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第1页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第2页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第3页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第4页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重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难点: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也许纯属巧合,列宁以发源于西伯利亚的大河——勒那河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化名,而他的继任者(斯大林)则以一种硬度很强的金属——“钢”作为自己的姓氏。正如这两个姓名的文字意义一样: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

——《大国崛起》解说词

英国首相丘吉尔,这个斯大林的合作者也曾是对手,以这样敬畏的口吻评价着斯大林:当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是手扶木犁的国家;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

——《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斯大林模式”(P135课前提示)含义: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工业化之路农业全盘集体化斯大林模式材料一

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材料二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

材料三

斯大林说:“人们有时问:不能稍微放慢速度,延缓进展吗?不能……恰恰相反,必须竭力和尽可能加快速度……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阅读以下材料1.背景1.背景(1)由苏联的国情所决定的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2)苏联所处的国际环境处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威胁之中。3、方针的提出:2、目的:4、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高速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政治: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经济: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

物质技术基础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会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想一想,为什么?提示:从当时苏联国情,面临的国际形势考虑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也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间,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斯大林选集》下卷

请思考: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通常都是走怎样的道路?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发展轻工业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可以为重工业积累资金请思考:斯大林认为苏联的工业化道路同资本主义国家有何不同?主要理由是什么?首先发展重工业。理由:苏联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为了保卫国家,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要飞机大炮,后要胶鞋面包”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欺负他。”

5、进程及成就:

名称时间主要成就一五计划二五计划三五计划1928年-1932年1933年-1937年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的工业化为什么取得了巨大成就?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高积累政策;农民的贡献;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材料二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危机。”——《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材料三毛泽东在评论苏联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请思考:苏联的工业化是如何进行的?牺牲农业,轻视轻工业,片面发展重工业请思考:苏联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农、轻、重比例失调。牺牲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6、弊端①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②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③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原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根本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直接目的)2、方针的提出: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逐步集体化方针农业全盘集体化3、过程: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1929年底开始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掀起高潮1930年整顿、发展1932年富农被作为一个阶级消灭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乌克兰人民正在集体收割庄稼集体农庄的一组宣传画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在集体农庄务农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宣传画)

“党直截了当地说:这件事情需要有重大牺牲,如果我们真想达到目的,我们就应该公开和自觉地忍受这种牺牲。”“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农业集体化宣传画探究:农业集体化的成败

有的同学说,农业全盘集体化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为工业化提供了必须的粮食,因而是成功的;有的同学说全盘集体化没有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而且农业生产没有得到提高,所以是不成功的;

还有的同学说集体化消灭了富农,这是值得肯定的。

这些说法对不对?你能提出更合理、更全面的观点吗?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

笑容的背后会是什么呢?

①苏联农村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②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资金,

③促进了工业化的顺利进行。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

笑容的背后会是什么呢?4、评价(1)成就:阅读材料

材料一

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1、材料一表明苏联中央在农业集体化决策上有什么变化?可能带有什么问题?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的现象,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材料二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变化:苏联改变农业政策,加快集体化进程(全盘集体化);问题:采用行政命令,不可避免出现强制现象。由于有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行为,引起农民的不满与抵制;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①强制性加入,违背自愿原则②牺牲农业发展工业③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

笑容的背后会是什么呢?4、评价(2)问题:

苏联笑话: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

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1)变革和完善生产关系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

(2)变革和完善生产关系需要以生产力的一定水平为条件;

(3)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环节;

(4)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正确处理好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5、教训⑴国际形势: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⑵经济形势: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⑶政治形势:斯大林巩固领导地位⑷历史传统与社会环境:革命前存在大量封建残余;专制主义意识形态根深蒂固⑸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个人性格一、历史背景:二、标志:1936年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三、特点及表现: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高度集中(行政干预手段管理思想学术问题;个人崇拜)高度集中高度集权(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缺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特征、表现积极弊端经济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思想高度集中,个人崇拜,用行政手段来管理思想及学术上的问题一度推动生产力发展;为二战胜利奠定基础农轻重比例失调,地方压抑在当时形势下保证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维系了政局的稳定个人专断民主法制破坏压制学术思想的创造性能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四、评价:斯大林模式中经济、政治和思想相互联系渗透,形成严密整体,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内容农业工业贸易分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取消自由贸易(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实物配给制

(平均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集体化、农业税很重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模式,直接管理工资制

(平均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实行按劳分配制项目排斥市场调节、国家统调拨、计划供应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探究:中国有没有实行过“斯大林模式”,与“斯大林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20世纪50-70年代末实行过。(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影响的体现:过渡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大改造;十年建设时期“左”倾错误不断发展;“文化大革命”)(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3)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工业化道路农业制度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生产资料

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优先发展

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全盘集体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