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与文言现象分解教案资料_第1页
现代汉语语法与文言现象分解教案资料_第2页
现代汉语语法与文言现象分解教案资料_第3页
现代汉语语法与文言现象分解教案资料_第4页
现代汉语语法与文言现象分解教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汉语语法与文言现象分解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ě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形容词同义词着重点往往表现在所指事物的性质、状态上。“陡峭”和“峻峭”,前者侧重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您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是指在句子中表示行为或状态特征的词,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全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八、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九、连词: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十、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十二、拟声词:这是模拟声音的词。

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一、短语的概念短语,也叫词组,是由词语与词语组合而成的、能够独立运用语言单位。根据其构成方式可以分成并列、偏正、动宾、动(形)补、主谓、介宾、复指(如“首都北京”)①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并列组成的短语。彼此没有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老师和同学、工农兵、师傅徒弟调查研究、培养和提高、学习、工作和生活万紫千红、伟大光荣、又高又大、积极而热情一次两次、我和你、我们你们和、与、并、并且、又、而②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限制、补充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定语或状语加中心词组成。A修饰语为定语,中心语一般是名词性成分:(我)的老师、一个顾客、伟大的人民、世外桃源、新书,湖南人、昨天的事B修饰语为状语,中心语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马上]回来,今天回来、花园里谈、绕道走、[小心]地观察、更加坚决、突然发现、非常壮观③动宾短语,词和词按照支配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动+名/代)吃晚饭、盖房子、歌唱祖国、顾全大局、关心集体、饱经风霜、理清思路、帮助他们、庆丰收、打击敌人④动(形)补短语,词和词按照补充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加上补语组成。(怎么样、多久、多少)看〈明白〉、想得〈太多〉、害怕得要命、送出去、住一宿、说两句;红得发紫、好得很、傻呆了、漂亮极了⑤主谓短语,词和词按照陈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心情舒畅、人声鼎沸、阳光灿烂、好人一生平安、春光明媚、春草吐青、粮食丰收、热泪盈眶、经验丰富⑥介宾短语,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或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往南、朝东、为自己、在边疆、对他、于1998年、比去年、被巨浪[向沙漠]进军、[为人民]服务、[因下雨]中止[用大碗]盛汤、[向英雄]学习(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朝东)的侧门、(对曹操)的评价(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短语表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长江黄河万紫千红偏正短语:由名词中心语和定语组成。黔驴之技由动词、形容词中心语和状语组成。突然发现非常壮观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歌唱祖国关心集体动(形)补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和补语组成。看明白好得很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心情舒畅人声嘈杂介宾短语:介+宾从北京……对……句子按结构分按用途分单句复句陈述句述说一件事的句子他是学生。祈使句表示要求或禁止的句子别说话!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的句子他是谁?感叹句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好球!加油!句子成分:1.短语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短语带上语气语调就构成句子,构成句子的短语的成分也就是句子的成分。2.在一个比较完整的陈述句中(主谓句),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是:[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句子结构成分——————()[]‹›

————()定语定语主谓句非主谓句单句口诀:主谓宾、定状补状语补语主语谓语偏正动宾后补主谓基本短语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特征:

~~~~~~~~~宾语如:多好的孩子!单句的主干单句的主干,就是把句中定语、状语、补语压缩(抽去)后剩下的部分。摘取句子的主干,是为了掌握原句的结构,对理解原句的意思有帮助。但是,必须注意,句子主干不等于原来的句子,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确,有的甚至跟原句相去很远。还要注意,在摘取否定句主干时,一般要把否定词一起摘出来。1.主语:谓语陈述的对象,指出谓语说的是“谁”,或者“什么”。社会主义好。他天天锻炼身体。2.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做什么”、“怎么样”或者“是什么”。动词他走了。/敌人全被消灭了形容词身体健康。/叶子红了。短语他又说又笑

/中国地大、物

博、人口众多1.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快哉此风!美哉,我少年中国!甚矣,汝之不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此风快哉!我少年中国美哉!汝之不惠甚矣!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宜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巧言令色,鲜矣仁。3.宾语动词后边的连带成分,表示动作的对象、结果等,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我写字,你读书。大家喜欢他。我们要学习对联格律和有关知识。我看见他来了。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要有“不”“未”“毋”“莫”等否定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忌不自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之人不余欺也!关于这种宾语前置的类型,我们再做以下强调。例句:

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例1:句前一句是肯定句,“汝”作为代词不前置,但后一句是否定句,“我”要前置。

例2:虽是否定句,由于宾语“王”是名词,而不是代词,所以不能前置。(2)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何、安、孰、谁、奚”等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大王来何操?微斯人,吾谁与归!沛公安在?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奚以知其然也?(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夫晋,何厌之有?唯利是图,唯才是举。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无乃尔是过与?

唯命是听唯利是图唯你是问4.定语:修饰、限制名词、代词的一种成分。红花红的花三个人两本书祖国的儿女他的书又高又大的建筑你来的时候文言文中的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语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语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并用“者”结句。①“中心语+定语+者”式结构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②“中心语+之+定语+者”式结构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发出清脆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③“中心语+之+定语”式结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④“中心语+而+定语+者”式结构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人,这么大的天下,又有几个人呢?5.状语: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的一种成分。刚来很好多么高这么说从北京来为人民服务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很高兴地说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文言文里面经常放在后面作补语。如: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1.以勇气闻于诸侯(现代汉语语序:以勇气于诸侯闻)2.故燕王欲结于君(现代汉语语序:故燕王欲于君结)3.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现代汉语语序:臣头今与璧于柱俱碎矣)4.乃设九宾礼于廷(现代汉语语序:乃于廷设九宾礼)5.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现代汉语语序: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6.补语用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作补充说明的成分,指出行为动作的情况、结果、可能性,动作延续的时间或者性状的程序。形容词这本书写得好。数量词文章看了几遍了。介词结构

鲁迅生于1881年。短语他做得又快又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主谓倒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划分下列句子中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补语〈

〉,主谓间用“||”分开。1.后来,鲁班

又陆续发明了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木匠工具。[

]||[

][

]()()()~~~~2、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

][

][

]()3、一天,地动仪向着西方的那条龙嘴里的铜球忽然落下。[

]()()||()[

]4、地球上几乎每时每刻在发生着地震。

~~~~||[

][

][都

][

]5、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

][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7.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展现着中华汉字所呈现出的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8.2008北京的梦想连接着整个世界。~~~~||()()9.这

是一份在北京二○○八年奥运会主题口号开始征集时,对全球六十六个国九百六十八名外国创意专家的调查问卷。()()~~~~~~~~||()10.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发布了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11.成群结队的外国游客不时地拍下河坊街的独特一景。~~~~||()()[

]()()考查形式(1)选择题。一般设四个选项,要求比较虚词在两个句子中用法的异同。(一般一个句子出自阅读材料,另一句出自必修教材课文)(2)主观题。结合句子翻译考查。2004-2013年高考湖南卷文言虚词考查情况一览表年份考查词语题干设问语句2013而、以、乃、之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2012为、之、以、其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文段与课内组合2011其、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2010而、且、也、之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2009其、于、以、者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2008之、以、其、与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2007之、其、则、于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2006乎、以、而、与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文段与课内组合20052004之以、其、而、于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从此表中可以看出,从04年到13年湖南一共考到了12个字,其中:“以”字考查了6次”;“之”字考查了6次;“其”字考查了6次;“而”字考查了4次;“于”字考查了3次;“与”字考查了2次;“乃”字考查了1次;“则”字考查了1次;“也”字考查了1次;“且”字考查了1次;“乎”字考查了1次;“为”字考查了1次。二、理解文言虚词技法回顾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推断。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题。1.掌握常用意义高考复习时能熟记并掌握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试时就会得心应手。2.牢记教材例句文言虚词中考查的八个句子,一般是四句来自原文,另四句出自课本。因此,只要熟悉该虚词在教材例句中的意义和用法,再加以比较,就很容易推断出答案。3.分清虚词实词有些文言词语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如果一组句子中同一个文言虚词的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不同。4.分析语法结构与实词相比,虚词主要表达一定的语法功能,因此从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入手,也可以推断其意义和用法。5.理清逻辑关系有些虚词可以表达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推断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并列、递进、修饰、承接、假设、选择、因果、转折等)6.联系语境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7.看清标志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记住一些有代表性的标志词或句式,可以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8.看位置“之”作结构助词使用时,有一种用法叫“取消句子独立性”。意思是,原来是一个主谓短语,用上“之”以后,它就不是独立的句子了,而成了一个大句子的成分了。请看例子:1.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徐公比不上你漂亮。2.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我有了孔明,就好像鱼有了水。

例1“君美”(你漂亮),是一个主谓短语,原来可以单独作句子。但是这里成了“不若”(比不上)的宾语了,那就要加一个“之”,使“君美”成为不是独立的句子,就是说“取消了句子独立性”。

例2“孤有孔明”(我有孔明),是一个主谓短语,原来可以单独作句子,这里成了大句子的主语了。“鱼有水”,也是一个主谓短语,原来可以单独作句子,这里做了“犹”(就像)的宾语了。这就都要加一个“之”,使它们各取消了句子独立性。有时候,不是在主语谓语之间用“之”字,而是在主语和“于”字介宾词组之间用“之”字,这样形成的结构再作句子的主语。例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同上)说出下列各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并说明理由。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姜氏何厌之有!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顷之,持一象笏至。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代词,作宾语)(代词,作宾语)(代词,表指代)(助词,的)(助词,表提宾)(助词,取独、主谓间)(助词,凑音节)(动词,到)(动词,到)下列各句中的“乎”各表示什么语气?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儿寒乎?欲食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疑问)(表疑问)(表反问)(表反问)(表揣测)(表感叹)▲▲▲▲下列各句中的“也”各表示什么语气?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徐公何能及君也?谁得而族灭也?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闻姊家有合子,且何谓合子也?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毋从俱死也。(表判断)(表肯定)(表陈述)(表反问)(表反问)(表疑问)(表疑问)(表感叹)(表感叹)(表祈使)▲▲▲▲▲▲▲▲判断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04湖南D.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故燕王欲结于君

07湖南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09湖南A.即以其众归于伏威(伏威是人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08

到从比与比对于到被见判断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05湖南

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A.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

B.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

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

代词代词代词取独判断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A.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07湖南D.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0湖南C.辅公之反也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C.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

取独取独提宾代词取独结构结构代词

有的文言虚词这种意义和用法与另一种意义和用法差别细微,较难辨别,如果不仔细推敲,就会出现判断失误。下面举例说明。高考常考文言虚词易混用法辨析(一)以(因为)——介词?连词?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①邠bīn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人名)不敢言。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③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④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分析:四句中的“以”都解释为“因为”,①②句中的“以”后面是名词性短语,作介词;③④句中的“以”后是分句,作连词。【辨析方法】以+短语(名词短语或代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作介词以+分句(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作连词【迁移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④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答案:四句中的“以”都解释为“因为”,①②句中的“以”后面是名词性短语,作介词;③④句中的“以”后是分句,作连词。(二)与(和)——介词?连词?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③怀王与诸将约。④吾今与汝无言矣。分析:四句中的“与”都解释为“和”,①②句“与”前后两项合起来作一个成分,作连词;③④句“与”前后是两项不能同作一个成分,作介词。下列各句中的“与”作介词还是作连词?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与妻书》)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与妻书》)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与妻书》)吾今与汝无言矣!(《与妻书》)以上各句中的“与”都是介词“与”前介宾短语“以此书”“与”前介词“及”“与”前有表心理活动的动词“愿”“与”前有时间副词“今”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赤壁赋》)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与妻书》)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游褒禅山记》)连词,“水”与“月”合起来作“知”的宾语。 连词,“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并列,作主语。连词,“吾”与“子”作“共适”的逻辑宾语。 连词,“吾身”与“汝身”并列,作“福利”的定语。连词,“他盗之出入”与“非常”并列,作“防”的宾语。连词,“志”与“力”并列,作“有”的宾语。(四)动+而+动——修饰?承接?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①简能而任之。②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③余扃牖jiōngyǒu(关闭窗户

)而居。④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分析:①②句中的“而”作连词,表承接;③④句中的“而”作连词,表修饰。【辨析方法】1、看“而”前后的动词或动词短语表示的动作是否同时发生,是则表修饰,有先后关系则表承接。2、看“而”前后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意义上有否主次关系,如果前一个动作表示后一动作的方式,即有主次之分,表修饰。如果只两个连贯的动作,则表承接。【迁移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②扣舷而歌之。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答案:①②句中的“而”作连词,表修饰;③④句中的“而”作连词,表承接。(四)则(就)——假设?承接?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①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③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④虑壅蔽(耳目被堵塞和遮蔽

)则思虚心以纳下。分析:四句中的“则”都译为“就”,①④句中的“则”作连词,表假设;②③句中的“而”作连词,表承接。【辨析方法】1、看句意。“则”前的短语或分句表示虚拟的情况,表假设;“则”前的短语或分句表示一种事实,表承接。2、看呼应。有时候,表假设时,前一分句有与“则”相呼应的连词“若”;表承接时,前面一定没有相呼应的连词。3、看翻译。表假设时,“则”可译成“就”,也可译成“那么就”,表承接只能译成“就”。【迁移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①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②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④若弗与,则请除之。答案:四句中的“则”都译为“就”,①④句中的“则”作连词,表假设;②③句中的“则”作连词,表承接。(五)何(疑问)——副词?代词?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用法。①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②何可胜道也哉!③长桥卧波,未云何龙?④姜氏何厌之有?⑤大王来何操?⑥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分析:①②③句中的“何”作副词,在句中作状语;④⑤⑥句中的“何”作代词,在句中作定语、宾语或主语。【辨析方法】1、从语法上辨别。“何”作副词时,在句中作状语;作代词时,在句中作定语、主语,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这是最主要的辨别方法。2、从意义上辨别。“何”作副词时,译成“为什么”“怎么”“何必”等;作代词时,译成“哪里”“什么”等。3、从相邻词上辨别。如果“何”后有“能”“可”之类的能愿动词,这个“何”肯定是副词。【迁移练习】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①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②杀一老卒,何甲也?③何事不语,何情不诉!④君何患焉?⑤而又何羡乎?⑥何至自沈溺缧绁之辱哉?(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答案:①为什么,副词②为什么,副词③什么,作定语,代词④什么,作宾语,代词⑤什么,作宾语,代词⑥怎么,副词杀个老兵干嘛要全副武装?君患何焉?而又羡何乎?1、阅读下文,完成题目。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学以致用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久之遂善画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B贼闻其善画北冥有鱼,其名为鲲C胁以白刃愿以十五城请易璧D又数年,乃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答案:C。解析:C介词,用。A音节助词,无意;代词。B代词,他;代词,它的。D于是,就;竟,却。【参考译文】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小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经常让他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赵广)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赵广)不顺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任末好学勤记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人而不学,则何以成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B编茅为庵削荆为笔C暗则缕麻蒿以自照题其衣裳,以记其事D不学者虽存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答案:D。解析:D.代词,……的人;助词,表判断。A.连词,那么。B.动词,作为。C.目的连词,来。【参考译文】

任末十四岁时,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