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论复习题课件_第1页
图论复习题课件_第2页
图论复习题课件_第3页
图论复习题课件_第4页
图论复习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图和子图图的基本概念;常见的特殊图类;二部图及其性质;图的同构;关联矩阵与邻接矩阵;路、圈与连通图;最短路问题。K-方体图是其顶点为0与1的有序k元组,当且仅当它们的一个坐标不相同时,此两个顶点相连以边。证明k-方体图是有2k个顶点k2k-1条边的2-部图。导出子图和图的运算G2G1G2G1由定理1.2可知图(a)所示的图不是二分图,因为它包含一个长为3的圈,图(b)所示的图是一个二分图,它不含长为奇数的圈.定理一个图是二部图当且仅当它不含奇圈。证明:设P=v0v1…v

k是G的最长路。因为d(v0)≥3,所以存在两个与v1相异的顶点v′,v"与v0相邻。v′,v"必都在路P上,否则会得到比P更长的路。无妨设v′

=vi

,v"=vj,(i<j)。若i,j中有奇数,比如i是奇数,则路P上v0到vi的一段与边v0v

i构成一个偶圈;若i,j都是偶数,则路P上vi到vj的一段与边v0

vi

及v0vj构成一个偶圈。证毕。例设G是简单图,若δ(G)≥3,则G必有偶圈。图中两点的连通:如果在图G中u,v两点有路相通,则称顶点u,v在图G中连通。连通图:图G中任二顶点都连通。图的连通分支:若图G的顶点集V(G)可划分为若干非空子集V1,V

2,…,Vω

,使得两顶点属于同一子集当且仅当它们在G中连通,则称每个子图G[Vi]为图G的一个连通分支(i=1,2,…,ω)。V1112921865129734136971V1V2V3V4V5V6V7V8V9V10240∞∞∞∞∞∞∞∞∞∞应用:最短路问题算法实现-标号法课后习题(a)G是单图且证明G连通.(b)v>1时,找一个不连通的单图G使得证:(a)若G不连通,可分为两个顶点数分别为v1,v2的互不连通子图G1,G2。易知于是这与矛盾!(b)G=Kv-1+K1即为所求的单图。用反证法,设G中各点的度均不相等。必有最大度△≥v-1。若△=v-1,必有δ≥1,从而△-δ+1<v,这与各点度均不等矛盾!若△>v-1,又与G是单图矛盾。树及其基本性质;最小生成树。第二章定理下列命题等价:(1)G是树;(2)G中无环边且任二顶点之间有且仅有一条路;(3)G中无圈且ε=ν−1;(4)G连通且ε=ν−1;(5)G连通且对任何e∈E(G),G−e不连通;(6)G无圈且对任何e∈E(G),G+e恰有一个圈。证明:(1)⇒(2)G是树⇒G连通⇒∀u,v∈V(G),存在路P(u,v)。逆定理的成立见习题2.1.1若还存在一条路P′(u,v)≠P(u,v),则必存在w,w是路P与P′除了v之外最后一个公共顶点。P的(w,v)段与P′的(w,v)段构成圈,这与G是树矛盾。故只存在唯一的(u,v)路。连通且只有两个连通分支,设为G1,G2

。注意到G1,G2分别都连通且任二顶点间只有一条路,由归纳法假设,因此归纳法完成。(3)⇒(4)用反证法。若G不连通,设G1,G2,…,Gw是其连通分支(w≥2),则(因Gi是连通无圈图,由已证明的(1)和(2)知,对每个Gi

,(3)成立)。这样,,这与矛盾。(4)⇒(5)ε(G−e)=ε(G)−1=ν−2,但每个连通图必满足ε≥ν−1(见下列命题),故图G−e不连通。ν=1,2时,ε≥ν−1显然成立。假设ν≤k的连通图都ε≥ν−1。对于ν=k+1的连通图H,任取v∈V(H),考虑H−v。若H−v连通,则由归纳假设,ε(H−v)≥ν(H−v)−1=k−1,而命题若图H连通,则ε(H)≥ν(H)−1。证明:对ν做数学归纳法。(5)⇒(6)先证G中无圈:若G中有圈,删去圈上任一边仍连通,矛盾。再证G+e恰含一个圈:因G连通且已证G无圈,故G是树。由(2),任二顶点间仅有一条路相连,故G+e中必有一个含有e的圈;另一方面,若G+e中有两个圈含有e,则G+e−e=G中仍含有一个圈,矛盾。(6)⇒(1)只需证G连通。任取u,v∈V(G),若u、v相邻,则u与v连通。否则,G+uv恰含一个圈,故u与v在G中连通。由u、v的任意性,图G连通。定理证毕。证明:设T是一个非平凡树。因T连通,故对每个顶点vi,都有。若对所有vi都有,则另一方面,这两方面矛盾。故T至少有一个1度顶点,设为u。除此之外,其余ν−1个顶点的度数之和为2ν−3。若这些点的度都大于或等于2,则其度数之和≥2(ν−1)推论2.2非平凡树至少含两个1度顶点(叶子)。定义

对图G,若V(G)的子集使得,则称为图G的一个顶点割集。含有k个顶点的顶点割集称为k-顶点割集。注:(1)割点是1-顶点割集。(2)完全图没有顶点割集。第三章图的连通性;割点、割边和块;边连通与点连通;连通度。完全图的连通度定义为κ(Kν)=ν−1。空图的连通度定义为0。连通度:

κ(G)=min{|||是G的顶点割集}。注:(1)使得的顶点割集

称为G的最小顶点割集。(2)若κ(G)≥k,则称G为k连通的。

(3)若G不连通,则κ(G)=0。

(4)若G是平凡图,则κ(G)=0。

(5)所有非平凡连通图都是1连通的。在§2.2中为图G的一个边割集。含有k条边的边割集称为k-边割集。注:(1)对非平凡图G,若是一个边割集,则G\E′不连通。使得是G的一个边割集,其中。(2)一条割边构成一个1-边割集。对图G的每个边割集,必存在非空的S⊂V(G),(3)边连通度:完全图的连通度定义为。空图的连通度定义为0。注:(1)对平凡图或不连通图G,。(2)若图G是含有割边的连通图,则。(3)若

,则称G为k-边连通的。(4)所有非平凡连通图都是1-边连通的。(5)使得的边割集

称为G的最小边割集。确定下列给定图类的点连通度和边连通度.由定义我们可以确定对于图的任一点和任意一条边,有下列性质成立定理3.1证明:先证。若G不连通,则。若G是完全图,则。下设G连通但不是完全图。则G有边割集含有条边。设这个边割集为

。对中每条边,选取一个端点,去掉这些端点(至多个)后,G便成为不连通图,故这些端点构成一个点割集

,。因此。再证。设d(v)=δ。删去与v关联的δ条边后,G变成不连通图,故这δ条边构成G的一个边割集。因此。证毕。v2G1v1v3v4v5v6v7v9v8G2v2v1v3v4v5v8v6v7例1、分别找G1和G2两个边割;2、给出它们的边连通度。G234例3.2块(block)定义:

无割点的连通图称为块。图的块:若满足下列三条:(1)H是图G的子图;(2)H本身是一个块;(3)H是具有此性质的极大子图。则称H是图G的一个块。例注:至少有三个顶点的图是块当且仅当它是2-连通图。

若只有两个顶点,则有反例,例如K2是个块,但不是2连通的。定理3.2(Whitney,1932)ν≥3的图G是2-连通图(块)当且仅当G中任二顶点共圈。课后习题(a)证明:若G是单图,且则(b)找一个单图G,满足解:(a)证:当时,若不相邻,则对任意第三点都有这时,对任意v-3个顶点的子集V′,均有G-V′仍连通。故当时,故(b)对作易知:v=4时,v>4时,Kv-4中的v-4个顶点构成G的顶点割集,故再由定理3.1即得课后习题证明:若G为满足的单图,证:在G中除去任意的k-1个顶点,所得之图记为G1。则由练习15知,G1连通,从而知G是k-连通。则G是k-连通的。注:按定义从而对k=v时,的情况,即G是Kv的情况,要相应地把结论中的v-连通换成(v-1)连通。课后习题若G是3-正则单图,则证:①若从而至少存在一个分支仅一条边和v相则不连通,故所以②若则存在不连通,由于所以③设不连通。关联。显然这边为G的割边,故故G-e2连通。由于故v1是G-e2的割点,且另一方面由定理3.1G1=G-v1连通。则v2是G1的割点且类似与②知在G1中存在一割边e2(关联于v2)使G1-e2不连通。于是类似于②知,在G-e2中存在一割边e1,即不连通,故所以④由定理3.1知,由于我们已穷举了的一切可能情况,故综合上述,(注:值得注意,在证明过程中仅用到△≤3这条件,从而对于△≤3的单图成立结论成立。第四章欧拉图与哈密尔顿图。欧拉图;中国邮递员问题;哈密尔顿图;旅行商问题。定理4.1一个非空连通图是Euler图当且仅当它没有奇度顶点。Euler图的判定推论4.1一个连通图有Euler迹当且仅当它最多有两个奇度顶点。给定一个由16条线段构成的图形(见图)。证明:不能引一条折线与每一线段恰好相交一次。(折线可以是不封闭的和自由相交的,但它的顶点不在给定的线段上,而边也不通过线段的公共端点,即不允许折线从图的缺口处穿过。)例证明:我们先来建立一个图G。图G中的顶点xi代表这个图形的区域Xi(i=1,2,3,4,5,6)。顶点xi与xj之间连接的边数等于区域Xi与Xj公共线段的数目(如图所示)这样建立的图G中的每一条边对应这个图形的一条线段。存在满足条件的折线当且仅当G中存在一条Euler环游或Euler通路。由于G中有四个奇点,故G不存在Euler环游及Euler通路,也即证明了在图形中不能引一条满足要求的折线。*经过图G的每个顶点恰一次的路称为G的Hamilton路。*经过图G的每个顶点恰一次的圈称为G的Hamilton圈。Hamilton图的研究起源于十二面体的游戏(1856)与Euler图不同,目前为止尚没有找到判别一个图是否是Hamilton图的有效充要条件。这是图论中未解决的重要难题之一。

给出一些经典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定理4.3若G是H图,则对V(G)的每个非空真子集S,均有w(G-S)≤|S|。证明:设C是G的H圈,则对V(G)的每个非空真子集S,均有w(C-S)≤|S|由于C-S是G-S的生成子图,故w(G-S)≤W(C-S)≤|S|。证毕。利用定理4.3可判断下图不是H图。但定理4.3不能来判断下列Petersen图不是H图。Petersen图(1)度型条件定理4.4(Dirac,1952)若G是简单图,且ν≥3,δ≥v/2,则G是Hamilton图。令A={G|G的顶点数为ν≥3,δ≥ν/2,且G是非Hamilton图}。取A中边最多的一个G。因ν≥3,故不是完全图(否则G是Hamilton图)。设u和v是G的不相邻顶点。充分条件证明:用反证法:假定定理不真。于是G中存在以u为起点v为终点的Hamilton路v1v2…vν。这里v1=u,vν=v,令和由于故,并且由G的选择,G+uv是Hamilton图。因G是非Hamilton图,故G+uv的H圈必经过e=uv。(因为若,则G将包含H圈,矛盾)。故d(u)+d(v)=|S|+|T|=|S∪T|+|S∩T|<ν,这与δ≥ν/2的前提矛盾。证毕。引理4.5(Bondy&Chvátal,1974)设G是简单图,u和v是G中不相邻的顶点,且d(u)+d(v)≥ν,则G是Hamilton图当且仅当G+uv是Hamilton图。(2)闭包型条件定理4.7一个简单图是Hamilton图当且仅当它的闭包是Hamilton图。证明:在构作闭包过程中,反复运用引理4.5即可。推论4.8设G是ν≥3的简单图。若C(G)是完全图,则G是Hamilton图。

有一个n人的团体(n≥3),这n个人中互相认识的对数(两个人认识就算作一对)至少是1/2(n-1)(n-2)+2.证明这n个人可以围桌而坐,使每个人与他相邻座位上的2个人认识。证明:以顶点代表人,两顶点相邻当且仅当2个人互相认识,则G是至少有条边的简单图。现在证明G是Hamilton图。假若不然,则G无Hamilton回路,由Lemma4.5知,G中存在两个不相邻的顶点u与v。使因而G中至多有n-1条边关联

Hamilton回路C。现在只需按C的顺序安排人员围桌而坐,就能使每个人与相邻座位的两个人认识。于u和v。作G1=G-{u,v},由于u和v不相邻,故这与相矛盾。所以G有定理4.9设G是度序列为(d1,d2,…,dν

)的简单图,这里d1≤d2≤…≤dν,并且ν≥3。若不存在小于ν/2的m,使得dm

≤m和dν−m

<ν−m,则G是Hamilton图。(3)度序列条件例求下图的最优投递路线,A为邮局。解:只有两个奇点,V′={B,E}。B到E的最短路为BAFE,权为13。完全赋权图K2及相应的Euler图G*为易求得其Euler环游,并得到最优回路。应用:中国邮递员问题课后习题证明:若(a)G不是2-连通的,或(b)G是二部圈,且它的二部划分(X,Y)有|X|

≠|Y|,则G是非Hamilton图。证:(a)若G不是2-连通的,则G不连通或存在割点v有由定理4.3知G是非Hamilton图。且|X|<|Y|,(b)设G是2-部图,其划分为(X,Y),则有由定理4.3知G是非Hamilton图。证:设P(u,v)是G中最长路,其长度为l<2δ,路P(u,v)中的顶点依次为故和u,v相邻的顶点均在路上.由于G是单图,从而若令课后习题若G是连通单图,且v>2δ,则G中有一条长度至少为2δ的路。按定义故所以有设于是我们得到G中的一个长度为l+1的圈C如下:,则显然P″的长度大于l,但这又与P(u,v)是G中最长路相矛盾。故一条路P″:P′加上路,由于故在C外恒存在一点由于G是连通的,所以有一条C外的路P′和C相连,相连,不失一般性,不妨假定和v1于是我们在G

中找到第五章匹配问题匹配与最大匹配;完美匹配;二部图的最大匹配。定义

设G是一个图,M⊆E(G),满足:对∀ei,ej∈M,ei与ej在G中不相邻,则称M是G的一个匹配。对匹配M中每条边e=uv,其两端点u和v称为被匹配M所匹配,而u和v都称为是M

饱和的(saturatedvertex)。注:每个顶点要么未被M饱和,要么仅被M中一条边饱和。定义设M是G的一个匹配,若G中无匹配M'

,使得|M'

|>|M|,则称M是G的一个最大匹配;如果G中每个点都是M饱和的,则称M是G的完美匹配(Perfectmatching).

213456MatchingM261345MatchingM'显然,完美匹配必是最大匹配。定义设M是G的一个匹配,G的M交错路是指其边M和E(G)\M中交替出现的路。如果G的一条M交错路(alternatingpath)的起点和终点都是M非饱和的,则称其为一条M可扩展路或M增广路(augmentingpath)。P:v5v4v2v1v3是M-alternating。v1v2v3v4v5v6v7v8定理5.1(Berge,1957)图G的匹配M是最大匹配的充要条件是G中不存在M可扩展路。偶图的对集和覆盖定义

图G的邻集。定理5.2(Hall,1935)设G是具有二划分(X,Y)的二部图,则G有饱和X的匹配当且仅当对∀S⊆X,|N(S)|≥|S|,其中N(S)表示S的所有邻点之集。推论5.5设G=(X,Y)是二部图,且X=Y=n。若δ(G)≥n/2,则G有完美匹配。证明(用反证法):若G没有完美匹配,则由推论5.2,存在S⊆X,S≠φ,使|N(S)|<|S|。因G是二部图且δ(G)≥n/2,故|S|>|N(S)|≥δ(G)≥n/2,且Y\N(S)≠φ(因|N(S)|<|S|≤|X|=|Y|)。令u∈Y\N(S),则N(u)⊆X\S,因此,这与条件矛盾。故G有完美匹配。证毕。例下图所示的是1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试证明:不论如何用剪刀沿着图形中所画的直线对它进行裁剪,总剪不出7个由相邻的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矩形来。证明:将图形中方格从1到14编号。以方格为顶点集作简单图G=(V,E),边ij∈E(G)当且仅当i、j所在的方格在图形中相邻(有公共边)。注意G中每条边对应于原图形中由相邻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矩形,故剪出7个矩形相当于在G中求由7条边组成的匹配。由于有14个顶点,故所求的是完美匹配。但这样的匹配是不存在的。事实上,G是一个二部图,其二划分为X={1,3,4,6,9,11,12,14},Y={2,5,7,8,10,13}。|X|=8>6=|Y|。由推论5.2,不存在完美匹配。引理5.3

设M是对集,K是覆盖,适合|M

|=|K|,则M是最大对集,且K是最小覆盖。证明:若M*是最大对集,且K'是最小覆盖,则由(5.5)由于|M

|=|K|,所以。定理5.3

在偶图中,最大对集的边数等于最小覆盖的顶点数。推论1(k−1)边连通偶数阶k正则图有完美匹配。证明:设G是命题中所述的k正则图。当k=1时,结论显然。以下假定k≥2。设S是G的任一个非空顶点集,G1,G2,…,Gn

是G\S的奇分支。令νi

=V(G),mi=|{e|e是Gi

与S之间的连边}|。由于κ′≥k−1,故mi≥k−1,(i=1,2,…,m)。完美匹配定理5.4(Tutte,1947)图G有完美匹配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S⊂V(G),O(G\S)≤|S|。若存在i,使得m

i=k−1

,则因从而因此,但因νi−1是偶数(每个Gi是奇分支),上式两端不可能相等。这个矛盾说明mi≥k(i=1,2,…,n),于是由Tutte定理,G有完美匹配。证毕。(1)证明:设G是没有割边的3-正则图,S是V的真子集,用

G1,G2,…,Gn表示G-S的奇分支,并设mi

是一个端点在S中的那些边的条数。由于G是3正则的,所以并且(2)推论5.4(Peterson,1891)2-边连通(无割边)的3正则图有完美匹配。由(3)和(2)可得所以由定理5.4,G有完美匹配。由(1)是奇数。又由于G没有割边,所以mi≠1。因此mi≥3for1≤i≤n(3)注:有割边的3正则图未必有完美匹配,例如:因O(G−v)=3,故无完美匹配。应用:二部图最大匹配第6、7、8章染色定理6.1设G是二部图,则。定理6.2(Vizing定理,1964)设G是无环非空简单图,则独立集、覆盖集与团点独立集、点覆盖集、边覆盖集与团的概念。图的着色问题点着色;边着色;平面图;四色猜想。从而Petersen图的边色数如图所示它是Petersen图的一种4–边另一方面证明Petersen图是4–边色的。证:由练习5.1.5,Petersen图不是可1–因子化的,正常着色,故有课后习题证明:若G是非空正则单图,且v为奇数,则证:因为v=奇数,故G的任一正常的边着色的每一色类最多是条边,从而又由于G是正则图,从而故另一方面由Vizing故定理知例支配集、点独立集、点覆盖集与团定理7.1.4若I是独立集,则它是极大独立集当且仅当它是支配集。证明:必要性由定理7.1.3显然。充分性:设I是独立集又是支配集,则对∀v∈V(G)\I,因I是支配集,v必与I中某顶点相邻。故I∪{v}不是独立集。可见I是极大独立集。定理7.1.7顶点子集C是图G的点覆盖集当且仅当

V(G)\C是G的点独立集。证明:C是图G的点覆盖集⇔G的每条边至少有一端在C中⇔没有两端都在V(G)\C中的边⇔V(G)\C是点独立集。证毕。推论7.1.3

C是图G的极小点覆盖集当且仅当V(G)\C是G的极大点独立集。点覆盖与点独立集的关系:推论7.1.4

α(G)+β(G)=ν.证明:利用定义,可得-=V\K,和

-=V\S即可证明。边独立集与边覆盖集定义图G的一个匹配M称为G的一个边独立集。G的最大匹配所含的边数称为G的边独立数或匹配数,记为。边独立数与点覆盖的关系:例是边覆盖,但不是极小边覆盖。也是极小边覆盖,还是最小边覆盖;都是边覆盖,推论7.2.3设G是二部图且,则。证明:由于,而由Konig定理,(定理5.3)得故。证毕。定理5.3

在偶图中,最大对集的边数等于最小覆盖的顶点数。易证:χ(G)=1⇔G=

;χ(G)=2⇔G是非空二部图;χ(G)=ν(G)⇔G⊇Kν(3)χ(C2n+1)=3。(4)χ(G)≥3⇔G含有奇圈。(5)四色定理:对任何平面图G,χ(G)≤4。点染色理论的基本问题:给定图G,确定χ(G)的值。顶点着色定义8.1.4设χ(G)=k,(k≥1)。若对G的任何真子图H,均有χ(H)<k,则称G是临界k色图。图的顶点染色问题可以归结为求图的独立集,它的顶点集至少能划分成多少个点不交的独立集?(2)Grótzsch图是临界4色图;(1)G是临界1色图⇔G≅K1

;G是临界2色图⇔G≅K2

;G是临界3色图⇔G是奇圈;Grötzschgraphis4-critical(1958)(3)任何k色图都包含一个临界k色子图;(4)每个色临界图都是连通的。定理8.1.1色临界图的顶点割集不是团。推论8.1.1

每个色临界图都是块(即不含割点,亦即2连通)。推论8.1.2若临界k色图G有2顶点割集{u,v},则u与v不相邻。定理8.1.2(Dirac,1952)设G是临界k色图(k≥2),则边连通度κ′(G)≥k-1。推论8.1.3设G是临界k-色图,则δ(G)≥k−1。推论8.1.4任何k色图至少有k个顶点的度≥k−1。推论8.1.5对任何简单图G,χ(G)≤Δ(G)+1。定理8.1.3(Brooks,1941)设G是连通的简单图,且G既不是奇圈又不是完全图,则χ(G)≤Δ(G)。解:因Peterson图G含有奇圈,故不是二部图,因而χ(G)≥3;另一方面,G既不是奇圈又不是完全图,且Δ(G)=3,故χ(G)≤Δ(G)=3。因此,χ(G)=3。例:求Peterson图的色数。8.1.9(a)证明:若u,v是临界图G的两个顶点,则N(u)不是N(v)的子集;(b)证明:不存在k+1个顶点的k–临界图G。证:(a)若,由于,故,所以u,v不相邻。又因G是k–临界

图,故对G-u存在(k-1)—正常着色。若在此基础上令u和v着同色,则最后得到G课后习题上的一个(k-1)—正常着色,于是,这和G是k–色图相矛盾,故(b)若这样G存在,由定理8.1知,。另一方面显然故在G中存在两个不N(u)不是N(v)的子集.相邻的顶点v1,v2,由于及,故但这与(a)相矛盾,故结论成立。8.2.1证明:Brooks定理等价于下述命题:若G是k–临界(k≥4),且不是完全图,则。证:=>:由于k≥4,故G不可能是奇圈,由假设G不是完全图,故△>δ,且令d1=△,于是由Brooks定理△≥k,

再由定理1.1和定理8.1有课后习题<=:设G的-临界子图记为H,下面我们分三种情况讨论:(1)H是奇圈。由于G是连通的非奇圈图,故在G

中存在H外的边与H相连,所以△(G)≥3。另一方面,故(2)H是完全图。由于G的连通性及G不是完全图故在G中存在H外的边与H相连,所以

(3)H既不是奇圈又不是完全图,由练习8.1.7知,,所以此时H满足命题的条件。于是有。即。所以有综合上述情况,命题成立。v1*v2*v3*v4*bacdefgh设平面图G有n个顶点,m条边,d个面,分别为S1,S2,…,Sd,在每个Si面放置一个顶点vi*,如果Si和Sj面相邻,则用(vi*,vj*)连接(vi*点和vj*点,使(vi*,vj*)与面Si和Sj的公共边只相交一次,且G的其它边界无交点。这样得到的图G*称为G的对偶图。平面图证明假定K3,3是平面的,令G是K3,3的平面嵌入因为K3,3不具有长小于4的圈,G的每个面的度必然至少是4。因此由定理9.4,有即于是由定理9.5可以得到导致谬误。推论9.3

K3,3是非平面的.例说明彼得森图不是平面图。删去图(a)彼得森图的结点b,得到它的一个子图为图(b)所示H。而H同胚于K3,3,故彼得森图不是平面图。显然,库拉斯基给出了平面图的充要条件,但用它并不能得出判别一个图是否平面图的有效算法。图所示G和H的色数是多少?图G的色数至少为3,因为顶点a,b和c必须指定为不同的颜色。为检验是否可以用三种颜色来对G着色,指定a为红色,b为蓝色,c为绿色;从而d必为红色;e为绿色,f为蓝色;最后,确定g为红色。因此G的色数(G)=3。H的色数(H)=4。12345678G723456Ĝ1{12,13,14,15},(26}{48,58,68,78},{37}762345Ĝ2{12,13,14,15}{48,58,68,78},{37}例2345Ĝ3{12,13,14,15}{48,58,68,78}672345Ĝ4{14},{15}{48,58,68,78}6712345Ĝ5{15},{48,58,68,78}6712345Ĝ6{48,58,68,78}6712345Ĝ7{68},{78}67182345Ĝ8{78}67182345Ĝ96718第十一章网络有向图;网络与网络流的基本概念;最大流最小割定理;求最大流的标号算法;网络流理论的应用。(5,8)(4,5)(2,2)(3,8)(1,7)(6,9)(1,6)(2,6)(0,5)(0,3)vsv1vtv4v3v2网络D及其一个流vs为发点(源),vt为收点(汇),其余点为中间点。对每条弧(vi

,vj),有弧的容量cij

,弧的流量fij,常记做(fij

,cij

).

定义3设F是网络G的一个流,其源为a,汇为z,称值为流F的值,记作val(F)。

定义4设f是网络N的最大流,如果不存在流f′使得valf′>valf

网络的割集有多个,其中割集容量最小者称为网络的最小割集容量(简称最小割)。(5,8)(4,5)(2,2)(3,8)(1,7)(6,9)(1,6)(2,6)(0,5)(0,3)vsv1vtv4v3v2割集(S,S)中所有始点在S,终点在S的弧容量之和称为(S,S)的割集容量(割量)。记作因此,若能找到一个可行流f,一个割集(S,S),使得成立则f必是最大流,而(S,S)是最小割。推论11.1显然,对于网络的任意一个可行流f和割(S,S),成立定理11.2一个可行流f={fij},称fij=

cij的弧为饱和弧,称fij<cij的弧为不饱和弧.

fij=

0的弧为零流弧,fij>

0的弧为非零流弧.(5,8)(4,5)(2,2)(3,8)(1,7)(6,9)(1,6)(2,6)(0,5)(0,3)vsv1vtv4v3v2饱和弧零流弧不饱和弧设P是网络D的一条连接源点vs和汇点vt的链,定义链P的方向是从vs到vt,前向弧—弧的方向与P的方向一致;全体记为P

+.后向弧—弧的方向与P的方向相反;全体记为P

-.则P中的弧可分为两类:f是一个可行流,P是从vs到vt的一条链,如果(1)P的每一前向弧都是不饱和弧();(2)P的每一后向弧都是非零流弧();则称P是网络D的关于可行流f的一条增广链。简称增广链。(5,8)(4,5)(2,2)(3,8)(1,7)(6,9)(1,6)(2,6)(0,5)(0,3)vsv1vtv4v3v2增广链P:

定理11.3:设f是网络D上的一个可行流,则f是一个最大流当且仅当网络D不存在f的增广链。(5,8)(4,5)(2,2)(3,8)(1,7)(6,9)(1,6)(2,6)(0,5)(0,3)vsv1vtv4v3v2增广链P:8528796653vsv1vtv4v3v2算例:求下面网络的最大流.(0,8)(0,5)(0,2)(0,8)(0,7)(0,9)(0,6)(0,6)(0,5)(0,3)vsv1vtv4v3v2(1)给网络赋一个初始0流f0;给vs标号(-,∞);(-,∞)(a)对弧(vi,vk),若,则给vk

标号(+vi,l(vk)),其中(b)对弧(vk,vi),若,则给vk

标号(-vi,l(vk)),其中标号过程1(+vs,8)(+vs,2)(+v1,5)(+v3,2)(+v2,5)找到流f0的增广链P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