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对点练6 连续性文本主观题“2类题型”-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1页
专项对点练6 连续性文本主观题“2类题型”-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2页
专项对点练6 连续性文本主观题“2类题型”-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3页
专项对点练6 连续性文本主观题“2类题型”-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4页
专项对点练6 连续性文本主观题“2类题型”-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项对点练6连续性文本主观题“2类题型”(时间:25分钟分值: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对话红柯:杰作都是人生最悲惨最黑暗的时候写出来的舒晋瑜[注]:你哪年到的西安?对西安是怎样的印象?红柯:2004年底迁居西安,发现自己每居一地大约也就10年,完全成了游牧人,逐水草而居。我对西安印象非常好,毕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2005年我去思源学院讲课才发现陈忠实老师小说中的白鹿原不是虚构的文学地名而是真实的存在,我专门写了《山河形胜白鹿原》一文。西安古长安的大街小巷以及周边的村寨、寺庙,包括终南山,全都是周秦汉唐古典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碑林里的《大秦景教碑》和化觉寺巷、大学习巷、广仁寺,让人想到盛唐时基督教、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情形,大雁塔与玄奘就更不用说了。迁居西安,再次激活了我西域10年的生活积累。舒晋瑜:你是从什么时候重新进入创作的?到西安时写的第一部(篇)作品是什么?红柯:我从1983年发表作品至今,创作只中断过一次,就是1986年初到新疆断了好几年,以后再没有中断过,这与我的性格与读写习惯有关。大学时我很少在图书馆看书,都在野外看书,晚上在教室看书到天亮。越是干扰多,压力大,写作欲望越强烈,我不相信有天时、地利、人和,杰作都是人生最悲惨最黑暗的时候写出来的,都是带血带泪的,都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百强相遇勇者胜。2004年底我来到西安,2005年就写了中篇《军酒》,发表在《上海文学》2005年第11期。舒晋瑜:请你从风格和内容上充分谈谈,回西安的创作和在新疆时比,发生了哪些变化?红柯:从1983年发表处女作到199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奔马》引起文坛注意,经过如此漫长的时光,说明我是个很笨的人。2013年发表的七八部中篇、五六个短篇、几十首诗、几十篇散文,没有任何动静没有任何反应,生长期如此漫长。大漠戈壁的植物都是这么生长的,红柯本是植物,来自大漠。水土太好对一个作家是否有利真不好说,反正我感谢大漠戈壁。我在新疆写陕西,在陕西写新疆,相比之下更适合写新疆。祖父作为抗战老兵在蒙古草原8年,父亲作为二野老兵在康巴藏区6年,我西上天山10年。据说周人来自塔里木盆地,作为周人之后我西上天山应该是寻根之旅。到了大漠才知道“大漠孤烟直”里的“烟”不是烟,而是旋风;才知道高适岑参们不是浪漫主义,而是现实主义。舒晋瑜:在新疆生活这么久,一旦决心离开,定有很多不舍。那么,你如何评价自己的这次迁徙?创作环境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到创作?红柯:1998年,我的第一本小说集《美丽奴羊》出版,崔道怡老师为《飞奔的黑马》作序,这匹黑马从1998年到2000年发表30多部中篇、近百个短篇、几百篇散文,从2001年开始以长篇小说为主,比如《西去的骑手》《百鸟朝凤》以及最近即将出版的《太阳深处的火焰》等12部长篇。迁徙对别人怎样我不知道,迁徙给我带来极大的长进,是一种生命不断体验变化的过程。生命最忌讳封闭呆滞。周秦汉唐,穆天子西游天山,汉张骞通西域,唐玄奘西天取经,文人们壮游天下,而宋以后就自我封闭了。小说本是动态,本是城市生活,本是对陌生地域的冒险,小说就不是熟人封闭的农业社会。中国古典名著很少是写农村的,西方更是如此。犹太人迁徙更甚,卡夫卡居布拉格又不是捷克人,说德语又不是日耳曼人,在多元交汇下心灵极度动荡。舒晋瑜:能否总结一下自己的创作经历分哪些阶段?红柯:大学时我发表诗歌、小说、散文,满足文学青年的虚荣心。新疆10年发表八十多万字的中短篇小说,属于学艺,各种文学实验,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回陕西后,1996年9月在《人民文学》发表《奔马》标志着我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998年李敬泽写了一篇评论《飞翔的红柯》,称我的速度感有别于慢速爬行的先锋文学。2001年我在《收获》发表长篇《西去的骑手》,李敬泽在《南方周末》撰文评论,总结这一年莫言的《檀香刑》、我的《西去的骑手》标志着中国作家从模仿欧美文学到本土化的完成,这是一个标志性文化事件。2010年我创作长篇《生命树》,沟通了天山与关中。舒晋瑜:你认为在西北作家中,自己的作品有何独特价值?红柯:白烨老师1999年就评论陕西作家多写实,而我抒情,西部作家多是现实主义,而我是浪漫主义。我写过一个创作谈《在现实与想象间飞翔》。吴义勤、于京一在《神性照耀乌尔禾》(《小说评论》2008年第3期)中说:“红柯在《乌尔禾》中完成的是对先锋文学和世俗文学的双重颠覆与超越,它以质朴的形式,从先锋派乐不思蜀的玄奥空洞中返归清明蓬勃的诗性,实现了让文学从不堪重负的‘伪哲理化’向文学感性品质的回归,完成了从低俗卑琐的商业化写作向丰盈想象和诗意情感的升华。”(摘编自《中华读书报》)【注】舒晋瑜:作家,《中华读书报》记者。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居到丝路起点西安,大街小巷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让红柯居住在西域10年的生活积累又一次被激活了,创作的热情不断被激发。B.红柯认为杰作都是人生最悲惨最黑暗的时候写出来的,因而即便再忙碌,他的创作也极少中断,迁居西安不到一年就有中篇问世。C.红柯说他自己就像沙漠里的植物,生长期是比较漫长的,同时他也认为条件的优渥反而不利于作家的创作,所以他始终感谢大漠。D.创作环境的变化给红柯带来了一次次极大的长进,因为小说创作是动态的,所以迁居促使红柯小说的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C[C项,“同时他也认为条件的优渥反而不利于作家的创作”曲解文意,从原文中红柯说“水土太好对一个作家是否有利真不好说,反正我感谢大漠戈壁”可见,红柯对于创作环境好是否会让作家受益持保留态度。从他自身来说,他认为大漠的环境是值得他感谢的。]2.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家红柯从开始发表作品到形成自己的风格,历经十余年。2001年红柯发表的长篇小说《西去的骑手》被文学界视为中国作家本土化的标志。B.在西北作家群中,红柯的浪漫主义写作倾向与其他作家很不相同,他的小说《乌尔禾》兼具文学感性品质与丰盈想象,是诗意情感的升华。C.红柯认为小说不是熟人封闭的农业社会,而是动态的城市生活,是对陌生地域的冒险,因而中外著名小说中很少是写农村的。D.红柯是一位非常勤奋且“高产”的作家,1983年发表处女作《奔马》时,就已令文坛瞩目,2001年开始以长篇小说为主,作品有十余部之多。C[A项,原文中说“李敬泽在《南方周末》撰文评论,总结这一年莫言的《檀香刑》、我的《西去的骑手》标志着中国作家从模仿欧美文学到本土化的完成,这是一个标志性文化事件”,可见这是李敬泽的评价,并非文学界的共识,属于张冠李戴。B项,“红柯的浪漫主义写作倾向与其他作家很不相同”这句话扩大了原文的表意范围。原文为“西部作家多是现实主义”。D项,原文中说“从1983年发表处女作到199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奔马》引起文坛注意”,由此可见,红柯的处女作并不是《奔马》,偷换概念。]3.(赏析访谈技巧题)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你认为本访谈的提问有哪些特点?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解析]记者的提问紧紧围绕“作家及其创作”这个中心进行,并顺着访谈对象的回答内容不断推进,看似话题转换,其实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延伸,衔接流畅,环环相扣,转换自如,既使访谈对象畅所欲言,又很好地把握了访谈的主线和节奏。[答案]①紧扣主题,中心明确。记者的提问紧扣“作家及其创作”这一中心。几乎每一个问题都与其创作有关,中心明确。②善于引导,环环相扣。当红柯说“迁居西安,再次激活了我西域10年的生活积累”时,记者马上问道“你是从什么时候重新进入创作的?到西安时写的第一部(篇)作品是什么”,引导转换非常得体、自然。③适时应和,便于沟通。当红柯说到自己与新疆的渊源时,记者适时应和“在新疆生活这么久,一旦决心离开,定有很多不舍”,并追问“创作环境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到创作”,这种谈话方式能够拉近与被访者的感情距离,自然延伸话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誓言无声,初心永恒——记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1926年3月,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然而在他颠沛流离求学之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黄旭华目睹了山河破碎、同胞受难的景象:“如果国家太弱,那我们只会任人欺凌、宰割!”黄旭华在心里默默发下了誓言:“我不学医了,我要读航空、读造船,将来我要制造飞机捍卫我们的蓝天,制造军舰从海上抵御外国的侵略。”1945年7月,从小在海边长大、对海洋有着深厚感情的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开始毅然追寻“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报国梦想。1954年,美国核潜艇首次试航。1958年,面对占据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我国启动研制导弹核潜艇工作。毛主席下令:“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怀着科技强国的梦想,面对“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严苛誓言,黄旭华一颗火热的赤子心开始熊熊燃烧。在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研制核潜艇谈何容易!没有人见过核潜艇,加之国外严密封锁,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黄旭华和同事们大海捞针般从国外的新闻报道中搜罗有关核潜艇的只言片语,仔细甄别这些信息的真伪,拼凑出核潜艇的大致轮廓。当时国内还没有手摇计算机,大量数据只能用老式算盘和计算尺来计算。每一组数字由两组人计算,获得相同答案才能通过。黄旭华还想出了更“土”的办法——磅秤称设备。为了确保潜艇的重心严格控制在设计范围内,黄旭华要求,所有拿到船上的设备、管线都要过秤,登记在案;凡是拿出船体的边角余料,也要一一登记,几年来天天如此。他还要求记录的重量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并逐一检查,不合格的退回去重称。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情怀和信仰。对于黄旭华来说,他的信仰是祖国的需要。为了祖国的需要,他和年轻的同事们忍饥挨饿,笑对困难。后来,中央决定全面上马核潜艇研制工作。1965年,研究所组建,黄旭华任副总工程师。1966年,黄旭华拖家带口,带领同事们进驻荒岛葫芦岛。岛上一年四季狂风怒吼,黄沙肆虐,不仅自然环境恶劣,物资也极其匮乏,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半年见不到一滴油水。为了祖国的需要,他是父母的“信箱”。越是有成就,就越需要把自己埋得深,黄旭华就像深海里的潜艇一样,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为了积蓄这撼山震地般的力量,他的割舍超乎寻常。1957年,黄旭华出差到广东,经组织批准回了趟老家。临别时,母亲叮嘱:“以前战争纷乱,交通不便,你回不了家,现在社会安定,交通恢复了,希望你常回家来看看。”黄旭华含泪答应。但他没想到,这一别就是30年,30年间,他和父母只靠书信往来。再相见时,黄旭华已双鬓斑白,母子对视却无语凝噎,而父亲和二哥都已去世。为了祖国的需要,他是妻儿的“客家人”。同丈夫一个单位,妻子李世英对黄旭华的事业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她选择了“不打扰”的相守,独自扛起家庭重担,毫无怨言。而这一切,黄旭华都不曾知道。他正带领同事们向一道道技术难关发起冲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最为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讯、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七项技术难关,也就是“七朵金花”。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终于成功试航,从此劈波斩浪,遨游在深蓝大洋之中,为保卫世界和平释放着巨大的震撼力。1988年初,我国在南海进行核潜艇设计极限深潜试验。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原本不必下水的总设计师黄旭华决定亲自参与深潜。惊心动魄的深潜开始了: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黄旭华沉着应对,指挥若定,给了大家无穷的信心。试验成功了,新纪录诞生了,全艇沸腾了!黄旭华笑了,当即挥毫:“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摘编自2017年12月2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相关链接】在著名的“护校运动”中,黄旭华一腔热血,振臂疾呼;在让国民党当局悚然心惊的“五四营火晚会”中,黄旭华敢为人先,不仅积极参加各种表演,而且竭力维护晚会秩序,阻挡国民党特务的破坏;在“大江歌咏团”与“晨社”里,黄旭华更是身先士卒,机智地与国民党当局周旋,领导同学们坚持对敌斗争。经过一系列的血与火的洗礼,黄旭华终于在1949年春天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完成了从一名进步学生到革命者的蜕变。(王艳明《黄旭华:许身报国铸辉煌》)1994年,因在核潜艇研制方面功勋卓著,黄旭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被媒体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却说:“中国核潜艇是在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的直接领导下,由大批科研人员和工人师傅集体创造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是其中一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做了应该做的事。”(方凡《“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许身报国铸辉煌》)4.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因为出生在海边,黄旭华对海洋有深厚的感情,后来他又成功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学习船舶制造专业,所以没有继承祖业学医。B.我国的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不仅面临着无经验、无资料的严酷现实,而且遭受国外势力严密的技术封锁,因此独立研制非常不易。C.黄旭华1957年至1987年这30年间从未回过老家,甚至父亲和二哥去世也没有回去,但家人一直理解和支持他,对他毫无怨言。D.为获得第一手资料,62岁的黄旭华不顾年事已高和深潜试验的危险,大胆做出了与艇员一同下水,亲自做出极限深潜试验的决定。B[A项,“没有继承祖业学医”,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有着强烈的爱国报国之志。C项,“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