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过程污染生成机理word版本_第1页
燃烧过程污染生成机理word版本_第2页
燃烧过程污染生成机理word版本_第3页
燃烧过程污染生成机理word版本_第4页
燃烧过程污染生成机理word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燃烧过程污染生成机理3、硫在煤中的存在形态煤中的硫分按其存在形态也可分为无机硫和有机硫两种,有的煤中还有少量的单质硫。有机硫的组成极其复杂,目前大体上知道,有机硫存在于一些官能团中,包括亚砜、硫醚类、硫醇类R-SH、噻吩(硫茂)类、硫醌类和硫蒽类。其中噻吩类约占全部有机硫的40%-70%。

煤中的硫又可分为可燃硫和不可燃硫。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总和叫做全硫。在破碎和制粉过程中,不同粒径的煤粒中的矿物质分布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偏析。偏析现象研究,应用德国元素分析系统公司的VARIOELIII元素分析仪测得邢台电厂用煤(以下简称邢台煤)与阳泉电厂用煤(以下简称阳泉煤)各四种不同粒度煤样元素成分的平均数据,如表8-1所示。

表8-1不同粒度煤的元素成分粒径(目数)<140140-180180-200>200邢台煤N(%)1.1321.0611.0070.942H(%)2.7172.652.552.423C(%)69.0867.0263.5459.41S(%)1.9841.871.8751.712阳泉煤N(%)1.1451.0790.9490.941H(%)3.2053.0422.792.772C(%)76.1269.9959.8958.88S(%)1.2631.4522.132.1674、含硫量的测定方法我国颁行的《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214-83)。《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GB215-82)从全硫中减去上述三种无机硫即为有机硫含量。二、硫燃烧转化的总体特性1、SO2的形成不同类型的硫化物开始分解的不同温度。有机硫分解温度为300~400℃,黄铁矿硫为300~450℃,噻吩硫为480~500℃,硫酸盐硫在1100℃以上。对煤中以黄铁矿形态存在的硫分,其析出温度较低。有机硫在氧化性气氛下遇氧全部氧化成SO2,在还原性气氛下主要生成H2S,但遇氧后H2S被氧化成SO2,反应路线为:

S→H2S→HS→SO→SO2无机硫在还原性气氛和小于500℃温度及足够停留时间条件下,将分解成FeS、S2和H2S,其中FeS必须在更高的温度(≥1450℃)和更长的时间内才能氧化成SO2。在氧化性气氛下,FeS2可直接氧化生成SO2。

4FeS2+11O2→2Fe2O3+8SO2

图8-1SO2生成特性2、影响SO2生成的因素(1)温度(2)环境气氛(3)停留时间(4)加热速率(5)粒径(6)煤质特性3、SO2生成量的计算理论上的干烟气中SO2的浓度可用下式计算:

SO2实际浓度为:1990年我国部分行业燃煤硫的排放系数如表8-2所示。表8-2燃煤硫的排放系数(1990年)行业年煤炭消耗量/万吨平均含硫量/%平均硫排放系数煤炭工业5347.401.2050.82石油工业401.081.2050.83电力工业27059.101.1600.90有色金属950.641.2050.85建材行业5747.541.2050.70轻工业9041.101.2050.82民用燃煤16699.701.2050.70三、硫的热分解及SO2生成动力学1、有机硫热分解及燃烧分解和燃烧过程如下:有机硫→H2S+…..H2S+O2→SO2+…

2、黄铁矿热分解与燃烧在900℃时,FeS与水反应生成Fe3O4。反应式如下:

3FeS+4H2O→Fe3O4+3H2S+H2

3、SO2生成的反应动力学假定为一级反应,气态SO2生成速率为:

w=kSar

k=k0exp(-E/RT)对于快速热解(1000K/s),不考虑H2S与C反应,在硫析出阶段,温度在973~1223K范围内,反应的活化能E为20~100kJ/mol。四、SO3生成机理1、SO2氧化成SO3的过程

O2→O+OSO2+O→SO3

也可以写成如下的总反应式:

SO2+O2→SO3+O

2、影响SO3生成的因素影响SO3生成的主要因素有:(1)燃烧区的温度。(2)氧浓度和压力。(3)燃烧工况。3、SO3生成的反应动力学在900~1350K温度区间内,该反应的速度常数为:

k=(2.6±1.3)×106exp[(-23000±1200)/T]第二节氮氧化物生成机理

据推算,全世界一年向大气排放氮氧化物在7500×104t左右。氮有多种氧化物,包括氧化亚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四氧化氮(N2O4)、三氧化氮(N2O3)和五氧化二氮(N2O5)等。如无特殊说明,氮氧化物NOx一般指NO与NO2。在燃烧过程中排放的NOx约95%是NO,余下的5%是NO2。

一、氮氧化物的危害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对人类及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人类健康、对植物生长及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光化学烟雾;酸雨;温室气体。表8-3未采用NOx控制技术时不同燃烧方式的NOx排放量燃烧方式NOx排放量×10-6kg/m3(体积分数为6%的O2)旋流燃烧器对冲或前墙布置800~2150四角切圆燃烧器500~1200格状燃烧器(CellBurner)1230~2200层燃370~480抛煤机链条炉450~750常压流化床200~400汽油机1000~4000柴油机500~2000二、氮氧化物生成机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一般把NOx的生成分成热力型NOx(T-NOx)、快速型NOx(P-NOx)和燃料型NOx(F-NOx)。

1、热力型NOx生成机理热力型NOx是指燃烧用空气中的氮在高温下氧化而生成的氮氧化物。

N2+O-NO+N其中正反应的E1=314kJ/mol,逆反应E-1=0。

O2+N-NO+O其中正反应的E2=29kJ/mol,逆反应E-2=165kJ/mol。热力型NO的生成速率w为:

影响热力型NOx生成的因素有:(1)温度(2)过量空气系数(3)停留时间(4)燃料种类2、快速型NOx生成机理碳氢系燃料在过量空气系数小于1的情况下,空气中氮在火焰面内急剧生成大量的NOx,而CO/空气、H2/空气,乃至(CO+H2)/空气预混火焰却没有这种现象。其反应式如下:

CH+N2-HCN+NCH2+N2-HCN+NHC2+N2-2CNHCN+OH-CN+H2ONH+O-NO+HN+OH-NO+H

影响快速型NOx生成的因素有:(1)燃料种类(2)过量空气系数(3)温度(4)压力(5)紊流脉动3、燃料型NOx生成机理燃料中的氮氧化形成的NOx称为燃料型NOx。燃料型NOx生成的化学动力学参数为:(1)N→HCN

(2)N+1/2O2→NO

(3)NO+C→1/2N2+CO

影响燃料型NOx生成的因素有:(1)温度(2)氧浓度(3)燃料性质三、煤粉炉内氮氧化物的生成1、炉内NOx生成过程在实际煤粉炉内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也分为三部分,即燃料型NOx、热力型NOx和快速型NOx,但其比例是不一样的。

图8-4炉内NOx生成过程2、炉温的影响炉温主要影响热力型NOx的生成量从而影响总的NOx的生成量,图8-5表示了炉温对炉内NOx的生成情况的影响。图8-5炉温对NOx生成的影响3、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4、煤粉细度的影响图8-6过量空气系数对NOx生成的影响四、燃烧过程中N2O的生成与控制N2O能破坏臭氧层和造成温室效应。目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在煤粉燃烧方式下,N2O排放量较少。在燃烧过程中N2O的均相生成主要是HCN和NH3的氧化,如果采用降低NOx技术时,可以采用喷尿素、氰氨酸等方法,这些物质也会通过均相反应的途径生成N2O。

在高温火焰中N2O会迅速分解。在燃烧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运行温度、低氧燃烧、烟气再燃等方法降低N2O的生成。

第三节其它污染物生成机理

在燃烧过程中除了会产生SOx、NOx、CO2等要控制的污染物以外,还会产生其它的污染物质,其控制技术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一、碳黑的生成燃料燃烧时会排放出微粒物质,它主要可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含灰燃料燃烧时排放的灰分,由碳、碳氢化合物、硫化物和含金属元素的灰分等组成;第二类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其中最大的部分为碳黑粒子。碳黑粒子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历成核、表面增长和凝聚、集聚和氧化等一系列阶段,生成的碳黑粒子若不能在燃烧系统中完全氧化掉,则最终排入大气。

碳黑颗粒主要在碳氢燃料燃烧时生成。对于碳氢类燃料燃烧时生成的碳黑,按其生成机理及其特殊形式,有气相析出型碳黑、剩余型碳黑、雪片型碳黑以及积碳等几种形式。

1、气相析出型碳黑气相析出型碳黑是气体燃料、已蒸发了的液体燃料气和固体燃料的挥发分气体,在空气不足的高温条件下热分解所生成的固体颗粒。

2、剩余型碳黑剩余型碳黑是液体燃料燃烧所剩余下来的固体颗粒,通常也称之为油灰或烟炱。3、雪片雪片一般是以碳黑为核心,在烟气温度接近露点温度时,吸收烟气中的硫酸(H2SO4),长大成为雪片形状的烟尘,又称为酸性烟尘。4、积炭积炭可以认为是剩余型碳黑的一种,它是油滴附着在燃烧器、燃烧器喷口、燃烧室壁面上,受炉内高温、气化而剩下来的物质。二、重金属污染锑(Sb)、砷(As)、铍(Be)、镉(Cd)、铬(Cr)、钴(Co)、铅(Pb)、锰(Mn)、汞(Hg)、镍(Ni)和硒(Se)。

影响重金属迁移的主要因素有:(1)温度、气氛和粒径(2)硫及硫的存在形态(3)氯(4)烟气净化设备三、二噁英的生成与控制二噁英是一类物质的总称,包括多氯联苯并二噁英(PCDDs)、多氯联苯并呋喃(PCDFs)和多氯联苯(PCBs)。一般情况下,把前两类物质简称为二噁英(PCDD/Fs),根据氯原子取代数目及取代位置的不同,它们分别含有75种和135种同系物。1、二噁英的生成机理第一是由前驱物生成;第二是飞灰中碳的残余物的重新合成(DeNove)反应(一般在250~450℃);第三是由燃料中的PCDD/Fs物质生成。如图8-8所示。

飞灰催化表面P-前驱物D-二恶英s-固相g-气相图8-8燃烧过程中二恶英主要生成机理示意图(1)前驱物的异相催化反应在烟尘中携带的氯化铜、氯化铁等催化剂的作用下,在200~500℃的范围内,各种二噁英的前驱物(如多氯苯酚和二苯醚)就会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