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全册配套教学课件2_第1页
《康复医学》全册配套教学课件2_第2页
《康复医学》全册配套教学课件2_第3页
《康复医学》全册配套教学课件2_第4页
《康复医学》全册配套教学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康复医学》全册配套教学课件2物理医学与康复

(PhysicalMedcineandRehabilitation)

概论

概论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

(PhysicalMedcineandRehabilitation)简称PMR

包括

物理医学、康复医学

物理医学(诊断、治疗,尤其物理治疗学,简称理疗学)◆理疗—

临床疾病的治疗

(身体、心理、精神)

◆康复—

病、伤、残的功能恢复

康复医学:功能恢复

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的使命:◆疾病的治疗

◆功能的恢复专业特点:

集治病和功能恢复于一体

·实践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整体、系统、全面完全良好的状态—身体精神社会生活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的生理、病理、功能

治疗身、心病损

恢复身、心、社会功能物理医学与康复的临床应用

病例:

01.7.25男44岁外科医生前臂外伤:肌肉、神经断裂伤情:左前臂外伤伤口长8cm出血剧,肌肤断裂手术:左前臂清创断裂肌肤、肌膜缝合正中神经断裂肌支肌间埋藏石膏托固定术术后诊断:左屈指、屈腕肌肌肤断裂约1/2

左旋前园肌肌肤断裂1/2

左正中神经主干外膜撕裂伤0.3cm

左正中神经肌支完全断裂左肘内侧静脉断裂左耾二头肌腱膜断裂2/3病例特点:★伤情严重:损伤深达肘关节前,神经、肌肉断裂

★精神情绪:焦虑不安

★职业要求高治疗目的:治疗损伤,修复功能治疗经过:术后第八天介入,持续6个月,直至手功能恢复—执刀手术治疗要点:★伤口—

防治感染、促进愈合:紫外线照射、脉冲短波

★神经、肌肉功能—促进修复:低、中频电疗★瘢痕—

防治粘连、硬化:中频电、超声、水疗

★功能训练:电刺激、水疗手法按摩综合应用关节活动训练相互配合肌力训练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

★心理治疗:关爱、鼓励、调动(病人、家属)精神、心理创伤—消减,自信心—建立,主观能动性—调动治疗结果:伤后6个月前臂的疤痕柔软,手的功能恢复,重新操刀做手术

表明:◆伤、病需要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的服务

◆临床医生需要物理医学与康复专业知识

疾病、损伤、功能障碍—个体

建议:吸纳物理医学与康复专科知识,更好为病人服务

损伤疾病功能

(一)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

1.康复的概念

●医学 综合 ●教育病◆功能训练应用→→伤者→→

●职业残

◆功能再训练协调 ●社会

●康复工程

●身体→最大限度恢复 ●精神→重返社会

●社会 提高生存质量 ●职业

全面康复的观点

营养不良环境污染疾病创伤发育缺陷老化心理 ↘↓↓↓↙↙↙ 功能 缺陷丧失残疾 ↓

功能评定(检查分析)↓功能康复处理

↓ //﹨﹨

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 ↓ 功能恢复↓

↓↙↙↓↘

生活自理上学 就业 参加社会生活 ↓ 自信自尊自强自立

康复示意图

2.

康复目的

消除 ●生活能力功能障碍→最大限度恢复●劳动能力

减轻 ●重新参加 社会生活

3.

康复医学的概念

为了康复的目的

●功能障碍的预防

应用●功能障碍的评定医学学科研究●功能障碍治疗

●功能障碍的训练、处理

4.康复医学的体系

●H.A.Rusk:第三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

WHO:医学分支—保健医学预防医学治疗医学康复医学治疗医学与康复医学不同(表1)表1治疗医学与康复医学

治疗医学

康复医学对象病人及其疾病功能障碍者及其功能障碍目的治愈疾病最大限度恢复功能方法手术、药物理疗、其它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矫治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功能恢复训练为主必要的手术、药物为辅

5.康复医学的范畴(1)医学康复(Medicalrehabilitation)

医疗手段——身体、精神康复(2)教育康复(Educationalrehabilitation)

特殊教育、培训(3)职业康复(Vocationalrehabilitaion)

职业、劳动能力训练——就业(4)社会康复(Socialrehabilitation)

与社会生活的各项领域相结合——重返社会6.康复医学的组成部分、核心和基础

表2康复医学的组成部分、核心和基础

核心基础 组成的专业 有关专业功能障碍学运动学物理治疗学临床各科神经生理功能恢复的运动治疗学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作业治疗学生理学言语治疗学生化学 心理治疗学康复工程学康复护理学社会服务学

(二)康复医学的诊疗对象病、伤、残者:(1)损伤(2)疾病:急、慢性病致残 老年病致残(心肌梗死、偏瘫、肿瘤…)(3)先天(发育障碍、异常)

按系统分:(1)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颅脑损伤精神病、小儿脑瘫、小儿麻痹后遗症(2)骨骼肌肉系统:关节炎、截肢、手外伤脊柱侧弯、骨关节术后(3)心肺系统: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病按临床分:儿科、心血管、肿瘤、老年病、精神病聋哑及盲人康复

(三)康复医疗的工作内容

1.功能测定(1)电生理学测定:肌电、神经传导速度、时值及强度时间曲线(2)心肺功能测定:心率、心电、运动试验、肺活量(3)代谢及有氧活动能力测定:功率自行车、踏车检查运动功能、能量消耗、最大耗氧量(4)运动学测定:肌力、关节活动范围、步态分析(5)医学心理学测定:精神状态、心理和行为表现、智能(6)语言交流能力测定:听力、说话能力、书写、计算能力(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8)就业能力的检查、鉴定(9)残疾评定

2.康复治疗(1)物理治疗(医疗体育、电刺激、超声、水疗、热疗光疗、蜡疗、磁疗、牵引、生物反馈;医疗体操、器械运动传统医学:气功、太极拳、针灸、推拿按摩中西结合:电针、激光针、紫外针、穴磁中药导入(2)作业治疗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衣、食、住、行的基本技能

2)职业性劳动、工作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3)工艺治疗

(3)语言治疗:失语、口吃、听说能力的矫治(4)心理治疗:心理、精神、情绪、行为异常的治疗(5)康复工程:假肢、矫形支具;为诊疗设计制造特殊的器具,包括电子、机械材料等工艺(6)临床康复:药物、护理等临床处理,预防合并症,促进功能恢复,杜绝二次致残(7)娱疗(8)营养治疗(9)疗养康复(四).康复医疗工作方式(teamwork)康复治疗团队:领导-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师成员-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文体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假肢与矫形器师首次:各自评定-集体讨论、医师总结-制定计划

分头实施中期:讨论-评价、修改、补充结束:总结、今后或出院后治疗建议

(五)临床医师与康复◆

医疗理念更新医学模式转化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健康—完全良好的状态—身体精神社会生活

◆诊疗方式、执业行为的变革;学科间的交叉、相互渗透

以人为本、全面思考、辨证施治疾病、损伤、功能障碍—个体疾病、损伤、功能障碍贯穿于临床医疗的全过程

◆临床医师需要全面知识个体需要现代医学的全方位服务——健康现代医学的组成:

预防医学

保健医学

临床医学

康复医学

保健康复临床预防健康高频电疗法

第一节高频电疗的理论基础一、概念

高频电疗法:频率100KHZ以上的正弦交流电流 高频电疗:共鸣火花、短波、超短波、微波、毫米波

具有热效应、热外效应

×二、高频电的物理学特征(一)电磁波特性

·

高频电流产生的交替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称为电磁场.

·

电磁波具有波速和能量,V=·f,频率愈高,波长愈短,能量愈大。

·

高频电磁波波长的单位为:米(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频率单位为吉赫(千兆赫)GHz、兆赫(MHz)、千赫(KHz)、赫(Hz)×(二)高频震荡电流的类型

1.等幅振荡电流:短波、超短波、微波

2.减幅振荡电流(不用)

3.脉冲等幅振荡电流:脉冲短波、脉冲超短波、脉冲微波

4.脉冲减幅振荡电流:共鸣火花三.生物物理学特性(一)无电解作用

(二)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引起神经、肌肉兴奋的脉冲电持续时间必须>0.01ms,而100KHZ以上高频电的脉冲持续时间<0.01ms。(三)电极不必接触皮肤:高频电流的频率高达100KHZ以上故间隔空气的电极与皮肤间的容抗小,电流容易通过。×(四)高频电流作用下人体组织的电磁学特性1.导体特性:人体组织中的血液、淋巴液、体液中的水分子、电离子(K+、Na++、Ca++、Mg+++、Cl—、HCO2—等)以及带电荷的蛋白质分子为导体,在高频电流的作用下,沿电力线方向来回移动,产生传导电流。由于欧姆损耗可以产热,电流密度愈大或组织的电阻率愈大,产热愈多。2.电介质特性:人体的肌腱、韧带、骨骼、干燥的皮肤等具有电介质特性。其电学结构为无极分子,在高频电场中,无极分子极化成有极分子,即偶极子。而水、氨基酸等身就是偶极子。偶极子在高频电场中取向运动,产生位移电流。由于介质损耗可以产热,频率愈高、电介常数愈大和电场强度越强时产热愈多。3.电容特性:人体组织中既有导体又有电介质,在高频电场中的同一组织中可以同时存在电阻和电容成分,例如:肌肉组织,其肌细胞膜内外为导体产生电阻,而肌细胞膜为电介质,与肌细胞内外构成电容体,具有电容特性。且容抗小,高频电疗可以通过细胞膜,使电力线分布均匀。4.磁性:人体组织中的氮、二氧化碳是顺磁性物质,在磁场中被磁化后其磁感应强度比在真空中大;而氢、水等是逆磁物质,在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比在真空中小;铁、钴、锰等为铁磁物质,被磁化后磁感应强度比在真空中大很多。所以组织的总的导磁系数近于1。

5.线圈特性:人体可以被视为由多个大小不同的线圈同心的套在一起形成的导体,由于电磁感应,在这些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即涡电流。(五)高频电的生物物理效应 高频电作用于人体时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1.热效应高频电作用于人体组织时,可以产生明显的热效应。

﹙1)产热机理 ①高频电作用下,组织内产生传导电流的欧姆损耗产

生热, ②高频电作用下,组织内产生位移电流的介质损耗产生热,(2)热效应特点 ①为“内源”热,即为组织吸收电能后转变的“内生”热,而

非体外热辐射的加热。 ②热作用较深,可达体内深部组织,其深度依高频电的频率而别。 ③热作用较均匀,包括皮肤、组织深部及体内脏器。④热作用的选择性分布:高频电疗的波长频率、治疗方法不同,其产热的分布不同。例如:短波电感法,在浅层肌肉产热最多,电场法在皮下脂肪产热多;超短波电场法,在各种组织中产热比较均匀;微波辐射在富含水份的组织中产热多。

(3)热效应的生理和治疗作用

①止痛:

Ⅰ神经痛:热效应可以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干扰疼痛冲动的传导

Ⅱ肌肉痉挛性痛:热效应可以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致痛物质的排出

Ⅲ肿胀的张力性痛:热效应促进血液循环、静脉和淋巴的回流及渗出物的吸收,使肿胀消退,组织张力下降

Ⅳ缺血性痛:热效应改善血液循环,氧供增强,疼痛缓解

Ⅴ炎症性痛:适量的热作用,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肿胀的消退和致痛介质的排出,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热效应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明显增强

Ⅰ通过轴突反射扩张血管;Ⅱ热作用使血液温度升高时,兴奋血管周围的植物神经间质神经网,直接或通过轴突反射扩张血管;Ⅲ热引起组织蛋白的微量变性,产生组织胺、血管活性肽等血管扩张物质。2.非热效应为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时,无温热感的前提下,引发的生物物理效应。非热效应时,体内同样存在离子的移动、偶极子和胶体粒子的转动、膜电位的改变、膜通透性变化等理化过程只是能量的转换尚未产生明显的热效应。

影响机体的生物学过程,例如:

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促进纤维结缔组织神经纤维的再生阻抑急性炎症等

。三、高频电疗法的分类高频电疗法的波长与无线电学的波段不同,可按波长(频率)和波形进行分类。电疗名称波段波长范围(m)波长(m)频率(MHZ)共鸣火花电疗长波3000~3002000~300150~1000中波电法中波300~1001841.625短波电疗短波100~1022.1211.0613.5627.12超短波电疗超短波10~17.376.040.6850.0分米波电疗分米波1~0.10.690.3278433.932.78厘米波电疗厘米波0.1~0.010.12252450.0毫米波电疗毫米波0.01~0.0010.08336000

×第二节 短波电疗法

波长100~10m的高频正弦交流电产生的高频电磁场,

以温热效应为主 波长为22.12m,频率13.56MHz或波长11.06m,频率

27.12MHz。连续短波输出电压100~150v,功率250~300w,脉冲短波的峰功率100~1000w。

一、治疗作用、机理 (一)治疗作用

1.以热效应为主 (1)改善组织血液淋巴循环

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继短暂收缩后扩张,血流加快,

组织营养改善,促进水肿吸收,炎症消散。(2)镇静、止痛、缓解肌肉痉挛

降低神经的兴奋性,缓解平滑肌及骨骼肌痉挛。

(3)改善器官的功能 ①促进肺内慢性炎症吸收,改善换气功能;②增强肝内代谢,加强肝脏解毒功能;③作用于肾区,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促进排尿④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分泌,改善机体的适应能力;⑤作用于胃肠区,缓解胃、肠痉挛,促进骨折愈合和神经再生;⑥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有利于炎症的控制

2.脉冲短波的非热效应 以脉冲形式出现,断电间歇时间大于通电持续时间,故有足够的时间散热,产生非热效应,治疗急性炎症。

3.短波的治癌作用 大功率短波透热可以杀灭、阻抑肿瘤细胞的增殖。

二、机理

1.电感场法 利用盘绕或缠绕肢体的电缆或盘状电极或涡流电极作用于人体,高频交变电磁场使组织产生感应电流。即涡流电流。涡电流属于传导电流,主要通过电阻较小的组织。 肌肉组织的含水量多,导电率高,电阻率低,故肌肉内产热多,而脂肪组织产热少。

2.电容场法 利用电容电极间的高频交变电场作用于局部产生生物学效应在电容场中,人体电介质的特性突出,即产生位移电流为主,其介质损耗产热,导电率和介电常数低的组织产热多脂肪的导电率和介电常数比肌肉低数倍至数十倍,故电场法治疗时脂肪组织产热是肌肉的数倍,而脂肪组织中血管少,血循环差,产热后不易散发,因此容易造成脂肪过热现象,而影响热作用的度。

×二、治疗技术和方法(一)

电极法

1.

电容场法(1)

电极种类①

胶板式电极②

玻璃电容电极(2)

电极放置方法①

并置法②

对置法③

单极法(3)

电极与体表的距离①

衬垫法②

空气间隙法

2.

电缆电极法(1)

盘缆法(2)

缠绕法(3)

园盘电极法(鼓状电极法)

3.

涡流电极法(二)剂量、时间和疗程 依患者感觉分四级可用空气间隙的大小或衬垫的厚度获得不同的剂量。

1.剂量分级

Ⅰ级:无热量,无温热感

Ⅱ级:微热量,有微弱的温热感

Ⅲ级:温热量,有明显的温热感

Ⅳ级:热量,有强烈热感。

2.治疗时间:每次5~20min不等。急性病变宜用脉冲式无热量,短时间。

3.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10~20次为一疗程

(三)注意事项

1.

治疗室需:木地板、治疗床、椅为木制品,治疗仪必接地线

2.除去患者身上一切金属物

3.治疗局部应干燥

4.使患者保持适宜的治疗姿位,对不平的局部宜适当加大治疗间隙;对双膝或踝两侧对置的治疗时宜置衬垫于膝(踝)间。

5.电极面积应大于病灶,且与体表平行

6.两电极电缆不能接触交叉、或打卷;电缆与电极的接头处及电缆与皮肤间需以衬垫隔离,以免烫伤。

7.治疗中患者不能触摸仪器及他物。

8.禁用于恶性肿瘤,出血倾向、结核、妊娠、局部有金属异物、心脏起博器植入者。

三、适应证与禁忌征(一)适应症

1.主要适于亚急性、慢性炎症及疼痛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痉挛、胆囊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盆腔炎、前列腺炎

⑵脊髓炎、神经根炎、肌炎、周围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痛

⑶肩周炎、滑囊炎、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炎扭挫伤、腰椎间盘突出症

⑷血栓性脉管炎、急性肾功能衰竭

2.无热量短波可用于急性炎症(同超短波)

3.短波高热疗法可配合化、放疗治疗肿瘤

(二)禁忌症 恶性肿瘤(大功率热疗除外)出血倾向结核妊娠局部有金属物、心脏起博器植入者等第三节超短波电疗法

用波长10~1m的高频正弦交流电所产生的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电疗法。超短波电疗应用电容电极产生超高频电场,故又称为超高频或超短波电场疗法。常用波长为7.37m(频率40.08MHz

波长6m(频率50MHz)输出功率:大型仪200~400W

小型仪30~50W。脉冲超短波的峰功率1~20KW。

一、治疗作用及机理 超短波电场作用于机体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因频率比短波高,故非热效应比短波显著,而热作用比短波更深,更均匀。(一)热效应的产生和非热效应和产生机理1.热效应 超短波以电容场法作用于人体,体内并存传导电流的欧姆损耗和位移电流的介质损耗,但在超高频电容场中,人体的电介质特性更突出,故以位移电流、介质损耗产热为主。

超短波的频率高于短波,容抗较低,“脂肪过热”现象较短波轻,若脂肪层不厚,超短波可穿透至较深部位,故其热作用较短波均匀。(一)热效应的产生和非热效应和产生机理1.热效应 超短波以电容场法作用于人体,体内并存传导电流的欧姆损耗和位移电流的介质损耗,但在超高频电容场中,人体的电介质特性更突出,故以位移电流、介质损耗产热为主。

超短波的频率高于短波,容抗较低,“脂肪过热”现象较短波轻,若脂肪层不厚,超短波可穿透至较深部位,故其热作用较短波均匀。

2.“非热”效应超短波的“非热”效应较短波明显(二)治疗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1)通过迷走神经影响心率,小剂量时心率减慢、心肌张力和收缩下降。血压下降,大剂量时心率加快,血压上升。(2)小血管、毛细血管继短时收缩后持续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液循环改善,从而促进水肿的吸收、代谢产物、致痛介质等的排出。剂量过大,可引起血管麻痹、瘀血、毛细血管栓塞。2.对神经系统(1)镇痛: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抑制传导。(2)中小剂量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过大剂量则抑制。(3)中小剂量作用于头部可抑制中枢而嗜睡,大剂量可使脑脊髓通透性增强,使颅内压升高。(4)作用于植物神经节或神经丛,调节相应脏器、血管的功能。3.对网状内皮系统及免疫功能 中小剂量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使吞噬细胞数量增多,吞噬功能加强。增加体内球蛋白、抗体、补体、凝集素、调理素。提高白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白细胞干扰素的效价。大剂量则抑制。4.对内分泌系统(1)作用于肾上腺,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皮质类固醇

的合成增加,血中可的松类激素增加。(2)作用于脑垂体,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清11-羟皮

质酮增加,血糖继短时升高后下降。5.对脏器(1)作用于胃肠,可缓解痉挛,增强粘膜的血供和营养,改善吸收和分泌功能。(2)作用于肝脏,促进胆汁的分泌,增强解毒功能。(3)作用于肺部,使肺血管扩张,改善呼吸功能。(4)作用于肾脏,使肾小球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泌尿增多。6.对血液和造血器官(1)中小剂量血沉短时内加快,凝血时间缩短,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嗜伊红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增多;大剂量

则减少。(2)小剂量刺激脊髓造血功能,网织细胞增多。7.对生殖系统 小剂量调节失调的卵巢功能。动物实验报告小剂量超短波使精子生成增多,大剂量可引起睾丸退变、坏死,精子减少,活动障碍,母鼠不孕。8.对新陈代谢 小剂量增强组织代谢,使酶活性提高,氧化过程加强,促进细胞有丝分裂,肉芽及纤维结缔增生,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大剂量则可抑制破坏结缔组织的生长。9.*对炎症的作用超短波的抗炎作用显著,其机理为:(1)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强了营养代谢,促进药物向病灶的进入和炎性介质、病理产物、细菌毒素的清除以及水肿的消散。(2)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促进入病灶的白细胞和

抗体增多,吞噬功能加强。(3)病灶内Ca++浓度增高,K+浓度减少,使组织的兴奋性降低,炎性渗出减少;使病灶的PH值向碱性转化,缓解酸中毒利于炎症的逆转

(4)电场不利于细菌的生长,间接抑菌。(5)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抑制传导,防止及阻断恶式循环。(6)促进结缔组织、肉芽生长,利于修复、伤口愈合。×二、治疗技术和方法 超短波电疗一律采用电容电极的电容场法。(一)电极种类

1.板极

2.玻璃电极(二)电极的选择

1.电极种类园形板极、长方形板极、以空气为间隙的电极

2.电极大小

电极应比病灶面积大,电极的直径与病灶截面最大径线之比为1.2:1(三)电极间隙

间隙的大小决定电场作用的深度和均匀性,间隙小时,电力线密集中表浅处,间隙大时电力线分布均匀,作用较深。对凸凹不平表面的治疗,更应选用大间隙。微热量治疗时,小功率仪浅作用的间隙0.5~1cm,深作用为2~3cm;大功率仪浅作用为3~4cm,深作用为5~6cm。(四)电极的放置法

1.对置法(1)两电极之间的距离应大于一个电极的横径。(2)电极应于体表平行,而且两电极的近端间距应大于两电极的皮肤间隙之和(3)两电极与皮肤的间隙应相同,(4)对凹凸不平的体表,宜加大间隙(5)当电力线需穿过小的接触面时,如双膝、双踝的治疗,其间应置衬垫

2.并置法(1)电极应与体表平行。(2)对不平的表面需加大电极与皮肤间隙。(3)两电极的近端距离应大于电极间隙之和3.交叉法4.单极法5.体腔法(五)治疗剂量、时间和疗程基本同短波电疗法(六)操作超短波的操作程序基本同短波电疗法(七)注意事项同短波电疗法三.适应症与禁忌症同短波电疗法

(一)适应症

1.主要适于亚急性、慢性炎症及疼痛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痉挛、胆囊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盆腔炎、前列腺炎

⑵脊髓炎、神经根炎、肌炎、周围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痛

⑶肩周炎、滑囊炎、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炎扭挫伤、腰椎间盘突出症

⑷血栓性脉管炎、急性肾功能衰竭

2.无热量短波可用于急性炎症(同超短波)

3.短波高热疗法可配合化、放疗治疗肿瘤(二)禁忌症 恶性肿瘤(大功率热疗除外)出血倾向结核妊娠局部有金属物、心脏起博器植入者等(三)注意事项

1.

治疗室需:木地板、治疗床、椅为木制品,治疗仪必接地线

2.除去患者身上一切金属物

3.治疗局部应干燥

4.使患者保持适宜的治疗姿位,对不平的局部宜适当加大治疗间隙;对双膝或踝两侧对置的治疗时宜置衬垫于膝(踝)间。

5.电极面积应大于病灶,且与体表平行

6.两电极电缆不能接触交叉、或打卷;电缆与电极的接头处及电缆与皮肤间需以衬垫隔离,以免烫伤。

7.治疗中患者不能触摸仪器及他物。

8.禁用于恶性肿瘤,出血倾向、结核、妊娠、局部有金属异物、心脏起博器植入者。光疗法

第一节光疗的理论基础

概念:利用光线的辐射能治疗疾病的理疗法,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及激光疗法

x一、光的本质光是一种具有电磁波和粒子流二重性的物质,即电磁波特性:具有波长、频率、反射、折射、干涉等量子特性:具有能量、吸收、光电效应、光压等

光量子的能量与光的波长成反比:

E=hf或E=h×C/

,E为光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6.62×10-27尔格.秒)f为频率,c为光速,为光波长x二、光波单位以微米(m)、纳米(nm)、埃()为单位。

1微米(m)=1/1000毫米(mm)

1纳米(nm)=1/1000微米(m

1埃=1/10纳米(nm)x三、光谱波长为1500nm~180nm,依其波长的长短,分为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三部分,其谱线见表x名称波长

长波红外线1.5~15m短波红外线1500~760nm红光760~650nm橙光650~600nm黄光600~560nm绿光560~530nm青光530~490nm蓝光490~450nm紫光450~400nm长波紫外线400~320nm中波紫外线320~280nm短波紫外线280~180nm表5-1光疗的光谱x四、光的发生 光的发生是原子或分子等微粒的能量变化的结果。原子和分子通常处于能级最低的基态,当受到外界能量的作用时,本身获得了能量,其能级由低能级跃升至高能级,既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微粒是极不稳定的,当它们从高能级回到低能级时,多余的能量便以电磁波和光子的形成放出,既产生了发光现象。(一)自发辐射原子或分子自发地从高能级返回低能级的发光现象称为自发辐射。红外线、可见光及紫外线的发生属于自发辐射。(二)受激辐射高能级的原子在外来光的诱发下返回低能级时的发光现象称为受激辐射。激光属于受激辐射发光。x五、光的传播(一)光的折射光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其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称为折射。折射的规律是光由密媒质进入疏媒质时,传播方向折离法线,而从疏媒质进入密媒质时,传播方向折向法线。体腔照射的光导子即利用了光折射和反射的原理。(二)光的反射 光照射到两种媒质的介面上时,一部分从介面上反射回来,称为光的反射。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上。 光疗仪器的反射罩即利用光的反射原紫外线体腔导子的形状是根据光线全反射原理而定的。 各种光线照射人体表面时,反射的多少与皮肤色素情况有关。×表5-2 皮肤对光线的反射反射的百分率%红外线红黄绿橙紫紫外线

无色素沉着皮肤62382421181513

有色素沉着皮肤4220129868(三)光的吸收与透过x1.光的吸收

被物质吸收,转化成热、化学、生物能,引起一系列理化变化。 当光的能量不大时,只能使物质分子或原子发生旋转或震动,由动能变成热能,例如红外线和红光多属此类,当光的能量足够变大时,可使物质分子或原子产生光化反应,例如紫外线。x2.光的透过光被吸收的多少与穿透能力成反比,吸收愈多,穿透愈浅。

人体组织对紫外线吸收强于长波红外线,紫外线透入浅于长波红外线。人体角质层吸收紫外线,不吸收红光、短波红外线而使其透过。

石英玻璃不吸收紫外线,用以制作紫外线灯管及导子,绿玻璃吸收红外线和紫外线,做光疗的防护眼镜。

玻璃对紫外线的透过性取决于氧化铁含量,如果含0.01%就可大大影响紫外线透过,若其厚为1mm, 300nm以下的紫外线就不能透过。 不同厚度玻璃对紫外线透过的的能力亦不同。3.人体皮肤对紫外线的透过

(1)各种光线对皮肤的穿透能力不同,

短波紫外线的有效穿透深度为0.01~0.1mm

相当表皮的浅层

中长紫外线的有效穿透深度为0.1~1.0mm

相当表皮的深层

可见光、短波红外线的有效穿透深度为1.0cm

长波红外线的有效穿透深度为0.05~1mm(2)影响光穿透的因素 (3)A反射 无色素皮肤对光的反射为13~62%,有色素皮肤为

8~42%,

B散射频率越高或波长越短散射越强,进入深度越小。

C吸收皮肤角质层、棘层强烈吸收260和280nm紫外线,基层进一步吸收300nm紫外线,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强烈吸收542和556nm可见光,较深的含水多的组织中,水分吸收更长波段光线。而皮肤中的色素对各波段光线皆可吸收,故光线进入深度较浅。x六、光的照度定律 被照物体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的能量称为照度,照度随光源投射到被照物的距离、入射线的角度而变化。(一)平方反比定律点状光源垂直照射物体时,物体表面的照度与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表5-3入射角度与照度

0o30o4560o90oCos10.870.70.50(二)照度余弦定律 被照物体表面的照度与光源投射照射面上的入射角的余弦成正比。x七、光的能量光的能量 E=hf或hc/

已知光的波长,即可得出光的能量。x八、光能的测量单位(一)辐射测定和光度测定 辐射测定为测量任何辐射能的方法,适于任何光线的测定。光度测定为测定人眼看得到的光线能量方法,适于可见光的测定x

(二)光疗中常用的光能单位 在红外线和紫外线中常用辐照(w/cm2),、辐射能(J)和辐射通量(W)为单位;常用照度(Lx)为单位。x九、引起光化及光生物学效应所需之光能

表5-4 引起生物学效应所需的光能生物效应光能注1.人眼视觉绝对阈值(2.1~5.7)×10-10尔格2.人眼色觉0.0000001W/cm23.人温觉阈0.00063W/cm24.人最大耐受热值0.27W/cm25.人皮肤紫外线红斑阈值0.036~0.05J/cm2=297nm6.人皮直接色素沉着阈值7.5~20J/cm2高压水银石英灯及340nm单位辐射为20J/cm2氙灯7.5J/cm27.防止50%营养不良小鼠发生佝偻病0.0444J/cm2×5.4次8.灭活90%的细菌0.0021~0.0064J/cm2十、光化学效应(一)光分解改变 即在光作用下引起化学键的断裂,使物质分解的过程。光作用于眼引起视觉为光分解的结果。(二)光合作用 即在光作用下将自然界无机物变为植物本身的有机物释放氧的过程。(三)光聚合作用 在光的作用下,相同元素聚合成大分子的过程。(四)光敏作用 即在光感性物质或光敏剂的参与下,使原来不发生的光化反应完成的现象。植物日光性皮炎就是一种光敏反应,临床上利用光敏作用治疗疾病,如口服或注射光敏剂再照射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牛皮癣。(五)荧光 物质吸收光能后被激发,在极短时间内释放能量发出光子的现象称荧光效应。人体内很多组织经紫外线照射即可发出荧光,而且荧光的颜色因组织而异。不同的病理变化,荧光颜色亦不同。 光疗中的荧光紫外线灯亦利用了荧光原理,发出波长280~350nm的较长波长的紫外线。第二节 红外线疗法一、红外线作用原理

(一)红外线的物理学及生物物理学特性

1.红外线是人的眼睛看不见的光线,波长为760nm至50之间。医疗用红外线分为二段,短波红外线(760nm~1.5)长波红外线(1.5~15)2.红外线的光量子能量

红外线的波长长,光量子能量低,只能引起分子转动,主要的生物学作用为热效,无光化学作用。3.红外线的穿透能力较弱,短波红外线的穿透程度为1~

10mm,达真皮及皮下组织,长波红外线为0.05~

1mm,仅达皮肤表皮的浅层。4.组织对红外线的反应 治疗应用的红外线强度一般为0.07~0.49w/cm2,治疗时

皮肤因充血而发红,出现斑纹或线网状红斑,可以持续10

分钟~1小时。多次照射后皮肤将出现分布不匀的脉络网状色素沉着,而且不易消退。

短波红外线和可见光的皮面耐受温度43.3oC,表皮下温度为42.5oC,长波红外线的皮面耐受温度为45oC,表皮下温度为42.2oC。红外线照射至45o~47oC以上,皮肤痛感出现,温度再高,出现水疱。(二)红外线的治疗作用

1.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促进肿胀消退

3.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

4.镇痛

5.表面干燥作用×二、红外线的治疗技术方法与方法(一)红外线辐射器

1.红外线灯由电阻丝绕在或嵌在耐火土、炭化硅等物质制成的棒或板内构成辐射头。发出全部为不可见的红外线波长为15~770nm,以2~3的长波红外线为主。功率50~600w,亦可至1500w,适于局部治疗。

2.石英红外线灯(白炽灯)将钨丝伸入充气石英管或泡中构成。发出95%的红外线、4.8%的可见光,其波长为350nm~4,主要为800nm~1.6的红外线。功率为150~1500w不等,多为300~500W,适于局部治疗。对于病灶较深的部位更好。

3.光浴箱适于躯干、双下肢或全身治疗。(二)辐射器的选择

1.依照射面积而定。

2.依病灶深度而定。病灶较深时应用发光的红外线灯,

3.发汗治疗时应用石英红外线灯。(三)照射距离、时间、疗程距离30~60cm,每次20~30分,每日1次,亚急性疾患7~10次一疗程,慢性15~20次一疗程。(四)注意事项1.询问并检查局部知觉有无异常2.新鲜的植皮、疤痕区,宜拉开距离;水肿增殖的疤痕,不宜用红外线照射。3.急性外伤后,约24~48小时后可用小剂量开始照射。4.红外线照射时需注意保护眼睛。5.动脉阻塞性病变,不宜用红外线。6.皮炎时忌用红外线,三、适应和禁忌证(一)适应证 缓解肌痉挛、改善血运、止痛肌肉劳损、扭伤、挫伤、滑囊炎、肌纤维织炎、浅静脉炎、慢性淋巴结炎、静脉炎、神经炎、胃肠炎、皮肤溃疡、挛缩的疤痕等(二)禁忌症出血倾向者、高热患者、活动性结核、严重动脉硬化、代偿不全的心脏病等第三节 可见光疗法一、可见光作用原理(一)可见光的物理学及生物物理学特性

1.人眼能看到的光线。波长为760~400nm,包括红光、蓝光、蓝紫光及多光谱疗法。

2.可见光的光量子能量

具有热效应,蓝、紫光近紫外线,光量子能量较大,具有一定的光化学作用。3.可见光对组织的穿透能力穿透深度约为1cm,可达真皮及皮下组织。4.可见光对神经肌肉的影响

红光具有兴奋作用,黄、绿光作用相反;蓝紫光具有抑制作用。5.可见光的视觉作用 作用于眼底视网膜杆状细胞的视紫质,通过视神经反射影响松果体的分泌功能,加强糖代谢,促进机体氧化过程,提高皮层功能,加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机体免疫能力。6.可见光的色素沉着作用 与红外线相似。

(二)可见光的治疗作用

1.温热作用其热效应较红外线深,可引起深部组织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强。

2.光化学热效应

蓝紫光具有的光化学作用

二、可见光的治疗技术与方法

(一).可见光光源白炽灯可见光4.8%,红外线95%,

0.1%左右紫外线被灯泡玻璃吸收,功率通常为250~

500W

2.治疗方法、技术同红外线

3.注意事项 同红外线三、适应症及禁忌症基本同红外线。作用较深、范围较大、较均匀的热效应时主选可见光。

四、核黄症的蓝紫光疗法(一)治疗原理核黄症是新生儿溶血致血中胆红素过多引发的胆红素性脑病,蓝紫光疗在于使体内的胆红素排除体外。

胆红素对波长400~500nm的光线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最大吸收光谱为420~460nm。吸收蓝紫光能后,转化成一种水溶性的低分子化合物,然后随尿便排出体外。

光照同时可以使皮肤血流增加224%,体内胆红素被丰富的血流带至皮肤等浅层组织,利于接受照射。×(二)治疗方法1.光源(1)蓝光荧光灯。辐射光谱以波长425~475nm的波段为最强。(2)日光荧光灯。辐射光谱较宽,其中波长425~475nm

的光强度较弱,还滤去部分400nm以下的紫外线。(3)白炽灯或蓝灯泡,用蓝色滤光板获得蓝紫光。×2.治疗技术及注意事项 将婴儿裸露平卧于治疗床上,遮盖双眼,其上70cm处置荧光灯光浴罩,光源中心对正婴儿胸部,光浴器宽为1m,其内有10支荧光灯管,与床长轴平行,呈弧形并列排开,功率200瓦左右,功率密度0.25~0.4mw/cm2。 连续或间断照射,总照射时间24~48小时,间断照射时可照射6~12小时,停照2~4小时。照射中应常给婴儿翻身并注意保护婴儿眼睛。病儿体温宜维持37.5~37.7oC以下,照射总时达24小时后,病儿黄疸不见消退或血中胆红素无下降时,应考虑改换它法治疗。早产儿,可在孵箱上方照射治疗。*第四节紫外线疗法一、紫外线作用原理(一)紫外线的物理及生物物理学特性

紫外线是不可见光线,其波长为400~180nm,

光量子能量高,有明显的光化学效应。

1.医用紫外线分三段:长波紫外线(UVA)400~320nm

中波紫外线(UVB)320~280nm

短波紫外线(UVC)280~180nm

太阳光中含有大量的紫外线,但大气层几乎将短波紫外线吸收殆尽,故辐射地面的只有长、中波紫外线,短波紫外线靠人工光源获得。2.紫外线的光化学效应

紫外线具有光分解效应、光合作用、光聚合作用、光敏作用、荧光效应

3.人体皮肤对紫外线的反射、折射、吸收和穿透(1)反射

皮肤对紫外线的反射依其波长而异,波长220~300nm的紫外线,平均反射5~8%,

400nm紫外线反射约为20%。皮肤对紫外线的反射与其皮肤的色泽和组织的吸收有关,白种人皮肤可以反射30~40%的320~400nm的长波紫外线,而黑人只能反射16%。

(2)散射

皮肤对紫外线能够散射。波长越短散射越明显。皮肤角质层扁平细胞对紫外线的散射显著,脱氧核糖核酸分子、蛋白纤维元的张力丝、透明角质颗粒皆能散射紫外线。散射的存在影响了光线的透入深度

(3)吸收人体皮肤对紫外线的吸收程度不同,表5-5皮肤各层对紫外线的吸收 %(以投射到表面为100%计)皮肤层厚度(mm)短波紫外线(nm)中波紫外线(nm)长波紫外线(nm)200250280300400角质层0.3977678582棘细胞层0.58618

23真皮层2.01191656皮下组织层250001

从上表可见短波和中波紫外线很大部分被角质层和棘细胞层吸收,这是由于它们富含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50~270nm,核酸为270~300nm。紫外线大部分在此吸收,故其光化学反应主要在浅层组织中发生。(4)穿透程度

紫外线透入皮肤的深度很浅,而且波长愈短透入愈浅:

短波紫外线透入0.01~0.1mm,中长波透入0.1~1mm,相当于表皮深层,部分达到真皮层、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

(4)穿透程度

紫外线透入皮肤的深度很浅,而且波长愈短透入愈浅:

短波紫外线透入0.01~0.1mm,中长波透入0.1~1mm,相当于表皮深层,部分达到真皮层、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二)紫外线的生物学及治疗作用

1.红斑反应

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经过一定时间,照射野皮肤上呈显现的边界清楚、均匀的充血反应。(1)紫外线红斑反应的潜伏期 潜伏期的长短与紫外线的波长有关,长波紫外线红斑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4~6小时,短波紫外线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5~2小时。红斑反应于12~24小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消退。(2)紫外线红斑反应与波长的关系 紫外线的波长不同,皮肤的红斑反应亦不同。1934年Codletz和Stair测得的红斑反应曲线中,297nm波长的红斑反应最显著,其次为254nm,280nm的红斑反应较差,330和420nm的红斑最弱。近年的研究认为,254nm的红斑反应最强,280nm的反应略差,随波长的增加,红斑效应逐渐减弱至330nm,降至最低水平。(3)紫外线红斑反应与剂量的关系 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引起红斑反应所需的剂量不同。254nm波长的紫外线,较小剂量即可引起红斑反应,剂量增加红斑增强,但并非显著增强,当剂量增加3~4倍时,红斑反应仅增加1~2倍。

297nm、302nm、313nm的紫外线,需用较大剂量才可引起红斑反应,但剂量增加,红斑反应即明显增强。 临床应用中,注意所用紫外线灯光谱特点,掌握适度的紫外线剂量。(4)紫外线红斑的组织学改变

紫外线红斑的本质是一种光化性皮炎,属于非特异性炎症。局部组织学改变为血管扩张、充血、渗出、白细胞增多。通常于照射30分后发生变化,8~24小时达高峰,24~48小时表皮细胞和组织间水肿,72小时丝状分裂、增生,表皮变厚,1周内棘细胞层厚度达最大,7~10天后细胞增生减弱,30~60日逐渐恢复正常。(5)影响红斑反应的因素①波长和剂量②局部皮肤的敏感性,身体的各部位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以腹胸背腰的敏感性为最高,其它部位依次为颈、面、臀、肢体、手足,肢体的屈侧较伸侧敏感,手足的敏感性为最低。③人的生理状态:月经前期,红斑反应增强,后期减弱。妊娠期红斑反应增强,产后反减弱。④疾病因素:一般状况恶劣、营养不良时反应减弱。合并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卟啉症时红斑反应增强;甲状腺机能低下、伤寒、气性坏疽、丹毒等,红斑反应减弱。⑤药物:有些药物能增强红斑反应,如补骨脂、磺胺、四环素、奎宁、冬眠灵、非那根、维生素B、血卟啉;有些药物能减弱紫外线红斑,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消炎痛。⑥植物:有些植物能增强红斑反应,如无花果、灰菜、苋菜、茴香、芹菜、萝卜缨、洋槐花、莴苣等。⑦季节:春季红斑反应高于秋季。⑧其它:长期室内工作者的红斑反应强于其人(6)红斑反应的机理①组织胺说:紫外线对组织蛋白的分解作用,使组织内的组胺酸分解,形成组织胺,组织胺从表皮渗透到真皮,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强,表现为皮肤充血,出现红斑反应。真皮内组织胺浓度积累的过程,就是红斑的潜伏期。目前认为红斑的形成非单纯组织胺的作用。②血管内皮损伤学说:紫外线使血管内皮细胞变性,产生2—

球蛋白和血管舒缓素,导致激肽的产生,引起血管扩张,出现红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