过对社--义共同理想的树立和强化,通过对当代中国主义大众化时代化的推进以及对四有公民的积极培育,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反映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使人们形成科学而全新的思维方式,具备严谨、求是、求实、自律、民主、平和的优良作风以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艰苦奋斗、廉洁清正的高尚情操。其次,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有助于人们知识和能力素质的提升。文化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能动认识和自觉把握,文化建设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社会成员的自觉意识使之不断学习和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进而培养和提升他们分析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问题能力的文化自觉行为及过程。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积极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让社会成员既能够理解系统的主义理论知识和各专业知识,又能在不断增强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和增强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执政-角度来看,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可进一步增强-“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能力〞,“进一步发挥好-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18]确保我们国家全面改革取得成功。再次,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政治和法律素质。政治素质是一个人政治立场、政治品德、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综合表现。法律素质是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护法的品质涵养和法律思维、法治表达、维权扶正等行为能力的总和。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一方面借助于富有成效的思想教育突出爱国、集体主义和社--义的主旋律,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政-观、执政观、政绩观等政治观念,进而使其形成坚定的共--义信念、优秀的政治品质、较高的参政议政能力;另一方面又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法律教育等方式方法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公民观、民主观、法制观、人权观,增强人们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进而为“加快推进社--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18]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第四,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还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既是人自身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又是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良好的生理素质包括强健的体质和建立在其基础上的耐受辛劳的体能、人体感官功能的健全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适应性、广泛而稳定的兴趣、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坚定而果敢的意志、富有内涵的气质、良好的性格等。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通过积极发展体育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借助于覆盖全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文化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不断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心智,既帮助人们养成自信、自律、自强、乐观、善良、敬业、勤奋等良好的个性,又不断培养和增强人们心理应变、人际交往、竞争协作、行为控制等心理适应能力;既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需要、适度的动机,又促使人们的兴趣高雅化、理想崇高化、信念科学化、情绪积极化、人际关系和谐化。六、和谐发展功能中华特点社--义文化作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先导和灵魂,是一种以倡导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反映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广大民众借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期待,体现了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在推进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以及人的和谐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极其重要的功能。首先,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稳固的精神支撑。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我们-从中华特点社--义建设“五位一体〞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内含的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价值理念和理想追求,它“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有效引领社会思潮,构筑精神文化高地,为构建社--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条件〞。[19]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更加明确了我们国家当下和今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也更加需要以主义为指导的中华特点社--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通过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1]通过积极勾画现代化建设蓝图、规划全面改革路径、优化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心理和思想,不断扭转和解决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粗放型增长方式和发展不平衡、难持续的突出问题,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领域建设的全面推进,切实增强发展的科学性、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其次,中华特点社--义文化建设有助于人的和谐发展。人的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科室调整申请书(6篇)
- 2025超市水果供货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民间个人之间借款合同范本
- 木试管架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频率计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安全评价报告备案申请表
- 重交道路沥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1-2026年中国零担快运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25土地承包种植合同范文
- 2025个人委托代理标准合同范本
- 国电智深DCS系统培训PPT课件
- XX系实验室安全隐患自查台账
- 肿瘤科护理工作计划
- 供应室-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 医疗器械质量工作记录管理制度
- 护理实习生带教计划工作表
-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位移计算
- 公司章程范本_公司章程独资
- 功放PCB布线注意事项及接地问题
- “杜仲壮骨丸”产品召回评估报告
- 一年级拼音竞赛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