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课件_第1页
归去来兮辞课件_第2页
归去来兮辞课件_第3页
归去来兮辞课件_第4页
归去来兮辞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归去来兮辞学习目标一、诵读全文,了解辞赋特点。二、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三、感受陶渊明的隐逸情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陶渊明故居洒脱飘逸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作者档案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现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曾做过小官,但时间不长。在他41岁任彭泽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到任80多天就弃官归隐。在辞官时,写下这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五言诗成就最高。他的五言诗可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主要作品:《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关于“辞”

辞:战国后期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

特点:四句为一节,每句一般六字或四字,一般要压韵对偶,多用语气词“兮”。题解归去来兮辞吧、啊,语气助词回去吧回去助词,无义惆怅chóuchànɡ:失意状。飏yánɡ:船行驶轻快。熹xī微:微明,天未大亮。衡宇:简陋的房子。樽zūn:盛酒器。眄miǎn:斜视,本文指随意看。庭柯kē:院中树木。容膝:指简陋的居室。策扶老:拄手杖。矫jiǎo首:抬头。岫xiù:山洞。翳翳yì:阴暗的样子。盘桓huán:徘徊。棹zhào:船桨,本文指划船。窈窕yǎotiǎo:幽深曲折的样子。皋ɡāo:高地。乘化:顺应死生变化,听其自然。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重点字词(第一段)胡:为什么既自以心为形役:既,既然;以,认为,知道;为,被;形,身体.奚:为何悟,知道;谏,劝止,挽回实:确实,实在飏:通,扬,飞扬问征夫以前路:以,用;征夫,行人;用前面的道路来问行人恨,抱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总结第一段的段意作者经过仕途的坎坷,经过深思熟虑作出庄严决定,说明弃官归家的原因.

第二段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衡宇:衡,通“横”;横木为门的房子眄庭柯以怡颜:眄,斜视;柯,树枝;怡颜,愉快神色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审,明白园日涉以成趣:涉,走;在园子里每天走走成为了一种乐趣。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扶老,拐杖;以,连词,相当于“而”;流,周游;憩,休息。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翳翳,阴暗;将入,快下山总结第二段归家后的日常生活,充满闲适,宁静的情趣,反衬官场污浊。第三段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复驾言兮焉求:驾,驾车交游;言,助词;焉求,追求什么。悦:意动,以…为悦;乐,以…为乐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为善,羡慕;得时,顺应天时;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吾生之行休:行休,将要结束。总结第三段段意写作者村居生活的淳美气息和盎然情味第四段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胡为,为什么;遑遑,心神不定;何之,到哪里去。怀良辰以孤往:怀,爱惜,留恋;孤往,独自外出。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乘化,顺应自然;归尽,到死。乐天天命复奚疑:乐天知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第四段用形象化的手法表明自己怡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点出“乐天知命”的思想。(2)古今异义词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或纠纷子。句意是,这时候社会不安定。)幼稚盈室(古义:小孩。今义: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尝从人事(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死在武昌。)景翳翳以将入。(景,日光。今常用义“景色”,“光景”等。句意是:阳光暗了太阳就要落山。)悦亲戚之情话(亲戚,亲属戚属。今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句意是:喜欢和亲戚们谈知心话。)(1)通假字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

(3)一词多义

①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行走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列传》走、离开、前往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出师表》实行,做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五人墓碑记》行为,品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将要<琵琶行>古诗一种体裁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háng)行列②引引而不发成语开弓、拉弓引壶殇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端起乃引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举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赤壁之战》率领、导引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游黄山记》吸引乃设九宾于廷,引赵使者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召引、召请令查出引入上谕中《谭嗣同》引用、援引李凭箜篌引诗题乐府诗体名③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驾、乘车乘虚而入成语利用、凭借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顺着乘鄂渚而反顾兮《涉江》登上、升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冒着、顶着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信陵君窃符救赵》(shèng)辆,量词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左传》(shèng)数词,四④策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竹制的马鞭策扶老以游憩《归去来兮辞》拄着退而论书策《权书》写字用的竹简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计策、策略之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往,动词)②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③四方之事(助词“的”)奚①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②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4)词类活用

生生所资(生,动词活用成名词——生活。句意是,生活上需要的东西,找不到取得的办法。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颜怡。句意是,观赏院里的树木感到喜悦。)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作名词——自足自待的心情。句意是,靠着南窗休息以寄托自得的心情。)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作名词——空膝的小屋。句意是,深知住在容膝的小屋里也很安适。)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句意是,有时划着小船。)(5)古汉语句式

①判断句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句意——都是为了吃饭而违反心愿。)②倒装句复驾言兮焉求(感叹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求什么。句意是,还出去干什么!)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句意是,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死亡。)③省略句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句意是:我心里急于去奔丧。)为何归?田园将芜心为形役

当时心境如何?自责自悔自觉自醒《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已往之不谏,来者之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归途抵家室内归心似箭欣喜若狂舒适安逸如何归去?归去如何?隐居交友: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诗酒琴书的本色生活乡野劳作:冬去春来的乡邻交往躬耕田园的隐士情怀出游之乐:巾车孤舟乘兴出游生机勃郁的初春景象由物及人的人生感慨喜悦之情自得之意归后心情?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岁暮年衰人生无常乐天知命痛苦矛盾无奈旷达

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2.翻译下列句子:①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②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③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④乃瞻衡宇,载欣载奔。⑤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⑥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⑦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⑧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检查巩固【作者简介】陶潜,又名_______,字元亮,____(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_________”。又自称作“_________”。《陶渊明集》,其中包括诗、文辞、赋,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补充材料【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殇斛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思想来源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桃花源记】陶渊明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在当时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陶渊明·酒·菊】酒是陶渊明精神的寄托;内心情感的倾诉;韬晦免祸的手段。菊是陶渊明人格的化身;高尚气节的象征;理想境界的追求。陶渊明对酒的依恋,对菊的欣赏展露的是他一生的精神状态及他在文学上的信仰。当然,酒之外,陶渊明独爱菊,当诗意的中国文人把精神人格赋予给万物之后,菊便成了隐士们的最爱,成就了他们对高洁人格的想象。在菊与酒之间,陶渊明纵情的挥洒着他的人生,驰骋着他的才情,在滚滚红尘之外,为我们留下了一方云淡风清的天地,为世界留下了一处精神上的世外桃源。重要作品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①成功的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境界②发现日常生活也是充满智慧和哲理的③开创了田园诗的新题材④“不为五斗米折腰”崇高人生境界,为后代士大夫提供了精神家园.陶渊明代表名句

1)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3)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5)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8)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10)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1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细流。陶渊明经典材料运用1.如何使用“经典材料”?A.首先分析这材料的用途;B.其次要学会变换角度进行发散思维,头脑变得圆通一点。运用举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①陶渊明尽管有“猛志逸四海”,有大济苍生之志,但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在那样的时代,他的才能还不足以在那条路上走通,所以就归隐田园,做他的诗,采他的菊,喝他的酒去了。陶渊明没有像这个题目中的乌鸦那样,行也要行,不行也要行——他没有因为渴望政治上的成就,就像屈原那样上路走到天黑,投汨罗江而死;也没有像杜甫那样,明明只有诗才,却偏偏自诩有能力“致君尧舜上”。这就是陶渊明明智、通达、可爱的地方。②陶渊明不善于写那种字句华丽的诗,与他那个时代崇尚藻饰的诗歌风格格格不入。他没有铺陈华藻的才能,但他却善于开掘题材,开创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田园诗风。他的诗风质朴醇厚,这是另一种才能。陶渊明很明智,他没有忘记自我而去盲目模仿别人,因了不求其同,反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如果天空上飞翔的都是捕捉小羊的鹰群,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具有相同能力的一种生物,这个单一的世界将会非常可怕。(2)题目:肩膀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陶渊明与“担当”或“承担”有何关系?或许你觉得,陶渊明跑进田园,看起来是逃避。但换个角度思考,他实际上是为了获得人格的独立,不愿与当时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因而他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那些缺少道德担当的人,则可能与世浮沉。这样,陶渊明就你塑造成一个有所担当的榜样,顺理成章地写进这篇作文中了。

不过,你也可以产生另一种立意:陶渊明躲进田园,是逃避社会责任,只顾独善其身。陶渊明归隐田园,也许他对自己算是负责了,但他的肩膀似乎有些柔弱,挑起了自己的人生,却卸下了社会的责任。一个人去喝酒,去采菊,固然可以“悠然见南山”,“而无车马喧”;然而,这种悠然和寂静中,恐怕只是自私的人生态度,给弱者以精神空间,却无法呈现出人类伟大的精神力量。杰出人物有时也难免作出世之想,孔子就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类的话,但他最终还是觉得“鸟兽不可与同群”——他有使命感、责任感,不愿做退耕的“荷蓧丈人”,不愿躲进桃花源般的乌托邦。在孔子看来,任何时候,人都必须以自己的肩膀,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孔子比陶渊明更为伟大的的原因,就在这里。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经典范文:菊花人生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可是,他真的活得像世人所说的那样:处于桃源之地,与世隔绝,别有洞天?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充分地理解他那决然离开人人都认为是幸福生活的官场情怀?能够体悟出他那处在世俗纷争、虚伪污浊的官场中的苦痛与无奈?他明白,凭借一个人的能力,是根本无力挽回历史潮流的。既然这样,他就没有必要留恋,就只有选择愤然出世。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无奈,走得悲伤,走得落寞,甚至还有几分凄凉。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这浑浊的世俗掩埋,他嗟叹自己的才华竟在这官场中充分地施展。他只有内在心里矛盾,在内心痛苦,从而派生出外在的“菊花”情结,“菊花”人生。于是,陶渊明希望自己“入”则清闲、自在,忘记一切,超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