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8.3中国的区域差异课件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8.3中国的区域差异课件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8.3中国的区域差异课件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8.3中国的区域差异课件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8.3中国的区域差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中国的区域差异-2-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考点一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考点解读:能够判读我国南、北方区域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或对比两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并能够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方向。-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二、南方地区

1.地形区:A江南丘陵、B浙闽丘陵、D南岭、E云贵高原。2.河流:长江、珠江、C澜沧江、M汉江。3.铁路线:京广线、I宝成线、F焦柳线、G京九线、H浙赣线等。4.丰富的水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上游。5.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对比分析我国南、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和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方面都存在明显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015重庆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下图为我国某类古典园林的主要分布区域,明清时期该区域经济繁荣,园林建设蔚然成风。-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1)说明明清时期该区域园林迅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答案: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文化繁荣,市场需求大;水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能工巧匠多。(2)湖、池、溪、泉等丰富多样的水景是该区域园林的突出特点之一。分析该区域自然条件对营造园林水景的有利影响。答案: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能满足营造园林水景的水量需求。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利于园林水景水源的汇集。③河网稠密(水系发育),水体类型多样,为营造丰富多样的园林水景提供资源条件。④沉积物松散,地下水丰富且埋藏浅,有利于减少水景营造的工程量和成本。-1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3)以木结构为主的亭、台、楼、阁等建筑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上图所示区域自然条件对该地古典园林建筑可能产生的危害提出两条防护措施。答案:防火;防潮;防蚁虫;防雷击等。-1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推理分析:

1.信息提取“中国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说明南方古典园林的建设受南方气候、河流、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明清时期该区域经济繁荣,园林建设蔚然成风”说明园林建设受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1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迁移应用第(1)题,运用我国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可从资金、市场需求、交通、劳动力、技术等方面分析。根据图文信息,明清时期该地经济、文化繁荣,催生了园林建设;同时,该地水运便利,陆路交通发达,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园林建设的能工巧匠众多。第(2)题,运用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可从气候、地形、水系(河流)、地下水等方面加以分析,分析时应先说明上述各方面自然环境要素的特征,再说明该特征对该地园林水景的有利影响。第(3)题,运用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分析。该地纬度较低,夏季气温高,木结构为主的亭、台、楼、阁等建筑易发生火灾,因此应注意防火;该地降水丰富,尤其是每年夏初受准静止锋影响,常形成连续性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应注意防潮;该地水热充足,易使蚁虫滋生,木结构建筑应注意防蚁虫;该地夏季气温高,大气对流旺盛,易形成雷暴天气,应注意防雷击。-1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015四川绵阳二诊)中国各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为北方旱作区与南方水田区不平衡,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的不平衡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2题。1.近年来,我国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对农村来说()A.消除了人多地少矛盾

B.缓解了劳动力短缺C.降低了土壤肥力

D.加大了水利工程量2.推测目前下列地区农机装备水平最好的是()A.河套平原

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

D.成都平原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农机装备水平提高”可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故可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第2题,东北平原耕地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生产,且东北地区有我国的重工业基地,故农机装备水平最高。答案解析关闭1.B

2.C-14-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知识梳理考点二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

港澳台

长江沿江地带考点解读:能够判读我国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和香港、澳门、台湾、长江沿江地带区域图,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内部差异,并能针对区域特征分析合理开发与治理的方向和措施。-1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二、青藏地区

1.地形区:a祁连山脉、b巴颜喀拉山脉、c唐古拉山脉。2.河流:d金沙江、e怒江、f澜沧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3.城市:g拉萨、h格尔木、i西宁。-1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三、港澳台1.香港与澳门(1)位置与范围。-1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经济。①香港:第三产业发达,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②澳门:第三产业发达,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③与祖国内地联系: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低廉,而香港拥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2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1)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图中a澎湖列岛、b钓鱼岛等周围许多岛屿。(2)城市:c基隆、d高雄。-2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3)地形、地质。①台湾岛地形约有2/3为山地,岛上河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②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岛上多火山、地震。(4)资源: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海盐、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红桧是台湾特有的树种。(5)经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2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1.河流:a岷江、b汉江、c赣江;城市:d攀枝花、e长沙、f南京。2.沿江地带的辐射带动作用: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沿海经济带,以及西部广大地区,构成“H”形格局。3.沿江地带的工业。-2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一、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1.用整体性分析两地区的区域特征(1)西北地区:干旱是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干旱的气候对自然环境及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4-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5-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6-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二、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发展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不同河段具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和发展问题,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同河段流域地区的具体状况和措施如下表所示。-27-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山城重庆工业历史悠久,是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2014年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28-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1)重庆采取“削山头、造平地”等方式利用土地。这对城市建设有何好处?请列举两项。答案: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方便城内地域联系;便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地质灾害。(答出其中两项即可)目前,重庆已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重点。-29-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

(2)从图文材料中找出两条相关信息,分别对应说明重庆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答案:①信息:是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条件:工业部门齐全,技术力量强。②信息:工业历史悠久(原来就有机械、汽车、电子电器等制造业);条件:工业基础雄厚。③信息: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增长极,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条件:国家政策支持。④信息:是西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条件:地域间联系便捷,市场广阔。(答出①②③④中两项即可)三峡水库面临着泥沙淤积、水污染等环境问题。-30-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31-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推理分析:

1.信息提取“山城重庆工业历史悠久,是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说明重庆多山,地形崎岖,平地面积小,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说明在国家政策上有优势;“三峡水库面临着泥沙淤积、水污染等环境问题”说明经济发展中要解决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问题。-32-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2.迁移应用第(1)题,运用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分析。重庆为西南“山城”,交通不便,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且地质灾害频发,“削山头、造平地”可避免这些问题。第(2)题,运用工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分析。“从图文材料中找出”“现代制造业”“社会经济条件”是解答该题的关键。第(3)题,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分析。从农业结构调整角度,山区应扩大林业比重,减少水土流失,减轻化肥、农药对水的污染;工业结构调整方面,降低高污染工业的比重,减少污染物的排放。-33-知识梳理能力突破典题试做题组训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从材料知,该地区主要为就地起沙,故该地区的沙源为当地沙源;读图可知,该地区东北部多河流,故沙源为河流泥沙在湖岸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