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技术指南课件_第1页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技术指南课件_第2页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技术指南课件_第3页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技术指南课件_第4页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技术指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技术指南

2009年8月目录一、重点县建设目标二、建设标准三、建设方案四、几个技术指标测定方法一、重点县建设目标

《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提出的重点县建设主要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分批次、分阶段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使每一个重点县经过若干年建设,基本完成县域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

(2)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提高15%,或达到50%以上,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提高5%,或达到23%。“比重提高15%”不是指15个百分点,而是15%(如果现状比重为40%,要求提高到46%,即6个百分点);另外全国目前约有1/3的省市自治区节水灌溉面比重超过50%,有条件的重点县应以此作为建设目标;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比重高的省超过70%,低的省不足1%,相差很大。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需求不大的地区,可套用“提高5%”的要求。一、重点县建设目标(3)纯井灌区的管道输水、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例达到80%以上;高效农业区的喷灌、微灌工程面积占该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例达到50%以上。该项指标限定于重点县中的“纯井灌区”和“高效农业区”,不是指全县;“高效农业区”并无严格定义,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需要就提,不需要则不必提;建议注意该目标的技术导向作用。一、重点县建设目标(4)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不低于0.75,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中型灌区斗口以下、小型灌区渠首以下):缺水地区平均不低于0.65,丰水地区平均不低于0.55。该项指标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小型灌区为0.7),但为便于实施和考核均折算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范围内;由于资金、时间限制县域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可能全部改造,以及南北方对节水要求的客观差异,相应调低了指标。一、重点县建设目标目录一、重点县建设目标二、建设标准三、建设方案四、几个技术指标测定方法(一)总体要求(二)几个参考指标(三)项目区建设标准(四)工程改造主要措施二、建设标准

(一)总体要求根据“重点县建设意见”,建议考虑以下总体要求

(1)着力提高工程完好率和配套率。应主要针对现有灌溉面积,优先改造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和灌排效益发挥的“卡脖子”工程、关键工程,保证全县小型农田水利正常运行,正常发挥效益。(2)提高实际灌溉保证程度,努力恢复原有灌溉面积。以节水增效为中心,通过综合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提高实际灌溉保证程度,恢复原有灌溉面积。(3)合理选择工程(设备)类型。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水资源条件、农田水利骨干工程特点、种植结构、农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等,选择适合当地实际条件和实际需要的灌排技术和设备。二、建设标准

(一)总体要求(7)注重经济效益,让农民能得到实惠。必须注重工程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农民能够得到的实际效益,达到增收、减赋的目的。避免单纯追求社会效益,挫伤农民积极性。(8)在工程改造同时,应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调动受益农民参与重点县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广大农民通过用水户协会等组织形式实行民主管理。二、建设标准

(二)参考指标1、工程建设(1)任务量建议将需要改造、配套工程面积的60-70%作为确定建设任务的参考尺度。(2)工程完好率建议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斗农渠沟、渠沟系建筑物、泵站、机井等工程完好率达到80%。(3)工程配套率提高田间工程配套程度的前提是骨干灌排工程经过了改造,建议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斗农渠沟、渠沟建筑物配套率达到70%。二、建设标准

(二)参考指标2、工程管理(1)管理改革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晰产权和受益对象,发放或签署有关证书;建议实施重点县建设任务的渠灌面积中,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的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比例不低于80%。(2)管护责任落实管护责任,建立较完整的管理制度。(3)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单独管理的灌溉工程为单位核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灌溉用水定额,健全有关管理、监督、考核制度。二、建设标准

(三)项目区建设标准2、主要技术指标(1)渠道防渗灌溉区:①渠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大中型渠灌区斗口以下、小型灌区渠首以下),缺水地区不低于0.7,丰水地区不低于0.65;井灌区不低于0.8。②单位面积农渠长度,自流灌区单向灌水时一般不低于6m/亩,双向灌水时一般不低于3m/亩;提水灌区和井灌区单向灌水时一般不低于12m/亩,双向灌水时一般不低于6m/亩。③节制闸、分水闸、量水设施等按有关技术标准和实际需要配套齐全。二、建设标准

(三)项目区建设标准2、主要技术指标(2)管道输水灌溉区:①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灌区为管道系统进水口以下),不低于0.85。②单位面积固定管道长度,毛渠配水时不低于6m/亩;软管配水时不低于4m/亩。③控制阀门、取水栓(出水口)、水表、真空破坏阀、排气阀、泄水阀等配套齐全。二、建设标准

(三)项目区建设标准2、主要技术指标(3)喷灌区①喷洒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8,定喷式喷灌系统的喷灌均匀系数不低于75%,行喷式喷灌系统的喷灌均匀系数不低于85%。②工作支管间距和喷头间距符合《喷灌工程技术规范》要求。③移动管道系统、控制阀门、给水栓、量水设施、真空破坏阀、排气阀、泄水阀等配套齐全。二、建设标准

(三)项目区建设标准2、主要技术指标(5)集雨节灌区①微灌时蓄水工程规模达到亩次灌水量10m3的要求。②专用集流面采用集流效率高的防渗材料铺设,蓄水窖(池)进行防渗处理。③集流、输水、沉淀、拦污、蓄存、节水灌溉等设施配套齐全。二、建设标准

(三)项目区建设标准2、主要技术指标(6)易涝、渍害农田治理区①易涝农田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的排涝标准,渍害农田设计排渍深度符合《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②末级固定排水沟或排水暗管的间距和深度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③配套设施齐全。二、建设标准

(四)工程改造主要措施1、塘堰(1)主要改造措施是清淤、除险加固、必要的防渗处理、改造取水工程等。(2)要求达到设计蓄水能力,渗漏和蒸发量一般不宜大于库容的20%;主体工程和附属工程无安全隐患;配套设施齐全。二、建设标准

(四)工程改造主要措施3、机井(1)机井改造、更新应符合《机井技术规范》的要求。(2)应进行机井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制定机井修复、改造、更新方案,出水量衰减的井应首先考虑通过洗井、更换滤水管等办法恢复出水量,不应盲目打新井。机井的改造、更新应符合提高装置效率、降低能耗的要求,水泵流量、扬程达到设计要求,且水泵工作于高效区;电动机拖动时机组效率一般不低于70%;(3)更换水泵时应采用节能型水泵;(4)井房、输变电装置、控制箱(盘)、电度表、真空表、压力表、水表、逆止阀或真空破坏阀、控制闸门等设备配套齐全。二、建设标准

(四)工程改造主要措施4、渠道工程(1)渠道工程设计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渠道防渗还应符合《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和《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的要求。(2)不需要防渗的渠道应通过清淤、整修边坡、局部加固等措施恢复原有功能;易坍塌、易受冲刷渠道(渠段)可采用石料、卵石、混凝土等使用寿命长的材料进行砌护。(3)防渗措施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条件客观分析,选择适宜断面形式,并尽可能选用工厂化生产的预制构件。渗漏严重渠道(渠段)宜采用预制U型渠槽、现浇混凝土等使用寿命长、防渗性能较好的材料进行防渗处理,经防渗处理的渠道渗漏损失一般不应大于渠道设计流量的5%;二、建设标准

(四)工程改造主要措施7、量水设施(1)量水设施应符合《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以及《堰槽测流规范》、《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等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2)量水设施应符合经济、实用、方便管理和易于维护的要求,并根据当地条件和实际应用情况合理选择。(3)量水堰槽等宜选用工厂化定点加工的预制构件,流量计、水表等工业产品应是经法定计量检验机构检测的合格产品。(4)采用便携式测流、量水仪器设备时,除设备本身应满足量测精度要求外,还应按仪器设备要求或测流规范要求设置标准测流断面。二、建设标准

(四)工程改造主要措施8、农田排水工程(1)农田排水工程设计应符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和《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2)对于达不到上述要求的田间排水系统,应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整治田间沟道,增强其排泄能力,对于易塌坡沟道,应采取防坍固坡措施;有条件地区可以采用“井灌井排”方式,需要时也可以采用暗管排水方式;排水泵站设备损坏时应进行修复,老化严重时应进行改造、更新;必要时进行田间排水系统的续建配套。(3)排水建筑物宜采用定型设计和装配式结构。二、建设标准

目录一、重点县建设目标二、建设标准三、建设方案四、几个技术指标测定方法三、建设方案

1、现状分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类型、数量、分布、完好程度等是制定重点县建设方案的主要依据,编写提纲附表要求填写的仅仅是全县各类汇总数据,显然搜集数据应按照乡镇和行政村进行,说明时也应适当分区;灌区骨干工程改造及运行情况反映重点县建设的工程条件,如已进行改造,应针对与重点县建设有关的工程说明其改造范围、内容、效果等,如未进行改造应说明工程建设年代、是否已列入灌区改造规划、目前工程和运行状况等;近年来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重点县筹资和资金整合能力,应实事求是详细说明。三、建设方案

2、水资源状况鉴于要求重点县事先应编制县级小型农田水利规划,且重点县建设主要是针对现有灌溉面积的改造和配套,故一般可不再进行全县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建议依据县级小型农田水利规划的有关结果,重点分析现状灌溉供水能力、现状灌溉需水量、改造后的灌溉需水量等,说明灌溉用水保证程度。灌溉用水供需平衡状况地区差异大时,宜分区说明灌溉用水保证程度;重点分析灌溉用水紧张地区、地下水超采区的灌溉用水保证程度。生态脆弱干旱区和地下水超采区,除应解决灌溉缺水问题外,还应考虑增加生态用水或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三、建设方案

3、目标任务除按照编写提纲要求确定重点县建设目标和任务外,建议考虑以下提示:建设目标系指重点县在有效进行资金整合条件下、经过3年集中建设可能实现的目标,因此有必要对资金整合进行合理估计。建设任务应与已编制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规划合理衔接,但主要针对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和改造。在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可以按期完成、且投入有一定保证的情况下,也可以列入小型农田水利范围的新建任务。三、建设方案

4、建设内容应按照确定的重点县建设目标任务,以及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和资金整合预期等,合理进行筛选。应以现有灌排面积为建设范围,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为主要任务,属于续建配套性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必须是水利部批准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或《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规定的建设任务,且相关骨干工程改造已经完成或正在实施。重点县建设难以涵盖县级小型农田水利规划的全部建设内容,但列入重点县建设的内容应是已经列入该规划的建设内容,其前期工作比较充分且具备实施条件。三、建设方案

4、建设内容完好的工程设施和已经基本配套的工程一般不应再列入本次建设内容,建设重点应是不完好的设施和尚未配套的工程,否则重点县建设目标难以实现。建设内容应重点解决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农业用水紧张地区应以发展节水灌溉为主,洪涝、渍害等中低产田分布广泛地区应结合骨干排水工程续建配套与改造同步改善农田排水条件。重点县建设内容将通过整合不同渠道资金予以完成,为避免被动,建议建设方案中可不区分不同资金渠道承担的建设内容,但在年度标准文本中应区分本财政补助专项资金承担的建设内容和整合资金的建设内容。三、建设方案

5、技术方案水源、泵站、渠道、沟道等工程一般不宜进行大范围调整;确需局部调整时,应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并考虑与骨干工程协调;需要增设斗、农渠沟时应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要求。选择改造方案应注意提高投资效益,避免“一刀切”全部重建。建议按照修复、加固、改造、更新、重建的顺序考虑技术方案。斗、农渠水流流程短、通水时间短,防渗的节水效果和经济性与干支渠防渗比较有明显差距,且维护管理更为困难,故斗、农渠是否需要防渗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农渠以及渗漏不严重的斗渠一般可不进行防渗处理。三、建设方案

5、技术方案井灌区一般宜采用低压管道输水方式,渠灌区、井渠结合灌区采用低压管道输水方式代替渠道输水时,应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实施后能取得明显效益。考虑采用喷灌、微灌时,不仅应评价其节水效果,还应与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统筹考虑。应按照有利于实施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要求布设量水设施,但不应过多增加管理的工作量和费用,更不能加重农民水费负担。渠灌区一般应在斗口设置量水设施,井灌区一般应在井口设置量水设施。应统筹解决易涝、渍害、盐碱等中低产农田的农田排水问题,无此类问题的地区不应盲目追求“灌排配套”。三、建设方案

4、项目区和建设单元为便于合理安排年度建设计划,建议在建设方案中合理划分项目区和建设单元;项目区应集中连片,地形条件、水源类型等相近,种植结构和建设内容等相似;面积大的项目区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建设单元,建设单元的建设任务应在一个年度内实施。三、建设方案

5、资金测算和筹措、整合方案(1)资金测算建议采用单位投资指标进行估算。首先对建设内容进行分类,测算各类型工程的单位投资指标,进而计算各类工程投资,并汇总,最终测算总投资;各类工程单位投资指标应根据近几年当地同类工程实际发生的单位投资,并考虑其代表性以及物价变化等因素合理确定;用于测算单位投资指标的工程应具有代表性且投资决算(概算)符合有关规定。三、建设方案

5、资金测算和筹措、整合方案(2)资金筹措和整合方案建议可将资金整合作为筹措资金的一个途径,但应单独列出,即重点县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包括中央财政补助、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整合等;资金整合数额可根据近几年实际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各种渠道资金数额及其增加趋势合理测算;“重点县建设意见”要求: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积极整合各项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可见重点县建设对资金整合的依赖程度很高,需要认真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