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下)14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下)14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下)14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下)14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下)14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

本章内容第一节遗民诗人对明代诗风的因革第二节钱谦益、吴伟业与清初诗坛的新变第三节王士禛、查慎行等“国朝诗人”第四节清初词坛的中兴第五节学者之文与文人之文第一节遗民诗人对明代诗风的因革一、遗老魁首傅山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太原阳曲人,初字青竹,改青主,号霜红龛主人。著有《霜红龛集》。傅山的创新意识更为突出,善于通过字词的锻炼和句型的翻新造成语言的陌生感,这在清初的诗坛是难能可贵的。傅山存留的作品并未直接触及时事,但在描写隐居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时候,依然流露出深厚的悲慨。如下面这首《太行》:紫盘天井上,青幕太行郛。风雨诗何壮,冈峦气不奴。争韩来破赵,报楚去趋吴。临老河山眼,苍茫得酒壶。二、学者诗人顾炎武和李邺嗣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入清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又自署蒋山傭,江苏昆山人。顾炎武是著名的思想家,为抗清复明事业历尽艰辛,一生著述甚丰,在经学、史学和音韵学领域成就卓著,是清代学术的开山。诗则有《亭林诗集》。顾炎武的诗自明七子入手,主要效法杜甫。应该说,顾炎武和杜甫有着深层次的灵魂沟通,同时又能够对杜诗的艺术灵活运用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万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水拥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事,只恐难酬烈士心。李邺嗣(1622—1680),原名文胤,以字行,号杲堂,又号东洲遗老,浙江鄞县人,与父亲李棡一起加入反清起义队伍,为此下过狱。李邺嗣受黄宗羲的影响,向宋代苏轼学习,突破了明七子设置的樊篱,风格上自成一家。嘉门蜚雨后,夕浪卷龙雷。怒鬼乘潮出,惊鸿斗日来。千烽衰眼逼,万鼓竖毛催。天地疮痍满,何人血战回?三、风格多元的屈大均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号泠君、华夫等,番禺人。曾参加反清军队,失败后削发为僧,法名今种。著有《道援堂诗集》《翁山诗略》等。他与梁佩兰、陈恭尹并称“岭南三大家”。因作者坚持遗民立场,略无顾忌,触怒清朝统治者,因而雍正、乾隆年间其诗集曾两度遭禁。作者的五律也不止一种面貌,至少有两种类型,一类深沉跌宕,风格近于杜甫;还有一类超迈绝伦,潇洒飘逸,风格近于李白。雁门相送后,秋色满边城。白日惟知暮,寒天讵肯明。才分南北路,便有生死情。皓首悲难待,黄河忽已清。《哭顾亭林处士》

万古明妃月,光含汉苑愁。吹来龙塞影,散作雁门秋。白露沾衣湿,天河接泪流。南飞鸿雁尽,何处寄离忧。(《边夜》)第二节钱谦益、吴伟业与清初诗坛的新变一、钱谦益的诗歌理论与创作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于明朝官至礼部右侍郎,南明弘光朝为礼部尚书,顺治初降清,授职礼部右侍郎,不久以病辞归。晚年曾秘密参与抗清活动。编辑有明诗总集《列朝诗集》,著有《初学集》《有学集》和《投笔集》。钱谦益的诗歌创作在明末已基本摆脱七子派的影响,风格呈现为多元状态,带有唐、宋兼学的倾向。其中古体诗学宋的倾向更明显一些,表现为散文化的笔法和自由畅达的辞气。不仅否定七子派的模拟之风,而且推出了自己的学诗主张余敢以善学之一言进焉,杜(甫)有所以为杜者矣,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者是也。学杜(甫)有所以学者矣,所谓别裁伪体,转益多师者是也。舍近世之学杜者,又舍近世之訾謷学杜者,进而求之,无不学,无不舍焉。于斯道也,其有不造其极矣乎?入清以后,钱谦益诗由以前的清婉秀丽、萧散流利一变而为沉厚凝重、凄怨悲怆。其中成就最高的要数大型组诗《后秋兴》凌晨野哭抵斜晖,雨怨云愁老泪微。有地只因闻浪吼,无天那得见霜飞。廿年薪胆心犹在,三局楸枰算已违。完卵破巢何限恨,衔泥梁燕正争肥。(《后秋兴之十二》其三)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后秋兴之十三》其二)二、吴伟业与梅村体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末官至国子监司业,南明王朝时期曾担任少詹事。入清后,屈从压力,出任秘书院侍讲、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以母丧南归,从此偃息不出。著有《梅村集》。吴伟业的诗歌成就突出体现在长篇叙事性歌行体,人们称这类作品为“梅村体”。梅村体的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叙事方式方面。吴伟业的叙事诗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即通过一两个中心人物来串联众多的事件,构建一个完整的情节,人与事相得益彰。其次,吴伟业在作品的结构方面明显借鉴了戏剧的叙事技巧,包括情节设置悬念迭出、突然转折和感情描写悲喜交加、大起大落等。其三,梅村体作为清初最具创变特色的诗体,其语言风格十分独特。作者对前人采取了综合继承的态度,一方面力求典雅,大量运用典故;另一方面,大胆借鉴民歌的艺术手法,不避俗辞,形成了“沉博瑰丽”的独特风格。第三节王士禛、查慎行等“国朝诗人”一、王士禛与神韵诗风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淄博桓台)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著有《渔洋诗集》《蚕尾诗集》等。顺治十四年秋,王士禛与数位诗友在济南大明湖举办诗社,赋下了著名的《秋柳四章》。此组诗是作者的成名之作。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厢。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从这组诗起,王士禛确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方式,即通过与自然景物的交流来领悟和表达人生感受,也就是作者所倡导的“神韵诗”。“神韵”二字早在六朝时期便已出现,很长时期内是绘画领域使用的一个艺术概念,明朝后期方被引入诗歌领域。王士禛继承了前人的理论成果,赋予这个概念以更丰富、深厚的内涵,从而提升为一个核心的诗学概念。王士禛提倡从大自然中去领悟人生真谛,崇尚高远情怀,主张清新淡雅的风格,这些观点实际上是对中华民族诗学的总结和提炼,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王士禛后期的创作具有淡化抒情的倾向,用典频率明显增加。创作中表现出平和、淡泊的情绪。二、查慎行的写实与写心查慎行(1650—1727),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号初白老人。浙江海宁人。早年经历坎坷,五十三岁命运改变,受到康熙皇帝召见,入值南书房,授职编修。著有《敬业堂诗集》。查慎行的创作可分前后两段,前期作品侧重于生活原生态的描写,后期则侧重于心灵感悟的剖示。查慎行一生走南闯北,阅历堪称丰富,他关注较多的是长期战争和苛捐杂税给民众带来的灾难。代表作如《麻阳运船行》《雪后平溪道中》《偏桥田家行》《养蚕行》《麦无秋行》《悯农诗和朱恒斋比部》等后期作品,查慎行较为突出的是表达对仕宦生涯的厌恶以及与衙门作风的不相调和。茫茫大地托根孤,只道烟霄是坦途。短袖曾陪如意舞,长眉难画入时图。移灯见蝎宁防毒,误笔成蝇肯被污。窃喜退飞犹有路,的应决计莫踌躇。(《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呻吟语无伦次录存十六首》之三)查慎行的诗歌创作受到宋诗的影响较大。自明代以来,诗坛一直延续排斥宋诗的风气,至康熙初期,诗坛方始出现学宋潮流,然而不少人又停留在模仿阶段;查慎行与众不同,他受浙江前辈诗人的启发,后来居上,学宋而能自具面貌。第四节清初词坛的中兴一、陈维崧与阳羡派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父亲陈贞慧是复社重要成员。明朝覆灭,作者漂泊潦倒数十年,直到五十五岁,才被推举应博学鸿词之试,入选翰林,授任检讨。著有《湖海楼集》。陈维崧的词善于通过怀古题材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如下面这首《永遇乐·京口渡江用辛稼轩韵》:如此江山,几人还记,旧争雄处。北府军兴,南徐壁垒,浪卷前朝去。惊帆蘸水,崩涛飐雪,不为愁人少住。叹永嘉、流人无数,神伤只有卫虎。

临风太息,髯奴狮子,年少功名指顾。北拒曹丕,南连刘备,霸业开东路。而今何在,一江灯火,隐隐扬州更鼓。吾老矣,不知京口,酒堪饮否?掷帽悲歌发。正倚幌、孤秋独眺,凤城双阙。一片玉河桥下水,宛转玲珑如雪。其上有、秦时明月。我在京华沦落久,恨吴盐只点离人发。家何在?在天末。

凭高对景心俱折。关情处、燕昭乐毅,一时人物。白雁横天如箭叫,叫尽古今豪杰。都只被、江山磨灭。明到无终山下去,拓弓弦、渴饮黄獐血。《长杨赋》,竟何益?清初时期,江苏宜兴出现了规模可观的“阳羡词派”。阳羡地处太湖之滨,四周群山环抱,地理位置偏僻,清廷的文化钳制因而也相对松弛,这给作家袒露心胸、畅所欲言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历史原因,阳羡派和南宋遗民作家间存在某种精神的联系。康熙十七年,曹亮武受陈维崧之托,和潘眉、蒋景祁共同编辑了一部阳羡派词选,取名《荆溪词初集》。这部词集共辑入作家九十馀人,其中阳羡籍词人占了绝大多数,作品凡八百馀首,数量相当可观。阳羡词人多数为隐居沉沦之士,或终生不仕,或仕途坎坷,家国之痛、压抑之悲将他们驱遣到一起,再加上领袖陈维崧的引导,故阳羡词群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创作倾向基本趋于一致。二、朱彝尊与浙西派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人。年轻时曾参加反清复明团体,失败后长期辗转南北。康熙十八年,被荐应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六十四岁辞归故里。著有《曝书亭集》。诗人善于通过怀古词抒发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他自己称之为“空中传恨”。举一首《水龙吟·谒张子房祠》:当年博浪金椎,惜乎不中秦皇帝!咸阳大索,下邳亡命,全身非易。纵汉当兴,使韩成在,肯臣刘季?算论功三杰,封留万户,都未是,平生意。

遗庙彭城旧里。有苍苔、断碑横地。千盘驿路,满山枫叶,一湾河水。沧海人归,圯桥石杳,古墙空闭。怅萧萧白发,经过揽涕,向斜阳里。朱彝尊还有描写爱情经历的作品,写得真挚动人,如下面这首《鹊桥仙·十一月八日》:一箱书卷一盘茶磨,移住早梅花下。全家刚上五湖舟,恰添了、个人如画。

月弦新直,霜花乍紧,兰桨中流徐打。寒威不到小蓬窗,渐坐近、越罗裙钗。朱彝尊生前曾经和浙西的词友在一起唱和,组成了一个创作群体。康熙十八年,龚翔麟汇辑这些词人的作品,刊刻发行了《浙西六家词》,于是该群体便被人们称为“浙西词派”。艺术上宗法南宋的姜夔和张炎,追“清空”“醇雅”,打破晚明以来词坛独尊花间的传统,扩大了词表现生活的领域,在继承传统方面也有进一步的拓展,初步走向了对前代的综合继承,这些特点对清词发展的贡献是明显的。三、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因避太子讳改今名,字容若,号愣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太傅明珠之子。康熙十五年进士,任康熙帝贴身侍卫,因随康熙帝出巡,不幸染病去世,享年三十一岁。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等。纳兰性德的怀古词较有特色。引一首《蝶恋花·出塞》: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作品的题材集中在友情和爱情两方面,数量最多的还是抒写爱情的作品。这当中有悼念亡妻的,也有描写恋爱经历的。引一首悼亡之作: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沈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审美意象的锻造自五代李煜开始,成为词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晏几道、秦观、贺铸等都是这方面的能手。纳兰性德显然继承了这一传统第五节学者之文与

文人之文一、批判反思为主的学者之文黄宗羲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他的文章观点犀利,发前人所未发,尤其是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可谓振聋发聩。黄文特点是挟带情感,笔墨淋漓,能感动激发人心。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顾炎武也是清初著名的古文家。顾炎武主张文章要有益于天下,声称:“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其文凝重而不失激情,质实而文辞精审,富有感人的力量。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衡州(今湖南衡阳)人。著有《船山遗书》《船山诗文集》等。他的学术涉猎广泛,而重点则在哲学和史学。其《读通鉴论》借史实发表议论,多独到之见,且富辩证性。二、深沉谨严的文人之文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商丘(今属河南)人。父、叔皆为东林党人。本人是复社成员,少时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四公子”。入清后曾应乡试,中副榜。著有《壮悔堂集》。侯方域年轻时文风华丽,明清易代,他历经艰危,文风为之一变,感慨转为深沉,颇有江山之恨,禾黍之悲。侯方域擅长记叙文一体,其代表作《马伶传》《李姬传》《任源邃传》被人广为传诵。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