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解决方案文言文■虚词(一)文言虚词(一)◎今年高考考什么《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的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与实词一道组成某些结构(如结构助词“者”“所”“之”等);联系词、词组、句子乃至段落(如连词、介词以及语气词中的发语语);表示语气(如语气助词、词气副词);修饰限制(如副词);称代(代词);调整语序乃至规定语序(如:“惟利是图”中用虚词“是”将宾语“利”提到动词“图”的前面,就是调整语序;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定位于动词之前,这便是规定语序);表示一定的声音或使音节匀称(前者如叹词,后者如音节助词)。A满分必备攻略【考点分析】一、综合概述:高考“大纲,,规定应掌握的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也、者。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六类。(一)代词:1、人称代词一--之、其、而(通假)、若、乃2、指示代词一--之、其3、疑问代词一一焉、何(二)副词:1、范围副词一一则、犹2、时间副词一一-既、已、且3、语气副词一--其、何、遂(三) 介词:于、以、为、因(四) 连词:而、且、以、其、或、乃、则、然、但、为、故、若、虽、因、遂(五) 助词:1、结构助词:之、者、所、然2、语气助词:也、矣、焉、耳、哉、乎(六)叹词:唉、嘻、呜呼、嗟乎、噫吁嘛虚词解决方法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基础。推断文言虚词用法在各种考试中经常出现,这也说明:推断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和意义,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学习能力。由于在具体的使用中,虚词的用法非常灵活而多变,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大。介绍八种常用的推断方法。一、 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在学习和应试中常用。如“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根据句意“不是挟带着泰山来跨过北海这一类情况”,就可确定“以”是连词“来”,表目的。又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一句的“因”是什么词,可以结合句子的意思“府吏听说了这个变故,就暂时请假赶了回去”,确定“因”是连词“于是,就”,表承接关系。示例高考山东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童子亦欲学之乎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遂言甫于朝当其欣于所遇金公以御史为参军以勇气闻于诸侯听其召募其皆出于此乎解析:A项前一句出自“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意思是“这就是所说的八阵图,你也想学习吗”,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句中的“之”是代词,指代“八阵图”,与后一句中的“之”的用法不同。B项前一句的意思根据上下文可以知道是“于是向朝廷推举申甫”,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句子中的“于”字的用法与后一句中的“于”字的用法一致,都是介词,表对象,可译为“向,对”。同理,可以推断出C项前一句中的“以”是介词,可译为“凭……的身份”,与后一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D项前一句中的“其”为代词,可译为“他”,指代申甫,与后一句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二、 上下文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也是在总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的用法和意义。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一句,这里的“乃”是副词还是连词呢?我们可以考查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赵王送璧时设九宾礼于庭,表示对大国的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九宾于廷”。这样开来,蔺相如提出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两句间是“只有……才……”的关系,因此,“乃”是应解释为“才”,表条件。TOC\o"1-5"\h\z示例(高考广东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今俞瑱得之 乃令吴玉守之・ ・利为彼有 宜为报仇・ ・解析:A项两句都选自文本第一段,都在谈论居庸关的守战情势。依据上文,很容易就可以推断出
其中的“之”均为“居庸关”,意义和用法相同°B项前一句在“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语境中,由此可以推断出“为”是介词,表被动或作判断动词“是”讲B项后一句的上文为“举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由此可以推断出“为”是介词,可译为“给,替”,后面省略了宾语。由此可见,B项中的“为”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应为本题答案。、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如“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我们知道“何”的主要用法和义项有:①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样”等;②副词,译为“怎么能”“什么,,“多么,,等;③通“呵”,“喝问,,;⑤复音虚词“奈何,,“何如,,“何乃,,“何其,,等。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就不难确定副词“多么”这个义项了。示例(高考上海卷):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他植者则不然解析:“则”当连词用时,可表“承接”“假设”“让步”“转折”“并列”等关系,把这些用法分别代入B项会发现,前一句表“承接”,后一句表“转折”,两者意义不同,这样就可以排除B项。四、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如判断“与我银,为君致阁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这两句,我们知道第二句中的“为”是介词“替”“给”,代入第一句理解:“给我银子,我为你谋个内阁职务。”句子是通的,所以该处的“为”也作介词“替”“给”讲。示例(年高考四川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B.久之乃得B.久之乃得C.得赤丸者C.得赤丸者斩武吏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疾病且死D.疾病且死解析:这四组语句中,教材句子中划线的虚词的用法分别是:A项是介词,可译为“凭……的身份”;B项是副词,可译为“于是,就”;C项是者字结构,可译为“是……的人”;D项是副词,可译为“将要”。将这些用法分别代入文本语句中即可发现A、C、D三项都说得过去,只有B项语句有点说不通,仔细考究,B项中的“乃”应该是副词,可译为“才”,故答案是B项。五、结构推断法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点,我们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的,那么“以”也该和它相同,作连词表修饰关系。二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份就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两句,第一句的“其”在句中作主语,因此应该是代词“它(指鹤)”;后一句的其不作句子成份,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副词。示例(高考江西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拔剑切而啖之・ ・D.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解析:A项前后两句中的“而”连接的都是动词,根据语句结构相似原理很容易推断出“而”都是连词,表承接;D项根据语句结构相似原理也很容易就可以推断出“乎”都是助词,都可译为“啊”。于是,A、D两项就排除了。六、成语联想法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虚词语的含义与用法和文言文中的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虚词的含义,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如“急急乎唯进修是求”一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就可根据我们熟悉的成语“惟命是从”“唯利是图”来推断,应该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又人“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中的“相”,我们可以用成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一相同结构的成语来推断,这里“相”是虚指代词“他”,有的又称他为特殊作用的副词。示例(高考天津卷):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解析:“自天而降”可让人想起“从天而降”“满载而归”等成语,进而可以推导出“自天而降”中的“而”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后一句出自教材,句中的“而”是连词,表示承接(顺承)关系。由此可以确定B项中的“而”意义和用法不同。七、 标志确认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被动句的标志“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之”等,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那种标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义了。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中的“也”,只需抓住该句是“判断句”这个标志,就能确定“也”是助词,表判断语气。而“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的“也”虽也是助词,但不是判断,只在句中起停顿的作用。示例(高考湖南卷):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不觉其人之发也 翳桑之饿人也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C项第一句中的“也”字放在陈述一件事情的句子末尾,是明显的“语意结束”的标志;第二句中的“也”字放在什么样的人的末尾,是明显的“判断”标志,由此可知项不是答案。D项中,第一个“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明显的“结构助词”,第二个“之”放在否定的倒装句中,是明显的“宾语前置倒装”的标志,由此可知D项也不是答案。八、 例句推断法作为“常见虚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来推断有关虚词的含义了。如“朝野服焉,号为‘独立使君’”的“焉”,我们就可以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例一一“微波入焉”观人风者得焉”“从师而问焉”,得出此处的“焉”应该是代词,意思是“他”。“常见虚词”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如果积累大量包含“常见虚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就可以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帮助推断有关虚词的含义。示例(高考北京卷):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清优主之 不害清之为富也・ ・C.清其有道者欤 执其道不废・・解析:A项中,“清优主之”与“作《师说》以贻之”中的“之”语境接近,“不害清之为富也”与“犹鱼之有水也”中的“之”语境接近,由此可以类推出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其意义和用法不同;C项中,“清其有道圪欤”与“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都是副词,表疑问,可以译为“大概,可能”,“执其道不废”与“臣从其计”中的“其”语境接近,“其”都为代词,由此可以推知C项中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文言词义推断的原则就是“文从字顺”“合情合理”。以上介绍的八种推断方法最好能综合运用,这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准确性更大,正确率更高。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一)用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表示目的关系。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 用作代词。通“尔”,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X你(们)的。它与“尔”是同源字,在上古之时音近义通。妪每谓予曰:“其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近指代词,今译为:此、这样。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东南飞》)(三) 音节助词,不译。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四) 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若敖鬼馁: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馁:饿。若敖氏的鬼受饿了。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而后】才,方才。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既而】不久,一会儿。①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何】本义阐析:“何”在金文中的个独体字,像人扛着戈,是“荷”的本字。后来,“何”字成了“曷”的假借字,便另造“荷”字来表示原义。另:“何”“曷”“盍”三字音同,词义相通。(一) 用作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气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阁中帝子今何在?(《滕王阁序》)(二) 用作疑问副词。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①作计何不量!(《孔雀东南飞》)(三) 作语助词,相当于“啊”。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四) 何:通“呵”,喝问。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何乃】译为“怎能”。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何必】译为“不必”,表示反问语气。①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乎】(一) 用作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气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①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于是乎书。(《狱中杂记》)秦于是乎输粟于晋。(《左传•僖公十五年》)用在形容词后,含有赞叹意味。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二)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乎: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乃】本义阐析:乃字和“汝”“尔”、“若”、“而”等字同源,都可以充当第二人称代词,属于假借义。(一) 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二) 用作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还可作连词用,表衔接或转折,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①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也。(《史记•刺客列传》)【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①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乃尔】译为“这样”。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若】【注】“若”字和“如”字在词义上都有相通之处。“比得上”。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像”。彼与彼年相若也(《师说》)“假使”。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你”、“你们”、“你们的”。若入前为寿。(《鸿门宴》);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用作形容词词尾,同“然”,当“……的样子”讲。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氓》)(一) 动词。像,好像。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及”,“比得上”。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 用作代词。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若:你的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三) 用作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至,至于。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①指挥若定。(《赤壁之战》)【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①车后若干递送夫。【焉】(一) 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且焉置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保险合同标的及详细保险条款
- 美容香脂霜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智能工厂生产线升级改造合同
- 2024年度彻砖生产技术转让合同
- 擀面杖烹饪用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充电桩设备出口贸易合同
- 2024年度玻璃幕墙清洁保养合同
- 摄影器具包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商业地产租赁及装修补偿合同
- 唇色调和剂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医学)骨标志物临床应用教学课件
- 红色绘本小故事爱国教育-长征路上的红小丫课件
- 高处坠落应急演练记录-2021
-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8 沏茶问题55-人教版17张PPT
-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现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七大洲四大洋填图练习
- 道路开口施工方案正规版
- 有限空间作业流程图
- DB32T 3795-2020 企事业单位和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位移电流、电磁场基本方程的积分形式----大学物理课件
- 腰椎间盘突出的健康教育演示课件(PPT 3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