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传统文化
古代教育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也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以前的选官制度夏、商、西周:世卿世禄制中国:军功授爵制两汉时期: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隋以后:科举制亲贵合一世代相传养士、军功、客卿查访人才举荐为官品第士人按品授官分科考试成绩定高下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二、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隋文帝
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并于开皇十八年设立“志行修谨”(有德)和“清平干济”(有才)两科,以选拔人才这就是科举制的源头。孔颖达(574--648)唐经学家,隋大业(605--616)初,选为“明经”,唐代用其书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
房玄龄(579年—648年),唐初名相,中国十大贤相之一。因玄龄善于谋划,如晦善于决断,史称【房谋杜断】.
进士及第唐代科举(形成,初具规模)
同以前的选官制度比较,科举制最重要的特点在于:1.“投牒自应”,读书人不论其出身、地位、财产如何,均可自行报名参加考试,不必由官吏举荐;2.考试定期举行,不必等候皇帝下达诏令;3.严格考试,录取与否决定于考场文章的优劣。唐太宗
唐太宗重视科举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贞观年间,参加科举考试者多达千人,而录取者,仅百分之一二。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武则天
武则天首创殿试
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她将应举的人,集中到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从而开创了殿试制度。她同时还开创了武举制度。
唐玄宗
科举促进唐诗的发展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了很多有才学的人。由于,皇帝的提倡,唐朝的诗歌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唐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
唐代的考试方式主要分作两类:一是常科,二是制科。明经科主要考经义,重记忆背诵能力。
进士科
唐初考试为“时务策”五条,后形成了杂文、贴经、策问三场考试制。
及第的人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必须再参加吏部的选试(相当于唐代的公务员录取考试),通过选试,才能做官。
《新唐书·选举志》载有吏部选试的标准:“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再下第》
孟郊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登科后》
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杏园举行的探花宴。图为西安大唐芙蓉园杏园聚会庆贺曲江会。图为曲江亭雁塔题名慈恩塔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图:北京国子监进士题名碑唐代科举:不健全的考试制度
行卷之风:唐代科举公开实行“纳卷”制度。录取时是否有名士推荐,对考生至关重要,考生即将自己平日最得意的诗文投献给当时的名公巨卿、社会贤达,求其赏识,制造声誉,向主考官推荐。此谓“行卷”一次不行,二三次再投,则称“温卷”。据传,白居易初应举时,到长安向当时名士、诗人顾况“行卷”。顾见其姓名,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读到其中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由得击节赞叹:“有才如此,居亦易矣。”于是“为之延誉,名声大振”。白不久就身登甲科。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北宋吸取晚唐五代时期藩镇割据、军人骄横的教训,强调以文官治天下。文官治国体制,要求宋王朝大力发展科举,选拔大量文职人员充实各级政府机关。同时宋王朝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使之比唐代大大在了一步,从而真正完善、定型下来。宋代科举(成熟定型)三项创新:
(一)礼部试主考官由皇帝任命
(二)建立殿试制度
(三)制度完备
(实行别头、锁院、糊名、誊录)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也有常科和制科。相比之下,宋初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经王安石改革后,撤消明经等“诸科”,只设进士一科;废除诗赋、贴经、墨义考试,改试“经义”、论、策;殿试仅试策一道(唐代科举考试以诗赋为重,宋代则重策论、经义)。
废除吏部选试
宋朝废除了唐朝的吏部选试环节,凡经过科举考试而及第者,吏部不再进行考试,即可直接授官。
宋朝严明考试法规,并大大扩充了取士名额,为大量知识分子进入政府机构敞开了门户,使科举出身成为从上到下各级官员的基本来源。元代实行三级考试,乡试(各行省的考试)、会试(京城的礼部考试)、御试(殿试)。
元代科举考试,共举行过9次,科举规模很小,无论取录人数或进士的地位前途,都和唐、宋相两朝难以相比,它对有元一代的既定用人格局,没有产生多大影响。
元代科举
科举必由学校八股取士
明清时代的科举(盛极而衰)
(一)学校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
学校分国家与地区两类。国家的学校称为国子监,地方的学校有府、州、县学。在聘师授课或自学的人,只有参加入学考试,才能获得资格。
(二)三级考试制朝廷有时为了招揽人才,常在皇帝即位或其他国家大典时增加一次考试,这叫“恩科”。贡院考场应试场面科举考生赶考用的赶考挑子(三)及第之后
殿试之后还要参加朝考才能授职。状元、榜眼和探花不参加朝考。第一甲入翰林院任修撰、编修。二、三甲参加朝考,优秀者为翰林院庶吉士。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明清宰相一般皆翰林出身。
(四)南北分卷制度
缘于洪武三十年会试明仁宗后南北分卷
南卷(55%):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应天府、南直隶部分府州。
北卷(35%):山东、山西、河南、陕西、顺天府、北直隶大部分地区、辽东。
中卷(10%):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南直隶部分府州。
(五)八股文(时文、制义、四书文)
八股文分为:
破题:揭示题旨承题:承上文而加以阐发起讲:承题后开始议论入题: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而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
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特,只考翻译一篇,称翻译科。
以后,虽然改为满人、汉人同试,但由于满人有其他特权,参加考试的仍以汉人为多。
1903年,袁世凯、张之洞会奏,请求以十年为期,废除科举制,得到清政府批准。
其后,由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日俄战争的刺激,张之洞又与袁世凯会奏,要求尽快废除科举制。清政府接受这一意见,于1905年9月发布谕旨,宣布从1906年开始,停止各级科举考试。
这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废除。
最后一科状元:刘春霖。其他名人如沈钧儒(民盟主席、新中国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科举与中国传统文化
1、中国文化与科举制的产生:科举制度,是从中国文化土壤中产生出来的。积极影响:A:在科举制度的作用下,中国建立起了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文官政治。
B、有利于巩固统治、国家统一以及社会稳定
。
C、促进文化发展、教育发展、人才的培养和发掘
2、科举制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他们都是进士及第陈子昂王维王昌龄岑参柳宗元韩愈颜真卿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
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寇准汤显祖纪晓岚蔡元培
消极影响
A、科举制度促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端专制性。B、知识分子身体的囚笼思想的枷锁。
C、限制知识、人才的全面发展。D、腐蚀道德、败坏学风旧岁饥荒,柴米无依。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戚外亲,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今科侥幸,衣禄有望。夺得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也扬,不论张三李四,踵门庆贺,都来锦上添花。考生作弊用的内衣返回俞鸿图案俞康熙五十一年进士,雍正十年被任命为河南学政。科考时,他告诫仆从在试院外值班以绝考试资料传递之弊。想不到仆人欲得举子贿赂,与他的妾林氏串通,帮助他们作弊。其妾把与考试有关的材料贴在俞鸿图的官服里面,俞鸿图穿出去,脱下后,仆人撕下来传给外面的举子;外面的仆人也用同样的办法把有关的材料传进考场,收取贿赂,达万余两。他们的勾当俞鸿图因大意并不知道。不久,外面满城风雨。河南巡抚王士俊弹劾俞鸿图,告他纳贿营私,雍正派人审理俞鸿图案件。雍正十二年(1734)三月十二日雍正批准对俞鸿图斩立决。刽子手执行腰斩,刽子手给了他一个慢死,俞鸿图上截在地上打滚,痛苦万状。他用手指蘸上身上的血在地上连续写了七个“惨”字,才慢慢痛苦地死去。雍正帝得知这一惨状后,下令封刀,腰斩自此废除。什么是教育?“上所施,下所效也”,叫“教”;“养子使作善也”,叫“育”。
第一节官学制度一、官学的形成
1.据传说及古籍记载推断,中国在夏代已有庠、序、校三种学校,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在学校接受生产技能及与战争相关的武士教育。
三代“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商曰序,周曰庠”。
----《孟子》1.夏商时期
东序(大学)---贵族及其子弟西序(小学)---平民“学”左学--“国老”右学--“庶老”“瞽宗”夏朝国家设立“序”商代学校形式
2.周国学乡学(庠、序、校、塾等)大学小学辟雍泮宫《礼记.王制》记载,“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教育内容大学--礼,乐,射,书小学--六艺教育方向文武兼备;将所学在实际中熟练应用;周成王对伯禽说:“夫有文无武,无以威天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
3.春秋战国时期国学与乡学衰微,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齐国的稷下学宫是著名学校,教师择优聘请,教学内容不受官方限制,促进了诸子学派的形成;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办学原则、不同学派兼容为办学方针、百家争鸣的学风,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第一节官学的形成稷下学宫
古代齐国设立的齐都临淄稷下学宫,是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堂,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也是战国之世闻名列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和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稷下学宫讲学场景稷下学宫的文学游士邹衍荀子淳于髡秦代后初设博士之官(掌管全国教育)采纳李斯意见---实行严酷的专制统治、取消并禁止办私学、焚书坑儒、屠杀博士和方士,古代教育遭到沉重打击。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太学郡国称为学、县称为校、乡称庠、聚称序将儒家经典作为课堂的必修教材两汉时期中央设太常兼管教育
二、官学的发展
1.秦代初设博士之官(掌管全国教育)采纳李斯意见---实行严酷的专制统治、取消并禁止办私学、焚书坑儒、屠杀博士和方士,古代教育遭到沉重打击。二、官学的发展2.汉代独尊儒术,经学的兴起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汉代官学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类。太学是中央官学的主体,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地方官学除传授儒学外,还包括识字教育。汉代太学讲学图
汉武帝的文教政策:①立五经博士,罢诸子博士。②办太学,培养儒家人才。
——我国大学教育开始的标志。
◆太学的教学内容:经学◆太学的教学风气:重师法和家法◆士子读太学的出路:考核合格后可以授官
3.魏晋南北朝时南朝刘宋设立儒学、玄学、史学、文学四馆,按学科分类办学是官学制度的创新,对于后世专科学校的设立和分科教学的实施具有开创意义。
二、官学的发展三、官学制度的完备1.国子监既是唐代中央官学的行政管理机构,也是最高的国立大学,地方官学包括府、州、县学校。唐代官学制度的特点:多种形式办学;教师管理完善;学生管理上有升学、退学、考试、作息等规定。国子监外观国子监
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辟雍2.宋代王安石变法,创立三舍法,以严格升级考试制度。三舍法尝试把考核和科举结合,提升了学校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宋代在官学中创办画学,在人文美育史上具有开创意义。三、官学制度的完备王安石--学以致用,为国家政治服务范仲淹--学以研究,为国家体制的改革服务陈亮等人--受教育是为了谋取功名,建功立业程朱理学--受教育要“明天理,灭人欲”四、官学制度的衰落1.明清两代狭隘的立国思想制约了官学发展,政府对学生思想控制极严。明朝中叶起封建官学在官方严格钳制下走向衰落。国子监为明清两代国家最高学府;地方官学有府学、州学和县学,统称“学宫”。汉中府学明代简明官学系统图各地学宫揭阳学宫番禺学宫番禺学宫内考生模型2.儒学独尊是官学制度的鲜明特点。学校以儒家经典为基本课程,教学内容坚持道德伦理本位,同时容纳一定的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知识,以适应封建宗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四、官学制度的衰落
明清时西方世界迅速崛起,中国被带入世界格局之中,但政府的文教政策与官学的课程体系未能作出与时俱进的调整,官学教育朝着不利于民族振兴的方向发展。及至近代新式学校教育取代了穷途末路的封建官学教育。清代前期国家教育体系沿用明制清朝在教材上以“四书”为主洋务运动张謇提出“教育救国”戊戌变法后废除科举建立京师大学堂为新式学校
自此,中国新学开始,新式教育兴起“凡教之道,以严为轨。凡学之道,以静为轨,有害群者去之,无姑息焉”清朝第二节私学制度一、私学的发展和特点
1.孔子首开私人讲学。孔子倡导“有教无类”,有利于学术文化的下移和平民教育的普及。著名教育家-孔子孔子讲学图一、私学的发展和特点2.汉代起私学成为封建时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私学按学生程度和学习内容分为启蒙阶段和专经的预备阶段。马融、郑玄等名师巨儒都曾投身于私人讲学。
郑玄,字康成,高密人,东汉著名的经学大师,对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儒家思想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是两汉经学之集大成者。
郑玄3.唐宋私学发达,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颜师古,文学家韩愈等均私人授徒讲学,教学层次和质量达到较高水平。宋初胡安定创立苏湖教法,倡导经义与时务结合的教学方法。一、私学的发展和特点韩愈韩愈纪念馆4.明清私学包括由教师在家设馆授徒的私塾、由官员富商出资聘教师为乡村贫寒子弟授课的义学、富裕人家聘教师上门教授本家子女的专馆。一、私学的发展和特点5.私学的贡献和特色:作为官方办学力量的补充,对于普及平民教育和开发民智有其历史功绩;办学层次较高的私学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独立性,授课较自由,既可不囿于成说,又可开展学术争鸣,教学内容也较官学丰富灵活;学生可以自由择师受业,以接受符合个性需求的教育。一、私学的发展和特点二、蒙学读物1.蒙学作为古代社会的基础教育,为许多教育家所重视。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编写出一系列蒙学读本。有综合各种常识的识字课本、浓缩中国历史的历史知识读本和学诗作文的诗文选本等。较著名的通行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名物蒙求》、《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唐诗三百首》等,多融知识性、伦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朱子童蒙须知》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今逐目条列,名曰《童蒙须知》。
《杂细事宜第五》:凡子弟,须要早起晏眠。凡向火,勿迫近火旁。。凡相揖,必折腰。凡饮食于长上之前,必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凡众坐,必敛身,勿广占坐席。凡侍长上出行,必居路之右。住,必居左。凡如厕,必去外衣。下,必盥手。凡夜行,必以灯烛,无烛,则止。凡危险,不可近。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凡夜卧,必用枕,勿以寝衣覆首。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2.家训教育也是重要的家庭教育形式。自北齐颜之推撰《颜氏家训》后,家训著作层出不穷,较流行的有司马光的《居家杂议》、朱熹的《蒙学须知》、吕本中的《童蒙训》、焦循的《里堂家训》、曾国藩的
《曾文正公家训》等,其中包含不少生活真理和传统美德中的精华。二、蒙学读物第三节书院制度一、书院的兴起与衰落
1.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是封建教育制度下与官学并存的高级形态的私学。书院最早出现在唐代。唐玄宗时期的“丽山修书院”和“集贤殿书院”真正具有徒讲学性质的书院起源于南唐时期的庐山国学,即白鹿洞书院前身早期被称为书院的两种场所:①、由中央政府设立的主要用作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②、由民间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
①、
官学衰落、士人失学。晚唐五代军阀割据十分严重,战争不断,严重危害了学校教育事业,士人大量失学,需要寻找求学的途径。
唐末五代以后书院发展的原因:
②、私人讲学的传统。私人讲学自古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佛教禅林的影响
佛教徒往往在山林名胜之处建立禅林精舍,从事坐禅和讲经,这种形式给书院以很大影响。
④、书籍的积累与传播
自从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发明后,使书籍的制作极为便利,书籍传播迅速。印刷术的发明,为书院藏书创造了条件。
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
一、书院的兴起与衰落2.北宋初是书院发展的全盛期,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6所: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南宋是书院的衰而复兴期,朱熹开复兴书院之风。书院接纳四方学子,名儒学者邀集会聚,游学互讲,理学也在各学派的论辩和交流中得到了发展,书院的勃兴促进了讲论心理学问之风的流行。①、自由风气浓重:教学上实行自由讲学、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②、教学条件(场所、设备)逐渐规模化。③、教育管理的规范化:管理人员(山长以及职事人员)、管理制度(学规)等等。④、师生之间有着极强的和谐精神。
宋代书院的特点: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岳麓书院建于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的岳麓书院。著名理学大师张拭、朱熹曾任主教。白鹿洞书院南唐升元中称“庐山国学”,也就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正式建于北宋初期。南宋朱熹曾任主教,吕祖谦、黄宗羲、李鸿章曾到此讲学。嵩阳书院建于宋仁宗年间,北宋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次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等也在此讲学。石鼓书院位于湖南衡阳石鼓山回雁峰下,建于宋仁宗年间,明代理学大师湛若水曾数次到这里讲学。建成后,多次遭战火毁坏,遗址建成石鼓公园。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第、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糖尿病演讲稿
- 肺吸虫病预防与治疗
- 普外科手术部位预防感染
- 糖尿病护理教学查房
- 高中女生安全主题班会
- 中职学生教育课件
- 气囊止血带安全使用
- 施工员培训案例分析
- 冬季灭鼠检查方案(模板)
- 初二课文学习课件
- 铁路客运服务礼仪(第2版)课件 -模块五 重点旅客服务礼仪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研究生)期末试题
- 区域医学检测中心的建设与管理V3
- 人工智能(AI)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
-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林下中药材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案件审计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DB5206T 161-2023 小龙虾(克氏原鳌虾)养殖技术规程
- 物理-安徽省2025届高三第一次五校(颍上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怀远一中、涡阳一中)联考试题和答案
- 七年级语文上册任务二 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课件
- 2023年新华通讯社招聘考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