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经典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6a36d0bd9c24180e28c206600558cea/86a36d0bd9c24180e28c206600558cea1.gif)
![七年级经典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6a36d0bd9c24180e28c206600558cea/86a36d0bd9c24180e28c206600558cea2.gif)
![七年级经典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6a36d0bd9c24180e28c206600558cea/86a36d0bd9c24180e28c206600558cea3.gif)
![七年级经典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6a36d0bd9c24180e28c206600558cea/86a36d0bd9c24180e28c206600558cea4.gif)
![七年级经典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6a36d0bd9c24180e28c206600558cea/86a36d0bd9c24180e28c206600558ce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经典题111.商鞅变法的目的、支持者、内容是什么?奴隶主贵族反对哪一条措施?当时的农民喜欢哪一条?哪一条措施最能反映变法的性质(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商鞅变法对后人有什么启示?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目的:富国强兵;支持者:秦孝公;内容: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2.奖励生产3.奖励军功;4.承认土地私有;5.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奴隶主贵族反对奖励军功;农民喜欢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最能反映其性质。22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什么时候建立的?建立者是谁?他的最大功绩什么?他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中哪几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影响最深远的措施:建立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统一车轨、货币、度量衡、文字等国家:秦朝;时间:公元前221年;建立者:嬴政;最大功绩:统一全国333.秦始皇、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经济文化上:统一车轨、货币、度量衡、文字军事上修长城、御匈奴;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设刺史。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民族关系上:,派张骞出使西域。秦始皇:汉武帝:445.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是什么?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意义?丝绸之路的路线及运送的主要商品是哪些?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大秦。重要商品:从中国主要运出丝绸、铁器等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香料、珠宝首饰等。
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奠定了基础;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55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影响、启示。背景: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目的: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统治。内容:1、迁都洛阳;2、实行汉化措施,即让鲜卑族人学习汉话,采用汉姓,穿汉服,与汉人通婚等。影响: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启示: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促进社会的进步;改革是强国之路。667、清朝前期,中央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在西藏、新疆、蒙古族、台湾、及对外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西藏:①确立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②设置驻藏大臣;③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新疆: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蒙古族:平定准噶尔部叛乱,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台湾:①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②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对外:康熙帝组织雅克萨反击战,抗击沙俄侵略者;1689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778、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清朝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悟?感悟: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闭关锁国;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原因:①清政府盲目自大,自认为无需对外交往②害怕沿海居民与外商往来,滋扰生事这种政策弊大于利。因为闭关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889、关于郑和下西洋,请回答郑和下西洋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期间进行的壮举?②郑和及其船队远航的目的是什么?③郑和的船队在哪两大洋中穿行?最远到达什么地方?④郑和下西洋有哪些伟大的意义?⑤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郑和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学习他百折不挠、积极进取、勇于开拓、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明成祖;
为加强与外国的友好联系,宣扬国威。太平洋,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意义: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2、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3、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9910、说说唐朝、北宋、明朝和清朝的对外政策。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启示?政策:唐朝、北宋和明朝是开放的。清朝是闭关锁国。
结论: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启示: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抓住机遇,与时俱进。11、请你通过历史史实说说唐朝和元朝与西藏的关系,清朝又是怎样加强对西藏管辖的?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和同为一家元朝: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清朝:①确立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②设置驻藏大臣③制定“金瓶掣签“制度101012、⑴唐朝时,中外交往频繁。西游天竺研究佛学、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明的僧人分别是谁?⑵宋朝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政府在主要贸易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⑶明朝前期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事件是什么?你怎样评价这一历史事件?⑷清朝建立后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影响?⑸不同朝代实行不同对外政策的结果给你什么启示?④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⑤启示: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抓住世界机遇,与时俱进。玄奘和鉴真;市舶机构;郑和下西洋;评价:a、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b、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c、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111113、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你们获得的启示是什么?当代中国该如何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启示:对外开放能使国家富强,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我国应该坚持改革开放,抓住机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发展高科技,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14、①隋唐有哪些治世局面的出现吗?②隋唐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又有哪些人物做出了重要贡献?③隋唐是通过什么方式选拔人才的?④哪位皇帝在位时正式成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⑤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到了明朝却只能培养忠实于皇帝的奴仆,原因是这种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明朝实行了八股取士隋朝:开皇之治;唐朝: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玄奘和鉴真;科举制;隋炀帝121215、回答下列有关科举制的问题:(1)科举制度产生于哪个朝代?当时是哪个皇帝在位?(2)唐太宗对科举制的完善做出了哪些贡献?(3)科举制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样的积极影响?(4)和隋朝的科举制相比,明朝的科举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造成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科举制何时被废除的?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隋朝;隋炀帝;选官标准原则是才能,科举考试科目主要有明经和进士,扩大了规模;实行科举制,便于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清朝末年131316、说说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在位皇帝、三点、四段、五大河、地位及其作用。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皇帝:隋炀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作用(影响)1、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2、促进沿岸地区工商业的发展;3、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141417、明清时期,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君主集权?
①杀功臣,巩固皇权;②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④设立廷杖制度⑤设军机处(雍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⑥思想文化上采取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18、列举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所做的努力。有何意义?应学习他们什么精神?①明朝戚继光抗倭;②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③康熙率军出兵雅克萨,打败沙俄侵略军,签署了《尼布楚条约》。意义:这些斗争不仅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权益,而且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爱国主义精神151519、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表现、影响。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原因:①清朝统治者自认为物产丰富,无需对外交往,②害怕沿海居民与商往来,滋扰生事。根本原因是为了巩固统治。
表现: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上。①严格限制出口货物品种。②严格限制出海船只的载重量和出海人数、日期等。影响:清朝实施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启示:闭关锁国只能导致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1616中国古代史重点知识一、孔子的思想、教育成就及儒家思想的发展、影响;2、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影响、启示。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4、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时间(开始、完成)、原因、启示17176、西周、秦朝、隋唐、元朝、明朝的政治制度。7、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的对外政策及事迹、北宋的对外政策及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发展表现;明朝郑和下西洋、清朝对外政策及其影响、启示。8、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清抗击外来侵略的事迹。9、我国古代对新疆、西藏的管辖措施。10、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影响、隋唐科举制的作用、唐朝与清朝对外政策的启示18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请你结合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探究以下问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有关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措施是什么?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2)商鞅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19(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有关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措施是什么?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2)商鞅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迁都洛阳;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意义: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奖励耕战。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0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奴隶从事农业生产,多交租税,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1)你认为商鞅变法对哪些人有利,而对哪些人不利?(2)你认为上述措施中哪项对后世影响最大?材料二:“……(魏主)下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3)材料二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法令是什么?(4)请分别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5)上述两次变革给你什么启示?21(1)你认为商鞅变法对哪些人有利,而对哪些人不利?(2)你认为上述措施中哪项对后世影响最大?材料二:“……(魏主)下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3)材料二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法令是什么?(4)请分别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5)上述两次变革给你什么启示?对新兴地主阶级有利,对守旧的贵族不利。
建立县制
说汉语。
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只有变革社会才能进步等。223、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们的统治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秦始皇、汉武帝为巩固北部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各采取的重大对策是什么?(2)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3)秦始皇首创的哪一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4)汉武帝曾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5)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3(1)秦始皇、汉武帝为巩固北部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各采取的重大对策是什么?(2)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3)秦始皇首创的哪一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4)汉武帝曾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5)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修筑长城;反击匈奴
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损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开始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或郡县制)
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进而打通了丝绸之路;(或对西域都护的设置和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一分为二的原则
244、隋朝是中国历史一个重要的朝代。识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请回答:(1)隋朝的建立者是谁?上面的疆域图是统一前还是统一后的疆域图?材料二隋朝疆域隋文帝(杨坚)。统一后25请回答:(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从图二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的中心是哪座城市?(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这句诗主要写出了大运河的哪一作用?材料三
有一次,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科举制开始于哪一个朝代?到哪一朝代时被废除?(5)唐朝时,科举考试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6)科举制在当时有什么积极作用?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洛阳。
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发展
隋朝。清朝
明经、进士便于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265、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封闭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绵延数千里的漫长古道——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1)材料一概述了哪些朝代对外交往的情况?这些朝代的对外交往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2)用史实说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汉朝、唐朝、明朝
共同作用: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交往的范围广,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如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日本,日本的遣唐使也多次到中国唐朝;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27(3)依据材料二回答,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二: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消极影响: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启示: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28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两人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图一:鉴真,图二:玄奘。对外开放,双向交流。29(2)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一、图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有什么相同的作用?(3)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清朝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与世界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
307、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古代各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辽、西夏、金、元是少数民族政权,其中既与北宋并立又与南宋并立过的政权是哪一个?两宋时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2)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3)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西夏。特点:有战有和,同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平定准噶尔部、回部贵族叛乱;确定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在西北等地设立将军、参赞大臣等官职,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主流是友好交往,和平共处(和为主流)
31(1)图一中秦的统一是由谁完成的?哪次改革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2)图一和图二中长城的修建分别是为了抵御哪一少数民族的进攻?依据图二指出明长城的起止点。8、观察下列两图,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嬴政(秦始皇);商鞅变法
匈奴;蒙古: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2(3)秦长城和明长城的修建都是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有人由此认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战争与冲突。你认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举一例并加以说明。主流:和平与友好往来;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339、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长期以来一直居于北方,但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南方的经济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
(2)“南海一号”古沉船的重见天日,为我们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猜一猜,如果这艘船从泉州港出航,船上可能装载着哪些货物?(至少列出三项)
(3)为什么从唐朝中晚期起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4)试述宋代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唐朝,南宋
瓷器、丝绸、茶叶
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自然条件优越
商业城市很多;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3410、观察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人直缮写。后名军机处。——赵翼《檐曝杂记》(1)图一所示政治制度是由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2)图二所示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秦朝三省六部制
35(3)图三现象出现在明代,此时朝廷在思想上用以钳制人们的工具是什么?(4)材料二中所提“军机处”设立于哪位皇帝在位期间?(5)材料一、二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一种怎样的趋势?八股取士雍正帝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皇权高度膨胀。
361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世界领先的,也是在不断发展中得以完善的,请结合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秦及以前古代地方制度推行的几个问题:
(1)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哪些人有可能被分封为诸侯?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3)西周和秦虽然实行不同的地方管理体制,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分封制。周天子的亲属、功臣。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郡县制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进行创新。(答对意思即可)
3712、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依据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朝代组织机构作用明朝A是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清朝B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秦朝;郡县制度
38(2)材料二反映的又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在地方上设立什么机构标志着我国现行省级行政区划制度的开始?(3)请补充写出材料三表格中A、B所代表的组织机构名称。(4)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皇权处于怎样的地位?元朝;行中书省A:锦衣卫(或东厂)B:军机处
皇权至高无上
3913、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4014、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据此回答:(1)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科技的标志性成就,请写出四大发明的名称。(2)试从政治制度、文化政策和对外政策等方面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3)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做才能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1)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文化政策: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3)发展经济,进一步增强国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41·北师大版15、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图(a)铁制农具图(b)穿有鼻环的牛尊(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42·北师大版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第(2)(3)问考查商鞅变法的举措和作用。第(4)问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4)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2)事件:商鞅变法。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奖励军功;(3)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4)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43观察下列三幅图,然后回答问题(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他要求统治者用什么政治理念治国的?(2)秦统一后,秦始皇对儒家学派采取了什么政策?
孔子秦始皇汉武帝仁;仁政(或以礼治国)焚书坑儒。44(3)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了谁的建议,对儒家学派又采取了什么政策?(4)秦始皇、汉武帝虽然对儒学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但确有着一个共同目的,这个共同目的是什么?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451、材料一:秦朝结束了西周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把全国划分为郡县,郡守县令都由朝廷任免,中央对地方有很大的控制权。定疆域,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中国开始成为伟大的统一国家。材料二:秦始皇过度使用民力,虽然很多措施有利于统一,但人民也确实疲惫不堪了。……农民被迫大起义,迅速地推倒了秦朝的统治。材料三:秦朝是短促的朝代,但又是极重要的朝代。秦始皇是暴虐的皇帝,但又是对历史有巨大贡献的皇帝。秦是文化的摧残者,但在某些方面又是先进者。——摘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1)根据材料,说说秦朝在哪些方面的统治措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全国;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等。46(2)你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评价秦朝和秦始皇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秦的暴政。同意。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定要把他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全面、客观地去分析、去评价,既不能因为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就否定他对人民残暴的一面;同时也不能因为秦始皇统治的残暴,就否定他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总的来说,秦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是功大于过。472、读“秦朝疆域图”,回答问题:请回答:(1)秦何时由谁完成统一?秦朝的统一有什么意义?(2)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图中的A、B是长城的起止点,请问A、B两点分别代表了哪两个地方?前221年、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目的:抵御匈奴族的进攻;A.临洮、B.辽东48(3)C处是秦朝开凿的著名水利工程,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请问它是哪一水利工程?(4)秦朝的都城在哪里?(5)从图中“桂林郡”、“南海郡”、“陇西郡”等可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灵渠咸阳郡县制494、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请你回答下列与秦朝有关的问题:(1)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什么?(2)为了辅佐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设置了哪三个重要官职?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3)为了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秦朝统治者又实行了哪三个统一?(4)秦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这么多措施,可结果却是二世而亡,这是为什么呢?50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秦皇”“汉武”分别是谁?.“秦皇”“汉武”是怎样加强对地方控制的?
.秦皇、汉武在对待儒学态度上有什么不同?详细说明。秦始皇、汉武帝秦始皇:地方推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在地方设刺史;秦始皇:焚书坑儒;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51.用一句话概括秦皇、汉武的作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哪些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秦皇、汉武在政治上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秦始皇:开创了大一统局面;
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格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全国;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等。秦皇: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汉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强化监察制度;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52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中西交往做出了历史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张骞出使西域是在什么朝代?当时的皇帝是谁?(2)张骞出使西域前,中原地区和西域的关系如何?(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5)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53(1)张骞出使西域是在什么朝代?当时的皇帝是谁?(2)张骞出使西域前,中原地区和西域的关系如何?(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
(5)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历史意义?西汉。汉武帝。中原地区和西域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第一次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是为了与西域各国联系。第一次了解到西域人想和汉朝交往的愿望。第二次建立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54观看两幅图片后,回答下列问题:张骞告别汉武帝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路线图55请回答:(1)那时的西域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及其意义是什么?(2)对照丝绸之路的地图,按由东向西的顺序写出该路线所经主要地点。该路线的开通,反映了西汉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3)西汉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设置什么机构?有何意义?(4)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联系?(5)张骞在去西域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你认为张骞的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和品质?56(1)那时的西域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及其意义是什么?(2)对照丝绸之路的地图,按由东向西的顺序写出该路线所经主要地点。该路线的开通,反映了西汉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指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加强了汉与西域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欧洲大秦;
对外开放政策。57西域都护。意义: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西汉为保证“丝绸之路”畅通设置什么机构?有何意义?(4)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联系?(5)张骞在去西域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你认为张骞的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和品质?地理环境险恶(沙漠,缺水,地形不熟,匈奴的袭击,西域各国的不信任,距离长,人员不多等)富于冒险;愿为国家建功立业;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张骞通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的交通促进了中西贸易,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创造了条件5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两次战役非常重要。……早期,曹操依郭嘉、程昱等人之谋,先与袁绍互为背靠,袁绍向北,曹操向南。曹操战河南,吕布、袁术等人先后为其所灭,而后再与袁绍决战,避免了两线作战。并在官渡大破袁绍,顺利统一北方。材料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材料三: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争,曹操在这次战争中失败后再也没能卷土重来,从此势力仅限于北方,而孙权和刘备在江南和巴蜀的势力则得以巩固。赤壁之战前的曹操可谓雄心壮志,欲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不料占据军事优势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却败得一塌糊涂,令人叹惜。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对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两次战役非常重要”,你知道是哪两次战役吗?这两次战役各具怎样的意义?(2)材料一中提到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大败袁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曹操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3)材料二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4)依据材料三,曹操既然在军事上占据了优势,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却败得一塌糊涂”呢?(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实际形成。(2)曹操在经济上实行屯田;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等。(3)表现了曹操统一国家的豪情壮志。(4)曹操骄傲轻敌,曹军不习水战;孙刘联军策略得当;南北统一的条件不成熟等。5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材料二:(1)材料一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2)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少?(3)赤壁之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4)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5)材料二是曹操的画像。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白脸是奸臣的象征,曹操在舞台上就是以白脸的面目出现。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1)统一全国。(2)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北军不习水战等。(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4)“略”。(言之有理即可)(5)不同意,他是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601、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例: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⑴根据材料一,你获得的历史推论是什么?西周实行分封制;主要分封的是同姓诸侯;其目的是巩固对周边的统治61材料二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均摘自《论语》⑵根据材料二,请对孔子作一最概括性评价?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主要政治思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仁”和“礼”⑶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请引用材料三原话,说明其主要原因。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改革措施。试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战之赏”。承认土地私有;历史意义: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①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②
句话是针对什么人说的?试对商鞅的做法加以评价。针对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势力。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办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633、“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内容?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在谁的支持下进行的?
(2)变法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
商鞅变法;公元前365年;秦孝公。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64(3)材料中最能反映出这次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4)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
富强的封建国家。65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材料三: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66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兼爱”“非攻”是哪个学派的观点?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谁?(4)根据材料四,请写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思想文化?政治:为政以德;思想:“仁”和“礼”;
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墨家学派;墨子;法制和德治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675、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右图人物是何时代的何人?(2)他是何种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张是什么?有何影响?(3)他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贡献?(4)对此人作简要评价。春秋晚期的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和“礼”的思想孔子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表现在:①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现状。②注意“因材施教”。③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④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686、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吧!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道来到秦朝。瞧: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1)记者甲问:“尊敬的始皇帝,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呢?”“始皇”答曰:(2)记者乙问:“陛下,您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那您会采取什么新的措施来加强管理呢?”“始皇”答曰:(3)记者丙问:“现在六王毕,四海一,请问您还打算采取哪些措施巩固国家的统一?”“始皇”答曰: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697、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毛泽东在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是指什么人?(2)秦皇最伟大功绩是什么?(3)秦皇采取了什么首创制度来巩固当时的封建国家?(4)秦皇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全国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5)如何看待秦皇的焚书坑儒?秦始皇、汉武帝统一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钳制思想,摧残文化70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火耕而水耨………,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江南……民勤本业,.……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材料三】:下图《北方人口南迁》71回答问题:(1)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什么变化?(2)这种变化和材料三有何联系?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促进江南地区的巨大变化?(3)从江南经济变化中,你认为对我们现在发展经济有哪些启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劳动力、技术和农作物促进了南方开发;其他原因①南方相对安定,②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③本身自然条件优越(任答两点)①要维护治安、创造稳定环境②要制定良好的政策③吸引人才、要革新技术④要改善环境等(符合题意即可)7223、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骞始开通西域道也。——引自《汉书·张骞传》材料二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引自《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材料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引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73(1)材料一中的“西域”狭义上是指今天我国的什么地方?该地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标志是什么?(2)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3)材料三表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新疆地区。西域都护的设置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适当给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7424、读图一至图四,然后回答问题: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军机处内景请回答:(1)写出图一中所示古代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并概括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名称。依据图一图二,概括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关系:互为表里;三省六部制。
特征:天子与皇权高度集中,处于权力的顶峰。75(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3)图四中的军机处设立于哪一皇帝在位时期?它的官员称军机大臣,其职责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立有何重大意义?①变化: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②解决措施:废除丞相,权分六部。(3)雍正皇帝;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意义: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76(4)综合图二、三、四,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学案49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性格、品质特点、心理活动)和塑造手法(主流考法)(含答案)
- 电能储存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
- 社交媒体大数据分析助力资产价格预测
- 电商平台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 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家长会发言稿简短
- 欢送退休教师发言稿
- 社交网络对医疗器械销售影响的分析
- 老师年度教育工作总结
- 公司员工销售计划
- 企业员工年度培训计划
- 原发性肺癌临床路径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2单元 化学与生活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 二手车购买收据合同范本
- 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整体解读课件
- 01 H5入门知识课件
- 2024年安全生产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五套)
- 2024年实验小学大队委竞选笔试试题题库
- 学校办公室卫生制度
- 医学生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德州学院
- GB/T 44412-2024船舶与海上技术液化天然气燃料船舶加注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