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和物联网资料_第1页
云计算和物联网资料_第2页
云计算和物联网资料_第3页
云计算和物联网资料_第4页
云计算和物联网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计算物联网第一页,共12页。云计算云计算辨析及应用云计算应用史引申概念物联网鲜明特征物联网相关知识产生(chǎnshēng)背景开展步骤及应用案例物联网的发展前途内容简介第二页,共12页。

概念: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yīzhǒnɡ)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yīzhǒnɡ)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背景:云计算是继1980年代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一种(yīzhǒnɡ)巨变。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网络计算(Grid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Storage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云计算(jìsuàn)第三页,共12页。云计算常与网格计算、效用计算、自主计算的关系: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组成的一个超级虚拟计算机,常用来执行一些大型任务。效用计算:IT资源的一种打包和计费方式,比如按照计算、存储(cúnchǔ)分别计量费用,像传统的电力等公共设施一样。自主计算:具有自我管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事实上,许多云计算部署依赖于计算机集群(但与网格的组成、体系结构、目的、工作方式大相径庭),也吸收了自主计算和效用计算的特点。云计算辨析(biànxī)及应用第四页,共12页。1983年,太阳电脑提出“网络是电脑,2006年3月,亚马逊”推出弹性计算(jìsuàn)云服务。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首次提出“云计算(jìsuàn)”的概念。“云端计算(jìsuàn)”源于Google工程师克里斯托弗·比希利亚所做的“Google101”项目。2007年10月,Google与IBM开始研发软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持(包括数百台个人电脑及BladeCenter与Systemx服务器,这些计算(jìsuàn)平台将提供1600个处理器,支持包括Linux、Xen、Hadoop等开放源代码平台)。而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开发各项以大规模计算(jìsuàn)为基础的研究计划。2008年8月3日,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信息显示,戴尔正在申请“云计算(jìsuàn)”商标,此举旨在加强对这一未来可能重塑技术架构的术语的控制权。2010年7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包括Rackspace、AMD、Intel、戴尔等支持厂商共同宣布“OpenStack”开放源代码计划,微软在2010年10月表示支持OpenStack与WindowsServer2008R2的集成;而Ubuntu已把OpenStack加至11.04版本中。2011年2月,思科系统正式加入OpenStack,重点研制OpenStack的网络服务。云计算(jìsuàn)可以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云计算(jìsuàn)应用史第五页,共12页。由云计算引申(yǐnshēn)而来的概念(1)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lèixíng)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那么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所以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2)云安全是云计算在安全领域的成功应用。它大大提高了杀毒软件的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不过,我最担心的是,当云计算被应用于病毒的传播,结果将会怎样?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云病毒将带给我们怎样的灾难。目前在云安全方面做得最好的还是360,我亲自体验了效果,的确很好很强大。第六页,共12页。物联网(liánwǎnɡ)含义:其英文名称是“TheInternetofthings”,也称为Webof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博欣将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各种(ɡèzhǒnɡ)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ɡèzhǒnɡ)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ɡèzhǒnɡ)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第七页,共12页。鲜明特征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wèile)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此外,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第八页,共12页。一、“物”的涵义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1、要有数据传输通路;2、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3、要有CPU;4、要有操作系统;5、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6、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7、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二、物联网分类1.私有物联网(PrivateIoT):一般面向单一机构内部提供服务;2.公有物联网(PublicIoT):基于互联网(Internet)向公众或大型用户群体提供服务;3.社区物联网(CommunityIoT):向一个关联的“社区”或机构群体(如一个城市(chéngshì)政府下属的各委办局:如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城管局等)提供服务;4.混合物联网(HybridIoT):是上述的两种或以上的物联网的组合,但后台有统一运维实体。

物联网(liánwǎnɡ)相关知识第九页,共12页。产生(chǎnshēng)背景1、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CokeMachine。2、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这个(zhège)概念;是1999年MIT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3、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4、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5、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6、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第十页,共12页。物联网的开展步骤及应用(yìngyòng)案例物联网的开展(kāizhǎn)步骤主要如下:(1)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2)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3)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里的电脑或者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中国移动的IDC),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应用案例:一、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二、ZigBee路灯控制系统点亮济南园博园。三、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四、首家高铁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在苏州投用五、国家电网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六、首家手机物联网落户广州第十一页,共12页。物联网(liánwǎnɡ)的发展前途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ɡāosù)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物联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专业物联产品系列,覆盖从传感器、控制器到云计算的各种应用。产品服务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